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胎儿毛乳头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为骨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方法 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毛乳头,常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培养毛乳头细胞。第3代和第7代细胞经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7d,以免疫荧光、Von Kossa等方法鉴定毛乳头细胞及检测细胞的成骨特性。结果 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呈聚集性生长,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Ⅰ型胶原。经成骨诱导后表达骨桥蛋白,有钙结节形成。结论 毛乳头细胞具有成骨活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骨髓基质细胞接种珊瑚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与珊瑚复合物植入体内后的成骨能力。方法:穿刺抽吸入髂骨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将其与珊瑚复合后植入裸鼠体内,以单纯珊瑚作为对照。术后4、8周取材,通过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植入物体内成骨情况。结果:术后4周,复合物中有少量新骨形成;术后8周,复合物中出现大量成熟骨组织。而对照组无骨组织形成。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珊瑚在无免疫动物体内具有成骨能力,穿刺抽吸的人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扩增获得大量hBMSCs,观察细胞形态,分析细胞生长特性,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周期,和进行成骨诱导鉴定.结果 经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纯化、扩增得到大量hBMSCs,其细胞形态、分化特性和表型均符合干细胞特点,在特定培养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容易,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性能好,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人骨髓基质细胞(MSC),对其体外诱导后表达成骨表型的影响,探讨EGFP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G418进行筛选。将转染后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基质细胞(MSC-EGFP)进行成骨诱导扩增,以未转染的MSC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成骨诱导后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骨钙蛋白(OCN)含量和成骨细胞转录因子(Cbfal)的表达。结果 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后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MSC-GFP,其体外经成骨诱导后,同样能表达成骨特征性表型,AKP,OCN,Cbfal表达和未转染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MSC转染EGFP后,不影响其体外成骨诱导后成骨表型的表达,EGFP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MSC)良好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狗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采用成年狗双侧髂骨取材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观察细胞增殖;以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骨钙素含量放免测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用Von Kossa染色法观察矿化结节;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Ⅰ型胶原。观察在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条件下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成骨分化情况。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呈成纤维样表现,增殖力强。诱导条件下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含量明显增高,Ⅰ型胶原表达增多,10~12d达到高峰,并出现矿化结节。结论:狗骨髓基质细胞在本实验条件下,成骨能力肯定,增殖能力强,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与骨稳态失衡密切相关。骨稳态主要由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维持,可受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近年来微小RNA(miRNA)被证实在改善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疗效,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控骨种子细胞的分化。该文拟对骨质疏松症中miRNA调控骨种子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可注射性骨组织工程兼组织工程和微创外科的理论和技术,具有非侵害或微创修复骨缺损或畸形的优点,并已在临床得到初步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细胞在体内发挥成骨作用,有赖于与适宜的载体结合,既可防止流失,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微环境。可注射载体除满足一般组织工程载体的要求外,还应满足:(1)体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通过穿刺或注射针头;植人体内能很好的固定于缺陷部位,阻止细胞迁移出移植区;(2)有可靠的成骨效应,最好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3)工艺简单,易消毒、保存和操作等。如何获得可靠的载体是该领域发展的关键。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髓基质细胞体内成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髓分为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 ,其成骨能力主要来源于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BMSC所含的少量多能基质干细胞 ,是多种细胞的前体细胞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能够向成骨系细胞、成纤维系细胞、网状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化[1] 。BMSC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可分泌骨钙素 ,合成并分泌Ⅰ型胶原等[2 ] 。由于BMSC来源充足、取材方便、使用安全、成骨能力确切、便于临床应用 ,将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研究其体内成骨作用 ,…  相似文献   

9.
