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护士岗前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训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增强新护士护理伦理决策意识,提高新护士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方法 调查2006年7月毕业分配来我院的88名护士对护理伦理知识、护理伦理决策方法掌握情况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根据调查结果针对薄弱点采用传统讲授法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相结合(简称PBL法)进行培训。结果 新护士护理伦理决策意识及决策能力增强,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与2004—2005年未接受岗前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培训的新护士比较,P〈0.05。结论 要使新护士能在工作中有护理伦理决策意识,并做出正确的伦理决策,就应该在岗前培训中进行系统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2.
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护士岗前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6名新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前摸底评估核心能力,分析结果,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新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高达100%,培训前后新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护士核心能力岗前培训能明显提高理论及护理操作技能,有利于尽快适应临床环境,促进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的探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35名新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即在传统培训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教育、团队文化教育、护理法律法规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结果新护士对岗前培训课程满意度均在94.8%以上,其中对老师专业背景及课程内容结构的满意度最高,为98.5%。岗前培训前后新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新护士在岗前规范培训后能够尽快适应护士的角色,胜任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适应现代的护理发展。方法制订各项培训计划。对新毕业的护士按计划进行岗前规范培训,并采用轮转考核制一年内轮岗制。结果通过岗前规范培训,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护士的“三基”能力、学习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结论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是提高护士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和岗位培训,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可以帮助她们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从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的改革与效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为了完善新护士的岗前专科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经过“三基”培训后,结合专科护理制定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与临床病例结合,实行参与式教学、双向考核、轮流带教方式,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开展最满意带教老师问卷调查。结果通过目标明确、计划严谨、系统的培训,实现了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程序化和科学管理。新护士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以往传统带教。结论新的培训模式为今后的新护士岗前专科培训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承 《中国护理杂志》2007,4(11):135-136
目的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保证护理安全,为临床提供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对2004年-2007年新毕业护士142名进行3个月规范化岗前培训。结果新护士角色转换快,工作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急救意识增强,护患关系和谐,操作技术规范,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有效的岗前培训,有利于新护士的角色转变,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完善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方法将2008年应届毕业的70名新毕业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修改后规范化培训方法;对两组护士的考试成绩和一次通过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护士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礼仪形象考核成绩及考核平均成绩、考核一次性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士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满意程度及对上岗前心理准备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岗前培训模式调动了新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利于新护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毛凤菊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12-114
目的:了解新护士进院时基础理论和常用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估岗前规范化培训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新进院的30名护士进行摸底考试,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师生互动式岗前规范化培训,培训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新护士岗前培训前后体温单书写及其各项记录和常用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考核的各项指标中,培训后扣分人数明显少于培训前(P<0.01)。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重点及师生互动式对新护士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迅速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病医院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7名新护士进行护士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精神科护理常规、精神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等进行系统培训。结果新护士培训结束后,理论与专科操作考试成绩达90分以上分别为8人和12人,80分以上分别为29人和25人,培训后相比培训前成绩提高。结论对新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对其紧张的心理有干预作用,有利于护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能为医院今后培养护理骨干提供人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D量表用于评价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可行性,为完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16名新聘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3个月基于新护士护理能力的院科两级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准入独立上岗.在培训开始前与培训3个月上岗后分别发放6-D量表,进行自评及所在科室护士长的他评,分析新护士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培训后新护士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其6-D量表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142.34±19.92)分vs (135.81±18.30)分,其中领导能力、危重患者监护、教学与合作、计划评估、沟通交流5个方面的能力培训后得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专业维度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新护士护理能力6个维度的自评得分均显著高于护士长他评得分.