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琳  张鹏年  沈赛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56-1756
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2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20例采取传统的肠外营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营养支持途径。通过回顾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5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选择鼻胃管的途径缓慢均匀滴注,可提供患者足够的热卡和氮量,维持肠道功能,改善和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和低蛋白血症,检测了各项生化及营养评定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应用结果证明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益的,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道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本组56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果56例患者中发生腹泻3例,腹胀6例,胃管阻塞1例,经相应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加速蛋白合成,减少机体能量消耗,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术后患者须禁食水、胃肠减压多日,常规静脉输液营养成分单一,难以满足自身机体需要量。我科自2010年始收治胃肠道手术患者50例,术后均应用三升袋营养液治疗,效果较满意,可明显增加机体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代谢紊乱,有利于患者体质恢复,加快伤口愈合。本文旨在讲述三升袋营养液的配制及临床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背景和目的对于胃肠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是优于传统处理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仍然限制其在临床上的运用。因此,针对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患者的可耐受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患者住院时间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我们对自己科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24h内进行空肠营养支持的患者(EEN组),观察临床表现和住院时间,并与同期术后进行传统处理的74例患者(TM组)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处理组相比,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支持和悉心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支链氨基酸在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按单盲原则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予以连续肠外营养1周。研究组应用高支链氨基酸制剂,对照组应用平衡氨基酸。比较2组氮平衡情况、血浆蛋白含量、术后疲劳评分和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先于对照组恢复正氮平衡,累积氮平衡也优于对照组。与术后第1天相比,研究组术后第7天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分别为(4.7±3.1)g/L、(0.34±0.25)g/L、(0.04±0.11)g/L,对照组分别为(4.1±2.3)g/L、(0.35±0.29)g/L、(0.04±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白蛋白上升幅度为(4.0±1.7)g/L,大于对照组的(2.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5、6、7天及累积疲劳评分分别为(7.3±1.5)、(6.1±1.3)、(5.0±1.6)、(53.0±6.7)分,低于对照组的(8.0±1.0)、(7.6±2.0)、(6.2±1.0)、(56.8±5.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7天研究组的CD;、CD;/cDf、IgG上升幅度分别为(9.5±3.4)%、(0.77±0.16)、(2.7±0.6)g/L,CD;下降幅度为(-5.6±1.2)%,优于对照组的(6.7±1.4)%,(0.21±0.13),(1.3±0.5)g/L和(0.6±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M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1)g/L和(0.09±0.09)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支链氨基酸是一种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安全有效的氨基酸制剂。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和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患因肿瘤影响常无法维持足够的营养素摄入,并因此而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手术又可进一步增强分解代谢,下调免疫力,再加上术后早期胃肠功能不能恢复,禁食时问较长,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导致肠黏膜水肿和萎缩。此类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而术后常需要营养支持。本研究以胃、结肠、直肠癌手术患为对象,对比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支持,观察不同的营养支持途径对术后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做好各项护理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营养途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费用低廉。而正确的综合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胃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本组胃癌患者79例,其中显效47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14%。结论加强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践证明,对胃癌患者的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有效可行,应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徐侃  叶波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63-1165
目的 探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EEN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选择老年胃代食管术后患者62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EEN组(研究组)和TPN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体质量及肝功能等与营养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质量均下降(P〈0.01);TPN组术后转铁蛋白低于术前(P〈0.01),EEN组无明显改变;TPN组AKP升高(P〈0.05),而EEN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术后LDH均高于术前(P〈0.05);TPN组术后ALT,AST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而EEN组无差异;EEN组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短于TPN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营养治疗费用EEN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在胃代食管术后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具有高效、安全、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周岚  黄云超 《云南医药》2007,28(5):439-44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20例)和肠外营养组(24例)。均于手术后24h开始给予等热量(125.4kJ·kg^-1·d^-1)、等氮量(0.2g·kg^-1·d^-1)营养支持,持续9d,测定手术前1d、术后1d和9d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等免疫指标。结果43例完成研究。两组术前各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别,术后第1d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术后第9d肠内营养组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CD8细胞则回落正常水平,而肠外营养组CD8细胞仍处于高水平,其余指标仍处于低水平。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食管癌术后免疫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正>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对60例胃肠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在45~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岁,其中胃大部切除术7  相似文献   

15.
吴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105-10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外科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诊的9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传统肠外营养进行营养支持,以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免疫指标(Ig A、Ig G、Ig M)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预后指标来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A、Ig G、Ig M)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进行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能力,提高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手术前和术后第5天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ALB、PA、TF和Ig水平,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ALB、PA、TF水平和IgA、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血浆蛋白等的提高以及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术后康复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维持机体营养、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天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监测2组患者术前1d、术后8d的化验指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等上无差异。在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
饶芸  程琳  周冬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1):1032-1033
完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由静脉供应患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使其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促进创伤愈合 ,维持生长发育 ,为患者提供重要的临床治疗辅助方法。现将我院8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11月~2002年5月 ,我院共收治8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36例 ,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0 48±6 76)岁。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术 ,术后经病理学证实为恶性肿瘤。其中胃癌34例 ,…  相似文献   

20.
旨在指导护理人员对胃肠术后的患者正确进行肠内营养护理,保证肠内营养的供给,减少不良反应,以提高护理质量及肠内营养的效果,改善胃肠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切口愈合及机体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