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疤痕子宫晚期妊娠破裂或先兆破裂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观测67例疤痕子宫妊娠和203例正常子宫妊娠晚期的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及其与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的关系。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4例子宫下段前壁肌层消失,剖宫产术中均诊断为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4例前壁肌层0.1~0.9mm,子宫先兆破裂2例;39例前壁肌层1.0~1.9mm,子宫先兆破裂2例;223例前壁肌层≥2.0mm,未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结论超声监测疤痕子宫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前壁肌层厚度能预测子宫破裂或先兆破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隔子宫三维超声冠状切面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经阴道二维超声显示为中隔子宫的87例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获取子宫冠状切面声像图后在子宫冠状切面对子宫外形,宫腔形态,宫颈管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宫底部凹陷深度,两侧分开的子宫内膜夹角进行测量.结果87例患者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宫腔镜、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或磁共振诊断为完全中隔子宫21例(其中正常宫颈9例,伴宫颈中隔12例),不全中隔子宫56例,弓状子宫5例,双角子宫3例,正常子宫伴宫腔粘连带2例.术前经阴道二维超声与手术或磁共振诊断符合75例(75/87),误诊12例(5例弓状子宫、3例双角子宫及2例正常子宫伴宫腔粘连带误诊为不全中隔子宫,2例完全中隔子宫伴宫颈中隔误诊为完全中隔子宫伴正常宫颈);术前经阴道三维超声与手术或磁共振诊断符合87例(87/87).87例患者子宫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声像图表现:(1)中隔子宫77例,其中71例子宫底稍向外凸,6例子宫底轻微凹陷,凹陷深度均≤1.0 cm,平均(0.6±0.2) cm;子宫体中央均见低回声的分隔将子宫内膜分为左右两部分,两侧子宫内膜夹角均<90°,平均(49.6±13.9)°,分隔从子宫底部向宫颈方向延伸;其中不全中隔子宫56例,分隔未达宫颈内口,内膜呈“Y”形,完全中隔子宫21例,分隔达宫颈内口,内膜呈“V”形(9例宫颈管正常,12例宫颈管内见分隔,其分隔由宫颈内口延至宫颈外口).(2)弓状子宫5例,宫底中央部内膜均呈弧形凹陷,两侧子宫内膜夹角均>90°,平均(135.6±16.3)°.(3)双角子宫3例,子宫底部均融合不全,外缘凹陷呈分开的两个角,凹陷深度均>1.0 cm(分别为1.8 cm、2.5 cm、2.7 cm).(4)正常子宫伴宫腔粘连带2例,宫腔均呈正常的倒置三角形,宫腔内粘连带形态不规则,未始于宫底部,而连于子宫前、后壁.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获取满意的子宫冠状切面超声图像而清晰显示子宫外形和宫腔形态,并可准确测量宫底凹陷的深度及两侧子宫内膜夹角,为中隔子宫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不同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举宫杯来辅助手术,并与传统的举宫器进行比较,探讨举宫杯在多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优越性。方法 2010年6月~2010年10月选择在本科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80例,在需要术中操纵子宫方向的手术中,用举宫杯代替传统的举宫器,分析举宫杯在不同术式中的运用价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使用举宫杯辅助手术,手术难度下降,无1例发生膀胱、输尿管、直肠等的副损伤。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举宫杯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马秀杰  麦宝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2):1325-1326
目的应用宫腔镜探讨习惯性流产与子宫解剖学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德国产Wolf全景式宫腔镜及相关手术器械,对34例习惯性流产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结果发现有子宫解剖异常者12例。其中单角子宫2例;黏膜下肌瘤3例;宫颈功能不全2例;子宫纵隔1例;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4例。结论宫腔镜是寻找习惯性流产病因的重要手段之一,子宫解剖异常是习惯性流产的常见病因,尤其是创伤性宫腔粘连及内膜纤维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角部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子宫角部妊娠和23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例子宫角部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表现为孕囊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孕囊型共30例,孕囊位于子宫角部1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8%(13/14);超声表现为孕囊位于膨大的宫角内,与子宫内膜相连或隐约相连;孕囊周围有厚度均匀的肌层组织.厚9~12 mm。孕囊位于输卵管间质部1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3.8%(15/16)。超声表现为宫角有不同程度的膨出.孕囊边缘与子宫内膜存在2~7 mm,不等的距离;孕囊周围肌层组织厚度<9mm。混合型共11例,宫角妊娠4例,间质部妊娠7例。结论联合应用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对子宫角部妊娠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孕囊型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全纵隔子宫与弓形子宫的三维超声鉴别特点.方法 对宫、腹腔镜确诊为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各50例患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分析二者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42例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双侧宫腔间见肌层分隔低回声,38例弓形子宫患者宫底部内膜显示不连续,宫底部中央区增厚的肌层向宫腔突出.三维超声显示50例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可见两侧内膜在子宫下部相互融合,呈“Y”形,夹角深度> 10mm,两侧内膜夹角< 90°;50例弓状子宫患者宫底处内膜呈浅“V”形,夹角深度<10mm,两侧内膜夹角>90°.二维超声诊断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符合率分别为84%和76%,三维超声诊断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符合率均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子宫宫腔结构和外观形态,并可直观显示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纵隔长度及两侧内膜夹角,对二者的诊断较二维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纵隔子宫合并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获得26例纵隔子宫合并妊娠的子宫冠状切面,观察宫底及宫腔形态。