皮肤源祖细胞的培养、鉴定和体外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肤源祖细胞的体外培养、鉴定及定向诱导成脂、成骨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提供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出生1~3d的sD大鼠幼鼠皮肤,以含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达Nestin和Fibronectin情况;将第3代细胞,分别用成脂和成骨诱导液培养14d,以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皮肤源祖细胞诱导成脂、成骨情况。结果细胞呈悬浮生长,迅速增殖形成克隆球团;细胞免疫荧光表达Nestin和Fibronectin;成脂诱导14d后,细胞内大量致密颗粒形成,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成骨诱导14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暗红色钙盐沉积,骨桥蛋白表达阳性显示成骨细胞形成。结论皮肤源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能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衍生骨材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追溯不同种类生物衍生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期相关文献,综述不同种类生物衍生骨制备方法.以及修复骨缺损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不同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异体骨或异种骨不仅是天然的骨替代材料,还可作为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结论目前组织工程生物衍生骨是骨缺损治疗的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骨组织工程寻找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取兔骨髓组织,应用梯度离心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及成骨特性的鉴定,观察细胞的形态、生长特点及成骨特性。结果 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或梭形,生长增殖迅速,具有成骨能力,易于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结论 自骨髓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和成骨活性,可以做为骨组织工程中比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与骨缺损修复的发展近况。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缺损中的应用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在适当条件下,MSCs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在体内具有成骨性能。以MSCs为种子细胞的骨组织工程学方法和以其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方法都可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结论MSCs在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微管仿生人工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微管结构仿生人T骨对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仿生人工骨分为正交结构(A组)和同心结构(B组),以磷酸钙骨水泥(CPC)/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C组)、单纯CPC(D组)为对照组: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犬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第3代与人工骨复合培养。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人工骨表面附壁和生长情况;以MT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结果]细胞在各组人工骨表面黏附、生长,以A、B组数量较多;MTT法检测显示A、B、C组吸光度(A)值大于D组(P〈0.05)、A、B、C组A值相似(P〉0.05);ALP测定显示ALP活性A、B组〉C组〉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管结构仿生人工骨与犬B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BMP的良好缓释载体,可以促进犬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袁治国  陈志信  刘林  吴彬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9):1200-1201
组织工程化骨可根据其种子细胞的来源分为细胞型和非细胞型。我们将猪长骨干骺端松质骨制成改良Kiel’s骨作为支架材料,从皮质骨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作为生物活性因子,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对单独植入和加自体红骨髓复合植入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了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章华  彭昊  廖文  张玉富  赵强  王常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9):680-682,689,i0001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从羊髂嵴处抽取10~15ml骨髓组织,用Pereoll分离液按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增殖后种植在多孔β-磷酸三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8只羊的左后肢跖骨缺损区(长21mm)作为实验组;单纯植入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材料的8只羊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6、12、24周处死动物行放射学、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测,术后6周实验组即可见有新骨生成,对照组则无明显新骨生成;骨缺损部位新生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实验组也都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能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从两端以“爬行替代”方式成骨。术后24周,放射学和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几乎完全修复,对照组只有部分愈合。[结论]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回植人体内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不需经过软骨过程就能直接形成新骨,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过程中种子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研究作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组织工程骨血管生成相关文献,对常见种子细胞来源、生物学特性、转变机制、相关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等进行综述。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研究已有长足进展,无论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引入,还是VEGF和血管生成素1双转染MSCs-内皮祖细胞共培养体系,均在骨生成和血管生成中显示出明显优势,但距临床应用仍有距离。结论采用基因修饰构建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复合物具有血管生成速度快、效率高、稳定性好的优势,在组织工程骨血管化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参考,讨论牙髓干细胞作为骨组织修复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干细胞,离心法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培养,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二者形态差异;流式细胞技术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间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MM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特定的成骨诱导液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免疫荧光法检测成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分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牙髓干细胞形态学以及生长特性具有相似性,且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牙髓干细胞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进入平台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8天进入平台期;经过成骨诱导后二者都具备成骨样细胞分化能力,牙髓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的骨钙素表达上与骨髓间充质细胞有着相似的能力;牙本质泌涎蛋白表达阳性。结论:牙髓干细胞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都具有成骨分化能力,但牙髓干细胞细胞成分相对复杂,增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WO-1生物衍生骨支架与成骨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体外附着规律,为进一步的体内试验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应用同种异体骨、Ⅰ型胶原及WO-1制备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取幼兔的颅顶骨成骨细胞,经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后,与WO-1生物衍生骨材料联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的形貌特征、细胞与材料的粘附和增殖情况。结果 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具有天然骨的三维结构;扫描电镜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均显示复合培养的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和孔隙内生长良好。结论 WO-1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兔脂肪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其成骨表型,为扩增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兔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得到脂肪基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消化传代后诱导培养,设置含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改良成骨诱导化培养组、常规成骨诱导培养组及对照非成骨诱导培养组,绘制生长曲线并对其成骨表型进行鉴定。结果与常规成骨诱导化方式相比,rhBMP-7、TGF-β1能明显促进的脂肪基质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向成骨细胞演变,碱性磷酸酶及VonKossa染色强阳性,群体倍增时间为32h;对照组未显示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采用多因子的成骨诱导培养利于脂肪基质细胞的增殖及诱导分化,是扩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及与陶瓷化骨支架材料的复合能力。方法将小鼠胎肝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行原代和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用化学成骨诱导体系对纯化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行成骨诱导,并进行成骨功能检测。将其与经过Ⅰ型胶原表面改性的陶瓷化骨复合培养,观察细胞在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集落形成能力,为梭形或多角形。易于传代,传代细胞与原代细胞大小、形态相似。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传代后的细胞CD29、CD44阳性,CD34、CD45阴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标志。成骨诱导7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有较多阳性细胞,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强阳性;14d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检测明显增高;28d后,矿化结节染色呈阳性。将细胞与经胶原表面改性后的煅烧陶瓷化骨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见载体上有大量细胞黏附于材料表面。结论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易于获取及传代;体外成骨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能在陶瓷化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