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外科手术(functio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是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有效的方法,其手术宗旨主要是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及解剖变异结构,改善各鼻窦通气及引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中鼻甲是构成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结构之一,其解剖结构异常是慢性鼻窦炎形成与发展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如何处理泡状中鼻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成为人们所关注内容。  相似文献   

2.
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性病变,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促进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恢复以达到治疗目的[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并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作对照,比较其疗效。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格玛公司研制的上颌窦支架,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放置支架,摄片观察并通过窦口粘膜病理检查及鼻内窥镜随访。结果 31例共放置34个支架,随访显示上颌窦引流通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口术,两组的病理检查提示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较常规造口术引流效果好,安全经济有效,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4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性病变,改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促进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恢复以达到治疗目的。2005年6月--2007年8月本院共收治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5例,资料完整,现就术后复发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对青少年鼻息肉的治疗,因其鼻腔、鼻窦解剖与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异。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保证窦腔通气和引流通畅,因此为鼻息肉的诊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院2000年4月~2010年2月对青少年鼻息肉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5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法预防和治疗上颌窦造口术后窦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双侧慢性鼻窦炎患者85例,均于鼻内镜下行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及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选择右侧鼻腔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双侧均于术后1周、2周、4周、2月、4月、6月定期行鼻内镜复查。实验组于术后2周、4周、2月、4月复查时同期行小儿双腔球囊导尿管扩张上颌窦口4 h。术后6月分别测量双侧上颌窦窦口大小。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和窦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上颌窦造口术后窦口狭窄,且安全经济,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鼻内窥镜下清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尽量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标志与组织功能.方法 在电视内窥镜下利用圈套器摘除大息肉,剥离器切开钩突,筛窦咬钳咬除钩突骨质、黏膜组织及小息肉,开放筛窦,吸引器吸除血液、脓液及筛泡组织,扩大上颌窦内骨窗口,显微剪剪除肥厚息变的中鼻甲组织.结果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及上颌窦鼻内开窗术较传统的鼻息肉摘除术 上颌窦根治术更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损伤小,保留了正常的生理解剖标志及组织功能,保证了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引流.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术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效果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6例上颌窦真菌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患者均单侧发病,一组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随访1~5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结果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治愈29例,复发3例,治愈率为87.9%,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一组治愈32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97%。结论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桑圣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09-42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围手术期的护理,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方法对93例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出院时鼻内窥镜检查示:术腔愈合好,各窦口开放良好,鼻道窦口引流通畅。结论良好的护理质量和术后随访复查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鼻内窥镜实施鼻息肉手术65例,术式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鼻息肉并中鼻甲手术及功能性前组筛手术。术中,术后水出现并发症。术后全部患者恢复了正常鼻通气,术腔宽阔光滑,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高分辨多排螺旋CT研究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并评价它们对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鼻腔和副鼻窦高分辨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行高分辨容积扫描,层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横断、冠状和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分别观察和统计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的类型和发生率,并评价其与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关系。