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的中医常用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扶正培本类治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软坚散结法、化痰祛湿法、以毒攻毒法等[1]。本文就这几种常见中医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要概述。1扶正培本类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恶性肿瘤是机体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更重视整体性。《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源医案》更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程。运用扶正培本类治法治疗肿瘤,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它是应用扶持正气,培植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  相似文献   

2.
1 概述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的基本治法。“寒温两用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一大特色,对指导临床治疗疑难杂证具有重要意义。1.1 寒温两用法的含义 “寒温两用法”是指寒热药同用组方,以治疗疾病寒热错杂证的一种特殊治法。它既解决了疾病中寒的矛盾而又不损伤阳气,又解决了热的矛盾而不致耗伤阴津,达到“治热当热去而不冷,治冷当冷去而不热”之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医治则是指中医临床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标本同治、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等概念 ;中医治法是指治疗疾病的方法及措施 ,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 ;每一大法又包括若干具体治法 ,如清法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凉血和清热养阴之分 ;而补法又有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之别。中医治则治法链接着临床的诊断 (辨证 )与治疗 (施治 ) ,因而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阐明中医治法的现代科学内涵 ,探索其治疗作用机理 ,不仅对中西医学体系在深层次的结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通过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4.
方剂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学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方剂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相一致的思想和方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遵从“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的原则。方剂由药组成,但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古代方剂学“千锤百炼”,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体现了历代医家思想的精华,应着力挖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痰瘀同治法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中医痰瘀相关理论出发,结合现代有关临床与实验研究,阐述了痰瘀同治法的形成基础及临床运用原则,并认为痰瘀同治法的运用是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的重要体现,对丰富中医学治则治法体系及提高疑难病的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温中理气是中医调理脾胃的一种治疗方法。实际上是温补中焦和疏理气机两种治法的综合。祖国医学对“脾胃”是极为重视的。《内经》说:“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李东垣有《脾胃论》的专著。因此,在中医临证中,常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更是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欲达“调理脾胃”之目的,必须对脾胃之病辨其寒热,察其虚实。温中理气只是治疗脾胃病的多种治法之一。此法只适用于脾胃虚寒、气不宣通之证。表现为:自利不渴,寒多  相似文献   

7.
治法是中医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方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治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治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广义的治法还包括了治则。笔者从治法的层次性角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1治则“则”即是原则,治则是治疗疾病所必须遵守的普遍适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清热解毒治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学的治疗法则学说是横跨并链接着中医学基础与临床、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综合性学科,因而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清热解毒是中医八大治法之一清法之中的一种具体治法,临床用于治疗属于中医热毒证的诸多感染性疾病效果满意。深入研究清热解毒治法的作用机理,不仅对中陕学清热解毒理论赋予现代科学的解释,促进中两医在理论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症,自古以来医家对其多有论述。历数先贤之著,其病机多责风、火、痰、虚、瘀,其脏腑多谓心、脑、肝、肾,治法不一。和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为中医治法之总则,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扶阳法是中医学重要治法,其源于《黄帝内经》、法自《伤寒杂病论》、成于明清时期,并为当代医家继承发展,广泛应用于含中医眼科在内的中医临床。本文探索了扶阳法应用于中医眼科的理论渊源,从“神光乃用火之事”角度探讨了扶阳法应用于眼科的理论基础,讨论了五脏之阳与眼的生理病理关系,从脏窍辨证施治角度总结了扶阳法应用于中医眼科的临床法则,提出将扶阳法运用到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据其临床表现与“久泻”、“久痢”、“休息痢”相类似。笔者在《医林改错》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久泻久痢不愈的启发下,试拟健脾祛湿、活血化瘀法治之,果获良效。兹将此治法结合临床实践略陈管见。一、健脾祛湿法是治疗本病之大法中医认为脾气有统摄大肠的作用,如脾阳虚弱,则湿邪内聚,大肠传导无力,常见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中气机升降理论是独特的学说。牟重临老师是浙江省名中医,他认为升降学说是超越解剖组织的中医理论,在临床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仅次于八纲。缪希雍说“升降者,治法之大机也”,调节升降在临床上是个治疗大法。牟师对升降理论有独特见解,对左升右降的含义,提出了有关东西方位、气机通道、前后顺序、上下位居、协助相辅等五方面的认识。笔者随牟师临证,灵活运用中医脏腑的左右升降理论治疗冠心病、慢性肝病、慢性咳嗽及肝癌等病症,颇有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胡跃琪  方芳 《中医杂志》2002,43(5):333-335
中医治疗疾病总的原则是“治病必求于本”。在具体治法和处理上,其中又有正治法和反治法的不同,守方和更方之别。正治之法,已为众所周知,“效不更方”更为众所习用。笔者有幸在跟随已故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学习期间,深感他在运用“反治法”和强调“效必更方”方面,有其独特的理论见解和宝贵经验。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釜底抽薪”一般是比喻中医通腑泄热的一种治法。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减热退。“釜底抽薪”属中医学治病“八法”中之下法,广泛应用于临床。“釜底抽薪”又可属“八法”中之清法,是运用通下的方法来清泄火热之邪,使邪从魄门而出。  相似文献   

