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田阳县50年来疟疾流行特点和防治效果,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历年疟疾疫情和防治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从1957年的352.02/万下降到1997年的0.03/万,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组织疟防专家考核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8年以来共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08 908人,发现18例疟疾病例,其中17例为外源输入性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4.44%,1例为内源性病例,占5.56%.结论 田阳县50年来开展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内源性疟疾传播已得到有效阻断.建议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巩固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最北部全州县历年疟疾流行状况,分析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评价本世纪以来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查阅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50年代疟疾是当地的主要传染病,存在多种疟原虫传播流行,当地居民人群疟疾阳性率为284.25/10万,其中1955年为722.84/万,60年代为70.05/10万,70年代为12.74/10万,80年代为22.43/10万,90年代为18.67/10万,本世纪为1.56/10万。1962年后未发现三日疟及恶性疟病例。自1990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该县的疟疾病例均来自流动人口。结论该县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存在流动人口将疟疾输入传播的威胁,因此,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检测。  相似文献   

3.
如东县是间日疟中低度流行区,60年代和70年代曾发生两次暴发流行,发病率最高的1960年和1973年达30.1%和5.7%。四十多年来,通过加强对疟防工作的领导,健全防治网络,开展大规模的普查普治,建立疟疾镜检站,及时发现病人和正规治疗等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1988年全县的疟疾发病率首次降至1/万以内,1992年起又进一步降至1/10万以下,于1998年通过了江苏省卫生厅组织的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实现基本消灭疟疾,标志着我县疟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防治阶段,要巩固和发展疟疾防治的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的西北山区而且地广人群稀少的边远县城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资料,评价经长期抗疟以后到本世纪以来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查阅全县历年疟疾防治资料,包括历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方案、各乡镇卫生院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0年代疟疾是该县的主要传染病,存在着感染人类的4个种类疟原虫流行,当地居民人群疟疾阳性率为1583.33/10万,其中1954年为3286.22/10万,60年代为349.65/10万,70年代为1525.82/10万,80年代为71.57/10万,90年代为4.78/10万,本世纪为1.56/10万。三日疟病例于1961年后未发现,恶性疟及卵形疟病例分别于70年代初期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90年代55.29%的疟疾病例来自流动人口,本世纪以来的33例疟疾病例均在流动人口中发现。结论该县自1992年经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在当地居民中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存在流动人口将疟疾输入传播的威胁,因此,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湖南省疟疾流行规律与防治历程,总结评估消除疟疾策略及措施。 方法 对湖南省历年疟疾防治疫情数据报表、文件、工作计划、防治策略与措施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总结,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从保障措施、技术措施、防控效果3个方面对消除疟疾工作进行评估。 结果 湖南省曾发生过3次疟疾大流行,1954—1956年、1962—1965年和1971—1973年,发病率分别为87.45/万~156.04/万、39/万~ 58.98/万和44.46/万~69.51/万,通过及时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大多数地区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通过不断地落实各项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疟疾发病率持续稳定在1/10万以下。2010年湖南省报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后,已连续多年未报告本地感染病例。至2016年,全省122个县(市、区)和14个市(州)均通过了消除疟疾的县级考核和市级评估,2020年通过国家评估达到消除疟疾的标准。 结论 湖南省经过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11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巩固工作重点是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降低本地再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6-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1956年疟疾发病率为318.62/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1970年下降为152.39/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1978年后未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1980年下降为4.33/万,1990年为0.36/万,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1995年以后全县均无内外源疟疾患者发现,2000年疟疾发病率为0.17/万,2006年后该县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忠县疟疾防治措施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忠县1950~2011年疟疾疫情及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忠县疟疾年均发病率,1950~1958年为2122.54/10万,1959~1962年为103.57/10万,1963~1975年为28.54/10万,1976~2002年为4.64/10万;1979~2002年各年发病率均低于10/10万,输入性病例占69.35%;2003~2011年11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疟疾的流行程度和流行特点,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相结合但各有侧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于1981年达到基本消除标准,2005年达到消除标准。[结论]忠县疟疾防治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宜州市1950~2010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 收集全市各乡镇卫生院1950-2010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该市20世纪5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132.40/万,是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区,并有疟疾死亡病例.60年代后期未发现三日疟病例,发病率为30.11/万.70年代下降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四川省攀枝花市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0—2014年疟疾防治资料,对不同年代发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疟疾疫情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严重,1965年盐边县疟疾发病率为841.2/10万;米易县655.9/10万。经防治发病率逐步下降。到1989年该市已连续10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国家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05年出现最后1例内源性疟疾病例。2000—2010年由到疟区务工人员引发138例输入性病例,2007年发病率达1.86/10万。