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对社区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静息心率测定,根据静息心率的测量结果分为三组,RHR1<75次/min,RHR2为75~90次/min,RHR3>90次/min,统计各组中曾并发脑出血、脑梗死、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静息心率水平增高,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采取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名正常人的血清IGF-Ⅰ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Ⅰ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Ⅰ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EH组血清IGF-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Ⅰ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Ⅰ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5,P<0.05)。结论循环血IGF-Ⅰ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病心肌重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世居和移居高原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 对176例世居和移居高原的高血压病患者在平原地区(成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将24小时血压负荷值≥25%者作为观察组,<25%者作为对照组,以测得的血压标准差作为BPV指标。结果 两组民族间BPV各指标的比较相近(P均>0.05);24小时最高、最低、平均血压和24小时、白昼、夜间血压,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4小时平均心率两组相近(P>0.05);24小时BPV各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左室肥厚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种并发症的检出率相近(P>0.05)。 结论 世居和移居高原的高血压病患者BPV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缺氧是影响BPV和血压的主要因素。这种对血压调节系统的刺激作用对世居和移居患者是同等的。BPV和血压的变化白昼大于夜间,收缩压大于舒张压且血压负荷值越大,BPV越大,左室重构的机会越多。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检查142例年龄大于65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81例无左室肥厚,61例有左室肥厚, 对两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组间比较及昼夜间比较,并对各参数与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收缩压水平、脉压与LVMI呈强相关,左室肥厚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脉压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②两组之间血压变异无差异;③所有患者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收缩压变异白昼大于夜间,而昼夜间舒张压变异、脉压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较小,主要与收缩压水平与脉压水平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舒张压变异与脉压水平处于相对恒定的水平,脉压可能是预测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1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75次/min;RHR2组,75次/min-84次/min;RHR3组,≥85次/min。分析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RHR增加的高血压患者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高(P均〈0.05)。结论 静息心率增加可能参与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脏损害心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37例,其中血压非晨峰患者71例为对照组,血压晨峰患者66例为观察组,均行动态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心率、肾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晨峰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静息心率、晨峰舒张压、尿α_1-微球蛋白、24 h平均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早期肾脏损害心率存在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中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社区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血压、静息心率测定,根据静息心率的测量结果分为4组,同时检测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身高,统计有无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异常等合并症,比较不同的静息心率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DP)、脉压(PP)、体质量指数(BMl)、血糖、血脂以及合并症构成比的差异性。结果随着静息心率的增高,SBP、DBP、PP、BMI、血糖、血脂以及合并症构成比均增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危险因素和合并症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增加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RHR、血压、血脂、血糖及心脏超声等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组患者RHR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组RHR≥80次/min者明显多于对照组;RHR〈75次/min者高血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高血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R在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在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应重视RHR,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按照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值将上述患者分为非左室肥厚(n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组40例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72例,将LVH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博通组35例和天麻钩藤饮37例,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压和LVMI变化,及各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LVH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较NLVH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LVH组中两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 β、hs-CRP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TNF-α、IL-6、IL-1 β、hs-CRP水平进而阻止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饶曼人  孙兰  张晓文 《药学学报》2002,37(6):401-404
目的研究前胡香豆素组分对肾型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预防和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两肾一夹肾型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RHR)模型,测定前胡香豆素组分对其血压、左室湿重、心肌细胞面积、胞内静息钙及胞膜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前胡香豆素组分(30 mg·kg-1·d-1,ig)预防组及逆转组大鼠血压、左室湿重/体重均较肥厚组明显降低;左室心肌细胞面积、胞内静息钙均较肥厚组降低;对KCl致钙浓度升高亦明显低于肥厚组;两组均可增加心肌细胞膜及线粒体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结论前胡香豆素组分可预防及逆转RHR左室肥厚,减少心肌细胞内钙含量,增加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吲达帕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吲达帕胺组(A组)和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组(B组),治疗前后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1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均明显降低(P<0.01),降压谷/峰比率>50%;②A组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与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B组治疗6个月后,左室重量指数有所下降(P<0.05),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度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A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厄贝沙坦,能显著平稳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减少蛋白尿,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利肽(BNP)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相关性,并观察拉西地平治疗对LVH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和无左室肥厚组(NLVH),给予拉西地平治疗6个月,观察血清BNP水平和LVHI治疗前后及组间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拉西地平治疗前,LVH组和NLVH组血清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并LVH组高于NLVH组(P<0.01);治疗后LVH组LVMI、血清BNP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1);NLVH组治疗后仅LVMI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血清BNP水平与BNP和LVMI均呈正相关(r=0.31,P<0.05,r=0.45,P<0.01)。结论拉西地平不仅可以平稳降低血压,还可逆转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3.
