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肾毒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娜  谢鸣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36-839
目的:观察配伍不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给药不同时间的大鼠肾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用配伍不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水煎剂按原药材每天13,14.5,17.5 g.kg-1剂量(其中含关木通分别为1.5,3,6 g.kg-1)给大鼠灌胃,连续12周,分别于给药第4,8,12周测定大鼠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龙胆泻肝汤中配伍小剂量关木通(1.5 g.kg-1)连续用药12周,未见肾功能明显损伤;配伍中剂量关木通(3 g.kg-1)连续用药12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轻微损害;大剂量的关木通(6 g.kg-1)连续用药4周即出现明显的肾损伤,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病理观察到肾损伤的部位主要是皮髓交界处的近曲肾小管。结论:龙胆泻肝汤的肾毒性与其关木通配伍用量和服药时间相关。龙胆泻肝汤中配伍小量关木通在较短时间内具有相对安全性,而大剂量使用关木通可引起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龙胆泻肝汤中关木通配伍的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中关木通配伍与大鼠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17.5g/kg)组、龙胆泻肝汤去关木通(11.5g/kg)组、单味关木通(6g/kg)组和正常对照组四组,前三组分别含关木通6g/kg给以相应方药水煎液灌胃,连续12周,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给药第4、8、12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及尿生化指标。结果:单味关木通(6g.kg-1)和含相同剂量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连续给大鼠灌胃12周,均见有肾损伤表现,其中龙胆泻肝汤组损伤较单味关木通组轻;去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连续给大鼠灌胃12周,未见肾功能明显损伤。结论:实验剂量的关木通可引起肾损伤,龙胆泻肝汤的肾毒性与方中关木通配伍相关,复方配伍对关木通的肾损伤可能有一定的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单味关木通和龙胆泻肝汤肾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娜  谢鸣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619-622
目的:观察单味关木通、配伍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给药后,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形态学及肾脏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单味关木通组、龙胆泻肝汤组、正常对照组3组,其中前两组分别按6,17.5 g·kg-1(其中含关木通6 g·kg-1)给以相应方药水提液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饮用水,连续8周。测定大鼠血、尿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匀浆中IL-1β,IL-6水平,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2种水提液连续给大鼠灌胃8周,均可见明显的肾功能改变,肾脏组织匀浆中IL-1β,IL-6水平比正常组均明显升高,组织切片显示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的肾小管间质病变;龙胆泻肝汤组的肾脏损伤较单味关木通组轻。结论:实验剂量的关木通与配伍关木通的龙胆泻肝汤均可引起肾功能损伤,肾脏损伤以炎症细胞浸润为主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和伴有高水平的IL-1β与IL-6为特征。推测关木通及其龙胆泻肝汤引起的肾毒性涉及免疫诱导的炎性损伤机制;复方龙胆泻肝汤肾毒性较低,可能与其减轻单味关木通引起的免疫诱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化裁龙胆泻肝汤对动物实验性皮炎的作用及其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裁龙胆泻肝汤对动物实验性皮炎的影响,并分析其毒性。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龙胆泻肝汤原方组(B组),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组(C组),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加通草和淡竹叶组(D组)。分别于给药后观察它们对DNFB诱发的小鼠皮炎和大鼠的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抑制DNFB诱发的皮炎方面,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管通透性方面,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加通草和淡竹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草、淡竹叶可以代替木通。本方宜短期、规范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化裁龙胆泻肝汤对动物实验性皮炎的影响,并分析其毒性.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龙胆泻肝汤原方组(B组),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组(C组),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加通草和淡竹叶组(D组).分别于给药后观察它们对DNFB诱发的小鼠皮炎和大鼠的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抑制DNFB诱发的皮炎方面,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管通透性方面,龙胆泻肝汤原方去木通加通草和淡竹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草、淡竹叶可以代替木通.本方宜短期、规范剂量应用.  相似文献   

6.
服龙胆泻肝丸引起肾毒性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患者男,5 2岁,1997年5月因反复口腔及阴囊部溃疡2个月余、双下肢结节性红斑2 0余天,来我院风湿科就诊。患者偶有关节疼痛,不伴发热、结膜炎及视力障碍,查血沉快,CRP偏高,IgA ,IgG ,IgM等免疫指标均升高,诊断为白塞氏病。经左旋咪唑5 0mg ,tid ,2日/周,治疗2个月余效果不明显,继而先后间断服用养阴清热凉血或益气健脾利湿中药汤剂治疗半年余,溃疡及红斑交替出现,时好时坏,常因进食苹果、西瓜等水果而诱发溃疡。1998年6月来诊,中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汤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龙胆泻肝汤(LT)对巨噬细胞(Mφ)内诱生性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发现LT能抑制NO的产生,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LT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从抑制Mφ产生NO的角度部分揭示了龙胆泻肝汤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的作用实质。  相似文献   

