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血压以及代谢指标的控制效果.方法:45例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替米沙坦和罗格列酮治疗;B组接受氨氯地平和罗格列酮治疗.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均得到一定改善.但A组血糖、三酰甘油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更能改善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apelin-13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将7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各35例进行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并检测两组的血清apelin-13和APN水平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第12周末, 替米沙坦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的降压达标率分别为65.7%和62.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7.1%及两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和左旋氨氯地平组治疗前apelin-13、APN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治疗12周后,替米沙坦组apelin-13与APN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P<0.05).[结论]替米沙坦和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替米沙坦具有升高高血压患者血清apelin-13与APN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分别与复方阿米洛利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痛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302例50~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起始治疗A组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2.5mg/d)+复方阿米洛利(半片/d),含阿米洛利1.25mg,氢氯嘧嗪12.5mg;B组给予氨氯地平+替米沙坦(40mg/d)。二周后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随访治疗一年,观察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幅度、血压控制率、不良反应以及对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A组与B组血压均显著降低,分别从(157.1±12.0)/(91.1±9.4)mmHg降至(128.1±10.3)/(76.6±8.0)mmHg和(156.4±13.6)/(91.2±9.5)mmHg降至(131.5±12.3)/(77.3±9.2)mmHg,P〈0.05;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7.1%和76.5%(P=0.024);B组血肌酐较治疗前降低[(85.15±21.25)μmmol/Lvs.(82.70±20.21)μmmol/L,P=0.001]。【结论】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均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初始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联合方案中配伍替米沙坦可能提供降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组和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组,分别于服药1、2、4和8周观察血压.结果 联合用药组显效2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6.7%;单药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6.7%.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昼夜节律达标率、动态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氢氯噻嗪、左旋氨氯地平小剂量联合方案可有效调节老年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治疗效果显著,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左旋氨氯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7岁)随机分为三组:左旋氨氯地平组(12例)、依拉普利组(12例)及两药联合治疗组(12)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依拉普利5 mg,清晨口服,每日一次,如果治疗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140/90 mmHg),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5 mg,依拉普利增加至10mg,共用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P均<0.01),并可减少24 h尿白蛋白排出(P<0.05).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消心痛、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9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8例,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消心痛20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对照组48例服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每晚1次。均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脉压指数及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脉压、脉压指数及血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消心痛、阿托伐他汀长期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单药施慧达、缬沙坦与两药合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5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均在用药前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以上。其中A组:施慧达2.5-5 mg,每日1次;B组:缬沙坦40-80 mg,每日1次;C组:施慧达2.5 mg,每日早上1次,缬沙坦40 mg,每日晚上1次。连续观察3个月,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4%,63.6%,80.4%。三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结论:以施慧达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刘红美 《临床医学》2013,33(10):47-48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湖北省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门诊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A组有效率为62.5%,B组为56.3%,C组为93.8%,三组患者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104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观察组)52例,氨氯地平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片,对照组单纯给予氨氯地平。观察治疗后8周血压下降和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血管紧张素U(Ang11)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和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的趋势(P〈0.01)。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血AngⅡ的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分别为(67.2±35.2)mg/dVS(140.5±28.3)mg/d,(3.0±1.9)mg/dVS(3.3±1.3)mg/d,(151.4±1.2)mg/dVS(190.2±1.0)mg/d,(20.4±5.5)U/LVS(21.6±3.6)U/L,(54.1±24.1)ng/LVS(55.7±6.9)ng/L(P〈0.05)。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厦对照A组、对照B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mg,1次/d,口服;对照B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口服.3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A组(82.5%)和对照B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A组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对照B组及观察组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低于对照A组(12.5%)和对熙B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李莹莹  王浩 《新医学》2010,41(7):448-451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三种不同类型降压药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13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40mg/d,n=48)、氨氯地平组(5mg/d,n=45)、氢氯噻嗪组(12.5mg/d,n=42),治疗4周后,如血压仍高于140/90mmHg(1mmHg=0.133kPa),剂量加倍,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替米沙坦、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组血压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各组间的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baPWV均明显下降(P〈0.05),而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及氨氯地平均能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酌动脓掸性日此种作用部分涯千茸隆压以外的颜.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分组试验,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人替米沙坦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替米沙坦80mg或缬沙坦80mg。药物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1)8周末,两组坐位收缩压(SBP)谷值及坐位舒张压(DBP)谷值均较基线明显下降,替米沙坦组的SBP谷值及DBP谷值下降幅度大于缬沙坦组。(2)替米沙坦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率高于缬沙坦。结论:(1)替米沙坦8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2)替米沙坦80mg每天一次口服降压作用可维持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我院确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2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2.5mg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40mg替米沙坦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80%、5.88%,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且无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铝碳酸镁联合替加色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诊断标准,且同时具有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种亚型症状的FD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铝碳酸镁0.5g,每日3次,替加色罗3mg,每日2次)、B组(铝碳酸镁0.5g,每日3次)、C组(替加色罗3mg,每日2次)。每组各30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A组早饱及餐后饱胀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上腹痛或烧灼感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00%;B组分别为43.33%、76.67%;C组分别为73.33%、50.00%。A组对早饱及餐后饱胀感症状的改善率优于B组(P〈0.05),对上腹痛或烧灼感的改善率优于C组(P〈0.05)。结论:替加色罗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同时具有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种亚型症状的FD患者优于单用替加色罗或铝碳酸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患者分成两组,氨氯地平组49例,替米沙坦组69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8周的血压值。结果:用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都是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替米沙坦治疗重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替米沙坦治疗重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药物,在重度高血压患者中进行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替米沙坦组患者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72.0%(36/50)。患者血尿酸、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不良反应率为10.0%,主要是面红、头痛及心悸。结论:替米沙坦治疗重度高血压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 (左旋氨氯地平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 )对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和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男2 3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6 3± 7岁 )随机分为三组 :左旋氨氯地平组 (12例 )、依拉普利组 (12例 )及两药联合治疗组 (12 )例。三组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 ,分别服用左旋氨氯地平 2 .5mg、依拉普利 5mg ,清晨口服 ,每日一次 ,如果治疗 2周后血压仍未降至正常 (>140 /90mmHg) ,则左旋氨氯地平增加至 5mg ,依拉普利增加至 10mg ,共用 12周。结果两药单独治疗均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P均 <0 .0 1) ,并可减少 2 4h尿白蛋白排出 (P <0 .0 5 )。两药联合治疗降低血压和降低尿蛋白的幅度明显优于单独治疗 (P <0 .0 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依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所致的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低血压和 2 4h尿蛋白的排泄作用。两药联合起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治疗组则在使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使用替米沙坦药物。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比对照组好;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