结论 应用6-D量表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证明新护士上岗前3个月的院科两级规范化培训,对新护士适应临床工作,提高护理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段式培训法在新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新进80名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技能培训方法,观察组采取分段式培训法进行培训考核,对两组新护士的观察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评估患者问题能力、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应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段式培训法可以有效调动新护士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专业集中规范培训对提高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入职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骨科新护士20名,分两期进行骨科专业集中规范培训,每期10名,每期培训时间1个月,比较新护士培训前后综合理论和技能、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以及仪器使用的情况。结果专业集中规范培训后,新护士的综合理论和技能、骨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均有较大程度提高;骨科康复技能、护理用具和仪器使用考核成绩,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专业集中规范培训有助于骨科新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为骨科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CS模拟人在新护士上岗前护理综合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名新护士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后对新护士进行考核及发放调查表,调查新护士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结果:新护士考核成绩高出前一年新护士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中70.45%~93.18%的新护士认为该种培训方式能真实模拟临床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及护理综合技能。结论:应用ECS开展岗前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护理综合技能,缩短临床适应期,从而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隐性知识教学在新入职护士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的8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的4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将2020年7月的40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隐性知识教学。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自我效能、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得分、一般自我效能得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入职护士观察期内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投诉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隐性知识教学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沟通能力、一般自我效能及患者对新入职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因沟通不良导致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护士岗前培训时机的选择对培训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机的选择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从而通过选择合适的培训时机提高培训效果.方法 对三批不同时间进岗的新护士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前进行理论和操作摸底考试,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比较三组间理论、操作和培训考试成绩,评价培训效果.结果 经过临床带教实践1周~2个月的新护士再进行岗前培训,效果明显好于直接进行岗前培训的新护士(P<0.05).结论 新护士经过临床带教实践1~2周再进行岗前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新入职护士实施规范化亚专科培训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2019年入职后即进入神经外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应届大专毕业生8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非随机分组方式,将2018届作为对照组,2019届作为试验组,对比两组的专科理论、操作及个案考核成绩,护士岗位胜任力和岗前培训满意度。结果 调整规范化培训方案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88.29±3.46)分、专科操作考核成绩(90.31±2.38)、个案考核成绩(87.25±3.71)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6.42±4.69)分、(83.94±10.73)分及(85.17±2.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岗前培训满意度总分(83.25±3.03)分,高于对照组的(80.85±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项。岗位胜任力自评比较中,试验组的护理基础知识(17.35±2.12)分、临床处置能力(13.52±1.45)分,高于对照组的(16.19±1.84)分及(12.62±1.60)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项目及总分无差异。结论 专科培训是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核心,在临床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兼融合趋势下,教学方案应根据临床及时调整,注意人文课程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新入职护士渴求更多元、贴近临床的互动性实践性课程,也对临床带教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训教学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进院的95名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集中理论授课方法培训;2013年8月进院的98名新护士护理文件书写岗前培训作为观察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8~10人分为1组,以案例为依据,组长牵头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各自完成护理文件的书写,老师集中点评实训教学法培训。结果:在两组岗前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理文件书写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发放问卷调查,100%的新护士接受实训教学法,认为实训教学法提高了新护士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及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增强了沟通和合作能力,有利于新护士适应临床工作。两组新护士临床工作2个月后,观察组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训教学法使新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要求,提高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护理文件书写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在儿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软技能培养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118名参加儿科规范化培训的新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践行获取知识、强化信念和行为践习的培养路径,实施前后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全国新护士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规培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职业情操、自我管理、认知技能、组织管理维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护理软技能总分明显高于国内新护士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人际关系维度外,各维度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培训实践有助于儿科规培新护士的护理软技能培养,其中人际关系的培养更应关注培训的持续性和宽泛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对护理管理者培训的效果.方法:根据目前护理管理队伍中对护理管理知识的需求,将一种新的培训方式一工作坊模式应用于临床护士长的培训中.结果:培训前后发放问卷调查显示,受训的护士长认为自己在沟通技巧、时间管理和授权、群体合作、领导才能、对护理人员的支持、激励技巧等方面认为比上课前提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工作坊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模式,提供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互动方式,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护士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