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熏蒸护理技术干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概况及护理操作关键点报告现状,为进一步的护理技术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7个相关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获取文献的外部特征及中药熏蒸护理操作关键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7篇中文文献,分布于143种期刊,发文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护理类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针对护理操作关键点的临床研究及外文文献尚缺乏,药液蒸煮方式和熏蒸持续时间报告清楚的文献数量较多,药液量、熏蒸部位、熏蒸温度、持续时间操作关键点报告范围较宽。结论中药熏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缺乏对护理操作关键点的关注。建议今后该领域的实践者、科研工作者对各项护理操作关键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实践量区间,同时制订一套科学、全面的报告标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从脾论治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近10年有关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趋势,期望为RA以后的临床和科研提供借签。方法:全面检索中医药治疗RA的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主,辅以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等,以题名为类风湿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关检索2001—2010年的文献,并追踪综述类文献后的参考文献,逐篇阅读检索到的文献,从中摘录临床从脾论治,或未明确提到从脾论治,但用药中包含归脾经药物的文献,分别从它们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文献类型、研究方法、中成药或院内制剂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近10年中医药治疗RA文献3074篇,对所检文献进行逐一整理,去掉重复的、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获得从脾论治RA有效文献820篇。结论:从脾论治RA渐渐成为中医药治疗RA的热点,但随机对照的研究质量或报告方法缺少规范,需要进行借鉴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从脾论治RA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整理并分析艾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中护理操作关键点的报告现状,为艾灸护理操作规范化及相关指南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共7个数据库中艾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26日,以团队先前构建的12项艾灸护理操作关键点为基础,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6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无文献完整报告12项护理操作关键点。中文文献中有1篇文献12项护理操作关键点均未报告;有26篇文献为同一篇文献中报告2种及以上灸法。外文文献中有5项护理操作关键点均报告清楚;有3项护理操作关键点均未报告。结论 目前研究对艾灸护理操作的时效关系报告较少;在选择施灸部位和补泻走向时不够重视经脉与疾病的关系;忽视了对患者在操作前中后评估的报告;灸法多样且同种灸法多项关键操作点报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刘攀  汤先忻 《疾病监测》2010,25(1):79-82
目的对国内外1999-2008年艾滋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做初步评析,旨在揭示国内外艾滋病研究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Web)为数据来源,检索1999-2008年国内外艾滋病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此期间发表的年艾滋病文献的年代、国家或地区、期刊以及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9-2008年共发表有关艾滋病的中文文献6344篇,外文文献13 480篇,总体文献量呈波浪式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文献量所占比例较大,国内文献地域特征明显;无论国内外,学术质量高的期刊载文量较高;二者的研究方向大体一致,部分领域差距显著。结论中国艾滋病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各领域发展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检索CNKI和WF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7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曲池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选取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25)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26)等"腧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相似文献   

6.
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外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外治疗法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外治疗法”,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外治的文献中包括针灸、中药薰蒸、药浴、穴位注射等73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外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薰蒸、穴位注射等)。②类风湿关节炎的物理疗法(包括矿泉浴、激光照射等),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重复临床报道的文献。 资料提炼:在73篇文献中33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纳入其中23篇参考文献。选取包括针灸、中药薰蒸、药浴、敷贴疗法、矿泉浴、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经穴埋线、激光穴位照射、刮痧等10种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研究。 资料综合:总结多种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电针可以恢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后的免疫失稳,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等作用;中药薰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关节炎症介质,改善关节功能;药浴集水浴疗法和药物疗法于一体,用温热的中药煎液洗浴以治疗疾病;中药敷贴是将中药熬膏或研末调和敷贴于一定部位,使药物有效成份渗入皮肤肉理而治疗疾病;矿泉浴通过矿泉水对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起到按摩、收敛、消肿和止痛的作用;穴位注射是通过将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治疗疾病;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中药离子通过脉冲电疗仪的脉冲电流导入病变部位;经穴埋线利用埋入穴位内的羊肠线在吸收过程中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激光穴位照射利用激光的热、光化学、电磁效应直接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刮痧能通过刺激络脉,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 结论:外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较多,为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可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外治疗法综合治疗;对局部关节疼痛较明显、痛点较局限固定的患者,则可采用以外治法为主,配合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7.
袁志敏 《新医学》2003,34(4):264-264
12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均大于18岁。随机分为服用甲氨蝶呤(每周平均剂量13mg,最大剂量25mg)的治疗组588例,和未用此药物的对照组652例。人均用药并随访6年,分析两组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病死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91例患者不幸死亡,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119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死亡危险度0.8(95%可信限0.6~1.0),校正后的治疗组死亡危险度仅0.4(95%可信限0.2~0.8),且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明显降至0.3(95%可信限0.2~0.7),非心血管病死亡危险度亦仅0.6(95%可信限0.2~1.2),而其它缓解病情的诸常规抗风湿药均不能明显降低其病…  相似文献   

8.
