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世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精研《伤寒论》,擅长使用经方治病,深得仲景制方法度严谨、遣药有序之旨,临床用药经验丰富,灵活巧妙,常获佳效。周教授临证运用经方经验主要包括经方加减、经方与经方合用和经方与时方合用。周教授强调:在临证治疗时要积极拓宽经方运用范围,不能墨守成规,要把经方的组方原则、基本规律与临床疾病的证候、病机等联系起来,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刘德山 《河北中医》2005,27(5):325-326
经方是古人经验和反复实践传承下来的,是历经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之方。狭义的经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但其并非经方之始,《汉书·艺文志》就有经方类,共录书11部,其中“汤液经法三十二卷”所录方也应该是经方类。西汉初年淳于意《二十五诊籍》中,已有“苦参汤、半夏丸”等经方。张继东老师系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山东省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30多年来,张老师精心钻研《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及经方在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多用经方,善用经方。他使用经方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讨经方、经方家、经方派、经方各家学说的概念,阐述经方各家学说的研究内容。经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经方即是张仲景方,广义经方指汉唐名方。后世宗仲景之说,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规律为主要学术特点,并运用其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实践的中医派别称为经方派,临床上擅长应用经方的医家称为经方家。通过对经方各家学说、经方学术流派的研究,总结经方派这一经方家群体的学术经验,展示经方家特有的魅力,为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厥逆是手足寒冷之象,是出现在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种证候。本文通过对厥逆的认识,病因和病机以及辨治要领,个人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伤寒论》运用经方辨治厥逆,反映了其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的独特思维方法与经验。师古而不泥古,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经方的临床运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41-2544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根据文献现状提炼出经方治疗痛经的证治规律,以期充分发掘经方的价值,开拓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并补中医现行教材未备之处。方法:检索并获取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所有关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的临床研究和个案经验文献,归纳出治疗痛经的所有经方的方剂谱,同时总结经方在临床运用时的加减运用规律。结果:通过循证医学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有众多经方及其加减运用对于痛经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经方治疗痛经具有广泛适用性,在临床上有发掘和利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6.
高飞  李楠 《北京中医药》2014,(4):277-279
汉代以前,“医经”“经方”两种体系各自传承。张仲景通过对《内经》“脉诊”“经络”等理论的发挥,使之与“经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医经”“经方”的初步融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则进一步运用“藏象”学说探讨疾病,运用“五味”“七方”等理论遣药组方,为“医经”“经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进一步融合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分析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著作《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和《金匮发微》中有关咳喘的论述和医案,将其对咳喘的病机认识、治法特点和常用经方进行归纳,探析其运用经方治疗咳喘的经验。认为曹颖甫临证重视寒邪闭表、寒闭生饮、寒闭生热、痰湿阻滞、水热互结等病机,重视病机的演变和相互联系。在治法上重视宣肺解表、温化寒饮和肺胃同治,重点着眼于肺气的畅达以解除肺气郁闭使肺气恢复正常的宣降为治疗目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是其临证常用经方,其治疗咳喘经验丰富,辨证精细,善用经方,对经方的应用与咳喘的病机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梅国强 《新中医》2012,(12):180-181
梅国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载,在教学、科研及临床上颇有建树,对剞务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著作研究精深,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对一系列柴胡类方的运用尤为得心应手。笔者有幸侍诊,受益匪浅。现就导师运用柴胡陷胸汤辨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方新用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小林  周强  刘文科 《中医杂志》2011,52(11):901-903
经方由来已久,从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来,历代对其研究不胜枚举,现代中医对其研究方法多样。经过多年临床运用经方的经验,系统归纳总结,提出了临床扩大经方运用的新思路,即"症+证+病→经方+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该思路在临床中运用灵活,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章志  唐咸玉 《新中医》2006,38(11):10-11
经方是仲景医疗实践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伤寒论》理论精华在论治方面的集中体现,堪称群方之祖。经方因其法度严、配伍妙、用药精、疗效宏而临床上倍受推崇。经方在治疗糖尿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医家们的重视,现就近年来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文献报道现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代名医曹颖甫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及其医案,总结曹颖甫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特色。曹颖甫诊治肺系疾病以脏腑辨证为依据,以肺脏为主线,治感冒、咳嗽等以调气机为主,恢复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肺痈、肺痨、肺痿等病变,以复其形质、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参考五行生克、脏腑传变规律,以补土生金、健脾益肾等为法。且法于张仲景,善抓主症,方证对应,活用经方,为肺系疾病的辨证论治和经方运用提供了宝贵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大承气汤首见于张仲景所撰《伤寒论》中,因其药简力专、组方精炼、疗效显著,成为峻下剂的代表方。通过探究源流,可知其创立深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伊尹汤液经》的影响。后世医家在运用大承气汤时,遵从下法理论,并结合自身经验,在剂量、服法、辨证等方面有所发挥,极大地丰富了其临床应用,对于推动中医经方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方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但何谓经方,即便中医人士及古今文献也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经方是以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初用单味药治病,其代表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后经秦汉逐渐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再经汉晋集成《伤寒杂病论》。凡提经方,不但指《伤寒论》等书中之方剂,而且要包含方证之理论体系,即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其理论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对应,疾病乃愈。  相似文献   

