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类型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961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4组:A组177例,为HBc-IgM、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166例,为HBc-IgM、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31例,HBc-IgM、HBcAb阳性,HBsAb和HBeAb阴性或阳性;D组582例,为HBc-IgM阴性,HBsAg、HBcAb阳性,HBeAg和HBeAb阴性或阳性。结果各组ALT>60 U/L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109例(61.6%);B组82例(49.4%);C组6例(19.4%);D组130例(22.3%)。A组、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BV DNA阳性者中HBc-IgM阳性且HBsAg阳性较HBc-IgM阴性或HBsAg阴性者ALT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模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蕾  刘华  章励  高锋 《检验医学》2008,23(5):530-534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测17759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2060例,阳性率为11.6%;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4.08%(84/2060)。将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6种类型,以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阳性模式最多见;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DNA〉l×10^3 IU/mL者占85.7%;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68.4%;临床分类:慢性乙型肝炎占53%,肝硬化占20%,肝癌占1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和定量PCR法对290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 preS1-As、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联合检测。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组中前S1抗原阳性所占比例为71.01%,显著高于HBsAg(+)、HBeAb(+)、HBcAb(+)组30.97%和HBsAg(+)、HBcAb(+)组41.07%(P〈0.05);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标志物有一定相关性,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可协同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丙氨酸转氨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8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10^3~10^8copies/mL)HBV感染者血清进行ALT测定。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copies/mL组为56.7%,10^5~10^6copies/mL组为80.5%,10^7~10^8copies/mL组为94.7%;HBsAg+/抗-HBc+患者血清ALT增高率:10^3~10^4 copies/mL组为64.3%,10^5~10^6copies/mL组为83.0%,10^7~10^8 copies/mL组为100.0%。结论HBeAg阴性HBV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与ALT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因此HBVDNA可以作为HBeAg阴性HBV感染者肝细胞损害程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与病毒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对568份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98.9%;HBsAg、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65.4%;HBsAb、HBcAb和HBe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约为13.9%;三组间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最高,达92.0%;HBsAg与HBV-DNA的符合率最高,为77.6%。结论:检测HBV-DNA含量结合血清病毒标志物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IMB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1066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进行IMBs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sAg(+)HBeAg(+)、HBsAg(+)HBcAb(+)、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HBsAb(+)HBeAg(+)HBcAb(+)组IMBs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0708份IMBs阳性血清ALT与358例阴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t=2.095,P〈0.05)。结 论定量检测IMBs有助于了解HBsAg阳性患者的疾病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V DNA检测、前S1蛋白抗原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前S1蛋白抗原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 644例HBV DNA≥1.0×103Copies/m乙肝患者血清中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占50.47%(325/644);B组:HBsAg、HBeAb、HBcAb阳性占38.82%(250/644);C组:HBsAg、HbcAb阳性占10.71%(69/644).Pre-S1阳性532例.占82.6%.结论 Pre-S1抗原与HBVDNA、HBeAg有较好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可作为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观察指标,对病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正常体检者HBsAg阳性标本的不同乙肝标志物模式类型的统计,探讨HBsAg在乙肝病情及传染性方面的真正价值。[方法]检测40000例健康体检标本中2968HBsAg阳性者的HBV血清学指标: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核心抗体(HBsAb)6.核心抗体IgM(HBcIgM)。以阳性项目出现的序号为该类型的代码,结合肝功能指标,分析临床意义。[结果]2968例标本共有9种不同的乙肝标志物模式类型。[结论]在健康体检中的HBsAg阳性者中存在着很多特殊情况例如模式7.8.9这样的特殊类型,应做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结合肝功能来判断其病情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金标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和金标法对256例血清样本同时进行HBV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且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6例样本中:ELISA法“全阴性”(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阴性)结果模式,金标法结果相同;ELISA法HBsAg、HBeAb、HBcAb阳性,HBsAb、HBeAg阴性(简称模式1);HBsAg、HBeAg、HBcAb阳性,HBeAb、HBsAb阴性(简称模式2)结果模式,金标法检测样本的结果模式发生改变.256例样本两法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经x2检验:HBsAb和HBeAg两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b,HBcAb三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数ELISA法阳性或OD为临界值的样本金标法检测结果为阴性;无ELISA法阴性而金标法为阳性的标本.结论 两种方法对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测定的特异性相近,但是金标法敏感性不如ELISA法.  相似文献   

10.