我国肺结核10年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原理揭示我国肺结核研究现状。方法选用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disc)为数据源,检索2000年以来我国发表的肺结核文献,采用Foxpro6.0编程处理数据,对年代、作者、机构及主题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我国肺结核文献呈增长趋势,发文单位主要分布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上海市肺科医院、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及山东省胸科医院等,省市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及河南等。研究热点主题分布在相关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流行病4个方面。《临床肺科杂志》、《中国防痨杂志》及《中国误诊学杂志》等8种杂志刊登了肺结核文献发文的19.81%(3173篇)。结论随着我国不断增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社会不断发展和基层结核病防治网络的不断加强,以及2001年起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策略)的逐步推广,肺结核病的研究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60例经非甾体类抗炎药和2种以上病情改善药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仍处于活动状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采取以下方法治疗:(1)MTX、来氟米特或/和白芍总甙(帕夫林)联用;(2)MTX、SASP与氯喹或羟氯喹联用;(3)MTX、SASP加用强的松;(4)MTX、强的松与雷公藤多甙片联用;(5)MTX、SASP与硫唑嘌呤联用;(6)益赛普治疗3~4个月。结果显效17例,有效42例,无效1例。多数难治性RA患者经过系统有效治疗,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外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外治疗法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外治疗法”,同时手工查找近年出版的中文相关著作。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外治的文献中包括针灸、中药薰蒸、药浴、穴位注射等73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外治疗法(包括针灸、中药薰蒸、穴位注射等)。②类风湿关节炎的物理疗法(包括矿泉浴、激光照射等),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重复临床报道的文献。资料提炼:在73篇文献中33篇内容有不同程度的重复,给予删除,对4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纳入其中23篇参考文献。选取包括针灸、中药薰蒸、药浴、敷贴疗法、矿泉浴、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经穴埋线、激光穴位照射、刮痧等10种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研究。资料综合:总结多种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针灸疗法: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电针可以恢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后的免疫失稳,火针治疗可改善类风湿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艾灸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等作用;中药薰蒸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除关节炎症介质,改善关节功能;药浴集水浴疗法和药物疗法于一体,用温热的中药煎液洗浴以治疗疾病;中药敷贴是将中药熬膏或研末调和敷贴于一定部位,使药物有效成份渗入皮肤肉理而治疗疾病;矿泉浴通过矿泉水对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作用,起到按摩、收敛、消肿和止痛的作用;穴位注射是通过将药物注入有关穴位治疗疾病;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中药离子通过脉冲电疗仪的脉冲电流导入病变部位;经穴埋线利用埋入穴位内的羊肠线在吸收过程中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激光穴位照射利用激光的热、光化学、电磁效应直接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刮痧能通过刺激络脉,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结论:外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法较多,为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可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外治疗法综合治疗;对局部关节疼痛较明显、痛点较局限固定的患者,则可采用以外治法为主,配合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水平,探讨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以RA患者142例(活动组93例、非活动组49例)作为研究对象,8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收集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法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通过公式进行计算。类风湿因子(RF)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浊度分析法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活动组血清中TC、HDLC、LDL-C水平和RA非活动组TC、H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P〈0.05);RA活动组与RA非活动组比较,所有指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不能完全为血浆TG、TC、HDL-C和LDL-C水平的增减等传统因素所解释,还可能与炎症和血脂在质上的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自由基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早期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后期发生软骨和骨的破坏。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现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但尚难解释所有RA的病人。近年来,随着自由基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的发展,已认识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感性与HLA—DR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易感性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75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PCR-SSP法检测HLA-DR4和HLA-DR53基因分型、BNlI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速率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同时定量和定性检测类风湿因子,并对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RA患者HLA-DR4和HLA-DR53等位基因发生的频率数分别为44%和56%,与对照组比较均R<0.01,结果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P>0.05结果 无显著性意义,其DR基因与RA的相对危险率分别为3.70和2.64,HLA-DR4高于HLA-DR53.②75例RA患者其速率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分别有59例阳性和44例阳性.两法经x2检验,结果 均P<0.0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组问比较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速率比浊法好于乳胶凝集法.③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速率比浊法检测结果 为198.59±379.21IU/ml,同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P<0.01结果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RA患者其HLA-DR基因与RA的发生易感性明显有关,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吕军影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86-18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 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 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许多因素有关。辅助刺激信号在其病程中的作用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发现,CD28,CTLA-4,CD80,CD86,CD40,CD40L等辅助刺激分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均呈现表达异常,并且与不同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这些分子可能在发病过程和疾病进展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而针对这些分子所设计的一些药物如CTLA4Ig,其治疗作用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初步验证。但辅助刺激分子与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且复杂的免疫调节过程,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明确其调节过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并可以为其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方法 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静脉注射云克;对照组30 例口服双氯酚酸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7%,对照组 63.3%(P<O.05);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P< 0.05)。结论云克治疗RA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18.
自由基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  吕昭萍 《临床荟萃》2005,20(18):1080-1080,F0003
自由基是外层轨道上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分为氧自由基、脂性自由基。氧自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生成烷自由基、烷氧自由基、烷过氧自由基等脂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9.
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在能量营养代谢方面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瘦素既作为激素又作为免疫因子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是营养状况、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物。其含量消长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可能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瘦素作为新型免疫介质在炎症及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受到关注。现就瘦素在自身免疫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高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1003-1003
2004-05~2006-06我科共收治被误诊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4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31例,年龄60~76(平均62.6)岁,病程2个月~5a,平均13个月。25例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或膝关节)肿大、僵硬、疼痛。RF阴性。X线:关节间隙窄,近关节端骨质疏松,轻度囊性变。9例表现为单踝关节及数个跖趾关节肿、痛。X线:关节间隙正常,周围软组织肿胀,近关节端骨质有囊性变。多次查血尿酸较正常值偏高(血尿酸476~535μmol/L),RF阴性或阳性。6例表现为多个关节疼痛(包括大、小关节),无肿大及晨僵.觉乏力。双手及足X线:关节间隙窄,骨质疏松。RF阴性,骨密度:T≤-2.5。3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表现为双手、双足背肿,压之呈凹陷性。关节晨僵时间长.伴发热,T37.8~39.2℃,双手及足X线:骨及关节间隙正常,无骨质破坏。RF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