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患者,男,84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1周于2011年2月16日首次入院,患者白天疼痛较为明显,夜间有所缓解,无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黑便、巩膜黄染等伴随症状。患者1994年曾行胆囊切除术。入院后查体除腹痛外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内径10mm。血淀粉酶141 U/L。诊断考虑"胆道感染",给予抑酸、抗感染、解痉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仍有间歇性右上腹疼痛发作,多次门诊查血淀粉酶持续轻度增高。8月12日查血淀粉酶升高至178 U/L,进一步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提示:(1)肝内及双肾多发囊肿;(2)胆囊切除术后;(3)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伴肝内外胆管、胆总管及胰管扩张。诊断考虑Lemmel综合征,给予补充胰酶、利胆等治疗,患者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3例乳头部解剖变异影像与临床手术对比分析,提出预防由于乳头部解剖变异引起胆道损伤的方法. 例1,男性,65岁.主因间断右上腹疼痛、全身黄染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来间断右上腹疼痛,时有发热,全身黄染,曾在本地医院行抗炎、保肝治疗,上述症状消失,但体质量减轻约5 kg.入院查体无阳性发现.B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1.5 cm,疑壶腹部占位.MRI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杯口征.生化系列、肿瘤系列检验正常.  相似文献   

3.
仲为胜 《大家健康》2014,(1):383-383
正患者,女,41岁。于2010年06月27日主因右上腹疼痛两天,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内径22mm,远端见一13mm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其内另见一12*6mm絮状回声;胆囊窝处见一26*15mm的偏低回声,考虑胆总管结石、胆囊萎缩予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恶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无发热,无黄疸,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未重视。入院时查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胆道疾患种类比较多,畸型病变可能仅存在于胆道系统的某一部位,胆总管、胆囊、左右肝管均有畸型病变还是比较少见的,下面就我院遇到的一例胆总管囊肿及胆囊、左右肝管畸型,兹报告如下。病例曹×,男,18岁,未婚,乾安县人,于1974年4月24日入院。主诉:右上腹包块9年,无痛性黄疸20天。病史:9年前发现右上腹有一卵黄大小包块,在沈阳医学院就诊疑为先天性胆总管扩张或胆道系统畸形,经中药,消炎治疗包块消失。三年后,右上腹包块又复出现,全身无明显不适症状,偶有稀便。该次入院前二年,右上腹发现有一手掌大小包块,无明显疼痛,仅有胀感,触摸时有微痛,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36岁。在间断右上腹疼痛 3年 ,加重伴呕吐半月入院。查体 :体温、脉搏、血压正常 ,皮肤、巩膜无黄染。B超示 :胆总管下段呈囊性扩张 6 0cm×4 0cm。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后及降部各见一憩室 ,圆形 ,直径分别为 2 0cm、3 5cm。经术前准备后 ,手术探查 ,行胆总管囊肿切除 ,胆肠吻合 ;切除十二指肠降部憩室 (球部较小 ,触摸无异常 ,未做处理 ) ,术后 1 0d良好出院。大体标本检查 :切除的憩室底部隆起增厚 ,无粘膜破坏。病理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十二指肠多发憩室伴类癌。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憩室伴类癌一例@樊英$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 ,3岁。以“发现右上腹包块 2个月”为主诉入院。母亲述 2月前无意中扪及患儿右上腹有一鸡卵大小包块 ,患儿无腹痛 ,无发热及皮肤黄染 ,大小便均正常。查体 :T 36.5℃ ,P 1 0 0次 /分 ,R 2 2次 /分。一般状态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软 ,肝脾肋下未触及 ,右上腹可扪及一 3.0cm× 4.0cm大小椭圆形包块 ,质韧 ,表面光滑 ,界清 ,无压痛 ,活动度良好。肠鸣音正常。CT及腹部B超提示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 ,胆汁淤积。行剖腹探查术见胆囊与肝十二指肠韧带之间有一 8.0cm× 5.0cm× 4.0cm桑葚…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性 ,39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畏寒发热 3年入院。既往 7年前曾因胆囊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查体 :巩膜轻度黄染 ,右上腹压痛 ,可扪及质硬肿块 ,B超示 :胆总管 4.3cm× 3 .1cm结石。肝功能 :DBIL71.9μmol/L ,IBIL2 5 .1μmol/L ,入院后 1天 ,诉上腹部阵发性绞痛 ,腹透见中上腹多个气液平面 ,考虑麻痹性肠梗阻 ,2天后手术见 :胆总管扩张 ,直径 3 .5cm ,下段通畅 ,并见积气 ,未见结石 ,估计已排入肠腔。探查回肠末端距回盲部约 2 0cm处有一鸡蛋大的块状物嵌顿 ,近端肠管扩张明显 ,部分…  相似文献   

