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需作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进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前,给予患者麻醉镇痛;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胃肠镜检查和治疗。观察2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等生命指征,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镜诊治疗前后HR、SpO2及BP变化较为平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胃肠镜诊治前后HR、BP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但SpO2的变化较平稳,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6%;观察组患者胃肠镜诊治前非常紧张人数所占比例1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胃肠镜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咽喉反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胃肠镜操作的满意度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与常规胃肠镜相比,具有适应性好、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检查过程中对患者HR、SpO2、BP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且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价格昂贵,在临床上普及还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在胃肠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40例胃镜、肠镜检查者随机等分为A、B组,观察两组的检查过程中胃肠道气泡程度、清洁程度及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A组气泡程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A组清洁程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P〈0.05);A组内镜医师检查时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P〈0.05)。结论西甲硅油在胃肠镜检查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肠镜与胶囊内镜检查同日进行的可行性。[方法]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32例为同日接受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后、接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同日组),81例为先行电子胃肠镜检查后、择日只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择日组)。观察2组胶囊的运行时间,病变检测率,不良反应。[结果]胃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为(30.75±35.97)min,择日组(31.81±32.13)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内运行的平均时间:同日组(294.97±122.55)min,择日组(267.87±117.82)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无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安全、无创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无痛胃镜、肠镜同日执行是可行的,并可避免多次肠道准备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后运用穴位针刺方法促进麻醉后患者尽快安全苏醒,以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将8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呼唤、拍打 .等传统促醒方法;观察组在传统促醒方法的基础上予针刺内关、合谷穴.观察2组患者术后清醒程度、神经功能敏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清醒程度、神经功能敏感度上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无痛性胃肠镜检查后采用传统促醒方法联合穴位针刺,具有安全、快速、舒适的作用,降低了麻醉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流程化护理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16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流程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期间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及不配合者所占比例,麻醉药物用量、检查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及不配合检查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护理能有效缓解胃肠镜检查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呼吸抑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健康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综合科及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而试验组则行常规管理及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记录两组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P0.05);研究组对本次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在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相应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麻醉胃肠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行麻醉胃肠镜检查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胃肠镜检查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组的服务态度满意度(95.5%)、术前术后提供的护理措施满意度(98.5%)及健康教育满意度(9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胃肠镜检查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临床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壮 《内科》2013,8(3):276-277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并均需要进行胃镜、肠镜检查的患者998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和对照组498例,观察组实施一次性麻醉胃肠镜联合检查,对照组在不同时段内分别进行无痛胃镜、肠镜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反应、检查所需时间、术后反应以及麻醉药物的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检查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对于需要进行胃镜和肠镜检查的患者来说,是一个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冠感染后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的效果。方法 收集2023年1月9日-19日来消化内镜中心进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157例新冠感染抗原测试阳性或核酸阳性的患者,根据内镜中心不同诊疗间分常规组79例和预吸氧组78例。常规组按照常规无痛诊疗,麻醉实施前鼻导管低流量吸氧3~5 L/min;预吸氧组则在等候时进行鼻导管联合口罩在麻醉实施前10 min预吸氧3~5 L/min,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呛咳情况、是否完成诊疗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查前有上呼吸道症状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 新冠感染后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会出现低氧血症、呛咳等症状,即使在感染后4周仍然存在。鼻导管联合口罩预吸氧能有效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无痛胃肠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武钢总医院病理科2007-2009年手术切除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标本2例,对2例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关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病例均为女性,巨检境界较清楚,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弥漫的上皮样细胞构成,排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和疾病转归,评价其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09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8例重型肝炎患者除内科综合治疗外,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照组48例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变化及短期生存率.结果 PE治疗组每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主要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1或0.05),但治愈好转出院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PE对于早、中期重型肝炎患者,可提高疗效,对于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众多涉及胰腺功能的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均与胰腺炎的病程发展相关。同时,全身炎症反应也会影响胰腺炎的病情危重程度,而编码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基因突变与多态性可以调控这些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全身炎症反应的发展。综述了阳离子胰蛋白酶原、胰分泌性胰蛋白酶抑制剂、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等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胰腺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病房2006~2009年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方法将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前3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超广谱13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血液科病房主要致病菌;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2006—2008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稍有下降;铜绿假单胞菌2007年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陈山 《传染病信息》2019,32(1):58-60
