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34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ADR)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34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以中老年为多,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索拉非尼所致不良反应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1例药品不良反应探讨肿瘤临床药师在保障患者服用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安全性中的作用。方法针对1例服用阿帕替尼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贲门癌患者,对其进行药学问诊,并进行文献检索,分析药物治疗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以及防范方法。结果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与服用阿帕替尼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相关。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对严重不良反应的识别可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阿帕替尼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结局。肿瘤临床药师应加强对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教育,尤其是长期院外用药的患者,正确应对和处理不良反应,识别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防范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使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记录结果。结果:阿西替尼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和腹泻;埃克替尼主要是皮疹和腹泻;利妥昔单抗使用时应注意其相关输液反应和感染;西妥昔单抗主要是痤疮样皮疹。结论:不同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不同靶向药物常见或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特点,及时处理重度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在头颈部肿瘤联合放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0例化疗不耐受复发或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先接受2周期诱导化疗,第2周期结束2周后评估化疗效果,后予口服阿帕替尼500 mg,第14日时评估局部肿瘤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同步予以放射治疗。结果 10例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1例,进展1例;化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0例,稳定2例(20.00%),进展8例(80.00%);不良反应在阿帕替尼组均为Ⅰ~Ⅱ级,化疗组均为Ⅲ~Ⅳ级7例。结论阿帕替尼在复发或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化疗无效或不耐受化疗时联合局部放射治疗有利于肿瘤的局部控制,不良反应可接受。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阿帕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中的治疗与药学监护。方法 通过药学查房、医师-药师双师门诊等方式,临床药师参与一例阿帕替尼在晚期NSCLC中的治疗,结合药物特性及患者伴有高血压、老年等特殊情况,提出用药建议、指导患者用药,积极处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对未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预防监护措施。结果 经过实施个体化药学监护,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CT显示肿瘤病灶明显减小且患者生存质量较好,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实践,对患者药物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尤其在参与新药的临床治疗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安罗替尼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抗肿瘤小分子药物,其在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化疗过程中,耐药性和敏感性直接关系到药物对肿瘤治疗的成败。肿瘤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安罗替尼的选择下产生变化,进而引起信号通路的改变使肿瘤产生耐药性。而抑制与安罗替尼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或合用其他抗肿瘤药物可以提高肿瘤对安罗替尼的敏感性。本文总结了体外安罗替尼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回顾了安罗替尼联用PD-1/PD-L1抑制剂逆转安罗替尼耐药性的临床报道,以期为安罗替尼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而肿瘤患者免疫力差,身体耐受性低,抗癌药物临床上不良反应较重,肿瘤患者因抗肿瘤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并且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大,所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较高。现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收集的210例肿瘤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统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检索SCI、GeenMedical、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整理。结果食物可影响一部分口服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有依托泊苷、替莫唑胺、索拉非尼、塞瑞替尼,需要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药物有长春瑞滨、伊马替尼、维莫非尼、阿来替尼,需要避免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药物有尿嘧啶替加氟、替吉奥、卡培他滨、拉帕替尼、厄洛替尼、帕唑帕尼、阿法替尼、阿帕替尼、曲美替尼、达拉非尼、依西美坦、阿比特龙。结论临床需要注意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保证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对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寻找参与2例应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癌症患者,临床药师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医学监护与干预。结果:临床药师利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精准的为2例应用阿帕替尼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癌症患者提供合理化的药用建议,帮助患者顺利安全的度过用药的过渡期。结论:临床药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临危不乱,并要加强药学监护,精准用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关注肿瘤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分析高血压肿瘤患者保肝药物的调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化疗患者抗HBV药物的使用;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以及阿帕替尼引起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调整4个典型案例,对临床药师参与肿瘤内科患者个体化用药进行分析,表明临床药师能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建议,提高其用药的合理安全性,在实现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PIVAS配置的抗肿瘤静脉输液不合理医嘱进行总结研究。结果本院PIVAS共审核抗肿瘤静脉输液用药医嘱12 652份,其中不合理医嘱267份,主要类型为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剂量选用不当、药物超剂量使用、给药途径错误、给药顺序不当、配伍禁忌、重复给药、忽视禁忌证、不良反应增加等。结论及时分析临床抗肿瘤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为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基于抗肿瘤药开展药学服务提供方法。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检索将呼吸科抗肿瘤药的配置要求、滴注顺序、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置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上述方法实施药学服务,能更好地把握个体药物的特点,确保用药方法准确,对可疑不良反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并能及时规避,保证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更有效的提供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上报的87例有效ADR报告,按涉及的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及输液反应,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ADR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ADR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用药时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建议.方法 100例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占比较高的4种类型分别为骨髓抑制(94.00%)、脱发(91.00%)、手足麻木(89.00%)、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目前临床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主要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胃肠道症状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可见心血管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发热等。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特异性,药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与给药方式有很大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用药种类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症状,以期尽早发现并做处理,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追踪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经验的积累。方法 参考药品使用说明书建立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适应证审核标准;参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建立追踪评价标准;采用追踪方法学评价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审核制度以来通过审核的患者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018年度共审核通过41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患者,适宜性评价结果为3例不符合用药指征,2例不符合给药方法。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客观有效率53.7%(22/41),疾病控制率80.5%(33/41);追踪时间截至2020年5月,24例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占比58.5%(24/41),14例患者死亡,占比34.1%(14/41)。安全性评价结果为7例使用贝伐珠单抗未检测尿常规,4例使用曲妥珠单抗未检查心脏超声;可能由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4例使用曲妥珠单抗发生心脏不良反应,2例使用索拉菲尼或奥西替尼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1例使用贝伐珠单抗发生出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7.1%(7/41)。结论 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审核制度可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临床药师应积极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物重整、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2015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其药物种类,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安全、规范的使用药物。方法统计分析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寻找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各种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18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年龄5~86岁,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占53.77%;共涉及抗肿瘤药物6类31个品种;引起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滴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最多;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自药剂师的报告。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报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近3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2015年上报的618例抗肿瘤药物ADR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618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为408例(66.02%),女性患者为210例(33.98%);40岁以上的有537例(86.89%),其中男性为296例,占该年龄段的49.53%,女性为241例,占该年龄段的44.87%,男性超过女性。细胞毒类药物ADR发生率占首位,占19.26%,ADR主要表现以消化道反应为主,骨髓抑制为辅。结论抗肿瘤药物ADR在静脉滴注中较多,且人群以40~60岁男性ADR居多。今后要高度重视40~60岁男性ADR,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