10.
病例摘要患者,女,27岁.因右上腹阵发性绞痛1年,加重3个月于1989年6月14日以“胆总管结石”入院.体检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尿胆红素(+++),黄疸指数为30单位.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总管增宽达3.7cm,胰管0.4cm.因腹痛剧烈,急诊行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于1993年4月14日以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入院.查体:T38℃,BP 115/110mmHg,体征一般尚可,心脏无特殊,腹平软,剑突下压痛明显,反跳痛;B超检查:胆囊84mm×64mm,囊壁边界模糊,靠胆囊底后壁可见散在细小光点群,胆总管内径13mm,下段显示不清,肝内胆总管扩张.CT检查:胆囊结石并肝内胆总管轻度扩张.  相似文献   

12.
白色念珠菌致胆系感染临床少见,1996年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曾因右上腹痛,发热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炎,治疗半年无效。于1996年1月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9℃,血压15/gkPa,脉搏84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肋下2cm,质软,右上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脾不大。B超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胆总管扩张1.2cm,未见明显结石影,胆囊壁厚,回声增强。WBC12.0X10’/L,LO,20,NO.80,Hb100g/L;肝功能检查,除GPT46U外,其它各项均为正常。临床诊断胆系感染入院。2细菌分离与鉴定取患者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过去多用单纯内引流术,效果不理想。1990年我院进行3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黄××,女,19岁。1990年1月9日入院。患者反复右上腹胀痛5年,偶有阵发性绞痛,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查体,右上腹触诊饱满感,有深压痛。B 超、CT、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均提示胆总管囊肿,肝内胆管无扩张。2月9日在全麻下手术,见胆总管梭形囊性扩张,肝总管直径0.6cm,长3cm,开口于囊肿顶部,胆囊正常开口于囊肿右上部。切开囊壁见囊内壁稍粗糙,出口在十二指肠降部后侧。切除囊肿及胆囊,行肝总管空肠 Roux-y 吻合术。病理报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恢复顺利,随访一年体重增加10公斤。  相似文献   

14.
魏文俊  潘宏年  汤海涛  郑传敏  李婷 《安徽医学》2012,33(12):1657-1659
目的比较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SEST+EPBD)与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间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加球囊扩张,45例行常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比较2种术式的取石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一次性取净结石成功率分别为93.10%和93.33%(P>0.05);SEST+EPBD组与常规EST组术后并发症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6.67%(P>0.05),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5%和4.44%(P>0.05)。2组均无穿孔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SEST+EPBD术取石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常规EST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薛贵勤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72-873
我院 1995~ 2 0 0 2年在行胆道手术时共发生 3例术中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安某某 ,女 ,6 4岁。因右上腹疼痛 2d伴恶心呕吐入院。B超示 :急性胆囊炎 ;心电图示 :正常 ;未行X线检查。既往无明确心肺疾病病史。查体 :无黄染 ,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诊断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 ,术中在解剖胆囊三角时 ,突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例 2 :马某某 ,男 ,74岁。右上腹疼痛伴高热入院。B超示 :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 ;心电图示 :T波改变 ;未行X线检查。既往有支气管炎病史 ,无明…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患者男 ,6 2岁 ,农民。因火铳伤后右上腹隐痛 1月余入院。 1月前被火铳散弹击伤后在当地医院行清创处理 ,创面愈合后仍觉右上腹隐痛不适 ,并伴有间歇性低热 ,经抗炎治疗无好转而来我院。体格检查 :精神好 ,营养状态正常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正常 ,右上腹肋缘下 2cm处分别可见两弹丸入口 ,直径约 0 .2~ 0 .3cm ,创面已愈合 ,腹无明显压痛 ,未扪及肿块 ,余正常。查三大常规正常 ,血生化示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腹部X线片示右上腹胸 12椎体右侧约 2 .0cm处一直径约 0 .3cm大小的高密度影。行剖腹探查见胆囊底部与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近期发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的情况。方法 355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98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sEST+EPBD),25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近期并发症(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sEST+EPBD组为1.02%,EST组为6.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sEST+EPBD组为6.12%,EST组为6.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低,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与单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相当,又部分保留了乳头括约肌的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报告  患者 ,女 ,5 2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不适 2个月入院。体检 :T 37.0℃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右上腹轻压痛 ,无反跳痛 ,肝区无叩痛 ,Murphy's征 (- )。两次腹部B超均示胆总管扩张 ,直径为 11mm ,下段管腔内探及直径2 cm扁平状强光团回声 ,后伴声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疼痛伴呕吐于1985年2月7日入院.患者曾于1983年5月因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术后12天 T 管造影无异常后拔管.术后数月右上腹时有疼痛发作.体检:T38.4℃,P84/分,BP18.6/12kPa.巩膜轻度黄染,上腹稍饱满,无肠型,右上腹原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20.
<正>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58岁,2018年1月18日因右上腹疼痛3月余入院,近期体重减轻3公斤,既往体健。入院行CT及MRI提示:肝外胆管中上段多发结石并肝内外胆管扩张,慢性胰腺炎,胰头处胆管多发结石并胰管扩张。于2018年1月24日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胆肠吻合术,肠肠吻合术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见上腹部粘连严重。切除胰头送病理检查示: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部分胰管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及胰腺上皮内瘤变(Pan IN-1),建议随诊、复查。术后持续予抗炎、保肝及对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