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抗真菌中药研究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认真分析前一阶段抗真菌中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对今后如何开展其研究的看法:进一步从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加强抗深部感染真菌中医研究、抗真菌中药复方研究及利用动物真菌性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开展中药对抗真菌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减毒增效作用研究以及中药抗真菌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君 《四川中医》2014,(8):185-186
中药作为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草药抗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以及中药以不同形式发挥抗真菌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真菌种类多种多样,而抗真菌药物类型单一且价格昂贵,故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筛选转向潜力巨大的中药领域。查阅相关文献报道,以中药的不同形式为切入点对其抗真菌作用进行概述,为抗真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韵诗 《中医药导报》2009,15(7):100-102
总结当前中西医抗真菌药物概况,西药包括棘白菌素类、多烯类、三唑类药物等,中药概述了单味中药的抗真菌作用,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的大量应用,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剧增等,使真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大,其中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40倍。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研究者从中药中寻找抗真菌药物,进行了化学及药理研究,至今已发现300余种中药具有抗真菌活性。研究范围从单味中药发展到复方,研究和探索抗真菌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等,为发现和研制抗真菌药物提供有利的线索和理论依据。目前中药抗真菌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有水煎剂,乙醇、乙醚、稀醋酸等的浸出制剂。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知网上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2004—2015年期间的771篇抗真菌中药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收集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抗真菌中药专利申请信息和数据。分析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现状,总结抗真菌中药的特点及作用机理,初步探讨抗真菌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结果发现抗真菌中药文献研究内容多为抗真菌作用研究,抗真菌机理研究深入度不足;单体母核活性成分的研究报道不多;抗真菌中草药以菊科和豆科植物为主,多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等功效;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注重新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引入,深入抗真菌中药抑菌机理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耐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不断出现,有关中药单体联用抗真菌药物对耐药白色念珠菌作用的研究日趋增多。该文重点采用FICI评价法比较多种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联用的协同作用,并对目前已阐明的协同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1提高对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抗真菌中药研究的认识一种抗真菌新药的研制过程,一般是先在试管内实验,对有苗头的药物再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再进入临床试验。因为试管内试验与人体内试验差别太大,而动物实验与人体内试验的差别则相对较小。在试管内有效的中药进入机体内未必都有效,相反某些在试管内无明显抗真菌作用的药物,进入机体内则可能有明显的疗效。如碘化钾在试管内无明显抗真菌作用,但临床证明其对某些真菌性疾病具有肯定疗效;十全大补汤在试管内的抗真菌作用也不明显,但能明显延长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杨国营 《中医研究》2006,19(3):32-33
由于真菌的抗药性及现有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人们趋向把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特点的中药,作为抗真菌药物的筛选目标。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便开始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中药[1],至今已成功地筛选出许多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植物类中药。进一  相似文献   

10.
穿刺法所致体癣模型在抗真菌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用于药效研究的癣病动物模型的病情多较重,一些抗真菌作用较弱的中药对其较难奏效。本研究表明,穿刺法所致的豚鼠体癣模型对具有抗皮肤癣菌活性的中药水煎剂较敏感,今后可将其用于抗真菌作用较弱中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抗真菌中药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综述了 90年代以来在研究抗真菌中药作用机理方面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对中药的抗真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明目汤配合抗真菌性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5月至今,共采用明目汤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20例,对120例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相结合。结果 120例患者经中药明目汤以及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天,明显较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好。结论明目汤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确切,加以临床的有效护理,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关洪全 《中草药》2001,32(6):571-573
近年某些深部(内脏)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但目前用于l临床的抗真菌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却较少,且多因毒副作用较大等原因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故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已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的重视,也有人预计此项研究将成为21世纪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回顾几十年来抗真菌中药的研究工作,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动物实验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就此谈及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中医对肺真菌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及单味中药抗真菌活性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中医药诊治肺真菌病的概况。指出:应作出规范的临床分型;从生药中提取有效的抗真菌成分;研制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做好中药抗真菌活性的研究,尤其是中药体内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真菌药物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本文就这些中药及其成分的抗真菌药理研究近况(1992~1997年)作以下概述。1陈皮试管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5%和50%浓度的陈皮液对常见浅部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12.5%陈皮液对红色毛...  相似文献   

16.
甲癣作为一种比较顽固的真菌性皮肤疾患,当今临床多采用抗真菌药物内服并同时外用的治疗方法。但是长时间口服抗真菌药物常伴有多种不良反应,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且有价格昂贵、患者负担重等缺点。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外洗及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涂擦的方法,治疗趾(指)甲真菌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真菌细胞壁作为其中一个新的作用靶点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十全大补汤在抗真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验性动物白念珠菌全身感染,研究在兔疫功能低下状态,抗真菌经单纯治疗和与中药方剂十全大补汤伍用,其疗效的差异。实验结果证明:十全大补汤无直接抗真菌活性;抗真菌药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动物,其疗效也不十分理想。抗真菌药在治疗全身白念珠菌感染时,如用十全大补汤,通过后者BRM样作用,可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从而提高抗真菌药的疗效,与单纯使用抗真菌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据此可以认为:处于免疫  相似文献   

19.
中药抗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阐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抗真菌中药的研究进展,归纳出中药可通过对真菌细胞结构、功能及大分子生成等多方面、多途径的影响而发挥其抗真菌作用,并对中药抗真菌研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浅部真菌病在我国发病率比较高 ,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不良反应限制了化学药物的使用。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的抗真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 ,初步筛选出 30 0多种中草药有抗真菌作用[1 ] ,但以往实验多为单味药 ,方法不统一 ,也没有制成临床应用的制剂。我们在中草药对浅部真菌抑菌实验研究[2~ 3 ] 的基础上 ,找出协同作用最好的复方中药处方 ,加水杨酸和乙醇制成中西药复方制剂 ,暂名“浅菌净” ,采用“接种菌量的计数控制”技术 ,观察浅菌净及其所含各组分的抗真菌作用 ,为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依据。1 材 料浅菌净 (含中药 2 5 % ,水杨酸 3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