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林云  云武 《海南医学院学报》1997,3(4):170-170,179
患者男性,41岁,渔民,海南省临高县人。住院号71939。因畏寒、发热10d,加重Zd于1996年7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曾在当地医院拟“上呼吸道炎”给予“氨卡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加出现贯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1℃,伴全身皮肤潮红,可自行退热,热退时全身大汗。病后一般情况尚可,食欲、二便正常,无关节肿痛、皮肤粘膜出血点。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本院。入院时查体:神清,体温38.2℃,全身皮肤弥散性淡红色斑丘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及两侧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2.
<正> 患男,5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2年2个月入院。起病时有间断发热,体温38~40℃,伴双侧颌下淋巴结肿痛,抗炎治疗半月,体温降至正常,局部疼痛消失,淋巴结大小无明显变化,因无其他不适,未予重视。1年前行颈部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结结核,间断抗痨治疗1年余,淋巴结无缩小,并于右侧下眼睑及两侧颈部出现多个肿大的淋巴结,无压痛及其他不适,故来诊治。患病后无出血倾向,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皮疹1周就诊。患者自2003年2月中旬起右颌下、耳后淋巴结肿大,随后左颌下、颈侧淋巴结相继肿大,无明显全身症状。2003年6月中旬全身出现广泛皮疹.2003年7月初双侧扁桃体疼痛、肿大,并有低热,体温37.5~38.0℃,抗炎治疗无效。查体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较明显,左腋下淋巴结最大直径5cm,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2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8月7日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发热,关节疼痛,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时有反复,曾于外院查左颈淋巴结病理:淋巴结结构破坏,根据免疫组化考虑反应性增生。予泼尼松治疗,后淋巴结消退、体温渐降至正常,减量后淋巴结肿大反复,遂停药。现因反复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散在皮疹、瘙痒,躯干、颜面为主,热退皮疹亦消退,咽痛入院。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稍高,  相似文献   

5.
该文回顾性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资料表明,AILD的临床表现同淋巴瘤相似,以发热,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等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病程极不一致,治疗反应各异。本组5例,1例仍无病生存达8年,3例(3/5)死亡,2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在类固醇治疗过程中出现溶血危象,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而死亡,其恶性程度明显比一般淋巴瘤高。  相似文献   

6.
患男性,67岁,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半年余,发热,全身皮疹4h,于1998年4月19日入院。入院前半年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疼痛,故未诊治。入院前4h因“肠炎”而输“卡那霉素”的过程中出现发热,全身斑丘疹而转入本院。入院时查体:T38℃,P90次/min,R20次/min,BP20/12kPa,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约0.5~2.0cm大小,质中偏硬,活动度尚可,右颈部淋巴结有压痛,心肺未见异常。肝于肋下2cm无触痛。  相似文献   

7.
解晓燕  牛梅花 《农垦医学》1998,20(4):247-248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又称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伴异常蛋白血症、弥漫性浆细胞肉瘤等。是一种最近述及的具有充分临床病理特征的疾病.现将我们收治的互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sl岁。于1988年9月29日入院,病历号261261。入院前半年不明原因双肘部、颁下及耳后淋巴结肿大,近一月发热、咳嗽、咳疾、气憋、乏力,皮肤里痒。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何杰全病”.未经任何治疗。查体T:36.3C,P:80次/分。全身残表淋巴结肿大,呈蚕豆至核桃大小,质硬、压捕、无粘连。双肺可闻及干吗音,心脏无异常,肝助下6cm,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3岁,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间断发热,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偶有视物成双13个月,于2000年2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8年12月出现发热,体温38.0~39.0℃,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余症状无缓解。1999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女性,56岁,因反复发热2年余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纳差,不规则热,体温最高40℃左右,在当地多家  相似文献   

10.
男,6岁,14个月前偶然发现在颈左侧鸽卵大包块,无痛,且逐渐增大.2个月后又出现3个肿大淋巴结,盗汗、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躯干皮肤出现斑丘样疹。间断性发热,多汗。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经抗结核治疗4个月无效,病后7个月同侧颈部又出现2个肿大淋巴结,于某医院做二次淋巴结活检诊断为何杰金氏病.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治疗效果不佳.故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女 ,2 3岁 ,未婚。因全身浅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 ,伴间断发热 ,四肢无力及肌肉疼痛 ,偶有视物成双 13个月 ,于 2 0 0 0年 2月 2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12月出现发热 ,体温 38 0~ 39 0℃ ,伴全身无力及肌肉、关节疼痛 ,双侧颈部、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 ,当地医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治疗 1周后体温正常 ,余症状无缓解。 1999年 1月再次出现间断性发热 ,全身疼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 ,活动后心慌。再次淋巴结活检后诊断为“淋巴瘤” ,未治。 1999年 6月 ,四肢无力及疼痛加重 ,尚可行走 ,不伴发热 ,经外院肌肉活检诊断…  相似文献   

12.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0岁。1995年9月3日入院。1年前患者经常出现高热,体温多在38.0~40.0℃之间,应用抗生素无效,并发现多处表浅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1个月前因反复发热,静点多种抗生素无效来诊,门诊以“恶性淋巴瘤”收入病房。体检:体温38.6℃,脉...  相似文献   