8.
新订龙胆泻肝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龙胆泻肝汤具有在治疗肝胆实火及肝胆湿热证方面而闻名,然近年来不断报道服用后出现毒副作用,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有必要对其修订,从新订的原因、新订的龙胆泻肝汤组成、方解、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来阐述。  相似文献   

9.
运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研究龙胆泻肝汤(LT)对巨噬细胞(M)内诱生性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发现LT能抑制NO的产生,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LT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实验结果从抑制M产生NO的角度部分揭示了龙胆泻肝汤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的作用实质.  相似文献   

10.
肾绞痛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 ,患者常常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腰痛 ,连及下腹、阴囊、会阴及至大腿内侧 ,疼痛难以忍受。临床一般常用阿托品、杜冷丁等解痉、镇痛药物以缓解症状 ,但效果不一。笔者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肾绞痛 1例 ,收到很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林某某 ,女性 ,4 5岁 ,工人 ,于 1996年 2月 2 8日就诊。刻诊患者面色苍白 ,表情痛苦 ,强迫绻缩体位。患者家属代诉病情 :该患 2月 2 7日午间食凉饭后自觉腹部不适 ,晚 8时许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 ,且疼痛连及腰部 ,伴恶寒、口苦、呕恶、小便色赤、大便干燥 ,于当晚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15年3月,公开发表的用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统计数据。结果:15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值)为[1.16(1.12,1.21)];症状及体征积分中止疱、结痂、止痛、治愈时间比较MD(95%CI)分别为[-0.83(-1.47,-0.18);-0.47(-0.76,-0.18);-0.62(-1.08,-0.16);-1.25(-2.07,-0.44)];治疗后出现后遗神经痛指标比较OR(95%CI)值为[0.13(0.05,0.36)]。结论: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相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并在症状体征改善、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使该评价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胶囊及龙胆泻肝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地黄、甘草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中龙胆苦苷、栀子中栀子苷、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龙胆苦苷在0.0661~0.5951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9.34%(RSD=1.5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6.62%(RSD=1.50%);栀子苷在0.0761~1.3698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1.32%(RSD=1.7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0.59%(RSD=0.79%);黄芩苷在0.2144~1.608 m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101.12%(RSD=1.30%),软胶囊剂平均回收率为98.07%(RSD=2.40%)。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龙胆泻肝胶囊、龙胆泻肝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汤合葛根方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合葛根方辅助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合葛根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症消失率、治疗前后听力损失分值、纯音听阈值、耳鸣分级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90.9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病症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损失分值和纯音听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耳鸣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合葛根方辅助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促进听力恢复,降低听力损失,并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  相似文献   

14.
周永全  顾佳莹  张宁 《中成药》2012,34(9):1674-1679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丸中4种成分的溶出,评价该制剂的溶出特性。方法建立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和阿魏酸HPLC测定方法以考察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胶囊的溶出特性,并进行对比;拟合其溶出模型,求算溶出参数。结果 4 h时,丸剂中栀子苷、龙胆苦苷溶出较完全,黄芩苷、阿魏酸分别溶出66.51%、61.68%;Weibull模型拟合龙胆泻肝丸中上述4种成分的溶出情况效果最好,Ritger-Peppas模型、Higuchi模型、一级反应模型的拟合效果亦佳。结论丸剂中上述4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明显慢于胶囊剂;龙胆泻肝丸中栀子苷、龙胆苦苷溶出较黄芩苷、阿魏酸充分;该过程兼有Fick’s扩散机制和骨架溶蚀机制。  相似文献   

15.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龙胆泻肝汤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豚鼠过敏性休克,体内外实验表明对乙型链球菌感染的小鼠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癫痫发作期痰火扰神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本组完成研究病例共107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给予推荐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用药的基础上给予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内服,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服用。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参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QOLIE-31)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检测两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癫痫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70.9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GSH和GSH-Px均高于对照组,而MDA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和涤痰汤加减治疗癫痫发作期痰火扰神证可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可能与其发挥上述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17.
苟臣 《中医临床研究》2014,(19):116-117
通过两个病例介绍了龙胆泻肝汤功效,证明其在清热泻火,疏肝护胆、燥湿热,利尿疏通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在清利下焦湿热上是一处良方,全方药物结构严谨,寓意深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田书霞  蒋晔  郝福 《中成药》2006,28(11):1578-1581
目的:建立了以龙胆苦苷、黄芩苷和栀子苷为指标成分,测定龙胆泻肝丸(龙胆、黄芩、栀子等)溶出度的方法。方法:照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溶出度测定法中的小杯法,以100 mL 0.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00 r/m in。取样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Krom asil C18(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1%的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 in,以外标法计算龙胆泻肝丸3种有效成分的溶出度。结果:三批样品4 h时龙胆苦苷、黄芩苷和栀子苷的溶出百分数均超过了7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龙胆泻肝丸溶出度测定的方法,用以控制中药复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