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晓枚  闵杰  郭丽 《医学信息》2010,23(15):3033-3034
目的比较硬膜外和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2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100例,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阻滞和病人自控镇痛,瑞芬太尼组应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进行分娩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镇痛前(P〈0.05);瑞芬太尼组起效快,5min VAS明显降低;而硬膜外组起效较慢,VAS 15min才明显降低。第一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费用瑞芬太尼组低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硬膜外和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均有明显效果。瑞芬太尼静脉镇痛起效快,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76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8),均采用PCEA联合规律间断注射模式,其中观察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4 mg,对照组联合注射罗哌卡因3 mg.比较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镇痛开始时、宫全开时、分娩时两组产妇疼痛情况;同时对比出生后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以及PCEA药物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维持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口全开时以及分娩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所有产程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所有时间点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EA联合4 mg罗哌卡因更有助于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减小镇痛用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30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0例。两组在硬膜外镇痛时分别接受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行PCEA。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进行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低浓度布比卡因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持续硬膜外镇痛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应激反应、泌乳功能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以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以相同药物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 ticotropic hormor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分娩前、分娩后30 min、24 h、48 h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泌乳素的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分娩后两组产妇ATCH、COR、NE及E均明显下降(P0.05),且分娩后泌乳素水平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后1 min、分娩后5 min阿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与持续硬膜外镇痛新生儿阿氏评分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可明显缓解产妇应激反应,改善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5.
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瑞  张玲 《医学信息》2007,20(2):286-288
目的 研究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观察80例产妇在产程中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有效率为98.2%,观察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的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对母婴无影响,可加速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科无椎管内麻醉及无阴道试产禁忌证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0)产妇给予0.5 mg/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单次用药1.5 ml,硬膜外自控镇痛持续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Ⅱ组(n=50)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单次用药1.5 ml,硬膜外自控镇痛持续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分娩镇痛效果,于分娩镇痛开始后10(T1)、30(T2)、60 min(T3)及120 min(T4)记录产妇镇痛评分(VAS评分),记录镇痛泵的进药容量、总按压次数(D1)/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2)值.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新生儿出生后连续5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测定新生儿黄疸指数、体质量及血糖.结果 两组产妇T1~T4时点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D2比值在T1、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T3、T4时点Ⅱ组高于Ⅰ组(2.5±1.0比1.5±0.9,2.8±1.2比2.1±0.6,均P<0.05).镇痛泵的进药总量Ⅱ组也高于Ⅰ组[ (21.2±3.1) ml比(12±4.5) ml,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的NBNA、黄疸指数、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及血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 mg/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对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200例足月、单胎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每组100例),分别在宫口开至0.5~2.5 cm和3 cm时采用腰-硬联合镇痛。观察镇痛前及产程不同时点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妇的运动阻滞程度。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30 min(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宫口扩张7~8 cm、10 cm时VAS评分潜伏组低于活跃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阿氏评分,运动阻滞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潜伏期能有效降低母体应激反应,对新生儿无不良反应,较活跃期实施效果更理想,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持续硬膜外镇痛与自控硬膜外镇痛对产妇应激反应、泌乳功能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9)。对照组患者以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以相同药物行自控硬膜外镇痛。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 ticotropic hormor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分娩前、分娩后30 min、24 h、48 h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泌乳素的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分娩后两组产妇ATCH、COR、NE及E均明显下降(P<0.05),且分娩后泌乳素水平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以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后1 min、分娩后5 min阿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与持续硬膜外镇痛新生儿阿氏评分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自控硬膜外镇痛无痛分娩可明显缓解产妇应激反应,改善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0.1%布比卡因及芬太尼5 μg/ml混合液硬膜外分娩镇痛的300例产妇作为镇痛组,将未用任何镇痛药的3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及缩宫素应用等.结果:镇痛组300例产妇中显效90.33%(271/300),有效9.67%(29/300),总镇痛有效率100%;镇痛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镇痛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则以对照组为高(P<0.05);两组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缩宫素应用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是一种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注药、停药时机的选择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132例行自控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并成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注药、停药时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二组产程、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率、产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的差异.