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82例水平斜视矫正术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斜视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病。为探索各类斜视发生年龄,治疗年龄,斜视度、手术量及疗效的差异,本文除麻痹性斜视外,回顾了我科自1980~1986年资料完正的382例水平斜视矫正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技术应用于斜视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37例斜视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斜视矫正术,其中5例复杂性斜视行睫状前血管分离。平均随访6个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第一眼位获得理想眼位,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5例复杂性斜视成功分离并保留睫状前血管,减少手术次数。结论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更安全,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剂在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118例斜视患者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5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结果:Ⅰ级麻醉效果83例(70.3%),Ⅱ级麻醉效果34例(28.8%),因眼胃反射终止手术1例。结论: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4.
Helveston综合征二例兰志辉于钢Helveston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我们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刘××,男,21岁。于1994年11月15日因左眼外斜视15年来我院就诊,以共同性外斜视收住院。准备行外斜矫正术。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眼用胶在斜视矫正术的临床应用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眼科罗崇德,赵平远斜视矫正术开展一百五十余年来,在手术手段上,基本上还是以缝线固定眼肌为主。手术中,存在着缝针刺穿巩膜的危险,这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为探索不用缝针进行眼外...  相似文献   

6.
外斜视矫正术与角膜散光(附92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共转性外斜视矫正术46例92眼,并就其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加以阐述。提示外斜视矫正术后可导致角膜曲率半径的改变而产生角膜散光,其中内直肌的长度或/及附着处的改变对角膜曲率半径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联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90例(175眼)斜视术前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6次,常规行斜视矫正术且术中滴2%利多卡因3次。结果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剪切分离时无疼痛感,仅在牵位肌肉时有酸胀不适,经解释后手术配合良好。结论斜视矫正术用盐酸奥布卡因联合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把斜视病例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36例各类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45例,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追踪观察2wk~6mo,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褪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发生肌肉滑脱的2例,球结膜伤口充血、结膜下出血、水肿者40例,结膜瘢痕10例,结膜囊肿2例,结膜息肉3例。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针在巩膜内的走行、深浅,使手术较易掌控,可以使手术量及手术操作准确无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穿透巩膜等直视下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组织分离准确,操作减少,也直接减轻了术后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适合所有需斜视手术患者,优势为初学者易掌握巩膜进针深度。  相似文献   

9.
以往小儿斜视矫正术都在全麻下进行,术中无法检测眼位,不能判断矫正效果.本文采用曲马多复合神经安定镇痛下进行矫正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 36例不同类型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术后观察2周~6个月,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退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反应轻,适合所有斜视手术病人。  相似文献   

11.
动眼神经麻痹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11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动眼神经麻痹进行详细临床检查,根据临床检查制定手术方案,将术后结果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患者11例均行外斜视矫正术,其中有9例患者行外斜视矫正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详细的术前检查和合理的手术方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27例病人,面转角矫正术后在注视眼上施行,斜视矫正术在斜视眼上施行。结果24例(88.89%)面转角完全矫正;3例面转角基本矫正,残留原方向10°以内头位扭转角;24例病人斜视矫正达到临床治愈,3例达到不完全功能治愈;所有病人原在位眼震减轻或消失,第一眼位双眼视力均得到改善,较术前提高超过2行。结论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在明确注视眼、面转角方向、斜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可一次手术同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共同性斜视矫正术后,近期为双眼正位,但时间长后又能出现以下几种变化:①眼位回退到原斜视方向,②眼位向原斜视方向的相反方向移行;③保持双眼正位。如果我们能将引起眼位变化的因素加以分析,以指导我们手术,会提高斜视矫正手术成功率。现我们将我院的48例共同性斜视(共同性外斜30例,共同性内斜18例)矫正术3年后的情况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1987年12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斜视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显微组,每组各39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显微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视觉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现象。结果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视觉恢复状况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治疗可改善斜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觉恢复,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易行性。方法对51例(97只眼)斜视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眼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眼位满意,达到预期效果。结论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是安全、有效、易行的。  相似文献   

16.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3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优越性。方法:斜视患者387例,男224例,女163例,年龄3~65岁,其中共同性斜视296例,麻痹性斜视65例,A-V征19例,垂直分离性斜视7例。全部病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斜视矫正术,对复杂性斜视手术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结果:术后23例欠矫,8例过矫,斜视矫正率达92.0%,有效率达100%。无1例发生眼前节缺血;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准确,损伤小;手术并发症极少,局部反应轻微,恢复快。结论:显微镜下斜视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都有诸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在斜视矫正术中或术后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但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要求术者要全面掌握眼球的解剖知识 ,手术操作要轻巧熟练。斜视手术并发症近年来在很多文献中都有报道 ,但对斜视矫正术中出现瞳孔散大这种并发症国内尚未见到报道。现将我科 1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庞×× ,女 ,6岁 ,住院号 3 5 5 65 7,因右眼斜视 4年来诊 ,于 2 0 0 0年 4月 8日入院。入院检查全身检查良好。眼部情况 :视力右 0 5 ,左 0 6,双眼瞳孔等大圆 ,屈光间质及眼底无异常。眼位 :映光右-1 5°。眼球运动 :右眼下斜肌功能亢进 ,左眼下斜肌功能亢进 ,双眼上斜…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斜视矫正术能使双眼视轴平行、增加建立双眼单视或周边触合可能性的重要手术,也属面部美容手术范围。有关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分类、手术方法,跟科学教科书上已有详尽描述。对于废用性外斜视,由于单眼视功能障碍,手术仅为解决美容要求。我们于1982—1989年采用单纯外直肌断腱术治疗12例废用性外斜,获得满意美容效果,术式极为简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坤悦  底煜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2,(1):43,后插9-后插10,38
近年来随着儿童电子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良用眼习惯,斜视发病率逐年升高.斜视不仅影响患者外观,更重要的是,会影响良好双眼视觉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矫正斜视,随着学者们对手术患者深入地跟踪随访,发现了斜视矫正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并进行研究.本文对斜视矫正术后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进行综...  相似文献   

20.
分离性垂直偏斜 (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简称 DVD)多伴有先天性内斜 ,也可与后天性内斜或外斜视同时存在。外斜视矫正术后 ,DVD现象完全消失实属罕见 ,郭少山〔1〕曾报道两例。我院于 1996~ 1998年收治两例外斜合并 DVD患者。经水平斜视矫正术后追踪观察 1年余 ,DVD现象完全消失。现报告如下。病例 1 赵×× 女  5岁 发现外偏斜 3年余。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视力 :右 1.0 ,左 1.0 ,右 1.5 0 DS=1.0 ,左 1.5 0 DS=1.0。眼位 :3 3 cm交替外斜 - 4 0△ ,被遮盖眼呈上斜位约 15 △ ~ 2 0 △ ,6m~ 18△ 。遮盖试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