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microRNA-122(miR-12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与围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GDM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产检的健康妊娠女性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miR-122、VEGF,分析血糖水平与miR-122、VEGF的相关性;对比不同围生儿结局患者的miR-122、VEGF,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22、VEGF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糖、miR-122、VEGF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组miR-122、VEGF高于良好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DM患者miR-122与FGB、2 hPG和HbA1c呈正相关(r =0.605、0.752和0.542,均P <0.05),VEGF与FGB、2 hPG和HbA1c呈正相关(r =0.532、0.623和0.596,均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22、VEGF及两者联合检测GDM患者不良围产儿结局的AUC分别为0.787(95% CI:0.687,0.887)、0.755(95% CI:0.658,0.851)、0.842(95% CI:0.760,0.923)。结论 GDM患者血清miR-122、VEGF均存在表达失调的情况,两者与血糖呈正相关,且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不良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microRNA-20a-5p(miR-20a-5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DR患者为DR组,根据DR严重程度分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n =27)和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n =55)。选取同期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4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VEGF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DR患者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与VEGF、FBG、HbA1c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20a-5p、VEGF与DR发生的关系,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a-5p、VEGF对D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T2DM组比较,DR组FBG、HbA1c、VEGF水平升高,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FBG、HbA1c、VEGF水平升高,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与NPDR组比较,PDR组FBG、HbA1c、VEGF水平升高,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 <0.05)。DR患者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与FBG、HbA1c、VEGF水平呈负相关(r =-0611、-0.799和-0.545,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R-20a-5p高水平[O^R=0.254(95% CI:0.154,0.596)]为DR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长[O^R=2.042(95% CI:1.422,2.933)]、血清HbA1c高水平[O^R=2.307(95% CI:1.101,4.833)]、血清VEGF高水平[O^R=2.570(95% CI:1.584,4.144)]为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0a-5p预测DR发生敏感性为97.56%(95% CI:0.915,0.997)、特异性为61.54%(95% CI:0.471,0.748);血清VEGF敏感性为57.32%(95% CI:0.447,0.683)、特异性为96.15%(95% CI:0.868,0.995);联合预测敏感性为91.46%(95% CI:0.832,0.965)、特异性为76.92%(95% CI:0.632,0.875)。结论 DR患者血清miR-20a-5p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与FBG、HbA1c、VEGF水平密切相关,miR-20a-5p可能通过调控糖代谢和VEGF介导DR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联合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正压通气治疗的ALI患者120例。根据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分组,高危组APACHE Ⅱ> 20分(n =42),低中危组APACHE Ⅱ≤20分(n =78);根据患者不同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 =31)和预后不良组(n =89)。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RP78水平和PVRI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GRP78联合PVRI对ALI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血清GRP78水平和PVRI均高于低中危组(P <0.05)。ALI患者血清GRP78水平(rs =0.425)和PVRI水平(rs =0.511)与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 <0.05)。预后不良组休克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长于预后良好组,APACHEⅡ评分、GRP78水平、PVRI高于预后良好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休克[O^R=4.061(95% CI:1.288,12.806)]、APACHEⅡ评分> 20分[O^R=1.093(95% CI:1.013,1.179)]和高GRP78[O^R=1.035(95% CI:1.016,1.054)]、PVRI[O^R=1.177(95% CI:1.007,1.375)]为AL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GRP78、PVRI分别为108.10 ng/mL、29.21(kPa·s)/L时,评估AL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6、0.796,敏感性分别为64.5%(95% CI:0.610,0.687)、84.3%(95% CI:0.811,0.875),特异性分别为71.0%(95% CI:0.673,0.742)、76.0%(95% CI:0.732,0.818);GRP78+PVRI联合评估ALI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5,敏感性为80.7%(95% CI:0.771,0.849)、特异性为85.4%(95% CI:0.819,0.895)。结论 血清GRP78水平和PVRI升高与AL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康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2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另取90例无脑血管疾病的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Lp-PLA2、RDW-CV、NLR,并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比较;按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p-PLA2、RDW-CV、NLR与ACI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结果 ACI组Lp-PLA2、RDW-CV、NLR高于对照组(P <0.05)。NIHSS评分≤15分ACI患者Lp-PLA2、RDW-CV、NLR低于NIHSS评分> 15分ACI患者(P <0.05)。