结果26例纵隔子宫合并妊娠患者,不完全纵隔合并妊娠22例,完全纵隔合并妊娠4例;其中10例显示正常早孕声像,8例显示早孕合并宫腔积液,8例显示胚胎停育或稽留流产。合并肌瘤5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的冠状面可以清晰显示宫底及宫腔形态,对纵隔子宫合并妊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保胎治疗及人工流产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残角子宫并宫腔经血潴留的超声特征。方法 对我院95年2月至2001年10月经B超检查诊断为残角子宫并宫腔经血潴留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6年间共诊断该病例8例,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7%(7/8)。其中一例误诊为卵巢七克力囊肿。8例均伴有残角子宫侧肾脏缺如,对侧肾代偿性增大。结论 该先天性畸形较少见,声像图较复杂,充分认识该病的声像图特征是正确诊断本病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子宫体积孕12周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2周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3~6针,治疗后1个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肌瘤相关症状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和随访术后肌瘤是否复发等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在Gn RH-a治疗前B超检查测定子宫平均体积(705.47±282.37)cm~3,治疗后平均体积(331.95±84.53)cm~3,缩小5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 RH-a治疗前B超检查测定子宫肌瘤平均体积(237.59±138.46)cm~3,治疗后平均体积(81.59±46.44)cm~3,缩小6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 RH-a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97.80±20.19)g/L,治疗后血红蛋白值为(119.63±12.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年,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Gn RH-a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而使子宫体积孕12周的肌瘤患者能够完成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 北京航天总医院收治的358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流产总有效率为93.8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少,宫颈软化程度高,术中无须扩张宫颈,1次清宫成功率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好.结论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显著,手术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总结报道481例瘫痕子宫孕妇经腹行羊膜腔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做好术前评估,若子宫壁有手术史时间未超过2年则不宜行羊膜腔内灌注术;注意观察有无子宫下段压痛或腹痛不适;术前告知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孕妇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嘱咐孕妇于穿刺前1h适量进食,防止在饥饿状态下操作因胎动频繁穿刺针误伤胎儿。术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以不超2~3ml/min为宜;严密监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胎心率,尤其注意观察子宫形态及下段有无压痛,监测胎心率及宫缩情况。术后密切观察孕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变化,警惕感染;严密观察有无腹痛、子宫下段压痛、阴道流血或流液等发生,观察有无子宫先莼破裂的重要体征,尤须重视孕妇腹痛的主诉;重点观察和预防胎膜早破、早产、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48例瘫痕子宫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内灌注,仅1例发生胎膜早破,其余均无早产、死胎、胎膜早破、子宫破裂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超声引导下谨慎实施瘢痕子宫羊膜腔内灌注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90例,根据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分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组20例,良好组70例。借助一般资料量表调查基础信息,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为145.48±12.12分,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孕期身体状况、孕期并发症、妊娠反应、睡眠质量、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妊娠经历、周围朋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良妊娠结局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有孕期并发症、不良妊娠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周围朋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良妊娠结局、睡眠质量差、社会支持不足、家庭关怀度低(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待产妇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其影响因素复杂,临床应据此确定护理方案,强化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对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18例子宫发育异常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子宫发育异常分型参照美国生育协会的标准.结果幼稚子宫1例,残角子宫1例,双子宫4例,双角子宫7例,纵隔子宫5例.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磁共振可以为子宫发育异常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分型依据,是一项简单可行而且准确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阴道彩超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阴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卵巢、子宫旁及卵巢旁血管。