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维骨力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56例病人随机双盲用维骨力314mg或芬必得300mg,辅以康复治疗。服药第5周和停药后2周观察膝关节局部症状和病人行走能力,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大腿周径。结果维骨力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维骨力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较好,康复治疗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腿部肌群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作用。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168膝)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85膝),进行推髌骨、股四头肌训练及楔形垫行走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等速组50例(83膝),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患腿肌群等速运动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时接受等速肌力测试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康复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8周的系统康复治疗,等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量(TW)、平均功率(AP)和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两组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前有改善,等速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进步明显(P<0.01)。结论: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明显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部肌群力量,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肌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伸膝肌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伸膝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体医融合模式的运动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股四头肌萎缩的发展,有助于股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训练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超声中频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训练疗法。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治疗组2.10±0.95,对照组4.18±1.05)和美国Lysholm外科学全膝关节评分法(治疗组85.50±13.52,对照组73.40±12.80)。总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良率83.3%,对照组优良率50.0%,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P<0.01)。结论以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住院及门诊骨折患者38 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两组均采用中药熏蒸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等速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器械训练(股四头肌训练椅)。治疗前及治疗16 周后,观察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屈伸肌肌力比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屈伸弧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屈曲度、屈伸弧增加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等速测试结果比较,两组除屈伸肌肌力比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屈伸肌群最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重比、平均功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而两组治疗后屈伸肌肌力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速训练在骨折制动后膝关节僵硬的康复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对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手足口病恢复期并下肢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号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比较6周后两组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步态参数、下肢运动能力。结果:干预6周后,观察组髋关节屈曲肌力评级、膝关节伸展肌力评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Berg balance score,BBS)、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步长、步速、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分别为3.08±0.62,3.18±0.60,50.36±7.92,23.17°±3.45°,26.39°±4.31°,(51.27±14.83)cm,(64.72±14.38)m/min,(23.14±5.3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0.58,2.85±0.63,45.89±8.12,20.65°±4.63°,22.96°±4.74°,(44.65±12.91)cm,(58.01±12.46)m/min,(20.27±3.62)分(均P<0.05)。结论:采用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可以增强手足口病并下肢瘫痪患儿下肢肌力,改善平衡能力与关节活动度,建立正确步行模式,促进下肢运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常规指导,观察组出院时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指导,两组均随访8~12个月。采用大腿周径差值、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侧大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和8周,两组患者患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重建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实施家庭康复指导,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术后髌骨脱位患者康复治疗方法,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方法:50例MPFL重建术后的髌骨脱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等综合康复,对照组进行指导回家自行训练,术后第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等速测试(慢速60°/s、快速180°/s),并将股四头肌及股内侧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膝关节活动度(ROM)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24周,股四头肌患侧/健侧峰力矩百分比慢速分别为61.19±4.80、83.08±2.52,快速分别为68.62±5.04、90.85±1.82,股内侧肌百分比慢速分别为73.19±6.27、91.73±8.11,快速分别为68.49±2.64、82.42±4.12,Lysholm评分分别为82.36±2.57、95.79±1.03,均优于对照组(P<0.05),ROM分别为138.31±4.79、141.72±5.16,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案能成功应用于MPFL重建的髌骨脱位患者术后的康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冲击波疗法(SWT)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32例下肢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还进行SWT。治疗前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瘢痕,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下肢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展与屈曲肌群等速肌力和6min步行能力测试(6MWT)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VSS评分、VAS评分、ROM、膝关节伸展、屈曲肌群等速肌力和6MWT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进步(P0.05),观察组VSS评分更优于对照组(P0.05),而VAS评分、ROM、等速肌力和6MWT距离则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冲击波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进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对照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进行围手术期镇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静态疼痛和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1周膝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肌力。