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的间歇成像和能量多普勒成像,对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24例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EH+HC组)及24例正常血压、血胆固醇者(NT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包括静息时血管内径(BD)、增加流量引起的血管舒张(FMD)、服用硝酸甘油引起的血管舒张(GTN)等,以及对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和前列腺环素(PGI2)等血管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EH和EH+HC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FMD值明显减弱,与NT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EH与EH+HC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明显扩张,但各组间GT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HC、EH组与NT组比较血浆中NO、PGI2水平明显降低,而ET、TXB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EH+HC与EH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高血压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时,内皮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简单、无创且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姜高分  杨佳  陈峰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30-113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血浆ET、NO进行对照。【结果】①EH组患者治疗后77.5%显效(31/40)。17.5%有效(7/40).5%无效(2/40)。②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浆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3.
谢华良  余夏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66-166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45例加用纳洛酮。动态检测两组患者抗休克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88例患者中83例(94.3%)治愈。治疗组1例(2.2%)死亡。对照组4例(9.1%)死亡,经比较,两组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ET治疗后下降(P〈0.05),而对照组ET早期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2h两组的NO均升高(P〈0.05);对照组随着休克的发展,NO维持升高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NO治疗后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和NO同步进行性下降,其下降与纳洛酮早期干预正相关(p=0.78)。结论纳洛酮能通过拮抗阿片肽受体来缓解ET和NO在休克时的血管作用机制.临床上亦可用ET和N0作为判断预后和判定抗休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随年龄的增长健康老年人及老年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血管活性肽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96例健康老年人和104倒老年高血压患者ET、ANP,CGRP浓度,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心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EF斜率(EFV)。结果 (1)健康老人ANP、CGRP和左室收缩功能FS、LVEF随年龄的增长无明显变化(P〉0.05),ET和左室舒张功能EFV则随年龄的增长轻度下降(P〉0.05);(2)老年高血压患者ANP及ET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而CGRP则明显降低(P〈0.01)。FS、LVEF及EFV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3)健康老人CGRP与ANP、ET,在71岁以上老人呈负性相关(P〈0.05),老年EH患者CGRP与ANP、E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老年EH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与ET、ANP的活性增高、CGRP活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EH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糖(SG)、血浆胰岛素浓度(I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EH组空腹SG水平无差异(P〉0.05),而IS浓度显著降低,ISI显著增高(P〈0.05);TC和TG显著降低(P〈0.05,P〈0.01),HDL—C明显增高(P〈0.05)。认为依那普利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5例RA病人和25例健康人血浆ET-1和CGRP水平。结果:RA相对活动组血浆ET-1显高于健康人和RA相对稳定期组(P<0.01),而CGRP则显低于健康人和RA相对稳定期组(P<0.05)。治疗3个月后,ET-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GRP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CGRP呈显负相关。结论ET-1和CGRP水平的变化,可望作为判断RA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是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性质、严重程度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87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浆ET-1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比脑出血组升高,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重型者比轻型者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1),合并高血压者血浆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而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1浓度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与病变性质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脑梗死者也较脑出血组升高,表明ET-1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在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是一种有害的介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d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d,连续用7d。分别于伤后1、3、5和7d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的含量;于治疗前及治疗3d和7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伤后1d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后3d起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7/31)比46.67%(14/30),P〈0.01]。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至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血必净注射液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降低血浆ET含量,减轻继发性脑损伤,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环素对高胆固醇喂养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的作用,以探讨其可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日本大耳兔随机分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组和四环素组,测定饲养前后血浆TNF-α和ET-1的含量。结果:饲养前各实验组间血浆TNF-α和ET-1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饲养后高胆固醇组血浆TNF-α和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四环素组(P<0.01),而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与饲养前比较,对照组血浆TNF-α无明显差异(P>0.05),高胆固醇组和四环素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四环素组血浆ET-1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高胆固醇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NF-α和ET-1参与高胆固醇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四环素能降低高胆固醇喂养兔TNF-α和ET-1的含量,从而具有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对病情判定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为观察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及TC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5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1)。TCD急性期检测值MCA—PI在观察组中高于对照组(P〈0.01),而MCA—Vm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血浆ET水平测定及TCD检测对于伤情判定指导治疗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50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30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将高血压组患者50例分为超重(BMI≥24kg·m^-2)或肥胖组(BMI≥28kg·m^-2)35例和正常体质量组(BMI〈24kg·m6-2)15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4mL,测量血浆内皮素(ET)和血管紧张素U(ATII)含量。