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某院收治的腹股沟疝的患者83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的41例患者为传统组,实施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俩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疼痛,术后愈合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的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手术时间短,有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4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修补术,治疗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方法,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另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手术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d、术后3d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降低对患者损伤,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以及体会。方法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收治腹股沟疝患者120例,均使用人工网片材料无张力修补片对120例患者进行疝环充填式修补手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治疗后患病处均没有不适感,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后患者恢复快,且术后复发率较低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疝环充填式、平片无张力及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组(34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组(34例)和传统疝修补组(30例)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和术后疼痛、复发率。结果传统疝修补组的手术耗时最长(P〈0.05)。而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住院天数最多(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术后出现疼痛率最高30%(9/30)(P〈0.05)。传统疝修补组复发率最高3.3%(1/30)(P〈0.05)。传统疝修补组的住院费用最低;疝环充填式修补组的最高。结论传统疝修复住院费用为3组中最低,疝环充填式疝修复发率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少且费用较低,是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治疗,观察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以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疝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应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3.5±6.7)min、下床活动时间(2.3±3.1)h、住院时间(5.5±1.7)d,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34.6±5.2)min、下床活动时间(10.3±3.6)h、住院时间(8.3±2.3)d;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疝复发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疝复发率22.2%。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俊  陈育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56-2957
目的采用对比性研究分析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加后壁修补术治疗的35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一般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86%)优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04例,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操作方法、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4~69min,平均40.0min,术后6~12h均可下床活动。99例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轻微,有5例疼痛较重者予以止痛药物治疗。术后发生短暂性尿潴留5例,阴囊积液2例,切口下血肿1例,住院时间5~14d,平均8.5d。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操作简便、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能较早从事体力劳动、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ah-plug定型产品对46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曾志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68-168,172
目的:分析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方法:以应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本院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75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9%,对照组复发率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切口异物感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腹股沟疝传统摘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差异。方法对102例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做回顾性分析,对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各25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研究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疾病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疾病复发率也低于传统组。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复发率低,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更适合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1例腹股沟疝患者,按不同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8980,P<0.05)。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效果优于传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013年各种腹股沟疝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各75例。结果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在术后术区疼痛,异物感麻木感等方面明显优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分别对随访3年,复发率分别为3.17%、0%。结论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更符合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尤其适合复发疝及滑疝患者,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定型产品聚丙稀锥型充填物和网状补片对135例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伤121疼痛、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0.48min,术后应用止痛药物59例(59/135,43.7%)。术后4~8h患者就能下床活动。术后尿潴留9例,切口积液2例.切口下血肿2例,阴囊水肿3例,无一例切121感染。获随访患者127例,复发2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并具有更宽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太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脂股沟疝的疗效。方法:203例腹股沟疝病人随机分成两组,97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06例行传统疝修补术。对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缅环充埃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方法更简单,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元张力修补术是—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具有传统疝修补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局麻下成人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1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53-154
目的:探讨局麻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对156例腹股沟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食、排尿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局麻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指征宽,手术平均时间为50min,住院平均时间为3.5d,术后进食早,疼痛轻,无尿潴留发生。结论:该术式是一种麻醉风险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简单易行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行传统疝修补术、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的腹股沟疝36例患者作为对比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完成组别的均分,常规组(18例)、治疗组(18例)。其中常规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而治疗组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种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下床、住院等时间)短于常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检验,差异呈现P<0.05统计学有分析意义。结论患者在进行腹股沟疝治疗时,选择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要比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高,有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