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术应用于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心室功能和结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44%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早次数/24 h和室早负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总心搏量/24 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LVESD、LVE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LVESD、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理或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普罗帕酮更为确切,在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更具有明显优势,两者联合可明显减少药物应用剂量且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 AF)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及再住院率。结果 实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51.39%高于对照组的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VEF(57.12±2.36)%、LVEDd(55.74±3.24)mm、LAD(39.18±4.36)mm及NYHA分级(1.60±0.55)级均优于对照组的(44.54±4.57)%、(60.45±4.18)mm、(43.45±6.08)mm、(2.45±0.61)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住院率15.28%低于对照组的31.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AF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窦性心律维持率,还可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建议在临床上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研究组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3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传统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行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标测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手术总时间;统计两组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的临床路径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在患者中具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于我院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根据现阶段实行的诊疗护理方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表。观察组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表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满意程度等指标,分析他们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测评结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1,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且P<0.01,他们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在对其进行有效合理、严密到位的临床路径下,可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所需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其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本文报告我院两年多来采用 RFCA治疗 97例心动过速病人的体会 ,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心动过速 97例 ,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 VVT) 7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89例 ,心房扑动 (AF) 1例。男 5 7例 ,女 40例 ;年龄 11~ 78岁 (平均 39岁 )。有反复心悸、胸闷 2个月~ 2 5年 ,其中 12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 :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110例,最终入选有9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RFCA,64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AD显著缩小,LVEDd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RFCA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 0.05).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维持窦性心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3例患者采用Metronic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的全部资料,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123例患者其中死亡1例,消融时间10-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5)min,体外循环时间(105±35)min,24 h引流量为(455±280)ml,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及食管损伤、脑梗死等并发症,心脏复跳后10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20例为节性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术后住院15-20 d,全组均顺利出院,出院后120例获得随访,随访3-36个月,随访率为97.6%,随访期间98例维持窦性心律,占79.7%,房颤标测患者消融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选择常规用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高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联合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静息心率、运动后心率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得到缓解,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房颤临床效果满意,与常规治疗相比,安全性高,不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和再住院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导管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所采用的重要介入性诊治技术之一,借助X线血管造影机的监测,穿刺血管,电极导管插入心脏,首先要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和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首玉  文华  范翠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49-245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42例子宫肌瘤病人,在B超的引导下,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直径〈5Cm子宫肌瘤,功率设定为30W,时间设定10~15分钟,凝固肌瘤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其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5.7%,其中治愈率71.9%,好转率23.8%,无效率4.3%。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与房颤远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首次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48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晚期房颤未复发)和观察组(晚期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房性心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率不断降低,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虽不能证实房颤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存在必然联系,早期复发也不能说明消融失败,但射频消融术后频繁出现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将会大大增加房颤晚期复发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科室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0例,调查其对射频消融术手术部位、目的、过程、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的了解情况。结果: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的手术部位、目的、过程、术前注意事项及术后注意事项不了解的分别是3%、3%、40%、28%及26%。结论:房颤患者对射频消融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欠缺,护理人员必须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患者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及与患者的沟通,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一直以来,心内科医生不断尝试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本文就AF导管射频消融的历史变迁作一汇总,旨在对有志于AF治疗工作的医生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urrentablation,简称RFCA)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特别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在置换心脏瓣膜的同时实施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房颤方面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57例有房颤疾病的患者,采取置换心脏瓣膜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疗效及护理情况。结果患者术后EF%值增高、左心房的内径缩小,P<0.05,术后转窦性心律46例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在置换心脏瓣膜的同时实施射频消融术在治疗房颤方面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配合专科严密观察及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以让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术后病死率得以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常发生于目前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多发生于中青年,根据起源部位和QRS波群形态,可分为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和左室间隔部的左室IVT(ILVT).射频消融术(RFCA)是通过导管电极定位并释放射频电流,阻断导致室速的关键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1].我科自1999年开展RFCA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共治疗特发性室速30例,我们针对手术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