预后良好组Lp-PLA2、RDW-CV、NLR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O^R=1.790(95% CI:1.101,2.910)]、梗死病灶大[O^R=1.745(95% CI:1.084,2.810)]、入院时GCS评分低[O^R=0.608(95% CI:0.375,0.986)]、Lp-PLA2升高[O^R=1.677(95% CI:1.068,2.632)]、RDW-CV升高[O^R=1.737(95% CI:1.148,2.626)]、NLR升高[O^R=1.642(95% CI:1.034,2.608)]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Lp-PLA2、RDW-CV、NLR水平较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升高,并且与早期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患者不良预后结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microRNA-196b(miR-196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iR-196b、IGFBP-3的表达。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预后结局分为进展组、稳定组。筛查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组织中miR-196b、IGFBP-3表达对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分析癌组织中miR-196b、IGFBP-3不同表达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 进展组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术前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稳定组(P <0.05)。进展组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稳定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稳定组(P <0.05)。癌组织miR-196b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IGFBP-3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O^R=3.684(95% CI:1.259,10.778)]、术前淋巴结转移[O^R=3.557(95% CI:1.216,10.408)]、癌组织miR-196b表达[O^R=3.979(95% CI:1.359,11.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癌组织IGFBP-3表达阳性[O^R=0.220(95% CI:0.075,0.642)]是NSCLC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 <0.05)。癌组织miR-196b、IGFBP-3及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6.25%(95% CI:0.512,0.797)、60.00%(95% CI:0.496,0.781)、87.50%(95% CI:0.725,0.963),特异性分别为69.74%(95% CI:0.534,0.825)、76.32%(95% CI:0.603,0.892)、72.37%(95% CI:0.576,0.86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680、0.805。miR-196b低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高表达组(P <0.05)。IGFBP-3阳性表达组生存情况优于阴性表达组(P <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miR-196b、IGFBP-3表达与预后相关,且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联合血清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与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及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评价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SPECT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对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意识障碍、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大面积梗死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非大面积梗死患者(P <0.05);NIHSS评分> 10分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NIHSS评分≤10分患者(P <0.05);有意识障碍患者ASPECTS评分低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高于无意识障碍患者(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O^R=4.850(95% CI:1.831,12.824)]、NIHSS评分[O^R=5.546(95% CI:2.139,14.376)]、ASPECTS评分[O^R=0.567(95% CI:0.424,0.756)]、D-二聚体[O^R=21.802(95% CI:3.915,121.384)]、Hcy[O^R=1.454(95% CI:1.167,1.811)]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评分与血清D-二聚体、Hcy呈负相关(rs =-0.718和-0.758,均P =0.000);ASPECTS评分、D-二聚体、Hcy联合预测预后的敏感性为75.00%(95% CI:0.563,0.879),特异性为89.02%(95% CI:0.797,0.946)。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ASPECTS评分、血清D-二聚体、血清Hcy是影响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D-二聚体、Hcy水平变化与ASPECTS评分关系密切,三者联合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完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淀粉酶(AMS)、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SAP未合并腹腔感染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根据28 d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生存组(40例)、死亡组(18例),比较两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及Ranson、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Ranson、MOD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hrelin、AMS、hs-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Ghrelin、AMS、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病因、不同病原菌、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不同年龄、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否合并低氧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存组治疗前后血清Ghrelin、AMS、hs-CRP及Ranson、MODS评分的差值高于死亡组。确诊感染5 d后血清Ghrelin、AMS、hs-CRP与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 =0.570、0.515和0.650,均P <0.05),与MODS评分亦呈正相关(r =0.657、0.745、0.527,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0岁[O^R=1.937(95% CI:1.215,3.087)]、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O^R=3.384(95% CI:2.332,4.911)]、合并低氧血症[O^R=2.021(95% CI:1.308,3.124)]、Ghrelin[O^R=2.994(95% CI:1.706,5.253)]、AMS[O^R=3.109(95% CI:2.041,4.736)]、hs-CRP[O^R=3.863(95% CI:2.455,6.079)]、Ranson评分[O^R=3.544(95% CI:2.118,5.931)]、MODS评分[O^R=4.297(95% CI:2.704,6.829)]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确诊感染5 d后血清hs-CRP预测预后AUC为0.819(95% CI:0.535,0.789),当截断值>334.71 ng/L时,敏感性为61.11%(95% CI:36.14%,81.74%),特异性为70.00%(95% CI:53.29%,82.91%)。