血清中Pre-S1及HBV 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HBVDNA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Pre—S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和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Pre—S1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e—S1阳性组检出HBVDNA的平均含量是(7.34&#177;0.88)拷贝/mL,阴性组是(5.41&#177;1.14)拷贝/mL。两组比较:HBV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Pre-S1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为77.11%,Pre-S1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是29.30%,阳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8%),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5.OO%);阴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75.00%)、模式①(63.87%)。结论Pre-S1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BV感染并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及血清ALT变化的关系。[方法]HBVM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 HBeAg(+)患者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与HBeAg(-)/HBeAb(+)患者或HBeAg(-)/HBeAb(-)患者比较有观著性差异(P〈0.05),而后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与HBVDNA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HBeAb并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HBV感染者的肝损害与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5年来甘肃省陇东地区人群 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变化情况。方法对2008~2012年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门诊体检的27908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 ELISA 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 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对各项标志物及感染模式检出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HBV血清标志物5项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 HBcAb、HBsAb、HBeAb、HBsAg、HBeAg,且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HBsAg的检出率由2008年的9.78%降至2012年的8.35%;各年份1992年后出生人群的 HBsAg 检出率均明显低于1992年前出生人群的检出率,且前者逐年下降趋势明显;男性5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的检出率依次为13.45%、66.39%、54.68%、3.42%、42.69%,均高于女性(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 的检出率依次为8.30%、48.20%、52.27%、2.06%、2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1)。在27908例患者中,HBV血清标志物共出现13种模式,其中连续5年检出率最高的均为“全阴性”模式,“仅 HBsAb、HBcAb阳性”模式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仅 HBsAb 阳性”模式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8~2012年甘肃省陇东地区人群 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低龄人群 HBsAg检出率明显下降,总人群 HBV携带率依然较高。巩固乙型肝炎免疫接种成效,加强对低龄人群保护,不断提高 HBV 检测水平,有利于降低总人群 HBV携带率,有利于提高乙型肝炎的诊疗及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BV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HBV前S1抗原和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IgG、HBcAb—IgM)采用ELISA法检测;肝功能(ALT)用酶学速率法检测;[结果]HBeAg阳性组其HBVPreSl抗原检出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功能指标ALT〉40U/L组其HBVPreS1抗原检出率高。[结论]HBVPreS1抗原的检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及慢性肝炎的活动情况,对乙肝的诊断、疗效判断与观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率,病毒载量与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的关系。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ELISA检测后,再行HBV、HCV、HIV核酸检测(NAT)。ELISA阴性、NAT阳性样品再进行HBVDNA、HCV RNA、HIV RNA定量检测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共检测51 248份献血者血液样品,检出4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其携带率为0.80‰;血浆HBV病毒载量均小于66IU/ml;HBcAb阳性者23例,占56.1%;HBcAb伴HBsAb阳性者14例,占34.1%;HBsAb阳性4例,占9.7%。HBsAb或伴HBcAb阳性组与单一HBcAb阳性组相比,HBV DNA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苏地区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HBV感染率约为0.80‰;其HBV病毒载量均较低,且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模式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献血者感染标志物含量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血站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并按照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进行分组比较感染标志物含量。结果共检测46 324例标本,发现HBV DNA阳性124例,阳性率0.27%,平均HBV DNA浓度(1.82±0.94)lgIU/mL。其中,HBsAg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组60例。HBsAg阴性组HBcAb阳性率为93.75%,主要以HBeAb(+)+HBcAb(+)及单独HBcAb(+)血清学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9.01(6.10,11.51)PEIU/mL,HBsAb平均浓度为3.18(1.06,14.86)mIU/mL,HBV DNA平均浓度为1.33(0.90,1.70)lgIU/mL。HBsAg阳性组HBcAb阳性率为100%,主要以HBeAb(+)+HBcAb(+)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14.85(9.90,18.48)PEIU/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与HBV.M乙肝标志物阳性者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抽住院MBV.M乙肝标志物阳性病人218例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发现HBsAg、HBeAg、HBcAb阳性组125例标本中,HBV-DNA阳性115例,占92%;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及HBsAg、HBcAb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5.2%、48.5%。结论 荧光定量PCR与ELISA法相比,可真实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及病情变化,对乙肝临床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抗核抗体(A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误诊的关系及降低误诊发生的措施。方法检测61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NA滴度,生化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乙肝病毒标志物,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乙肝e抗原(HBeAg)。比较乙肝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ANA阳性率,ANA阳性组与ANA阴性组间各乙肝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对ANA与各乙肝项目间进行关联分析,比较肝功能正常组与肝功能异常组间ANA的检测结果。结果乙肝活动组ANA阳性率高于非活动组(P〈0.001);肝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间AN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阳性组的HBeAg,ALT和AST阳性率均高于阴性组(P〈0.001),ANA阴性组的HBsAb和HBeAb阳性率均高于阳性组(P〈0.001);ANA与HBeAg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出现ANA阳性可能由肝细胞损伤致细胞内成分释放入血引起,临床工作中结合生化检查,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手段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123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FQ-PCR方法分别检测52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及HBV-DNA的含量。结果 HbsAg、HbeAg两项阳性,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g、HBeAb、HBcAb四项阳性,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HBsAb、HBeAb、HBcAb三项阳性的标本。其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16%、92.1%、39.2%、9.09%。结论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FQ-PCR方法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在临床上有非常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