结果 检出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89例,其中11例经X线盆腔静脉造影或腹砬镜证实。结论 经阴道彩超是一种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有价值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超声测量不同孕周胎儿子宫的前后径及横径,建立胎儿期子宫前后径及横径与孕周的关系。方法收集285例19~37孕周的女性胎儿,横切面超声扫查,于胎儿低位盆腔内、膀胱与直肠之间测量其子宫前后径及横径,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儿子宫前后径及横径均随孕周增加而增长,呈线性相关(R^2=0.919,P<0.001;R^2=0.920,P<0.001),经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胎儿子宫前后径及横径与孕周的线性回归方程:子宫前后径(mm)=0.45×孕周-4.9,子宫横径(mm)=0.51×孕周-3.8;同时提供了各孕周胎儿子宫前后径及横径的均数、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结论女性胎儿子宫在孕19周后产前超声扫查可显示,其前后径及横径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对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二维和三维声像图特点。结果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5例,位于右侧4例,左侧1例。残角子宫23例,其中ⅡA-1a型2例,ⅡA—1b型11例,ⅡA-1c型10例。二维超声漏误诊22例,漏误诊率为78.6%,但均结合三维超声检查后获得正确诊断。结论三维超声冠状面能直观地显示子宫的外形和宫腔的形态,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对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诊断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管介入治疗34例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不同方法与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经妇科检查,B超或CT及病理检查等排除其他妇科疾病而确诊为子宫肌瘤的病例34例,其中浆膜下肌瘤3例,粘膜下肌瘤9例,肌壁间肌瘤16例,混合多发者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造影,PVA颗粒加自制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月经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有7例子宫肌瘤在术后月余经阴道排出,余病例于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复理B超与术前对照,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缩小率30-90%,结论:经血管PVA颗粒和自制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应用栓塞子宫肌瘤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30例,与传统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30例作对照。结果 该术式操作简便,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卵巢功能保持正常,无残留卵巢综合征出现。结论 保留子宫卵巢血管子宫三角形次全切除术优于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ase of learning and clinical applicability of a technique (Z technique) for display of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in volume sonography. METHODS: Eight physicia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2 groups, A and B, after being instruct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ost processing of sonographic volumes. Physicians in group A were asked to individually display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in each of five 3-dimensional volumes of uteri. Physicians in group B were instructed on the Z technique and were then asked to individually display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in the same volumes as group A. The time needed for display of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mid-coronal plane image retrieved were recorded for each volume. RESULTS: The mean time required to display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for all volumes was 47.7 seconds in group B compared with 110.7 seconds in group A (P=.002). Furthermore,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ime performance was seen for physicians in group A after learning the Z technique (23.2 seconds after compared with 110.7 seconds before; P=.0001).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produced was notably better for all physicians after learning the Z technique. CONCLUSIONS: The Z technique is an easy technique to learn. Physicians who learn this technique are able to retrieve the mid-coronal plane of the uterus faster and improve its image quality in volume sonography.  相似文献   

20.
刘芳  田云  谢建端 《临床医学》2011,31(4):38-39
目的观察卡孕栓宫腔给药防治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于剖宫产中缝合子宫切口前放置1 mg卡孕栓于宫腔底部;对照组(50例)不放置卡孕栓。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 U。结果治疗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18±50)m、l(366±54)m l,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分别为(249±53)m、l(415±60)m 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卡孕栓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好,安全,不良反应少,用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