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天津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记名的网络调查方法在天津市网络论坛上收集4 026份MSM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天津市MSM人群关于艾滋病的总体知晓率为95.03%,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是我国目前受艾滋病危害最严重的人群"这一问题的知晓率最低,为85.5%;不同年龄、与异性婚姻状况、不同民族受访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文化程度、性取向受访人群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天津市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知晓总体较高,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知识的普及力度。天津市MSM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外省市,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同性恋群体的知晓率比异性恋高。  相似文献   

2.
李艳芬  沈建珍  姚雯雯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95-1598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暗娼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以孕产妇人群为对照组,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血清学检测方案对370名暗娼和426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孕产妇;不同文化程度间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差异,孕产妇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暗娼最近一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率达到91.6%;暗娼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率较高;2组人群HIV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暗娼梅毒阳性率高于孕产妇。结论青浦区近年来对暗娼人群开展的艾滋病防治项目取得良好成效,今后应加强对一般人群的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泰州市海陵区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孕产妇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进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800名妇女,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海陵区孕产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3.06%;95.87%调查对象不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工作,90.5%认为有必要在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知识教育,且期望获得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咨询服务。文化程度是孕产妇知识得分及安全套使用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消除其恐惧和歧视心理,提高防护意识,降低感染艾滋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态势复杂,受AIDS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本研究通过调查2017年"大团桃花节"等大型宣传了解当下上海本地居民对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态度,分析2017年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态度现况,为上海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04-01-2017-07-31采用上海市浦东疾病控制中心爱之浦东公众微信号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对916名上海本地居民进行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和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共计916名,男369名(40.28%),女547名(59.72%)。上海本地居民"艾滋病属于哪一类疾病"总知晓率只有7.53%;"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艾滋病?"总知晓率只有21.40%;"哪种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风险?"总知晓率只有18.45%。除了"今年被列为高危人群的是"和"如何判断感染艾滋病"外,不同年龄调查对象对其他题目的知晓率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对大型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对大型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均略高于男性。不同年龄调查对宣传效果的认识和之前接触艾滋病知识的情况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P=0.049)对知晓合格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历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合格率越高,研究生的知晓合格人数是小学生的3.871倍,P=0.022。结论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偏低,特别是高年龄和低学历居民,然而上海本地居民对艾滋病大型宣传比较感兴趣,开展大型宣传有助于提高一般群众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今后应针对高年龄和低学历居民多举办大型宣传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攀枝花市孕产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的4~6月期间,对为准备分娩首次到哨点医院建卡或进行围产期保健的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9-2013年共调查2002名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8.44%,单项知识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5.04%~74.53%,其中问题"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正确率最低(55.04%);孕产妇的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χ2=175.140,P=0.000);20岁的低年龄组和≥40岁高年龄组孕产妇的知晓率低于其他年龄段(χ2=50.590,P=0.000)。结论攀枝花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知晓率可能与孕产妇的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因此,今后应深入广泛的开展孕产妇艾滋病健康教育,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20岁以下低年龄和40岁及以上高年龄的孕产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女性大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意愿和相关行为,并探究防控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女性大学生1 26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女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防控意愿及艾滋病防控相关行为,对比不同艾滋病防控意愿女性大学生的一般资料,探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结果完成调查的1 132名在校女性大学生中平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8.02%,愿意参与艾滋病防控者占56.10%,平均艾滋病防控相关行为评分为(21.12±5.28)分。愿意参与艾滋病防控女性大学生的年级、专业、是否选修艾滋病防控相关课程、是否认为校园内有艾滋病感染者、参加过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及是否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与不愿意参与艾滋病防控女性大学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专业、是否选修艾滋病防控相关课程、是否认为校园内有艾滋病感染者、参加过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及是否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均为女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意愿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有1 074名女性大学生完成4个干预课时和干预前后问卷调查,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防控意愿及艾滋病防控相关行为评分[85.29%、78.40%及(31.25±5.70)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68.90%、58.47%及(21.43±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665、98.700,t=41.131,均P0.05)。结论女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国家要求水平,参与艾滋病防控的意愿和艾滋病防控相关行为均有待改善,积极开展相关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女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防控意愿及艾滋病防控相关行为,高校应根据女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丹东市纺织业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其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辽宁省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为依托,结合丹东市农民工实际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丹东市纺织企业300名女性农民工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6个月后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输入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血液可以感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6.27%增加到95.19%。该人群不介意与艾滋病病人共同工作健康教育前占36.3%,健康教育后占71.4%(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有着全面的提高,特别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传播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在纺织企业女性农民工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5年11~12月抽取黟县7所初高中的初三、高一及高二共69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基线调查,之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等干预活动,分别在干预活动结束时和干预2 W后对该人群再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干预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差异,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697名学生干预前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3.31%,干预活动结束时提高到96.42%,干预2 W后为95.18%,干预前后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P0.01)。干预前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初中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P0.01);城区初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76.88%,乡镇初中生为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7,P0.01);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80.36%,职业高中学生为6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P0.01)。结论黟县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干预后得以明显提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以乡镇初中学生及职业高中学生为重点,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嵊州市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以及HIV、梅毒、丙肝感染状况,为制定母婴阻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孕产妇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户籍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0.5%,HIV、HCV均未检出。