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T检查中为了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提高病变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诊断和辨别血管与其他组织关系的必要性等,常需使用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的合理应用与增强扫描的效果关系密切,现把工作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碘造影剂导致的副反应一直为大家所重视尤其在CT增强检查时 ,快速注射大量高渗离子型碘剂在具有造影剂反应高危因素者 (以下称高危因素者 )所引起的副反应尤为严重 ,其发生率较一般常人高。目前CT增强造影一般用团注法 ,造影剂多选用非离子型 ,如欧乃派克 (omn :paque)、优维显 (uitvavist)等及离子型造影剂如安琪格那芬 ,60 %泛影葡胺。虽然现在关于离子型与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缺点争议已结束 ,非离子型造影剂以其低渗透性、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的优点已被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青睐 ,但价格昂贵往往不被一般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造影剂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压注射器可使造影剂按要求快速连续注射,极大地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1],但造影剂本身具有溶解度、渗透压、亲水性、黏稠度、电荷等理化特性,CT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时剂量大,速度快,动态扫描时无法全程床边监护,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科2004年10月至2007年8月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对7230例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现将操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密度差,通过显示病灶的强化特点,以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注入体内,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死亡.现将我科发生的4例重度过敏性休克介绍如下:例一:男,15岁,19866.3日临床初步诊断颅内肿瘤行头颅CT增强扫描,扫描前碘过敏试验阴性,测血压14.7/9.3kPa,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扫描中静脉注入上海信谊药厂生产,批号为851005的60%泛影葡胺60ml,8分钟后发生胸闷、气急、全身发麻,继之出现烦燥、抽搐,脉搏、血压均测不到.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当即平卧、吸氧、保暖,肌注副肾素0.5mg,快速补液,肌注异丙唤25mg,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滴阿拉明18.gmg,多巴胺20mg,10分…  相似文献   

7.
增强CT检查造影剂外渗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轻到重依次表现为轻微红斑、肿胀、压痛、组织坏死伴进行性水肿和溃疡,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易引发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对此高度重视.本文总结归纳了引起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造影剂外渗的护理评估方法、造影剂外渗的危害、造影剂外渗可以采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力求能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实践指...  相似文献   