目的探讨AIDS合并继发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AIDS合并继发肺结核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单纯肺结核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CT表现,并检测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部位CT表现为肺上野、左肺全肺野和多肺野受累比例分别为74.32%、37.84%和37.84%,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弥漫性粟粒影、多发空洞和多肺叶多肺段渗出的比例分别为75.68%、68.92%和70.27%,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钙化比例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中CD4+T细胞<100/mm3患者弥漫性粟粒影、多发空洞和多肺叶多肺段渗出的比例分别为90.91%、87.88%和84.85%,明显高于CD4+T细胞≥100/mm3患者(P均<0.05)。结论 AIDS合并继发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有明显差异,合并感染者弥漫性粟粒影、多发空洞和多肺叶多肺段渗出的比例较高,且CD4+T细胞水平越低的合并感染者影像学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发生于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5-1/201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4例胃GI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胃GISTs最常见于贲门胃底部(53.5%)和胃体部(36.8%),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与腹部胀痛.内镜超声与CT在术前诊断方面准确率较高,确诊则需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余均行手术完整切除,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率98.2%(112/114),CD34阳性92.1%(105/114).术后随访3-68mo(平均随访26.2mo),共有24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本组98例随访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无瘤生存率达到98.0%.结论:胃GISTs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内镜超声与CT是术前有效的诊断方法.手术仍是胃GISTs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给予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电解质钠、钾、钙及白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冠心病介入诊疗者资料,其中冠心病者(冠心病组)286例,含急性心肌梗死(AMI)者5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56例,无心肌梗死(MI)冠心病者179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示无粥样硬化改变者(对照组)72例。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结果:冠心病组中,平均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AMI亚组[39(27~72)]最高,OMI亚组[36(22~57)]次之,无MI冠心病亚组[28(15~42)]最低(P<0.01);冠心病组患者平均血钙[AMI:(2.13±0.29)mmol/L,OMI:(2.34±0.22)mmol/L,无MI冠心病:(2.36±0.22)mmol/L]和白蛋白[AMI:(38.5±5.1)g/L,OMI:(41.3±3.9)g/L,无MI冠心病:(41.6±3.6)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钙:(2.42±0.15)mmol/L,白蛋白:(42.8±4.0)g/L],均P<0.05,其中AMI亚组平均血钙和白蛋白还均明显低于其他冠心病亚组(均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心二狭)患考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162例风心二狭并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术前常规做经胸心脏彩超检查,术中仔细寻找左房血栓。结果:房颤、二尖瓣返流是风心二狭思考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是17.744、0.468。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面积在单因素分析中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并无统计学意义。在二尖瓣返流患中,随着返流的加重,左房血栓发生率下降。结论:风心二狭病人,房颤患易形成左房血栓。二尖瓣返流对血栓形成起保护作用,二尖瓣口面积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星  林国生 《心脏杂志》2011,23(4):493-49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0年1月~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24例,其中确诊冠心病患者264例,排除冠心病者60例。冠脉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及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收集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量(支数X年)、体质指数(BMI)、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率(HR)、QT间期离散度(QTd)、病变冠脉支数、Gensini总积分,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95%CI 3.8,4.4,P<0.01),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HR增加和男性。结论: QTd增大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如低HDL-C、BMI增大、吸烟、增龄、糖尿病、高LDL-C、高血压病、高TC、高TG、心率增加和男性亦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mong first-line medical staff in Wuhan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epidemic.From March 5 to 15, 2020,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tatus of medical staff in Wuhan Cabin Hospital (a Hospital). Two hundred seventy-six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from 96 doctors and 180 nurses, including 79 males and 197 females.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as 27.9% and 18.1%, respectively, among 276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in Wuha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doctors was 19.8% and 11.5%, respectively, and the prevalence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nurses was 32.2% and 21.7%, respectively. Females recorded higher total score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an males, and nurses recorded higher scores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an doctors.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some first-line medical staff experienc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Nurses were more prone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an doctor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ward to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should be provided to first-line medical staff, especially female medical staff and nur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