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复氧方式对慢性缺氧幼年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5周龄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均分为三组Ⅰ和Ⅱ组大鼠分别在常压低氧(FiO2=10%)下持续缺氧2周后快速纯氧或21%O2复氧3h;Ⅲ组大鼠行间断缺氧(慢性缺氧同Ⅰ组,但每天暴露于空气中1h)2周后快速纯氧复氧3h。各组大鼠分别于复氧后0、1、3h留取肺组织标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IL-1β、IL-10mRNA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复氧前相比,Ⅰ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mRNA在复氧1、3h明显升高(P<0.01),IL-10mRNA表达在复氧3h后明显升高(P<0.01)。Ⅱ、Ⅲ组大鼠肺组织复氧1、3hTNF-α、IL-1βmRNA的表达和复氧3hIL-10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肺组织病理检查见Ⅱ、Ⅲ组大鼠的肺损伤均较Ⅰ组明显减轻。结论慢性缺氧幼鼠肺组织复氧损伤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失衡,21%O2复氧及复氧前间断吸入21%O2可明显减少复氧后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减轻复氧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吸入异氟烷大鼠血浆和肺脏IL-1β和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异氟烷对肺组织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e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异氟烷4 h组(Iso-4 h组)、8 h组(Iso-8 h组)和恢复组(R组).C组仅吸入空气;Iso-4 h组、Iso-8 h组分别吸入40% O2+1.5%异氟烷4、8 h;R组吸入40%O2+1.5%异氟烷8 h后停止吸入异氟烷,继续吸入40%O2 2 h.采集股动脉血样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处死大鼠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IL-1β和IL-10浓度;取右肺组织测定IL-1β mRNA和IL-10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so-4 h组BALF IL-1β浓度升高,肺组织IL-1β mRNA表达上调,Iso-8 h组BALF和血浆IL-1β、IL-10浓度升高,肺组织IL-1β mRNA和IL-10 mRNA表达上调(P<0.05),R组BALF和血浆IL-1β、IL-10浓度、肺组织IL-1β mRNA、IL-10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so-4 h组比较,Iso-8 h组BALF和血浆IL-10浓度升高,肺组织IL-10 mRNA表达上调(P<0.05);与Iso-8 h组比较,R组BALF和血浆IL-1β、IL-10浓度降低,肺组织IL-1β mRNA和IL-10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吸入异氟烷可诱发大鼠一过性肺组织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核因子(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P组、假手术组(SO组),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作大鼠AP模型。术后3、6、12h胰腺组织光镜检查;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0;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NF-αmRNA、IL-6mRNA;肝组织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测定NF-κB、ICAM-1。结果 病理学证实建立AP组,出现肝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与SO组比较,AP组的血清ALT以及TNF-α、IL-6、IL-1β、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5),其中血TNF-α水平在3h升高、6h达高水平,血IL-6在AP3h明显升高,下降缓慢。AP6、12h组肝NF-κB活化,AP各组间肝NF-κB活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8,P〈0.05),ICAM-1无表达。AP3~12h内,AP组肝TNF-αmRNA在3h明显升高、6h高表达;AP组的肝IL-6mRNA则在3h已增加、3h后缓慢下降,均显著高于各自时段的SO组(P〈0.05)。结论 AP发生后,肝脏NF-κB活化,可能介导肝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来参与肝损伤,ICAM-1对AP早期肝损伤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复氧在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Langendorff方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肌缺氧/复氧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组)、缺氧/复氧组(H/R,分为0.5 h组、1h组、2 h组3个组)。比较每组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TNF-α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心肌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各组(H/R 0.5 h组、1 h组、2 h组)大鼠LVDP、±dp/dtmax、HR的值均降低(P0.05),心肌中TNF-α和CK-MB水平均上升(P0.05),TNF-α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随缺氧/复氧时间的延长,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H/R 0.5 h组、1 h组、2 h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氧2 h组心肌中的TNF-α和CK-MB的浓度为最高,TNF-αm RNA的表达达到峰值。结论缺氧/复氧期间,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水平逐渐升高,与心肌组织的损伤程度相关,可能是引起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失血性休克(HS)致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潜在机制。
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16~17周龄,体重40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失血性休克组(HS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SH组麻醉后仅分离出右股静脉和股动脉,不行动静脉置管,HS组和SF组制备HS大鼠模型。HS组经静脉导管进行液体复苏,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生理盐水10 ml/kg,SF组复苏液为所失自体血加1.5倍失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10 ml/kg,灌注时间约60 min。于术后24、48 h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肺组织检测湿重与干重比(W/D),采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PCR法检测肺组织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ORγt、Foxp3、HIF-1α、水通道蛋白1(AQP1)和AQP5蛋白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行肺损伤评分。
