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皮层TrkA/Akt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腹腔给予米诺环素,评价神经缺损体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米诺环素对皮层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Akt通路的影响。结果: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I/R诱导的神经缺损体征,同时能诱导皮层TrkA表达上调及Akt活化(P<0.01)。结论:米诺环素可通过上调TrkA/Akt通路,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半暗带面积的变化及缝隙连接(GJ)阻断剂辛醇(Octanol)对半暗带面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辛醇干预组、DMSO溶剂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Zea Longa评分观察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半暗带面积。结果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缺血/再灌注后Cx43表达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30 min开始半暗带面积逐渐扩大,于再灌注6 h达最大,以后逐渐缩小;辛醇干预组半暗带面积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坏死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对Cx4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可明显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对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STZ)腹腔注射方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制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I/R组及I-Post组均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且I-Post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后,反复进行3次短暂再灌注干预(灌注15 s后缺血15 s);假手术组手术步骤同上,但不插入线栓;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于缺血90 min、再灌注6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脑梗死体积测定、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计数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 结果I-Post组与I/R组比较,其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I-Post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凋亡细胞数量均较I/R组明显减小(P<0.05)。 结论I-Post处理能抑制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减轻局灶性I/R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巴曲酶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药物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此对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深入认识很有必要。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PAF受体基因(PAF-R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中心完成。选择4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50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I组:假手术组;Ⅱ组为生理盐水组:Ⅱa为缺血6h再灌注6h组,Ⅱb为缺血6h组;Ⅲ组为巴曲酶组:Ⅲa为缺血6h再灌注6h组,Ⅲb为缺血6h组。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0)及再通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MCA0及再通后缺血半暗带皮质PAF受体基因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对应血浆PAF值。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点各组缺血半暗带皮质PAF mRNA表达及血浆PAF值。结果:生理盐水组中再灌组及缺血组PAF值均明显升高,Ⅱa,Ⅱb分别为(1480&;#177;249)和(1052&;#177;199)ng/L,而PAF-R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0.44&;#177;0.06和0.48&;#177;0.05,分别与对应假手术组比较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巴曲酶组中再灌注及缺血组PAF值均降低,为(848&;#177;80)和(743&;#177;105)ng/L,PAF-RmRNA表达增强(0.63&;#177;0.08和0.67&;#177;0.06),与对应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巴曲酶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PAF水平,并且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皮质组织PAF-RmRNA表达有影响,以期为预防性干预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环氧合酶-2(COX-2)等炎性反应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应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亚低温组大鼠给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不作亚低温治疗。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处死1个亚组。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个亚组脑组织细胞间白细胞MPO的含量及COX-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缺血区皮质及纹状体中自细胞MPO的含量与亚低温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4,8,12,16h缺血区皮质及纹状体中COX-2表达的相对灰质度值与亚低温组相应时间段的数值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亚低温能降低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脑组织细胞间白细胞MPO含量及COX-2的表达活性,减轻缺血区的炎症反应及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提示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进行。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30只。每组分3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手术后6,12,24h,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未插栓线,不造成脑缺血。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6只大鼠死亡,缺血再灌注组有8只大鼠手术后模型评价为0级,被排除实验,随机补充14只大鼠,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仍为60只大鼠。①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289.72&;#177;10.67),(534.77&;#177;22.67)μkat/L;(330.57&;#177;18.17),(539.11&;#177;11.50)μkat/L;(377.58&;#177;14.67),(550.78&;#177;11.50)μkat/L,P〈0.05]。②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5.06&;#177;0.59),(6.78&;#177;0.25)μmoL/L;(13.53&;#177;1.11),(6.78&;#177;0.26)μmol/L;(11.31&;#177;0.97),(6.80&;#177;0.26)μmoL/L,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周期因子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0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针刺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针刺组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针刺治疗。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 h后海马细胞Cyclin D1、CDK4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Cyclin D1、CDK4表达下降,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或0.01)。 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巴曲酶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理想药物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此对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深入认识很有必要.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PAF受体基因(PAF-R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地点和对象实验于2004-03/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中心完成.选择4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Ⅰ组假手术组;Ⅱ组为生理盐水组Ⅱa为缺血6h再灌注6 h组,Ⅱb为缺血6 h组;Ⅲ组为巴曲酶组Ⅲa为缺血6 h再灌注6 h组,Ⅲb为缺血6 h组.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通模型.应用RT-PCR技术检测MCAO及再通后缺血半暗带皮质PAF受体基因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对应血浆PAF值.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间点各组缺血半暗带皮质PAF mRNA表达及血浆PAF值.