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濮阳1997~2006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走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89/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 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明红  白莎 《贵州医药》2023,(10):1548-1549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8~202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21年陕西省甲肝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甲肝疫情。结果 陕西省2018~2021年共报告甲肝8 039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0.45/10万;死亡5例,病死率为0.62‰。2018~2021年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4/10万(3 237例),0.63/10万(2 458例),0.53/10万(2 105例),0.06/10万(2 39例),病死率分别为0.93‰(3例),0.81‰(2例),0.48%(1例),0‰(0例)。2018~2021年各年报告发病率均低于1/10万。陕西省2018~2021年每年每个月均有甲肝病例报告,其中第三季第甲肝发病率最高。2018~2021年男女甲肝报告病例数比值1.55(4 889/3 150)。2018~2021年学生甲肝报告病例为2.71%(218例),农民甲肝报告病例为3.61%(290例)。2018~2021年甲肝报告病例中,0~4岁年均报告发病率14.82/10万;5~9岁年均报告发病率18.15/10万;10~19岁年均报告发...  相似文献   

3.
朱永东  张以祥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53-1655
目的了解淮阴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点,探讨预防与控制策略,为进一步实施结核病可持续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淮阴区2007—2011年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淮阴区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 503例,每年平均发病率55.84/10万(2 503/4 482 340),其中男性发病率为79.77/10万(1 835/2 300 493),女性发病率为30.62/10万(668/2 181 847),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75∶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484.69,P<0.001)。以7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88.60/10万,237/125 663),其次为大于64~<75岁年龄组(184.33/10万,470/254 982),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1.97/10万,16/811 168)。职业构成以农民为多,占86.94%(2 176/2 503),学生次之,占6.39%(160/2 503)。在地区分布上,发病率最高的是张集镇(70.09/10万,98/139 811),其次是袁集镇(69.22/10万,92/132 903),发病率最低的是宋集镇(42.54/10万,109/256 241)。结论应加强淮阴区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年人群的肺结核防治工作,采用现代结核病防制策略,控制肺结核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共报告甲型肝炎364例,发病率为7.42/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09.04%。全年发病数以6月~8月较多;全市10个县(市)、区发病率(调整率)相比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人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38∶1,年龄组发病数2~20岁较高,占总病例的62.64%,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四职业合计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1.21%。结论建议在重点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及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同时制定HepA接种的免疫策略,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对易感人群开展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梅州市梅毒流行现状及特征,为制定和开展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对梅州市2001~2010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10年梅州市共报告梅毒病例6 19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31/10万,2003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4.40/10万,2010年最高为30.22/10万,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开始已升至各种性传播疾病报告的首位。2001~2008年以早期(Ⅰ、Ⅱ期)梅毒为主发病,隐性梅毒的发病比例逐年增大,至2009年始隐性梅毒比例大于早期梅毒。发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例1.27∶1,20~4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数的65.2%;职业以农民最多,占38.6%。病例主要集中在梅江区、梅县为主的梅州市中心区域。结论:梅州市梅毒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晋江梅毒流行态势,为制定晋江市梅毒防制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晋江市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晋江市2006年至2010年共计报告梅毒26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14/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38‰;以隐性梅毒病例最多,占53.08%;20~49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70.81%,女性发病年龄高峰较男性前移了约1个年龄组;男女之比为1.15∶1,但35岁前,女性梅毒病例多于男性;无明显季节性;重点人职业人群:工人、家务与待业和农民。结论梅毒疫情增长速度有所遏制,但仍需持续实施以健康教育、监测检测和规范诊疗等为主要方式的综合预控措施来进一步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94~2011年掇刀区麻城镇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城镇1994~2011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11年,麻城镇疟疾发病105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17/万,疟疾发病率由1997年230.79/万降至2007年1.59/万,下降99.48%;疟疾占传染病比例平均为55.9%,也从1997年的96.26%降至2007年的30.76%,下降68.05%;疟疾病例中本地病例占99.91%,输入性疟疾占0.09%;5~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60.84%;男性发病占68.16%,男女之比为2.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5.28%;农民、矿工和家务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麻城镇疟疾自2008年来连续4年未发生疟疾病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但还应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与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64-265
目的了解昭通市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9年昭通市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09年乙脑发病基本呈周期性波动趋势,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151例,发病率最高5.1049/10万,最低0.8779/10万,年均发病率2.3509/10万,死亡40例,年均死亡率为0.0861/10万。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68.30%;男性比女性多,疫情在6月开始上升,8月为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结论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的流行趋势,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海门市2007年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07年2012年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007年2012年,海门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14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低,为15.43/10万,2012年最高,为25.58/10万。2以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发病率较高,共报告早期梅毒病例912例,占全部梅毒报告患者数的79.86%。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3∶1。以202012年,海门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14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0.38/10万,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最低,为15.43/10万,2012年最高,为25.58/10万。2以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发病率较高,共报告早期梅毒病例912例,占全部梅毒报告患者数的79.86%。3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23∶1。以2059岁年龄组患病最多,与性活跃年龄相当。4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共575例,占50.35%,教师和医师所占比例最少,为0.18%。5全市23个乡镇中,海门镇发病率最高,海永乡报告病例最少。结论海门市的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该根据流行病学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云区2011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现况研究)对白云区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白云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9种11047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97.02/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1470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661.51/10万。2011年白云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34.52/10万)、病毒性肝炎(221.90/10万)、肺结核(168.63/10万)。按发病系统分,发病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占50.51%),第二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6.40%),第三是呼吸道传染病(占21.88%)。传染病总体发病男性高于女性;高发年龄组在0~1岁;高发月份在5~7月。