15.
"通因通用"治疗危重病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因通用 ,是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 ,属反治法范畴。该法通常在病情发展比较复杂 ,病势危重 ,出现了假象症状才可应用。笔者在临床抢救危重病人之际 ,每用该法 ,颇得效验。体会如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逆者正治 ,从者反治”。确立了中医正治反治原则。通因通用 ,即为反治法之一 ,反治法又称从治法。在病情变化过程中 ,一般是按照“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笔者认为 ,在抢救危重病人之际 ,也应该治病求本。由于危重病人其“标”往往非常凶险 ,也易误导医生。如把重点放在治“标”上 ,虽然…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属于呼吸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西医治法疗效欠佳且有一定不良反应。IPF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等范畴,在其发展过程中,“瘀血”贯穿始终。中医药治疗IPF具有一定疗效,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特色治法之一,在IPF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系统文献评价,系统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IPF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为科学、规范开展IPF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民 《新中医》2007,39(2):89-90
泻下法属中医学八法之一,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泄下通便,二是泻下逐水。前者常用于治疗温热病变中热结胃肠阳明腑实证,以及胃肠积滞、大便秘结、蓄血、痰积、虫积等;后者主要用于体内蓄水证,如腹水、胸水等,更有用泻下法治疗急腹症。笔者依据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以及异病同治、表里互治、实者泻之的原则,运用泻下法治疗肺部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8.
和法是中医的主要治法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很广,现就其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1和法在中医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法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是一方面祛邪,一方面扶正,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一种和解治法。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治法精神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伤寒论》吸取了《黄帝内经》中有关“和”的治法精神,加以发展、创新,为和法的形成、演变及和法的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其尤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和略》说:…  相似文献   

19.
阅了您刊1978年第三期发表的陈晓平同志的“反治三案”一文后,笔者对其文中阐述的观点颇有看法。对于“反治”究竟怎样看待?特就这个问题大胆提出与陈晓平同志商榷。“反治法”在历代医家中均有其提法,并把它列于祖国医学的治疗原则之内。但对古人的这一提法抱什么看法,应不应该继承应用,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看我们怎样对待祖国医学遗产的一个态度问题。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在防病治病过程中,总的传统治法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治法。这是我们中医临床治病不  相似文献   

20.
“提壶揭盖”是中医学取类比象的治法之一,是指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治疗小便不利的比喻。中医学认为小便的排泄除了肾气蒸化之外,还有赖于肺气的通调与脾气的转输。开宣肺气、升提中气的治法适用于气机闭塞证的癃闭。《丹溪心法?小便不通》最早采用催吐法治疗癃闭。临床上多见术后小便困难,伴小腹胀满、胀痛,小便不通,导尿后仍无法排出的情况。现代对“提壶揭盖”法的认识及应用均有进一步发展[1-7]。笔者认为癃闭实则上焦不宣、下焦不通所致,采用“提壶揭盖”法治疗术后癃闭,通调水道,以清宣升阳、通利气机而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