2014年初通过省级验收,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结论攀枝花市2014年初已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发生外来疟疾疫情的风险将持续存在。流动人口疟疾防控是工作重点,应持续开展蚊媒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52-2015年宛城区疟疾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收集我区历年来疟疾防治资料,包括疫情报告、各乡镇卫生院疟疾诊断、治疗及文史资料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宛城区疟疾发病率由1952年的91.89/万下降到2015年的0/万,最高为1970年的发病率高达4 555.83/万,从2011年连续5年无本地新发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的标准。结论宛城区经过六十多年疟疾防治,保持连续5年无本地疟疾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从2010年开始出现输入性疟疾病例,须加强对疟疾高流行区外出人员的管理,巩固消除疟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西现阶段疟疾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现阶段疟疾防治措施何国伟建国40多年来,在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防治疟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的297.6/万降至1994年的0.39/万,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大邑县疟疾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0-2006年大邑县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疟疾防治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剖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随防治进程逐渐下降,1950、1960、1970年代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56.00/10万、264.37/10万、181.16/10万,1996年降至10/10万以内,防治效果明显.结论 大邑县的疟疾防治已达到基本消除标准,除长期的综合防治外,当地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自我防病能力的增强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邵阳市疟疾流行趋势,总结55年来疟疾防治成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5年疟疾发病、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描述与分析,评价防治策略、措施及其效果。结果邵阳市从1951-2005年,曾发生过3次疟疾流行高峰,分别为1955年(126.05/万)、1971年(39.97/万)和1978年(20.64/万)。嗜人中华按蚊是主要传播媒介。1997年以来,发病率稳定在1/10万以下,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消灭疟疾标准。结论邵阳市55年来在不同的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经过10余年的连续监测,证实已控制疟疾流行,防治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致力于疟疾防治工作,经过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疟疾发病一直较稳定,连续10余年间日疟发病率均低于1/10万,无暴发流行和死亡病例,无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日趋频繁,  相似文献   

15.
张朝霞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06-107
海门市1987年后,疟疾发病率一直稳定在1/万以下。现就海门市疟疾发病率下降因素作调查,分析如下。1 发病情况1.1 60年代,疟疾危害过甚,严重摧残人民的身心健康,年发病率达到1691.8/万,在采取了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后,80年代疟疾发病率为4.89/万,而后一直坚持有效的防治措施,至1987年后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见表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海宁市1950 - 2018年疟疾的流行特征,为海宁市今后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宁市疟疾疫情数据、报表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0 - 2018年海宁市共报告疟疾病例95 3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4.3/10万,死亡病例27例。2007年为最后1例本地病例,2008年起海宁市无本地疟疾感染病例报告,均为输入性病例。海宁市流行高峰分别在1954年和1960年出现,发病率分别为2 481.02/10万和7 219.20/10万,1977年第2个流行周期结束,发病率为17.91/10万。除在1963 - 1964年2年间发现过50例恶性疟病人和2014年后报告的6例病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外,其余均为间日疟,恶性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0.06%。中华按蚊是我市疟疾传播媒介。结论 海宁市近年来疟疾的流行特征以输入性疟疾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控工作中要抓好以输入性传染源监测为主的疟疾防治工作,加强疟疾病情的动态监测,持续开展疟疾健康教育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巩固消除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索绍能  陆池 《职业与健康》2015,31(7):972-975
目的总结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总结推广防治经验。方法将三都县1955—2013年历年的疟疾防治总结、各类报表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5年三都县疟疾发病率为1 133/万,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2009—2010年发病率已控制在1/万以下,发病率均未超过5/万。2011、2012和2013年已经连续3年无病例。结论三都县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GB 26345-2010)》标准,三都县59年来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简阳市疟疾防治策略、措施和经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将简阳市1950~2006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50年简阳市疟疾发病率为104.9/万,通过采取综合性抗疟措施,从1993年至2006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并且所有乡镇发病率均低于5/万。[结论]简阳市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该市57年来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上海市长宁区疟疾防治历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53—2014年上海市长宁区疟疾疫情资料及消除疟疾工作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有疟疾的暴发流行,年发病率超过了1 000/10万,其中1962年发病率更是高达1 768.79/10万,1966年疟疾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的疫情比较平稳,疟疾的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1982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年发病率低于10/10万),199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10万以下。2008年出现最后1例本地疟疾病例。结论 62年来的防治经验为消除疟疾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影响疟疾发生的自然因素并没有完全改变,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杨浦区的疟疾疫情和防治过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杨浦区1952—2018年的疟疾疫情资料和防治策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1952—2018年杨浦区疟疾总发病率为102.5/10万。1962年达发病顶峰,发病数达13 423例,发病率为1 678.27/10万。1990年至今,杨浦区疟疾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2002年杨浦区出现最后一名本地感染病例;2015年杨浦区顺利通过上海市消除疟疾的验收。杨浦区的疟疾防治分为六个阶段:流行阶段、控制阶段、基本消除阶段、监测阶段、消除阶段和消除后维持阶段。【结论】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尤其是留学生的疟疾监测,对于消除疟疾后状态的维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