14.
一、经方的基本概念经方的涵义有二:一是经验方,即指《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十一家所用的经验方;二是经论方,即指后世医家对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中方剂的尊称。因为,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运用辩证思维,写  相似文献   

15.
江山 《江苏中医药》2006,27(5):54-55
《经方实验录》是经方家曹颖甫先生的临床医案集,书中大胆精熟地运用经方的学术经验,特色显著,如擅用峻剂、活用小方、重视脉诊等,而仁民爱物、重生为德、诚实无欺的高尚医心之表现亦俯拾皆是。作为秉承传统儒家教育的“儒医”,先生把儒家道德观化入医疗实践中.其。“仁心”,和“仁术”两方面都堪为楷模.  相似文献   

16.
何任教授长期致力于《伤寒》、《金匮》的整理研究,善以经方疗疾,本文从4个方面简述他的学术经验:(1)熟谐经方法度,运用腕底骋驰;(2)辨得方证相合,迳予原方取效;(3)师古不泥,活用而多发新意;(4)胸有成竹,用经方屡愈急症。  相似文献   

17.
经方新释     
方剂是辨证论治的工具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就经方而言,《辞海》云:“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与宋元以后的方相对而言。”《中医大辞典》又云:“汉以前的方剂称经方。其说有三:①后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医家类记载经方十一家,这是指汉以前的临床著作。②指《素问》、《灵枢》和《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⑧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剂。一般所说的经方,多指第三说”。由此可见,现有文献均称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为经方。但笔者认为:经方,不仅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之方,而且应包括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衍生的确具经典、经验、经济之意涵和特色的方剂,前者为狭义之经方,后者为广义之经方。诚如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所说:“经方是中医经典配方的简称,是数千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得以延续至今的临床技术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经方应用佼佼者,当数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和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笔者临床每喜用经方,自感收益有加。现不揣浅陋,略述经方运用所得。1 知常达变,而达变在于识理明法临证用经方,只要抓住了主证和病机,按《伤寒论》原意照常规去用,一般多有效果,至少不会铸成大错。  相似文献   

19.
王真 《中医药学刊》2006,24(6):994-994
魏长春主任医师为上世纪浙江省著名中医大家。从医60余年,谨求古训,对经方的运用尤显炉火纯青。笔者在整理其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咳、喘、痰饮等病经验时,深受启迪。现将其经验体会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汉代以前中医书籍存在较多药症相应、方症相应的单一思维论述;《黄帝内经》《难经》借鉴当时的哲学思想解释人体,是中医从经验到理论化的著作;东汉末年,张仲景融合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经类著作和《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等经方类著作,将经方和医经相结合,实现了由"药症相应""方症相应"到"方证相应"的飞跃。《伤寒杂病论》虽然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形成了辨证论治思想,但是很大一部分内容仍以药症、方症相应的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