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变化,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平衡作用的破坏都与猝死的各种基质和触发因素直接相关[1].心率增加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上升密切相关[2].静息心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较快的静息心率伴随较高的血压.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高血压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3].本文用心率变异定量分析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发展及死亡等各个过程中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静息心率(RHR)、平均心率(AHR)、夜间心率(NHR)的变化规律,为高血压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 CR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及伴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对照组(正常人)34例.将高血压组分为2个亚组:无左室肥厚组(19例)及伴左室肥厚组(14例).所有入选者常规测量其血压、血脂、血糖、HCY及hs - CRP.结果 高血压组HCY及hs- 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组hs- 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而HCY含量无明显差异(P>0.01);血浆HCY、hs-CRP水平与个体平均动脉压显著相关.结论 血浆HCY及hs-CRP浓度与血压值呈正相关;高血压所致左室重构与血浆hs- 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HCY水平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肥厚患者的效果及对异常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血压,左室重量指数的改变及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的差别并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半年后左室重量指数,QT间期离散(QTd)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且均较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肥厚患者降压效果明显,并能一定程度的逆转左心肥厚和异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静息心率(RHR)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 MS患者178例,按 RHR 水平分为4组,RHR1组:<65次/ min(52例);RHR2组:65次≤RHR <75次/ min(50例);RHR3组:75≤RHR <85次/ min(38例);RHR4组:RHR≥85次/ min(38例)。对入选患者行以下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全项、头颅 CT 及 MRI 检查。结果静息心率加快使得老年 MS 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高。结论老年 MS 患者静息心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控制 RHR 对于老年 MS 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高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根据RHR水平分为三组,RHR 1组(RHR<70次/分)52例,RHR 2组(RHR 70~85次/分)158例,RHR 3组(RHR>85次/分)110例,各组患者测定血压、腰围、空腹血糖(FIB)、糖负荷后2 h血糖、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等指标。结果腰围、血压、FBG、糖负荷后2 h血糖、TC、TG、LDL-C、HDL-C、FINS、IR在不同RHR高血压患者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DL-C随着RHR增加而降低,而其他指标随着RHR的增加逐渐升高。随RHR的增加,合并代谢异常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R与腰围、FBG、糖负荷后2 h血糖、TC、TG、LDL-C、FINS、I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61、0.45、0.28、0.45、0.41、0.36、0.5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值为-0.41,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快与高血压患者代谢紊乱程度相平行,可能参与了代谢综合征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重量(LVM)的影响。方法56例EH患者被随机分为各28例的I(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Ⅱ组(口服利尿剂),超声检测受检者治疗12周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I、Ⅱ两组患者的LVMI(g/m2:134.87±33.21;131.04±29.24)较正常对照组(g/m2:88.02±23.45)增大(P<0.05)、血压增高,而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I、Ⅱ两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I组患者的LVMI减小(g/m2:134.87±33.21,92.07±15.33;P<0.05),而Ⅱ组LVMI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与Ⅱ两组相比,I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显著减小(g/m2:131.04±29.24,92.07±15.33;P<0.05);而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变化。结论辛发他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息心率(RHR)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AMI患者108例,据RHR水平分为心率增快组(心率≥100次/分)和心率正常组(心率<100次/分),测定RHR和射血分数(EF)。结果老年AMI患者心率增快组EF值明显低于心率正常组(P<0.01);心率增快组EF值<50%比率明显高于心率正常组(P<0.01)。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AMI后心率增快是预后不良前兆,RHR是老年AMI患者预后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尼帕米与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和单盲法,将54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分为阿尼帕米组和尼群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血压、心率、心功能及左心室肥厚测定.结果:发现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阿尼帕米组患者心率下降(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肥厚的左心室逆转明显(P<0.05);尼群地平组患者心率、心功能和左心室肥厚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阿尼帕米与尼群地平均有良好降压作用;阿尼帕米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比尼群地平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