结果生理盐水组中再灌组及缺血组PAF值均明显升高,Ⅱa,Ⅱb分别为(1 480±249)和(1 052±199)ng/L,而PAF-RmRNA表达降低,分别为0.44±0.06和0.48±0.05,分别与对应假手术组比较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巴曲酶组中再灌注及缺血组PAF值均降低,为(848±80)和(743±105)ng/L,PAF-RmRNA表达增强(0.63±0.08和0.67±0.06),与对应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巴曲酶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浆中PAF水平,并且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缺血半暗带皮质组织PAF-RmRNA表达有影响,以期为预防性干预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BPI-1095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n=90),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mg/kg)、阿司匹林组(80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分析梗死面积百分数并观察各组Caspas-3蛋白表达。结果BPI-1095大、中剂量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各组脑组织缺血周边和皮层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较安慰剂组减少,大剂量组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最多(P<0.05)。结论BPI-1095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局灶脑缺血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03在泰山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6只,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18只。选择韩国产的3号圆柱形尼龙钓鱼线,直径0.2864mm,剪成长30mm若干段,将其一端粘少许用乙醇稀释合适浓度的指甲油,可形成一薄层保护膜,使插线前端光滑无锐缘,且插线前端无明显膨大,然后垂直倒放,自然凉干,于距处理端18,20mm处做黑色标记备用。自制插线从颈外动脉经颈内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形成脑缺血状态,分别缺血30min,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精确控制栓塞时间30min,拔出插线,形成脑缺血再灌注状态,分别再灌注24h,2,3d,每个时相点6只。观察动物模型的成功率,大鼠脑组织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光镜下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显示结果,脑细胞电镜观察结果,凋亡细胞观察结果。 结果:①假手术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100%,脑缺血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1.7%,脑缺血再灌注组动物模型成功率为94.4%。②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红染色结果:脑缺血30min肉眼几乎分辨不出梗死灶;脑缺血24h梗死灶主要累及大脑皮质额叶颞侧及其纹状体颞侧靠近大脑皮质下的边缘部分;脑缺血2d梗死灶几乎累及缺血侧大脑半球额顶叶的全部及其纹状体的大部分;脑缺血3d梗死灶累及缺血侧的全部脑组织,甚至累及部分对侧脑组织;脑缺血再灌注显示梗死灶主要累及缺血侧大脑皮质颞侧及纹状体的颞侧部分。③尼氏染色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脑缺血24h,脑损伤侧梗死区内广泛细胞坏死,部分细胞自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脑损伤侧呈现点状坏死灶;脑缺血2d,脑损伤侧呈现较多片状坏死灶;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脑细胞边界呈现毛刺样;脑缺血&;#183;3d,损伤侧脑组织大片状坏死;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脑损害趋向稳定。④电镜结果显示:脑缺血30min,神经细胞结构、层次破坏不明显;脑缺血24h,细胞内出现许多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30min再灌注24h,神经细胞胞质内出现少量小的空泡及高密度中毒颗粒;脑缺血2d,很少见到能分辨的细胞结构;脑缺血30min再灌注2d,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继续破坏,结构尚可辨认;脑缺血3d,未见形态可辨的神经细胞;脑缺血30min再灌注3d,能够分辨细胞残存的部分膜性结构。⑤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5.0&;#177;2.3),(47.0&;#177;3.7)。(8.0&;#177;1.2)个。F=12.3,P=0.019〈0.05]。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手术时间不足15min),结果可靠,稳定性好,是较理想的一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高远  姬汴生  戚敏  刘红  贾丹辉  胡香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0):57-59,i0001
目的:观察氯氮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尼莫地平进行阳性对照。 方法:实验于1999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240只,单纯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氯氮平24,12,6mg/kg组,尼莫地平组和假手术组6组,每组40只。氯氮平24,12,6mg/kg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氯氮平,尼莫地平组腹腔注射0.2mg/kg尼莫地平,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均为1次/d,连续7d。给药7d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他5组大鼠栓塞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2h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Fura-2负载,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变化。 结果:经补充后2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含水量:缺血再灌注组高于假手术组[(81.62&;#177;0.15)%,(75.81&;#177;0.23)%,P〈0.01].其他4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丙二醛含量:缺血再灌注组高于假手术组[(10.85&;#177;0.38),(4.07&;#177;0.63)μmol/g,P〈0.01],其他4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低于假手术组[(82.47&;#177;10.73),(280.15&;#177;10.32)Nu/mg,P〈0.01],其他4组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④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缺血再灌注组高于假手术组[(574.87&;#177;14.56),(215.76&;#177;10.84)nmol/L,P〈0.01],其他4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⑤细胞凋亡率:假手术组为0,缺血再灌注组为28%,氯氮平6,12,24mg/kg组及尼莫地平组分别为19%,12%,5%,13%。 结论:①6-24mg/kg氯氮平可显著降低细胞内游离钙含量,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提示氯氮平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钙拮抗以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②氯氮平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尼莫地平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带区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6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血管,不结扎不插入线栓;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h后,胆红素干预组经腹腔注入2 mmol/L胆红素2.5mL,对照组经腹腔注入2.5mL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各组采用TNUEL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区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域氧化应激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8-羟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结果再灌注24h后,胆红素干预组和对照组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27.8±2.6)%、(47.8±7.0)%]、半暗带组织Bcl-2相对灰度值(1.9±0.3、1.4±0.3)、Bax相对灰度值(2.0±0.1、2.8±0.2)、caspase-3相对灰度值(1.9±0.2、3.0±0.1)、MDA[(4.9±0.3)、(11.3±0.2)μmol/g]和8-OHdG[(3.5±0.1)、(5.3±0.2)μg/L]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7±2.5)%、0.8±0.3、1.2±0.1、1.2±0.1、(2.7±0.2)μmol/g、(2.1±0.1)μg/L](P0.05),SOD和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胆红素干预组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MDA和8-OHd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SOD和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红素可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域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并提高脑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半暗带(IP)的扩散加权成像(D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演变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分为永久缺血组,0.5h、1.5h、2.5h和3.5h4个再灌注组。在0.5~24h内行T2WI、DWI及DTI检查,测定缺血灶不同部位的ADC、DCavg、FA值,计算病侧与对侧正常组织的相对值。结果:缺血核心与边缘区之间9~12h内的rADC和rDCavg、6h内的rFA有显著性差异(P〈O.05)。2.5h和3.5h再灌注组与永久缺血组组间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大鼠MCAO模型缺血灶ADC、DCavg、FA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IP存在时间窗为9~12h,再灌注的时间窗应小于2.5h。  相似文献   

14.