结果:60例中,共发现鼻中隔变异45例(75%),其中鼻隔偏曲45例(单向偏曲31例,双向偏曲14例);犁骨一软骨结合部畸形5例(肥大2例,脱位3例);鼻隔刺16例。中鼻甲变异共43例(71.7%),其中反曲15例;气化9例;双侧不对称20例(46.5%)。不对称中鼻甲中,增大一侧多见于鼻隔偏移方向的对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钩突移位和筛漏斗或鼻道狭窄。结论:鼻腔和中鼻甲不对称与鼻中隔偏曲关系密切,后者是导致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中的关键部位一中鼻道和筛漏斗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配合使用上颌窦引流支架的疗效观察,并与单纯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疗效比较。方法支架采用Z型不锈钢丝作为骨架,两面覆以硅橡胶膜。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2~4周,平均3.5周,将上颌窦引流支架放置到上颌窦开口处,摄X线片观察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定期随访2周、4周、2个月、4-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共放置37枚支架,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慢性炎症均治愈。4个月后支架被取出,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鼻道造口术。结论上颌窦引流支架配合中鼻道自然口扩大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引流效果好,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鼻丘气房和钩突上端附着方式的CT影像学特征,研究其与额窦炎的关系.[方法]分析564例患者的鼻窦冠状CT,从中分出正常组(A组),额窦炎伴其他鼻窦炎组(B组)和孤立性额窦炎组(C组)三组.统计A、B、C三组中鼻丘气房、四种钩突上端附着方式的发生率及其与额窭炎发生的相关性.再进一步测量鼻丘气房的最大纵向垂径和横径,并分析它们与额窦炎的关系.[结果]鼻丘气房在A组与B、C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B、C两组病人的鼻丘气房最大纵向垂径明显大于A组(P<0.05).A组中钩突上端附着于纸样板型明显少于B、C两组(P<0.05).[结论]鼻丘气房与额窦炎的发生有关,且鼻丘气房纵径越大,越易引起额窦炎.额窦的引流方式决定于钩突上端附着方式,额窦通过钩突内侧引流至中鼻道比通过筛漏斗引流至中鼻道更易引起额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窦口鼻道复合体(OMC)是近几年来开展鼻内窥镜手术后提出的新的解剖学概念,它是基于对鼻腔、鼻窦生理及病理学的进一步认识,由Naumann提出的,并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可。OMC是构成中鼻道周围的一组复杂解剖结构,是侧重于鼻窦功能而命名的,原意是指中鼻道的通气及引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窦口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旨在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其中上颌窦的功能性手术主要是中鼻道自然开口扩大术 ,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该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在临床中为预防术后上颌窦口的粘连 ,我们自 1999- 0 6~ 2 0 0 1- 12采用窦口膜性扩张 ,联合微波烧灼治疗 112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5 2例 ,女 6 0例。年龄 15~ 78岁 ,平均 4 2 .5岁。同期内以传统方法收治 15 7例 ,其中男 75例 ,女 84例 ,年龄14~ 78岁 ,平均 4 2 .3岁。所有病例均随访 6个月以上。1.2 …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静波  尼冬林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74-1975
目的:通过对32例霉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的分析,研究本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RYKER鼻窦内窥镜行病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及下鼻道开窗双进路清除病灶,术后不用抗真菌药。结果:32例均治愈,术后病理证实为曲霉菌感染,术后随访2~3个月.术腔黏膜光滑,窦口引流通畅,无复发。结论: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手术创伤小,清除病灶准确,保留功能,可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7.
鼻睫神经痛又称筛前神经综合征或charlin综合征[1],是鼻源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因嗅裂和中鼻道狭窄,造成筛前神经末梢受压。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误诊、漏诊时有发生,使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我科2001年6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9例鼻睫神经痛均误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病变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摒弃Ⅰ型Ⅱ型 1期及Ⅲ型病变的原则分组 ,为 2 14例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病变程度行中鼻甲下缘激光烧灼 ,中鼻甲外侧部矢状切除及外侧部加下部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 3~ 6个月中鼻甲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无 1例发生鼻腔粘连 ,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的治愈好转率 86 4%。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 ,在术中酌情处理病变中鼻甲 ,既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 ,形成一个开放的窦口 鼻道通气引流系统 ,缩短换药时间 ,提高治愈好转率 ,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PESS)中对病变中鼻用的处理。方法:在5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并术后观察中鼻甲,筛窦术腔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112例,发生粘连8例;上颌窦开放46例,狭窄4例,病变中鼻甲大多恢复正常。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绝大部分病人伴有上颌窦炎。上颌窦口的开放与否是慢性鼻窦炎手术疗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作者通过对慢性鼻窦炎Ⅱ型Ⅱ期病人在去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的基础上 ,1侧扩大上颌窦口 ,另1侧不扩大上颌窦口 ,观察术后上颌窦口的情况 ,来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口的处理方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1998年3月~2001年3月资料完整病例44例 ;男性28例 ,女性16例。年龄18~70岁 ,平均35岁。均可见双中鼻道和/或鼻腔息肉样物增生。鼻窦CT显示均为双上颌窦筛窦炎。诊断均为双慢性鼻窦炎Ⅱ型Ⅱ期。术前均作双上颌窦穿刺冲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