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娟 《全科护理》2013,11(21):1955-1956
[目的]探讨脑梗死老年病人采取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脑梗死老年病人21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观察组106例,对照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时间为4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病人的Fugl-Meger评分、Barthe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与对照组病人相比,观察组病人的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脑梗死老年病人采取心理干预能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也能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寻求该类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精神病医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者40例分别于心理康复治疗前及心理康复治疗4周后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及心理康复治疗前比较。结果 此组患者治疗前测试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心理干预后,上述各因子得分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意义(P&;lt;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干预前和干预后8周末进行量化评定.结果:8周末实验组BPRS、SDSS及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提高康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于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效果调查.结果:实验组有33例患者能达到生活完全自理,有23例患者能达到生活部分自理;对照组有19例患者能达到生活完全自理,有20例患者能达到生活部分自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计划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心理干预2个月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和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延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结构也在传统的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上出现了康复医学。同时由于人们对精神卫生的普遍重视,精神病的防治,也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疗法走向康复疗法.在精神病人的康复疗法中,心理康复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精神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w。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心理干预6w末除偏执因子分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因子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及行为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认知干预和康复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及行为干预有利于增加老年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召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44-7144
摘要:为了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8例,调查分析其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81~2.280,P&;lt;0.05)。  相似文献   

10.
王府  薛令合 《现代护理》2001,7(9):31-32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袁(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1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0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1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干预的方法与疗效.方法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为量化指标,对46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研究,并以5日例患者做对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BPRS中的总分及4个因子减分值和NOSIE中的总估计分及5个因子减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命体征稳定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某院经头颅CT检查确诊的9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卧位、站立和步行康复锻炼及心理护理。治疗3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的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2组各135例,均采用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2组患者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A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ADL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测,比较干预前后的得分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末,病耻感总分及病耻、病情掩饰、积极效应3个维度得分都比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生活质量总分也比干预前提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老年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期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自 1999年 10月以来我们对 3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在常规指导肢体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加强了心理护理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经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 ,肢体偏瘫患者 6 0例随机分为2组 ,心理护理组 30例中男 2 2例 ,女8例 ,46~ 82岁 ,平均 74 6岁 ;对照组 30例中男 2 0例 ,女 10例 ,49~ 84岁 ,平均 72 8岁。1 2 心理问题1 2 1 焦虑、忧郁  (1)患病后焦虑、忧郁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 ,所有偏瘫患者几乎都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 ;(2 )分离性忧郁是中年患者生活习惯改变 ,不能从事以前的工作 ,特别是知识型患者…  相似文献   

17.
心理支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晓丽  宋震 《现代护理》2001,7(8):26-26
探讨心理支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将62例急性脑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出院和患病3个月时各测定1次,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均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别;患病3个月时,试验组功能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理支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的9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6例。参考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评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PANSS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SSMI-C中歧视、病情掩饰与积极效应评分均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既可以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又可以减弱其病耻感体验,患者对该模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40~60岁的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采用心理干预加药物治疗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测量两组焦虑和抑郁情绪、心功能指标和躯体症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平均住院天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益于改善各项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