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电刺激对昏迷及植物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神经电刺激对昏迷和植物状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近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电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尤其在改善脑代谢,增加脑血流,调节神经递质活性和促进神经电生理改善等方面均有肯定的作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神经电刺激对部分昏迷和植物状态病人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许多研究也同时指出该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许多限制。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植物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持续性植物状态段云祥,郑文济,段国升严重颅脑疾病常可造成病人大脑皮层功能丧失、昏迷或无意识状态。病人对周围事物无意识反应,但仍存在皮质下和脑干功能。当发病2周后,病人仍处于昏迷状态者,即属于迁延性昏迷(prolongedcoma)或迁延性无意识(pr...  相似文献   

3.
最小意识状态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鉴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小意识状态可由急性脑损伤后昏迷或植物状态、变性或先天性神经系统疾病发展而来,有严重意识障碍,但病人既不符合昏迷也不符合植物状态的诊断,存存部分意识鉴别最小意识状态、昏迷及植物状态对于预后的判定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最小意识状念的定义、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有关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VS)病人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03-07-2006-07,采用综合康复和护理手段治疗植物状态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VS诊断标准。应用高压氧、中药、音乐、光电刺激、体外反搏促醒治疗、按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结果该方法治疗植物状态5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8例能生活自理,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结论通过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伤致脑损害的程度,可以从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受损到昏迷。中脑综合征患者若儿周内不恢复,则可发展至持久的外伤后意识丧失——植物状态,病人虽有觉醒周期,但缺乏认知行为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由严重脑外伤住院病人,1%~2%昏迷时间持续1月以上。本文旨在评价植物状态的不可逆范围和此类患者能否获得一定的生活质量并重返家庭和社会。 19例1986~1991年间外伤后昏迷病人,男性1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4岁。格拉斯哥昏迷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6例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催醒治疗方法。方法46例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应用催醒药物、各种催醒训练的康复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结果46例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中恢复良好13.0%,中残37.0%,重残19.6%,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10.9%,死亡率19.6%。结论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不应放弃治疗,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行催醒治疗。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性昏迷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重颅脑损伤对脑干网状结构及其广泛投射的损害,导致网状激活系统受损,影响皮质功能传递与整合,致使病人陷入意识障碍状态。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包括昏迷、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多数研究者将意识障碍超过1个月.虽经积极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的状态,称为长期昏迷;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超过1年,称为持续植物生存状态。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统计资料,美国每年新发植物状态病例约为4200例.新发生的微意识状态病例高达20000例。尽管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患者康复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和综合护理对颅脑损伤后植物状态(VS)病人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03-07~2006-07,采用综合康复和护理手段治疗植物状态患者5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我国VS诊断标准。应用高压氧、中药、音乐、光电刺激、体外反搏促醒治疗、按摩、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及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结果该方法治疗植物状态50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18例能生活自理,参与社会生活,达到了全面康复的目的。结论通过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及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微意识状态的临床特征和脑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意识障碍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进展就是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概念的确立。微意识状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意识状态,尤其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微意识状态在严重的脑损害下保存有较为完整的神经网络,这显著不同于植物状态,为其更好的神经康复明确了生理机制。 1 微意识状态的临床特征多年来,对于一组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其不同于昏迷和植物状态,临床上非常独特,保留部分有限的意识行为能力,有时能明确地感知自我和环境,这种状态最初被称为‘微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存状态表现为对自身和环境的意识丧失,伴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丘脑下部和脑干功能部分或全部保留。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需在昏迷后一年才能诊断。约有14%严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遗有植物生存状态,而且这一数值有增高趋势。既往关于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的神经解剖基础研究颇少,作者利用MRI对42例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病人病变部位、病变分布进行了分析。 植物生存状态的诊断标准:①对自身或环境的意识丧失,不能与他人交流;②缺乏对视觉、听觉、触觉或有害刺激持续的、再生的、有目的性的或随意的行为反应;③缺乏语言理解或表达能力;④睡眠-觉醒周期保留;⑤丘脑下部和脑干功能保留;⑥大小便失  相似文献   

11.
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几乎在所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均需考虑患的营养问题。患营养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其疗程和康复状况,尤其是手术前后的营养状态对手术效果、合并症的发生以及预后等均有明显的影响。颅脑创伤后由于脑组织伤和急性应激反应引起机体内分泌平衡紊乱,出血、呕吐、呼吸功能障碍、昏迷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禁食、限制饮食和补液不当等,常可并发代谢紊乱及营养障碍。对此类患预防及纠正其代谢紊乱并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是使他们得以早期顺利康复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人康复治疗能动性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中风病人对康复治疗的能动性及其决定因素。方法 将中风病人对康复治疗的能动性分为“高”和“低”两个等级并调查其决定因素。结果 共20例,其中12例为高能动性,8例为低能动性。高能动和低能动病人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信心明显不同。影响因素包括过分保护,与其它康复治疗病人比较.病人获取的正面和负面康复治疗信息及盼望早日出院等结论对中风病人康复治疗能动性进行分级并研究其决定因素对研究康复治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方法90例恢复期病人无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1次/d。15d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WOND2000F神经康复重建仪对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肌电反馈刺激治疗,30min/d,15d为一疗程,五个疗程为一个周期,治疗结束时统计治疗前后单侧上肢肌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单侧上肢肌力恢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反馈神经康复重建仪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肌力康复的疗效满意,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技术清除自发性脑内血肿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的18例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出血量(131.1±138.9)ml,手术时间(125.6±21.7)min,术后残留血肿量(5.8±2.7)ml,血肿清除率为(89.2±4.5)%。出院时意识清醒15例,昏迷2例,朦胧状态1例。出院时GCS评分[(12.3±3.6)分]较术前GCS评分[(8.1±2.0)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 熟练的神经内镜技术可有效地清除自发性颅内血肿,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恢复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连续治疗37例颅脑损伤昏迷恢复期病人,总疗程20-180d。结果:25例(67.6%)苏醒死亡6例(治疗19-97d),6例自动出院(治疗50-180d后仍处于昏迷状态)。结论: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恢复期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镜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对神经内镜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49例病人的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9例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病人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属微创治疗方法,并发症多不严重,且不多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长期昏迷的病人,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清中多巴胺显著降低。结论: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迁延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体位性神经伤多因医源性因素造成 ,轻者只要早期解除压迫因素 ,预后良好 ,严重的神经损伤可造成受压神经坏死 ,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增加患者痛苦 ,影响疾病的康复。本文就常见的五种神经损伤的观察、预防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以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 临床观察1 1 臂丛损伤 上肢处于正常解剖位置时 ,臂丛神经处于松弛状态。当上臂呈后伸状态时 ,对整个臂丛产生不同程度的牵拉力 ,如臂部内旋位时后束和桡神经腋神经的张力增加 ,臂部外展 90度并伴后伸时 ,腋神经张力增加最明显。当病人处于昏迷或麻醉状态时 ,上肢长时间过度外展并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2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家属都能掌握相关知识并有效配合护理病人。结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维持家庭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慢性意识障碍(DOC)包括植物状态(VS)或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和微意识状态(MCS),目前临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仍是难题。慢性意识障碍评估,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是量表,但存在误判。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出现一些基于神经影像学的辅助检测方法,如脑机接口(BCI)技术。BCI主要通过脑电信号的处理用人机对话的方法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指令跟随,被用于意识障碍患者意识状态的检测及康复治疗的评价。本文简述BCI技术特点及在慢性意识障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