AMS AUC为0.775(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30.56 u/L时,敏感性为88.89%(95% CI:63.93%,98.05%),特异性为62.50%(95% CI:45.81%,76.83%)。Ghrelin AUC为0.671(95% CI:0.646,0.874),当截断值> 32.22 mg/L时,敏感性为72.22%(95% CI:46.41%,89.29%),特异性为87.50%(95% CI:72.40%,95.3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hrelin、AMS、hs-CRP高低危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Ghrelin、AMS、hs-CRP在SAP合并腹腔感染中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的重要因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肛瘘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海口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172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140例、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良好组手术后创面愈合更早(P <0.05),疼痛持续时间更短(P <0.05),总体平均住院总时间短于不良组(P <0.05)。良好组与不良组术后1、2、3个月的Wexner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的Wexner量表评分有差异(P <0.05);②两组的Wexner量表评分有差别(P <0.05),良好组Wexner量表评分较不良组低,肛门功能恢复较好。③两组的Wexner量表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良好组患者的病程、瘘管长度、Parks分型、术后切口感染率、二次手术率(再次实施清创手术)、治疗依从性(术后用药是否遵从医嘱)、术后机械性刺激率(术后各种外因刺激肛门)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肛瘘患者病程[O^R =1.842(95% CI:1.105,3.073)]、瘘管长度[O^R =1.788(95% CI:1.137,2.812)]、术后切口感染[O^R =1.694(95% CI:1.081,2.653)]、再次手术[O^R =1.347(95% CI:1.018,1.783)]、治疗依从性[O^R =1.493(95% CI:1.058,2.108)]是肛瘘患者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肛瘘患者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后肛门功能大部分恢复良好,但是肛瘘患者病程较长、瘘管长度较长、出现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依从性差可能会增大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的9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E、VCAM-1水平。随访21 d后统计重症肺炎患儿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因素,并对影响患儿死亡的因素进行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E、VCA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E、VCAM-1水平预测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NE、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肺不张、胸腔积液、治疗药物、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乳酸脱氢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休克、病变累及多个肺叶构成比及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NE、VCAM-1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E[O^R=3.762(95% CI:1.513,9.354)]、VCAM-1[O^R=3.622(95% CI:1.457,9.006)]、APACHEⅡ评分[O^R=3.267(95% CI:1.314,8.124)]、病变累及多个肺叶[O^R=3.200(95% CI:1.287,7.95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E、VCAM-1水平与重症肺炎患儿PCIS均呈负相关(r =-0.373和-0.544,均P <0.05)。血清NE、VCAM-1联合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AUC分别为80.00%(95% CI:0.593,0.933)、97.59%(95% CI:0.916,0.998)、0.919(95% CI:0.851,0.963)。结论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E、VCAM-1水平均异常升高,两者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NE、VCAM-1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bFGF和K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喉粘膜上皮与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bFGF,KGF及VEGF在喉部正常粘膜(N)和炎症(IF)中的分布.结果:bFGF和KGF的转录仅在N及IF的间质中出现,阳性反应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此外巨噬细胞也见阳性反应,上皮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而VEGF不仅在上皮细胞中表达,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及慢性炎性细胞亦表达VEGF.在IF中,bFGF,KGF及VEGF的阳性率和反应程度较N均有所提高.结论:bFGF,KGF和VEGF通过自分泌或(和)旁分泌途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及间质中的血管形成,在上皮与间充质细胞的交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H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3例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GF和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异位内膜HGF表达的平均光度值为0.264±0.026,正常内膜HGF表达为0.219±0.01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位内膜中HGF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5)。结论HGF在异位内膜的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HGF和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Lai XN  Wang ZG  Wei L  Zhu JM  W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33-143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感觉神经肽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及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由在体和离体实验两部分组成。在体实验采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辣椒素组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毁损感觉神经,1周后行皮肤全层切割伤,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伤后3-12d伤口肉芽组织内神经肽P物质(SP)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基因表达,对照组除不化学毁损感觉神经外,余处理同辣椒素组。