当VAS7分时口服50 mg盐酸曲马多进行补救镇痛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补救镇痛治疗的患者数量和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和48 h静息VAS为6.5±0.9分、5.8±0.7分和4.2±0.5分,动态VAS为7.1±0.9分、5.9±0.8分和4.5±0.6分;而对照组静息VAS为6.4±0.8分、5.6±0.6分和4.1±0.5分,动态VAS为7.2±0.8分、5.8±0.7分和4.4±0.5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VAS和动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数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收肌管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该神经阻滞方法对股四头肌肌力没有影响,有利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髌骨术后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防治意义。探索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术后康复方法。方法:观察12例髌骨习惯性脱位术后患者对常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和肌力训练方法的耐受情况,探索术后ROM和肌力训)练的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术后康复方案,再依此方案对22例患膝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并以同期手术的14例患膝作对照。结果:①通过12例患者对常用康复方法的耐受情况的观察发现,ROM的阶段目标第6周90°~100°,第8周>120°。术后5周耐受直腿抬高,8周双拐负重步行,10周能实现单拐步行。②12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膝关节平均活动度分别是(125.6±10.5)°,(109.2±14.1)°,膝关节LKSS评分分别为93.83±5.41)和81.00±11.47)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6±0.29)和(7.70±1.44)分(P<0.05)。(结论:该阶段目标和康复方案能成功应用于髌骨习惯性脱位行胫骨止点内移并髌外侧松解术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指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可明显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快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方法将53例脑卒中后膝过伸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28)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2组患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均采用Fugl-meyer(FMA)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FMA)平衡量表、膝过伸次数及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下肢FMA评分明显提高,膝过伸次数明显减少,峰力矩值和峰力矩/体质量比值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恢复,并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对膝骨关节炎和髌骨骨折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将10例髌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反馈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持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时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测量法评定患者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被动活动度(PROM),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2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4周后,反馈组和治疗组VAS评分均降低,PROM和AROM均增加,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均增加,其中反馈组股四头肌峰力矩较对照组增加明显,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可以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关节活动度,且相较传统肌肉能量技术增强股四头肌肌力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0例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联合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分分别为(87.52±8.76)分、(88.31±7.03)分、(86.58±8.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5±8.69)分、(80.62±6.44)分、(78.35±8.42)分(P0.001);股外侧肌、股内斜肌、骨直肌的肌电信号分别为(53.25±5.84)μV、(58.45±6.13)μV、(65.26±7.24)μV,高于对照组的(49.64±5.47)μV、(47.52±5.39)μV、(54.62±6.35)μV(P0.001);观察组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5.48±5.44)°、(65.42±5.83)°、(77.06±6.75)°,均大于对照组的(50.62±5.36)°、(58.69±5.57)°、(68.39±6.43)°(P0.001)。结论强化股四头肌锻炼可显著增强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患者的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68例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患儿作为康复训练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及常规康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总有效率、下肢股四头肌及绳肌肌力及平衡功能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为58.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前两组股四头肌、绳肌及平衡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股四头肌、绳肌肌力评估≥4级的所占比例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有提高,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致下肢瘫痪的康复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用于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精准量化评估。方法:60例腰髓不完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肌群徒手肌力评定(MMT)、等速肌力测试[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PT/BW)、等速耐力比(RO)]和表面肌电测试,包括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电积分值(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腘绳肌峰力矩体重比(H-PT/BW)、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Q-PT/BW)、股二头肌肌电积分值(BF-iEMG)、股直肌肌电积分值(RF-iEMG)、腘绳肌耐力比(H-RO)、股四头肌耐力比(Q-RO)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2组股二头肌平均功率频率(BFMPF)和股直肌平均功率频率(RF-MPF)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H-MMT)、腘绳肌徒手肌力分级(Q-MM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表面肌电测试联合等速肌力评估较传统的徒手肌力测试能精准量化不完全腰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后下肢肌力和肌耐力的改变,可以作为这类患者的康复评估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长垣市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7例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给予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运动控制能力。结果训练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89.23±2.63)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85.03±6.21)分较对照组(80.21±2.04)分、(79.05±5.35)分高(P<0.05);观察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78.07±2.81)°、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98.26±9.89)°较对照组(72.01±3.89)°、(92.38±6.04)°大(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较对照组高,股四头肌峰力矩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视觉反馈下肌肉能量技术可通过提高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