疏血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半胱天冬酶-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疏血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假手术组、0.9%氯化钠对照组、疏血通组不同时间点脑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 假手术组阳性细胞极少,用药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数减少, 6 h阳性细胞上升,1~3 d达到高峰,7 d降至基础水平.结论 疏血通通过抑制Caspase-3表达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脑保护机制。方法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6);异丙酚干预组(P组,n=36)。I-R组和P组按不同再灌注时间又随机分为三个亚组:1h亚组、3h亚组、6h亚组(n=12)。采用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行假手术操作,但不行线栓法阻断血流及药物干预;I-R组于缺血2h后再灌注时即刻右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1mg/kg);P组于缺血2h后再灌注时即刻右侧侧脑室注射1%异丙酚(1mg/kg)。所有大鼠于再灌注前进行神经学功能评分;分别于各再灌注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1Tr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灶(n=6);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n=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NOS蛋白表达(n=6)。结果与I-R组比较,P组神经学功能评分降低(P〈0.05)。在I-R组内,与1h亚组比较,3h亚组和6h亚组脑梗死灶明显增大(P〈0.05);P组3h亚组、6h亚组与I-R组同时间亚组比较.脑梗死灶减小(P〈0.05)。S组神经细胞结构完整;I-R组神经细胞结构破坏,有核分裂及核溶解;与I-R组比较.P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s组仅有少量nNOS蛋白表达;在I.R组内,nNOS蛋白在1h亚组表达升高,在3h亚组表达到高峰,6h亚组与3h亚组比较表达降低(P〈0.05);P组3h亚组、6h亚组与I—R组同时间亚组比较,nNOS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异丙酚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NOS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进行。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3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30只。每组分3个观察时间点,分别为手术后6,12,24h,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手术过程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未插栓线,不造成脑缺血。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6只大鼠死亡,缺血再灌注组有8只大鼠手术后模型评价为0级,被排除实验,随机补充14只大鼠,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仍为60只大鼠。①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眼(289.72±10.67),(534.77±22.67)μkat/L;(330.57±18.17),(539.11±11.50)μkat/L;(377.58±14.67),(550.78±11.50)μkat/L,P<0.05演。②缺血再灌注组术后6,12,24h丙二醛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眼(15.06±0.59),(6.78±0.25)μmol/L;(13.53±1.11),(6.78±0.26)μmol/L;(11.31±0.97),(6.80±0.26)μmol/L,P<0.05演。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说明自由基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凋亡时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的变化并探讨DFO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HL-60细胞经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HL-60经去铁胺处理后,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末端原位标记和FCM检测均证实DFO可诱导细胞凋亡,凋亡率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依赖性.在DFO诱导HL-60凋亡过程中,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caspase广谱抑制剂Z-AVD可明显降低DFO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论:DFO通过激活caspase-3和增强bax活性而诱导HL-60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应用硝普钠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L-NAME组,脑缺血再灌注加侧脑室微量注射硝普钠组。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自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起始,假手术组的尼龙栓子插入13mm,其余3组插入(18.0±0.5)mm造成大脑中动脉完全缺血30min,缓慢拔出尼龙栓子形成再灌注状态,L-NAME组和硝普钠组侧脑室微量注射L-NAME和硝普钠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术后12,24h,2,4d分别处死动物取材,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各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NOS活性,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术后12h),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迅速增高犤(10.14±1.97)mol/g犦,L-NAME明显降低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犤(3.86±1.35)mol/g犦,硝普钠能明显增加脑组织一氧化氮的含量犤(12.46±1.57)mol/g犦,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LSD法统计结果,各组间比较,F=24.07,P<0.05,有明显显著性意义。术后12hL-NAME抑制NOS的活性犤(16.0±1.2)个/视野犦,硝普钠组NOS的表达增强犤(62.0±4.2)个/视野犦,组间比较,F=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后两组再分为再灌注6h、24h、48h、3d、5d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治疗组即刻腹腔注射七叶皂苷钠5mg/kg/d,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COX-2的表达,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能显著减少脑组织COX-2的表达,改善神经缺损症状,与各时间点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脑组织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