结果 两组组不同的注药时机及停药时机对产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产后出血、缩宫素使用率、产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注药、停药时机的正确学择能明显缩短产程,减轻产妇宫缩痛,提高分娩率,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镇痛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为观察组,给予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为同期未采用镇痛药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0例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有效率达100%,观察组的产程(7.25±3.50)h与对照组(9.60±4.15)h对比,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剖宫产率分别为9%和2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安全有效,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已临产初产妇,根据产妇意愿分为3组,A组在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1-2 cm);B组产程活跃期(宫口开至3 cm以上)应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镇痛;C组未用分娩镇痛。分别观察VAS评分,产程时间,催产素加强宫缩时间,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出血量和不良事件。结果①A组VAS评分在潜伏期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在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A、B组VAS明显低于C组(P<0.05);②3组产程进展无明显差异(P>0.05),催产素使用率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③3组分娩方式比较A、B两组的剖宫产率低于C组(P<0.05),A、B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有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镇痛方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中心医院待产的106例足月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镇痛方法不同分为A组(53例)和B组(53例).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镇痛,B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30 min后、宫口全开时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罗哌卡因用量、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镇痛30 min后、宫口全开时VAS评分较镇痛前先降低后上升,且A组VAS评分较B组低,组别、时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较B组短,罗哌卡因用量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CEA应用于分娩镇痛产妇,均可提供安全的分娩镇痛,较CEA镇痛,CSEA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效果更好,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时间,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病人60例,ASA I或Ⅱ级,年龄18~59岁,体重45~72kg,随机分为两组(n=30),Ⅰ组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Ⅱ组全麻诱导前T5-6间隙硬膜外置管,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术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PCEA).所有患者均记录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第2h,24h,48 h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感染、肺不张)发生率.结果 Ⅱ组患者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2.7±0.6)d明显早于Ⅰ组(4.3±0.7)d,P<0.05.Ⅱ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运动疼痛评分均小于Ⅰ组(P<0.05),而镇静评分两组无差异.Ⅰ组肺部感染3例、Ⅱ组肺部感染1例,术后Ⅱ组肺不张0例,Ⅰ组4例,P<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硬膜外自控镇痛输注方式对患者围产期母婴安全影响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并待产的89例孕妇,按照输注方式分为不同硬膜外自控镇痛输注方式(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P组,n=43)和持续输注组(C组,n=46).P组患者每30 min给药3 mL,流速为6 g?kg-1.C组患者以流速6 g?kg-1持续给药.对比两组产妇的镇痛有效率及两组产妇产程、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P组镇痛有效者36例,占比83.72%,C组镇痛有效者43例,占比93.48%,两组产妇镇痛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441,P>0.05);与C组相比,P组产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明显降低,而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产妇通过自控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对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对产程及新生儿出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55例初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选择同时期分娩的55例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产程、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出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照。结果产程时间镇痛组较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率镇痛组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缩短产程,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对新生儿出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何纬 《医学信息》2007,20(4):625-626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过程的护理.方法 对本科2004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按自愿接受无痛分娩的要求分成无痛分娩组52人(实验组)和传统自然分娩组55人(对照组),对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产程明显缩短(P<0.05),而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两组无差异.结论 硬膜外镇痛分娩阵痛效果好,促进产程进展,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部硬膜外舒芬太尼镇痛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或限期行上腹部大手术的病人54例,随机分为高位组(H组),中位组(M组),低位组(L组),每组各18例。均于术毕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负荷剂量0.2μg/kg舒芬太尼5ml。术毕3组患者均经硬膜外接镇痛泵输注1.5μg/ml舒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并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3组术后VAS比较H组与M组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L组的静息时VAS评分均显著高于H组与M组(P〈0.05),3组静息VAS评分8、20、24、30、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咳嗽时VAS评分术后2、4、8h均显著高于H组与M组(P〈0.05),3组咳嗽VAS评分20、24、30、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瘙痒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点均未发生呼吸抑制;H组、M组分别与L组在术后第1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M组分别与L组在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和总有效次数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输注1.5μg/ml舒芬太尼可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治疗,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作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方法,1.5μg/ml舒芬太尼腰部硬膜外输注可替代胸部硬膜外输注,但舒芬太尼用量比胸段时偏大。  相似文献   

19.
郑庆国  郑成林  张云平  秦绪强 《医学信息》2009,22(12):2734-273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TI限P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择期TURP(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者,术后行PCEA(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Ⅳ组配伍分别为:0.27%罗哌卡因+(0.25、0.5、0.75、1ug/ml)舒芬太尼.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当日及三天内膀胱痉挛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在镇痛开始后4,8,16,20,24h VAS评分和膀胱痉挛次数明显低,Ⅱ组,Ⅲ组,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副反应的发生率在余各组均高,但Ⅱ组又明显低于Ⅲ、Ⅳ组(P<0.05).结论 0.5 ug/m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能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患者围产期间不同硬膜外给药方式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在院经阴道分娩的108例初产妇资料,按给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间断组(52例,间断给药)和持续组(56例,持续给药).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产程时间、药物总量及1min和5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初产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与镇痛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间断组镇痛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持续组(P<0.05).两组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用药总量明显多于间断组(P<0.05).结论:硬膜外间断给药镇痛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初产妇机体疼痛,降低分娩初产妇用药量,不会增加初产妇认知功能和新生儿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