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入组的方法,进行迷走反射的预见性护理.结果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措施主要有5点:保证摄入量;监测生命体征,重点监测基础心率、血压;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感;正确处理沙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迷走反射的发生,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在临床中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首选是经皮冠状动脉造影。随着诊疗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部分患者会在术中或拔管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临床为了降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拔鞘管后出现心血管迷走反射(cardiovascular vagal reactions,CVVRS)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438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根据拔鞘管前是否给予处理分为2组:预防组234例和对照组204例。预防组拔鞘管前给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100-300mL,拔鞘管时用2%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周围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未经处理直接拔鞘管。结果预防组CVVRS发生2例(0.85%),对照组发生CVVRS13例(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拔鞘管前应常规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并在拔鞘管时用利多卡因对穿刺点周围行局部麻醉,恰当的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有助于降低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预防PTCA术后迷走反射发生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针对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对75例PTCA病人采取预防低血容量、控制空腔脏器过度回缩、调整患者精神状态等措施。观察迷走反射发生率,并与75例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迷走反射发生率为2.61%;对照组迷走反射发生率为28%。结论对于PTCA患者采取预防低血容量、控制空腔脏器过度回缩、调整精神状态等措施,对降低迷走反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32例患者的抢救过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结果因护理发现及时,保持有效静脉通路,拔管时医护密切配合,重视拔管时患者精神状态,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备好抢救用药等措施,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加强拔除鞘管时的医护配合,有助于降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预防PTCA术后迷走反射发生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迷走反射发生的预防和措施。方法 针对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对75例PTCA病人采取预防低血容量、控制空腔脏器过渡回缩、调整患者精神状态等措施。观察速走反射发生率,并与75例按一般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速走反射发生率为2.61%;对照组速走反射发生率为28%。结论 对于PTCA患者采取预防低血容量、控制空腔脏器过度回缩、调整精神状态等措施,对降低迷走反射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除鞘管时出现心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288例经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拔管时是否给予预防及护理,分为干预组(148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拔管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患者放松情绪;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结果:干预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3例(2.03%),对照组发生12例(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拔管前滴注生理盐水,拔管过程中安慰患者,放松情绪,可以很好地避免心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ICU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心内科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进入综合ICU的228例患者的护理特点和重点操作内容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28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进入ICU的患者均接受了有较强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在ICU的观察时间为8~24 h,有8例出现较轻的心律失常,1例局部出现小血肿,1例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均顺利转出ICU。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在综合ICU给予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介入治疗拔除鞘管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提出:术前实行完善的术前宣教,预防血容量不足,避免空腔器官的刺激等;术中及拔管配合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急救药品的备用等及术后监护措施,并改进拔管方法,可显著减少甚至消除冠脉介入术拔除鞘管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护理干预手段预防PCI术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运用护理干预手段预防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分组比较,其中76例为对照组,未经处理直接拔管;80例为干预组,采取多项护理干预手段后拔管.重点比较分析2组拔管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管反应8例,发生率10.53%,干预组拔管反应2例,发生率2.5%,干预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手段,可有效预防拔管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延续护理模式及自我管理理论的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PCI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将9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和干预后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时除躯体健康、躯体疼痛两个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后6个月时除躯体疼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血流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收集武汉市一医院心内科2004年7月~2007年7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常规PCI治疗(PCI组),45例患者行常规PCI+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出血并发症、PCI术后即刻结果分析和30天内心血管事件。结果:与PCI组相比,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3级血流获得率较PC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G灌注分级3级获得率、术后一周左室射血分数高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I帧计数示血流快于PCI组(P<0.05),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PC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并发症有高于PCI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择期PCI时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更好的血流和组织灌注,进一步改善围术期心功能,并明显减少AMI患者30天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50例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上水平,生存质量中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较高,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低于常模.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经济收入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也有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总体较好,但生存质量受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护理人员应了解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97例发病3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梗塞相关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包括雷帕霉素及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并于术后(26.5±10.6)个月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必要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血管重建术)。结果125枚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药物支架90枚,紫杉醇药物支架35枚)植入97个梗塞相关动脉,支架长度(24.4±6.1)mm,支架直径(3.0±0.4)mm;支架植入成功率100%。5例(5.2%)死亡,其中3例死于慢性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梗死,1例于术后1月死于可能的血栓形成;1例(1.0%)术后1周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而行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因非靶血管病变致心绞痛于术后3月转外院行CABG术;无一例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非致死性再梗。结论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安全、有效,并可以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瑞氏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瑞氏综合征患儿实施以降低颅内压为主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疾病信息,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护理措施,并配合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 12例患儿经过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3-7 d后好转,20~30 d均临床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并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瑞氏综合征的治愈率,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瑞氏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寻求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瑞氏综合征患儿实施以降低颅内压为主的综合治疗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疾病信息,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护理措施,并配合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 12例患儿经过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病情3-7 d后好转,20~30 d均临床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结论 早期明确诊断,并实施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瑞氏综合征的治愈率,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冠心病监护病房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7d后,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CAD-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8年9月我院对252例CAD-CL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后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 244例CAD-CL(包括慢性闭塞、分叉病变、长病变和再狭窄)患者成功置入支架(244/252,96.83%),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20%.32例患者放置支架后出现侧支血管阻塞,48例出现动脉夹层,15例支架内形成再狭窄,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前降支置入2枚支架后仍处于低血压状态,经临时起搏器置入等积极抢救无效死亡,1例于术后第3天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后经急诊PCI治疗闭塞血管再通,痊愈出院.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202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6例,女86例,观察患者PCI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术后10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腰部酸痛不适最多为94例(46.53%),穿刺部位血肿10例(4.95%),尿潴留9例(4.46%),血管迷走神经反射7例(3.47%),造影剂反应4例(1.98%).其中出现2个及以上并发症患者16例(7.92%),所有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及时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均好转.[结论]PCI术后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丽 《护理研究》2005,19(24):2165-2166
介绍了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影响因素及护理.认为与手术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胃电节律失常,手术损伤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紊乱,感染等.相关因素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护理方面应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药物治疗期间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