8.
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张丽萍  郝连旭 《吉林医学》2005,26(9):968-968
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一定量造影剂,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造影剂副反应是CT增强扫描中不可避免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及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是提高CT增强扫描检查与安全性的重要环节,我院CT科自1993年11月~2005年1月进行CT增强扫描155例,其中有15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笔者对其进行了观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收集本院200例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副反应明显降低,造影效果明显提高。本组100例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无一例出现反应,使用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率也仅为7%,结论:熟悉造影要领,了解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扫描安全,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取得良好的造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4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32例,低剂量组使用30m L对比剂,常规剂量组使用70m L对比剂。比较两组患者肺血管强化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和误诊率。结果常规剂量组肺静脉血管强化CT值较低剂量组显著较高(P0.05);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较常规剂量组43.75%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CT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在图像质量以及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与使用常规剂量无显著差异,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毒副反应及其合理使用。方法 :随机抽取湖北医科大学附二医院CT室 1990~ 1996年作增强CT的病例 5 6 0 0例 ,比较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和非离子型造影剂Ultravist的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采用团注非动态CT和动态CT。结果 :卡方检验结果可知两种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病率有明显差别 ,使用离子型造影剂者不良反应的发病率显著增高。结论 :从病人的生命安全角度出发应尽量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特别是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DSCT)在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三联筛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对照组(36例),采用全剂量注射;分别测量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间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4.
安射力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增强扫描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常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复方泛影葡胺(urografin),由于其高渗性和离子电荷等,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但非离子型造影剂——安射力(optiray),不仅渗透压低,无电荷,而且亲水强,含碘量也高,很少发生副反应,笔者观察了20例使用安射力增强扫描的患者,除一例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有轻微恶心外,其余无任何不适,笔者认为安射力是一种安全的增强造影剂,并且增强效果好,应在CT增强扫描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螺旋CT在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每组各28例.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进行扫描,常规扫描组管电压120KV,造影剂欧乃派克350mg/mL,"双低"扫描组管电压100KV,造影剂威视派克270mg/mL.图像分析由同机Vitrea FX工作站完成,比较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CT值,噪声值(SD),图像信噪比(SNR),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以及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段动脉,以及肺亚段动脉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组和"双低"扫描组的SD[(7.7±2.1)vs(8.3±2.4)]、SNR[(23.9±7.3)vs(25.1±7.8)]、CNR[(24.9±6.6)vs(27.1±7.2)]和图像质量评分[(4.1±0.8)vs(3.8±0.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扫描组的CTDIvol[(6.1±0.4)vs(8.4±0.6)mGy]、DLP[(293.4±21.7)vs(391.5±33.2)mGy.cm]、ED[(4.3±0.4)vs(5.7±0.6)mSv/mGy.cm],以及碘摄入量[(6.2±0.9)vs(8.3±1.1)g],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辐射剂量低浓度造影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而且与常规扫描比较,能显著降低辐射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对比剂3种不同注射流率对膈下动脉(inferior phrenic artery,IPA) CTA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行腹部CTA患者,随机分为3、4、5ml/s组,对比剂(350mgI/ml)用量为1.0ml/kg。记录各组IPA各级血管的显示情况,测量各组RIPA 1级血管及2级血管的CT值。结果 90例均扫描成功。3、4和5ml/s组对于IPA 1级、2级血管的显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ml/s和4ml/s组对于IPA各级血管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ml/s组IPA 3级及其以上分支显示明显高于4和3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ml/s组1级血管及2级血管CT值明显高于4ml/s和3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l/s组高于3ml/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5ml/s的注射流率能显著提高IPA管腔密度,有助于IPA 3级及其以上分支更好地显示,可为研究IPA本身及相关疾病引发IPA改变提供较清晰的影像学图像。  相似文献   

17.
对 4 8例临床怀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行常规 2 D- TOF和 3D- CEMRA成像检查。 2 D- TOF和 3D-CEMRA图像均能较好地显示与采集层面垂直的颈内、外动脉及椎管内段椎动脉。对与层面平行的椎动脉入颅段及基底动脉环的显示 3D- CEMRA比 2 D- TOF好。 3D- CEMRA显示血管狭窄较 2 D- TOF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梗阻、炎症性疾病、小肠肿瘤以及小肠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6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口服大量2.5%等渗甘露醇后行MSCTE检查,根据MSCTE表现做出临床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内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评估MSCTE对小肠梗阻、炎症性病变、小肠肿瘤以及小肠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内镜或DSA证实小肠疾病117例,MSCTE误诊11例,总诊断正确率为90.6%(106/117)。MSCTE的CT血管造影(CTA)诊断小肠及肠系膜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100%(37/37)。结论:口服甘露醇法MSCTE在多种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贤维 《黑龙江医学》2014,38(9):1087-1089
目的观察和研究艾滋病患者增强CT的护理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3-10间艾滋病患者单次多层增强CT检查2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8例。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增强检查,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临床观察,干预组患者增强成功率为100%,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增强成功率为78.91%,有27例发生渗漏意外等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单次多层增强CT进行护理,能够有效地增强成功率,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四种碘造影剂在CT静脉增强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四种CT静脉增强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选择最佳用药。方法:CT静脉增强其2397人次,随机给予离子型造影剂安其格纳芬和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双北碘海醇和欧乃派克分别为947、496,559、395例,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与性别、年龄、预注射地塞米松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安其格纳芬、优维盟、双北碘海醇和欧乃派克轻中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50%(412/947)、12.10%(6N496)、7.51%(42/559)和15.95%(63/395),无重度不良反应。非离子型和离子型造影剂之间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x^2=199.558,P=0.000)。三种非离子型造影剂之间不良反应亦存在差异,双北碘海醇不良反应最少(x^2=9.462,p=0.009)。注射地塞米松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比离子型造影剂更安全可靠,国产双北碘海醇不良反应最低;增强扫描前可以不需预注射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