离体实验采用RT-CP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10^-9~10^-5mol/L)SP作用于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上述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体实验示,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与EGF、FGF-2及其受体表达有关,化学毁损感觉神经,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减弱,上述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也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发现,上调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内源性EGF和EGFR mRNA表达的SP浓度为10^-8~10^-6mol/L和10^-6~10^-5mol/L,上调FGF-2和FGFR-1 mRNA表达的SP浓度分别为10^-9~10^-5mol/L和10^-6~10^-5mol/L。结论 伤口愈合中,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参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EGF、FGF-2及受体mRNA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芦荟对大鼠浅度烫伤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浅度烫伤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试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1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d时相点更明显(P<0.01)。2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浅度烫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GTGF)在糖尿病肾脏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12 w后分别检测血清中血糖、尿素及肌酐水平、尿蛋白排泄率、肾脏质量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及结(CTGF)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M组尿蛋白排泄率明显增加(P<0.01),血清中血糖、尿素、肌酐水平升高(P<0.05),肾脏质量指数增加(P<0.01),肾组织中VEGF及CT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可能与VEGF及CTGF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中的VEGF和IGF-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试验组;试验组再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0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3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组2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VEGF和IGF-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纯型DR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明显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及增生型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型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型并黄斑水肿组和增生型组血清VEGF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及IGF-1水平随着DR的发生、黄斑水肿以及DR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对其进行监测有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蔡健  王丹霞  蔡海宁  徐平 《中外医疗》2009,28(29):22-2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患者子宫肌层和子宫肌瘤组织IGFBP-3的表达强度。结果IGFBP-3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较在正常肌层中的表达减弱,在多发肌瘤的肌层中的表达较单发肌瘤者减弱。结论IGFBP-3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呈负相关,测定IGFBP-3在肌瘤组织中的含量对预测肌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皮生长因子和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兰春慧  吴小翎 《重庆医学》2000,29(3):196-197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的表达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胃粘膜(n=5),各组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9,中度n=6,重度n=5),早期胃癌(n=10),进展期胃癌(n=40),癌旁组织(n=27)进行研究。结果 EGF及EGFR在正常胃粘膜中均为阴性,在异型增生病变中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升高。EGF在轻、中、重  相似文献   

19.
王洪刚  刘锡范  刘加法 《医学综述》2008,14(23):3662-36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皮生长因子(EGF)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不同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实验包括肺癌组34例,良性肺疾病组9例,健康对照组1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VEGF,放射免疫法(RIA)测定EGF。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与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患的血清VEGF、EGF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EG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EGF高表达,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丽芳 《河北医学》2015,(6):917-9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s)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EMs的患者(其中Ⅰ期14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16例)为EMs组,选取60例非EMs患者(包括卵巢囊肿、输卵管结扎及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为非EMs组,另选取60例行妇科检查的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 VEGF、IGF-Ⅰ水平。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 ROC )分析VEGF与IGF-I在EMs患者中应用价值。结果:EMs组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非EMs组及对照组( P<0.05),而非EMs组与对照组血清VEGF、IGF-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VEGF、IGF-I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 P<0.05)。经ROC分析显示,VEGF联合IGF-I检测时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各单项检测( P<0.05)。结论:血清VEGF、IGF-I表达水平升高与EMs的发生及病情的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在EMs患者中可能通过协同表达促进病情的发生发展。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助于对EMs患者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