13.
猫抓病1例     
傅宏杰  孟庆义 《河北医学》2002,8(12):1149-1150
患者 ,女 ,2 4岁。主因发热、乏力 9d伴右腋下淋巴结肿大 ,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自述 9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为 4 0 .1℃ ,并伴乏力纳差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发现右腋下淋巴结肿大 ,先后给予青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治疗 ,无明显效果 ,遂来我院治疗。查体 :体温 37.6℃ ,血压 12 0 / 70mmHg ,右腋下可触及一肿大淋巴结 ,约 2cm× 3cm× 5cm ,椭圆形 ,边界清 ,表面光滑 ,质中 ,不活动 ,有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及皮温升高。心肺腹检查均无异常。入院后 ,停用各种药物 ,测自然体温为驰张热型 ,温度在38.2℃…  相似文献   

14.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lym-phadenoputhywithdysproteinemia,简称AILD),于1973年首次由Fizerra作为独立疾病报道以来[1],国内外已有不少病例报告[2~5]。现将我院1988年以来确诊的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例临床资料见表1。表1 4例AILD临床资料序号性别年龄(岁)临床症状、体征首诊疾病蛋白电泳淋巴结活检治疗治疗效果1女58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gA54%a1 3.4%a2 3.7%β 7.2%r 31.7%符合Lukes三联征CVP化疗后体温正常,肝脾缩小,1年复发后死于感染2女49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全身关节疼痛、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IgA47%a1 4.2%a2 8.7%β 6.1%r 34%符合Lukes三联征CVP化疗后症状缓解,体征消失,随诊2年后失访3男69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寄生虫感染IgA51.4%a1 3.9%a2 8.9%β 6.2%r 29.6%第一次嗜酸细胞增多,再次复查符合Lukes三联征CVP确诊3个月后感染死亡4女47发热、泛发性皮...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1岁。主因间歇性发热6个月、全身淋巴结肿大5个月、肝脾肿大1个月,于1998年2月1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个月无任何明显诱因自觉全身不适、乏力、咳嗽,未进行诊治,1周后出现盗汗,体温38.5~39.5℃,无寒战,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约10kg。1个月后发现双腋下淋巴结约蚕豆大小,轻度压痛,可活动。以淋巴瘤诊断入某院。未经特殊治疗10d后出院。不久全身瘙痒伴紫红色斑丘疹,颈部、腹股沟处相继出现肿大淋巴结,行走略感疼痛,拟诊淋巴瘤入本院。查体:T39.1℃,P98次/min,R22次/min,BP139/92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巩膜无黄染,胸腹背部皮肤可见抓痕,并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紫癜,颈部两侧、颌下、枕后、双腋下、双腹股沟处可触及2~3cm大小的淋巴结3~8个,活动,质软,无明显压痛,不粘连。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软,无明显压痛,肝于肋下2.0cm,脾于肋下可及,无压痛,双胫前出现轻度指压痕,无病理反射。X线胸透可见胸腔少量积液,腹透、腹部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血WBC12.9×109/L,N0.826,E0.094,RBC3.8×1012/L,PLT153×109/...  相似文献   

16.
幼儿急疹并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男,4个半月。因紫癜2d于2005年5月12日入院,患儿发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5~39.0℃,精神、食欲好,耳后、枕部可触及1cm大小肿大淋巴结,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口服感冒药物治疗,3d后体温降至正常。次日头面部、躯干出现散在淡红色斑丘疹,1d遍及全身,2d内全身皮疹逐渐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相似文献   

17.
林志贵  蔡云望  林涛 《海南医学》2004,15(11):139-139
患 儿男性 ,14岁 ,因发热 2 5天入院。 2 5天来持续发热 ,体温在 38- 4 0°C之间 ,服退热药可暂退热 ,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无咳嗽 ,无皮疹 ,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为“淋巴结炎 ,败血症” ,给予头孢曲松、立复欣、青霉素等治疗无效 ,用地塞米松后体温正常 ,停药后又复发热。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发热1周,皮肤黄染2d"于2019年5月急诊入我院儿科。1周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畏寒、寒颤及抽搐,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触痛,院外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肿大缓解,触痛减轻。2d前患儿逐渐出现皮肤黄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个月,因淋巴结肿大,发热4个半月,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3年1月加日出生(足月剖宫产,生后无窒息),1月21日接种卡介苗,一个半月时,出现左锁骨上、左腋下及左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左上臂卡介苗接种处淤脓,并伴有发热。体温在37.5℃~38.0℃之间,于儿童医院诊断为“淋巴腺炎”,予抗感染治疗,病情无好转,肿大淋巴结逐渐增大、融合。  相似文献   

20.
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并急性骨髓纤维化1例时培瑞刘竹珍赵洪国病人,男,61岁。因反复皮疹,颈、腋窝部淋巴结肿大1年,发热60d入院。1年前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以下肢、前胸部明显,伴瘙痒;60d前寒战高热,T40℃,多汗、纳差、消瘦,骨、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