结论嵊州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且有一定程度的性病流行,存在艾滋病感染的风险,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及艾滋病筛查工作,切实有效的避免艾滋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太原市医生、公安民警及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根据国家督导评估方案计算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组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7,P<0.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示医生高于公安民警和社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8,P=0.007)。3组人群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3组人群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率均较低。医生和公安民警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报刊、广播和书籍,而免费宣传资料是社区居民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结论 3组人群对艾滋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能否感染知晓率较低。不同人群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有一定差异,但报刊、书籍仍然是人们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甘井子区大众、流动、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医务人员及青少年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防制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主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6类人群共计1100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开展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到有效问卷1041份,总知晓率为81.54%,不同人群类型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务人员知晓率最高,男男性行为人群知晓率最低;不同婚姻状况的调查对象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婚"者最高,"同居"者最低;对可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好,对不传播途径认知存在误区.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及婚姻状况为同居者是近期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的重点对象,相关工作应注重形式并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现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防控策略制定和干预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于2014-2018年每年的监测期内,在两家妇幼保健院分别连续每次抽取400名调查对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血。  结果  5年共监测孕产妇4 000人,29.9%去过外地打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2%,历年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均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35岁及以上、大专以下和丈夫前往外地打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2例,HIV感染率为0~0.1%。  结论  泰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认知态度等相关情况,为今后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37所中学的4983名初、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934份。中学生总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9.71%,其中初中、高中年级知晓率分别为72.63%、87.11%;男生知晓率为78.12%,女生知晓率为81.35%,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知晓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父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4.20%、80.20%、83.14%;母亲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3.50%、80.72%、83.30%。父亲、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越高(P 0.05)。认为应当将艾滋病病人名单公布,以便提醒周围人群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36.93%和33.4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应该禁止艾滋病人参加工作的初中、高中学生比例分别为22.93%和13.9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知识知晓率仍然偏低,需要更加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淄博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高危行为方式,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6月采用非概率抽样法获取方便样本,对淄博市在MSM经常活动的场所对MSM进行基本情况、性行为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同时检测艾滋病、梅毒、丙肝抗体。结果共调查MSM人群408名,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89.46%(365/4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表现在高中及以上人群的知晓率高于初中及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抗体阳性率与异性婚姻状况、同性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性病史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淄博市MSM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但仍存在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和同居住地的非HIV/AIDS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调查共收回226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 251份,有效率为99.6%.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8.1%(95%CI:77.7%~78.6%).男性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女性(F=19.020,P=0.001),文化程度越高,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F=22.78,P=0.001)、职业(F=3.84,P=0.022)的居民艾滋病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是影响居民艾滋病知晓率的主要因素. [结论]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居民艾滋病知晓率较高,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今后应重点加强农村年轻人及文化程度较低者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提出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对策。〔方法〕在江西口岸出入境人群中随机选择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对8项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的总知晓率为74.83%,男女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掊2=3.187,P=0.074);不同年龄段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21.733,P=0);未婚组知晓率高于已婚组(掊2=6.681,P=0.010);不同职业的人群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掊2=34.542,P=0),以劳务人员知晓率最低为68.82%;文化程度越高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越高(掊2=72.977,P=0)。出入境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电视(75.17%)、宣传材料(55.17%)、报刊杂志(50.67%)、网络(49.00%)、广播(35.00%)、咨询医生(26.83%)、交谈(19.67%)、培训(9.50%)。〔结论〕江西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应加强大年龄组、已婚、劳务和低学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多渠道、多方式搞好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有效地防止艾滋病在出入境人员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2010年对一般人群(孕妇)、重点人群(长途卡车司机)和高危人群(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暗娼、吸毒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总体答对6条以上的知识知晓率为85.46%(1 463/1 712),以暗娼最高(99.62%),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最低(71.00%),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09,P〈0.01);不同人群对各个知识点正确回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凭祥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较大,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提高宣传干预覆盖面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掌握晋江市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及高危行为情况,评估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从而为制定与完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6月前来晋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门诊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符合哨点监测要求的男性流动人口420名,采集血样开展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调查了420名流动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9.05%;不同文化程度人员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3,P<0.05)。不同行业从业人员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3,P>0.05)。调查对象中承认发生性行为的有203名,性行为发生率为48.33%。202名在婚或同居者中,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有72人,占35.64%;检出HIV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为0.24%;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为0.24%;未检测到HCV抗体。结论晋江市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目标,但因艾滋病疫情形势较严峻,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应持续完善该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控策略,努力提高该人群的防艾意识,有效控制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和旅客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为评价铁路艾滋病宣传教育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铁路职工和旅客中按照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各6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得到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防艾行为持有率。结果铁路职工中电力机务段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8%,公安处正确态度持有率、防艾行为持有率最高为84%、86%;T89次旅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88%,K233次旅客正确态度持有率最高82%,T235次旅客防艾行为持有率最高为89%。铁路职工和旅客比较,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0,P〈0.01);正确态度持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05);防艾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特征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在站车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