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症状隐匿,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不同,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将对移植肾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超声检查为移植肾术后监测的常用手段,包括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定性水平观察移植肾的肾内灌注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更为精确,能够同时获得相关血管容积参数,为半定量指标。声学造影对血流灌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定量指标。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可能在急性排斥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C4d在难治性排斥反应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在移植肾丢失中的可能性作用。方法选择因难治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切除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兔抗人C4d多克隆抗体对标本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4d在失功移植肾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失功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析体液性排斥反应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结果 40例失功移植肾标本中,C4d阳性17例(42.5%)。40例移植肾存活时间:2周~110个月,平均为(35.0±7.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C4d阳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39.2±8.3)个月,C4d阴性移植肾存活时间为(65.7±6.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 9)。结论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大鼠的组织学改变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关系?方法: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建立大鼠CAN模型,作为CAN组;以Lewis大鼠做供?受体,行原位异体肾移植,作为对照组?12周后,观察两组大鼠肾功能?肾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OP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N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根据Banff 97评分标准,CAN组和对照组肾小管萎缩评分分别为1.70±0.82?0.10±0.30,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分别为2.20±0.79?0.3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CAN组移植肾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而在对照组移植肾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CAN组移植肾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为90%,而在对照组移植肾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两者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OPN在CAN大鼠移植肾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分子参与TGF-β1介导的慢性移植肾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玉红  王雁  王周勤  刘翠 《医学争鸣》2002,23(22):2070-2070
0 引言 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延迟肾功能恢复 ,影响移植肾近远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正确的诊断治疗及合理的护理 ,对于减少急排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促进肾功能恢复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0 6 / 2 0 0 1- 0 6共发生急排 76 (男 4 6 ,女 30 )例 ,年龄 17~ 6 8岁 .其中原发病慢性肾炎 6 3例 ,高血压肾病 4例 ,间质性肾炎 3例 ,多囊肾 3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 2例 ,糖尿病肾病 1例 ,供受者淋巴毒试验阴性 ,供肾热缺血时间 7~ 12 min,冷缺血时间 1~ 12 h,手术时间 3~ 6 h.急排的诊断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中远期移植肾行超声造影,总结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成像特征;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寻找有助于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造影参数。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配备高保真调幅造影成像软件)超声诊断仪,对手术时间>3个月的26例肾移植患者(以血肌酐男性110μmol/L,女性90μmol/L为界分为两组,大于等于界限者经病理证实为慢性排斥反应),用SonoVue造影剂行超声造影,剂量取0.12mg/kg,实时存储资料,录像回放分析,观察肾实质血流灌注特征。选取感兴趣区域做TIC,分析两组TIC相关参数:皮质峰值强度(A1)、皮质达峰时间(TtoP1)、髓质达峰时间(TtoP2)、皮髓质达峰时间之差(△TtoP)、皮质曲线下面积(Area1)、髓质曲线下面积(Area2)、皮髓质曲线下面积之差(△Area)。结果 与移植肾无排斥反应组对比,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组造影剂填充强度呈不同程度减低,填充多不均匀,填充时间明显减慢。两组TIC参数除Area2无统计学差异外(P=0.678),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1、△TtoP、Area1及△Area差异最为明显(P<0.01)。结论 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超声造影影像学特征鲜明,有助于临床诊断;TIC参数A1、△TtoP、Area1及△Area对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AR)的诊断价值已有许多报道 ,但用于诊断早期AR的报道不多。我们对 14 8例移植肾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技术诊断移植肾早期AR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资料完整的肾移植患者 14 8例 ,其中男 88例 ,女 6 0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0 .8岁。