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19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按疾病护理常规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防止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防治再出血、严密观察病情、防治脑血管痉挛、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临床好转率达94.2%,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非手术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松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0-2731
目的探讨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1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均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如降颅压、止血、解痉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病区经过培训的护士给予指导并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舒适度相关的心理、生理指标,主要包括腰酸背痛、头痛、失眠、便秘等。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干预组死亡O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致残1例、中度致残2例、良好8例、治愈72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4例、6例、7例、6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6,P〈0.05)。干预组术后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症状分别有7例、14例、9例,对照组分别有2l例、29例、2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3.7、12.5,均P〈0.01);干预组工作满意度(99.1%)明显高于对照组(80.3%)(x2=20.1,P〈0.01)。结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及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全世界的总发病率大约为10.5例/10万人,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平均病死率为51%,主要病因有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烟雾病和血液病。  相似文献   

5.
孔敏  董巧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98+101-98,101
目的:阐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2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结果:患者能维持良好呼吸道通畅,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能正确对待语言障碍并学会以肢体语言交流。结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损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艳芳  谢春艳 《河北医药》2011,33(17):2709-27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SAH起病急骤,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SAH患者30例,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典型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表现为劈裂样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随着CT的普及应用,不难做出正确诊断。但老年患者常常缺乏典型表现,CT、脑脊液(CSF)出现阴性结果,也易延误诊断。现将5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上近几年中年发病呈上升趋势[1]。对2000年4月~2004年3月护理的20例中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均在40~59岁,平均年龄49.5岁,全部为首次出血,急性起病16例,缓慢起病4例。活动时起病15例,安静时起病5例;其中情绪紧张激动,过度劳累兴奋为13例,用力排便1例,饮酒2例。合并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8例。1.2诊断①突发剧烈的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②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分为自发性SAH和创伤性SAH,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SAH起病急骤,突发的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是本病最基本的症状和体征,其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针对SAH的病因及诱因,采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SAH再出血的发生率,对预后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均非常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3例SAH患者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行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严格禁止高脂饮食,对患者颅压进行全面控制,静脉滴注甘露醇,用以缓解脑水肿情况.结果 2例发病突然,且出血范围较大,经全力救治后死亡,另外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如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等.经随访得知患者整体情况较为稳定.结论 选择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从根本上影响着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珠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盛巍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05-105
目的分析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急性脑积水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术,术后复查头颅CT,5~7d后闭关观察1~3d;对术后慢性脑积水,临床症状和头颅CT无改善表现,3周至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2周时复查头颅CT,脑室双侧额角最大宽度与该层面颅内最大横径之比均〈0.3。随访6个月~5年,均恢复良好。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积水是临床上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如能积极治疗预后佳。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对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通过精心护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脑脊液积血,从而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高血压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9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45例,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21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再出血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积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4.4%、再出血率为0,均明显低于参考组17.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O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等护理;结果患者未发生再次破裂出血,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出院;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顺芬 《成都医药》2001,27(4):229-23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