结果高血压组ET及AT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高血压组中超重或肥胖组BMI、ET、ATⅡ均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均P〈0.05);肥胖组ET及ATⅡ均高于超重组(均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血浆ET和ATⅡ水平较正常体质量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且超重或肥胖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脓毒症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血浆样本,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收集血浆时患者是否符合ARDS诊断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即对照组)与ARDS组。ARDS组根据柏林ARDS诊断标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ARDS重度患者临终前再次采集血浆样本,纳入ARDS临终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样本的SP—D水平,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RDS轻度组的SP—D的血浆水平高于SIRS组(0.723±0.153rig/ml比0.510±0.187ng/ml,P〈0.05);随着ARDS病情加重,血浆SP—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ARDS轻度组比中度组0.723±0.153.g/ml比1.043±0.198ng/ml,P〈0.05;中度组比重度组:1.043±0.198ng/ml比1.343±0.186ng/ml。P〈0.05)。临终组较ARDS重度组,SP—D水平无显著差异(1.343±0.186ng/ml比1.398±0.216ng/ml,P〉0.05)。血浆SP—D水平Pa02/FiO2呈负相关(r值为-0.436,P〈0.05),与AaDO2、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21和0.453,P〈0.05)。结论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SP—D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所致ARD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皮功能不全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剂量氯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不同影响。方法:分别对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测定基础血浆ET值和血浆中NO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小剂量组与较大剂量组,治疗8周后,再次测定ET值和血NO值。结果:血浆中ET、NO含量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与Boston心衰积分(BSS)呈正相关(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05):经抗心衰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显著降低(P〈0.01),其中较大剂量组治疗后ET、NO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内皮功能损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较大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显著降低ET、NO,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5.
脑钠肽和内皮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内皮素(ET)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56例CHF患者人院和出院时测定血浆BNP和ET浓度,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CHF患者血浆BNP和ET与LVEF的相关性;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无CHF患者32例为对照。随访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和ET浓度明显高于非CHF患者(P〈0.01);BNP和ET浓度随CHF加重而升高(P〈0.01),但ET浓度心功能Ⅲ级和Ⅱ级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BNP和ET与LVEF呈负相关(P〈0.01)。血浆BNP和ET诊断CHF的敏感性分别为93.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90.8%和75.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和85.3%。发生心脏病意外事件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事件组,而ET浓度两组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对CHF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价值均高于血浆E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变化趋势,初步探讨CGRP、ET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25例健康对照组和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28例)、微量清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清蛋白尿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进行血浆CGRP和ET含量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与UAER呈正相关(r=0.65,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CG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与UAER呈负相关(r=-0.71,P〈0.01),ET与CGRP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结论CGRP与ET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导致了肾功能恶化。在糖尿病早期,维持CGRP和ET的动态平衡有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4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随机分为丹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丹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vWF,E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前二组vWF,ET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丹参组和常规组血浆vWF,ET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丹参组较常规组vWF,ET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够减轻不稳定性心痛患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治疗对Omenti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单纯T2DM患者42例和CHD合并T2DM患者47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及CHD合并T2DM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血浆Omentin-1水平,并分析血浆Omentin-1水平与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氧化氮(NO)等的关系。结果与NC组(24.79±6.18ng/m1)比较,CHD合并T2DM组治疗前(14.75±4.02ng/m1)和单纯T2DM组(19.32±5.17ng/m1)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CHD合并T2DM组治疗前血浆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14.75±4.02V8.18.30±5.17ng/ml,P〈0.01)。CHD合并T2DM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与FINS、BMI、HOMA—IR、IL-6、ET呈明显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P〈0.01或P〈0.05)。HOMA-IR、IL-6和NO是影响CHD合并T2DM患者血浆Omentin-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CHD合并T2DM患者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TC、LDL-C、IL-6和ET均显著降低,而HDL—C和NO则显著增高(P〈0.05),同时血浆Omentin-1水平也明显升高(18.35±3.97vs.14.75±4.02ng/ml,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有效调节CHD合并T2DM患者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的同时,升高血浆Omentin-1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及8例稳定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稳定期组)和6例活动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活动期组)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结果 稳定期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活动期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与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血沉、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19〈0.01或19〈0.05)。与补体C3、C4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显著负相关(19〈0.01或19〈0.05),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1)。泼尼松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ET-1水平(19〈0.01)。结论 ET参与了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过程,动态观测血浆ET-1水平有助于判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肾损害的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2组,Ⅰ组为静吸组;Ⅱ组为静脉组。诱导后Ⅰ组吸入异氟醚,Ⅱ组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5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①ET在I组手术10min时下降,50min及术毕显著下降(P均<0.01);而Ⅱ组无明显变化。ANP在Ⅰ组手术50min明显下降(P<0.05);Ⅱ组术毕却明显升高(P<0.05)。②一秒呼出率(FEV1)在Ⅰ组手术10min及50min显著增加(P均<0.05),Ⅱ组却无明显变化。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可能更适合于气道高反应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