研究时段为肾移植术后 6个月。 14 8例中AR 6 2例 ;无AR86例 ,其中环孢霉素A(CsA)急性中毒7例 ,急性肾小管坏死 (ATN) 7例。1.2 方法1.2 .1 随访检查 由专人及专用…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移植肾的轮廓、体积、肾皮质厚度以及对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监测。结果.24例移植肾功能正常,未发生排斥,5例发生急性排斥,2例发生慢性排斥。结论:对移植肾患者的术后监测,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准确、无创等独特的优点,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提高超声诊断移植肾排斥反应准确率。方法对23例移植肾的超声检查结果和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归纳出移植肾三类排斥反应的超声图像特征。结论二维超声和彩色超声所获得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对移植肾排斥反应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早期诊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术后3个月无临床症状、肾功能正常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96例(男54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37.5岁(17~58岁),以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亚临床排斥组),异常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剂量,随访观察两组移植肾的存活率。结果 经过3年的随访,两组病人移植肾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对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移植物肾病组织补体C4d沉积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移植物肾病中补体C4d的沉积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慢性移植物肾病活检标本(CAN组,n=28),应用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4d在移植肾组织中的沉积,比较其与正常移植肾组织(对照组n=10)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无C4d的沉积,但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和肾小管基膜上有C4d的弥漫沉积,部分动脉内膜也有C4d的沉积.CAN组8例(29%)出现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4d的线性沉积,而肾小球毛细血管少见C4d的沉积(1/28,4%).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C4d弥漫性沉积,主要见于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补体的活化导致裂解片断的沉积,慢性移植物肾病中出现肾组织C4d的沉积,体液免疫可能是导致慢性移植肾损伤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移植物肾病(CAN)大鼠模型移植肾中C4d的沉积情况,并分析免疫抑制剂对C4d沉积的影响。方法将Fisher 344大鼠的肾移植到Lewis大鼠体内复制CAN模型,术后给予环孢素A(CsA)10 mg/(kg·d)×10 d。将模型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1)生理盐水对照组;(2)CsA[6 mg/(kg·d)]组;(3)雷帕霉素[RAPA,0.8 mg/(kg·d)]组;(4)他克莫司[FK506,0.15 mg/(kg·d)]组;(5)霉酚酸[MMF,20 mg/(kg·d)]组。分别在术后第4、8及1 2周时处死每组大鼠3只,留取移植肾标本,根据Banff 97标准评价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4d沉积情况。结果移植后第4周,各移植组中均未发现明显的CAN临床病理改变,各组Banff标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受体大鼠移植肾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部位均出现C4d阳性沉积;术后8周各组均不同程度出现CAN的典型病理变化,PTC部位的C4d沉积增强;术后12周时CAN进展到最严重阶段,PTC部位的C4d沉积程度达到最大。C4d沉积与移植肾CAN病理改变呈正相关(r=0.894,P=0.000)。同对照组相比,CsA组和FK506组C4d沉积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F组和RAPA组能够减少C4d的沉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移植后,PTC部位可出现C4d沉积,且产生的时间早于CAN发展的病理变化,同时C4d沉积的表达与CAN的进展相关。MMF和RAPA能够抑制CAN的进展,CsA和FK506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失功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探讨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7例经病理证实为慢性移植物损伤的移植肾组织行免疫组化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中C4d的沉积,分析C4d沉积与移植相关因素和移植肾预后的关系.结果 27例患者中,C4d阳性率为55.6%.C4d沉积阳性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基底膜分层和动脉内膜增厚为主,C4d沉积阴性组以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为主;C4d沉积阳性组患者术前预致敏(PRA> 10%)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4d阴性组移植肾功能出现明显异常的时间早于C4d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体介导的慢性活动性排斥反应在移植物慢性失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标志物C4d对诊断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TNF-α、ICAM-1和VCAM-1表达进行检测.12例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发生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中,大多数病例有活动性间质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小管局部炎症,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浸润细胞TNF-α、ICAM-1和VCAM-1表达程度和分布普遍增强,但主要见于间质浸润细胞、肾小管损伤部位上皮细胞、炎症区域管周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内皮细胞,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则是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5.