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是要加大肠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化州市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09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3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2/10万.2008-200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7.12/10万和7.50/10万(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城区为10.53/10万,农村为6.36/10万(P<0.01);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16岁,5岁以下病例占91.30%,散居儿童占81.74%.男性为10.76/10万,女性为3.4/10万(P<0.01); 3~6月发病病例占70.87%.结论 化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春末夏初为高发季节,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提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联防联控,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6~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2006~2010年网络报告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平均发病率为507.31/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肺结核(166.03/10万)、病毒性肝炎(116.83/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53.29 /10万)、梅毒(43.04/10万)、手足口病(34.84/10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是20~29岁;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35.15%、21.01%.结论 应加强结核病及病毒性肝炎的控制工作,对农民及工人加强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7至2009年周口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0/10万,3年发病率依次为:10.45/10万、19.78/10万、17.7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3~7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57.22%;3~9岁为高发年龄段,占67.92%;发病以学生(占68.46%)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15.86%)和幼托儿童(10.60%)。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仍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9岁儿童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桂北地区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该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该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该县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3.46/10万,伤寒病例占64.56%,副伤寒病例占35.44%,无一例死亡。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出现,高发年龄组为5~<25岁,占总病例数的40.46%。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59%,女性占43.41%。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0.90%和29.79%。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出现,高峰期在5~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58.25%。该县18个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出现较多的前5个乡镇均为交通便利的地方。结论该县伤寒和副伤寒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率较高的县份之一,通过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菏泽市2011年肺结核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对策、降低肺结核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1年菏泽市肺结核病例的统计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菏泽市共发现肺结核病例35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28/10万;时间分布呈现春冬季相对集中的特征;地区分布以单县发病数居首;发病集中在15~24岁和55~64岁两个年龄段,共报告病例1402例,占发病总数的39.23%;男性为发病主体,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3201例,占发病总数的89.56%,其次为民工。结论通过应用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2011年本市肺结核发病率较去年下降,市结核病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继续落实结核病防治各项管理措施,加强结核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加强肺结核重点人群的发现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我市肺结核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本县199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梨树县1995~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按不同年份、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3年发病平稳,从2004年开始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最高,发病率为4.52/10万,通过接种出血热疫苗、灭鼠及开展宣传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从2008年开始发病呈下降趋势。流行高峰季节为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3、4月份。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4.44∶1。最高发病年龄组为20~5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0.88%;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1.62%。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6,(6):97-101
目的了解菏泽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将2009~2014年菏泽市手足口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出,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0141例,年均发病率为99.17/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男性129.97/10万,女性67.66/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重症2498例,重症率为4.98%。发病集中在3~7月,菏泽市八县一区均有病例报告,居于前三位的是牡丹区、曹县和东明,不同年份间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各县区当年发病率也不同,有统计学差异。男33 224例,女16 917例,男女性别比为1.96∶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7.14%),其中大部分是散居儿童(占95.47%)。2009~2014年共检测阳性标本2050例,占报告其中EV71有1229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89.95%,Cox A16有417例,占20.34%,其他肠道病毒404例,占19.71%。结论菏泽市近几年发病率较高,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控工作的重点为散居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2008年至2011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6县(市、区)疟疾发病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7/万,以钟祥市为高(0.22/万);疟疾占传染病比例平均为0.48%,并逐年下降,每年平均递减24.78%;疟原虫血检阳性率逐年提高,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3.15倍;疟疾病例中本地病例(间日疟)占95.12%,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占4.87%;输入性疟疾逐年上升,2011年占总病例的11.11%;5~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62.9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89.76%,中华按蚊区仅占10.24%;男性发病占70.24%,男女之比为2.3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3.61%;农民、离退休和家务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自2002年后又连续4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但还应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与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情况,将依据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相关预防治疗提供。方法收集及分析义县2012年~2015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数据信息。结果 2012年~2015年共报告HFRS病例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4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为6.14/10万,2012年最低,为1.36/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县16个乡镇都出现发病的情况,张家堡乡具有最高的发病概率,发病概率为3.64/10万。地区不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概率也呈现数据差异性。出现相对比较明显双峰现象,其中,3~6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优势峰,10月到第2年的1月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弱势峰,分别占56.96%和22.78%。男性54例,女性25例,男女比为2.16∶1。30~49岁46例,占58.23%。农民72例,占91.14%。结论义县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近8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各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市近8年报道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3 769例,年平均发现阳性患者471例,男女比例为1.82∶1,甲型肝炎(甲肝)占5.52%(208/3 769)、乙型肝炎(乙肝)占76.09%(2 868/3 769)、丙型肝炎(丙肝)占15.47%(583/3 769)、戊型肝炎(戊肝)占0.24%(9/3 769)、未分型肝炎占2.68%(101/3 769)。全市肝炎人群阳性率为74.12/10万,甲肝为4.09/10万、乙肝为56.40/10万、丙肝为11.47/10万、戊肝为0.18/10万、未分型肝炎为1.99/10万。全市各乡镇每月均有肝炎阳性患者出现。15-<45岁肝炎阳性患者占总阳性数的71.19%。农民、公职人员和学生患者排前3位,丙肝在个别乡镇有增多趋势。结论该市病毒性肝炎防治任务仍然严峻,应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