丁鑫  郑智勇  余英豪 《医学综述》2008,14(2):188-190
补体片段C4d是补体成分C4裂解产物,主要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在体液免疫反应中,C4d可以借共价键与血管内皮或基底膜结合并长期存在。因此C4d能够反应体液免疫反应的存在,尤其是在器官移植中反映排斥反应的存在。近年来C4d在病理学中应用研究方面又有了一些重要发现,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妊娠性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complement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o transplantation, and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eritubular capillary (PTC) C4d deposition (C4d+) in grafts is controversial. The study aimed to fully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for PTC C4d+ and analyze its significance in biopsy pathology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24 cases of kidney transplant with graft biopsy and donor-specific antibody (DSA) testing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in a single center. The effects of recipient pathological indicators, eplet mismatch (MM), and DSAs on PTC C4d+ were examined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Results:In total, 35/124 (28%) were PTC C4d+, including 21 with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AMR), eight with renal tubular injury, three with T cell-mediated rejection, one with glomerular disease, and two others.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SAs (P < 0.001), glomerulitis (P < 0.001), peritubular capillaritis (P < 0.001), an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B eplet MM (P = 0.010)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TC C4d+. According to multivariate analysis, DSAs (odds ratio [OR]: 9.60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2.742–33.668, P < 0.001), glomerulitis (OR: 3.581, 95%CI: 1.246–10.289, P = 0.018), and HLA B eplet MM (OR: 1.166, 95%CI: 1.005–1.353, P = 0.042)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TC C4d+. In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increased to 0.831 for predicting PTC C4d+ when considering glomerulitis, DSAs, and HLA B eplet MM. The proportions of HLA I DSAs and PTC C4d+ in active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 were 12/17 and 15/17,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s of HLA class II DSAs and PTC C4d+ in chronic AMR were 8/12 and 7/12,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higher the PTC C4d+ score was, the more serious the urinary occult blood and proteinuria of recipients at the time of biopsy.Conclusions:PTC C4d+ was mainly observed in AMR cases. DSAs, glomerulitis, and HLA B eplet MM a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TC C4d+.  相似文献   

17.
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和彩色多普勒对术后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术后 3个月无临床症状、肾功能正常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 96例 (男 5 4例 ,女 4 2例 ) ,平均年龄为 37 5岁 (17~ 5 8岁 ) ,先做移植肾彩色多普勒检查 ,然后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结果 移植肾组织病理按Banff97分类法分型发现 ,30 2 % (2 9/96 )出现亚临床排斥反应。彩色多普勒以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 >0 76 ,动脉搏动指数PI>1 71为诊断的阳性标准 ,RI和PI诊断移植肾亚临床排斥的敏感性分别为 86 2 %、82 7% ,特异性分别为 88 1%、91 1%。结论 穿刺活检病理是诊断亚临床排斥反应的金标准 ,同时是简单、安全诊断方法 ;彩色多普勒对移植肾亚临床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属无创、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4d和C4c在先兆子痈性肾病(PN)肾组织中的分布,探讨PN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PN肾活检组织中C4d、C4c及各种免疫球蛋白。设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方法:14例PN肾小球C4d和C4c均呈强阳性表达。主要沿血管攀沉积,各种免疫球蛋白少或缺乏;正常肾组有少量C4d沉积在系膜区,其余各种免疫球蛋白无明显沉积。结论:PN时肾小球血管攀C4d及C4c呈强阳性表达,而免疫球蛋白沉积稀少,是其较特异的形态表现;补体C4的激活可能在P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损组织中C3d,C4d,IgG,IgG4及CD123表达在诊断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7例红斑狼疮(其中8例盘状红斑狼疮、4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5例皮肌炎、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5例天疱疮皮损组织石蜡切片中的C3d,C4d,IgG,IgG4及CD123表达情况;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在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天疱疮皮损组织中上述5种抗体的阳性率。结果:红斑狼疮组皮损基底膜带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85.2%,51.9%,皮肌炎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40%,0;红斑狼疮组皮损组织中C3d,C4d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皮肌炎组(P<0.05)。红斑狼疮组皮损组织中CD12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皮肌炎组(P<0.05)。大疱性类天疱疮组皮损基底膜带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100%,86.7%,天疱疮组角质形成细胞间的C3d,C4d阳性率分别为100%,60%。天疱疮组皮损真皮内的IgG,IgG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P<0.05),且天疱疮组IgG4/IgG明显高于大疱性类天疱疮组(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皮损组织中的C3d,C4d在红斑狼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天疱疮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作为替代直接免疫荧光的诊断工具。CD123表达对于红斑狼疮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gG4和IgG对于天疱疮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