结果 与术后24 h比较,术后48 h SF组肺组织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SH组比较,术后24、48 h HS组和SF组W/D、IL-6、IL-17、IL-10和TGF-β浓度、RORγt 、Foxp3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AQP1、AQP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破坏,肺泡间质充满大量水肿液,其间浸润着大量炎性细胞。与HS组比较,术后24、48 h SF组W/D、IL-6和IL-17浓度、RORγt和HIF-1α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肺损伤评分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浓度、Foxp3 mRNA表达量及蛋白含量、AQP1和AQP5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可见肺泡结构紊乱改善,水肿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
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调节促炎因子IL-6、IL-17与抗炎因子IL-10、TGF-β平衡,升高肺组织AQP1、AQP5蛋白含量,降低肺组织W/D和肺损伤评分,减轻HS大鼠肺损伤,机制可能与调节HIF-1α-RORγt/Foxp3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2、TIMP-1 mRNA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TNF-α、TGF-β、IL-1单独或协同作用对HPMC的MMP-9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细胞MMP-2、MMP-9、TIMP-2及TIMP-1 mRNA 的表达。采用Biotrak MMP-9 活性检测系统来精确定量测定MMP-9活性及MMP-9原的含量。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结果 TNF-α(1~10 μg/L)分别刺激HPMC 4、16、24及48 h后, HPMC的MMP-9 mRNA表达显著上调,为基础的2.3~4.9倍(P < 0.05),呈时间依赖性。TNF-α(1 μg/L)作用48 h后显著下调TIMP-1、TIMP-2 mRNA 表达,为基础的77.2%、61.3%(P < 0.05),而MMP-2 mRNA表达没有显著变化。TNF-α+TGF-β1 (1~10 μg/L)、 TNF-α+TGF-β1+IL-1(1~10 μg/L)和TNF-α(5~10 μg/L)刺激HPMC 24 h后,促其分泌MMP-9 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TNF-α明显上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P < 0.05)。 结论 TNF-α 明显上调HPMC的MMP-9 mRNA的表达和MMP-9 的活性;联合其他细胞因子后促MMP-9分泌的作用更明显。TNF-α单独或协同其他因子在腹膜纤维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对体外培养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kupffer细胞体外分三组培养,经体外培养48h后,给予外源性内毒素(LPS10μg/m1)刺激,同时给予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0.1μmol/L~10μmol/L)分别作用12h,运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各处理组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 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同时给予LPS(10μg/ml)刺激和去甲肾上腺素(1μmol/L及10μmol/L)作用后,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TNF-α和IL-1β蛋白较LPS组显著增高(P〈0.05);TNF-α mRNA表达分别较LPS组增加50.9%(P〈0.05)和59.1%(P〈0.05);IL-1β mRNA较LPS组表达增加53.7%(P〈0.05)和57.8%(P〈0.05)。结论应激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内毒素诱导大鼠kupffer细胞TNF-α、IL-1β表达,具有促炎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缺氧预适应对内皮细胞冷缺氧/温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的内皮细胞ECV-304分成4组,A组,对照组;B组,冷缺氧/温复氧(A/R)组95%N2/5%a=)2缺氧装置中用4℃UW液保存24h;C组,缺氧预适应组(APC),内皮细胞在缺氧前遭受4个循环短时间缺氧/复氧;D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组:缺氧预适应前,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μmol/L的HIF-1α抑制剂NS398,余同C组。缺氧结束后,各组37℃5%CO2 95%空气中复氧6h。分别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内皮细胞保护作用通过细胞存活率(台盼蓝拒染法)、LDH释出率及ICAM-1的表达判定。结果 缺氧预适应明显上调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表现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更少的LDH释出和ICAM-1的表达。而HIF-1α抑制剂可逆转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缺氧预适应能有效地抑制冷保存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这种细胞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HIF-1α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SCI)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外伤性截瘫模型,假手术组6只,损伤组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假手术组于损伤后10min经尾静脉分别注射PBS1ml和rMSCs单细胞PBS悬液1ml。移植后3h、6h、12h、24h、3d、7d、14d,应用RT-PCR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rMSCs移植组损伤脊髓TNF-α、IL-1β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0.05);r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rMSCs静脉移植后能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TNF-α、IL-1β表达程度降低。这可能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诱导后HK2细胞的凋亡率、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改变,探讨缺氧-复氧模拟肾缺血-再灌注诱导HGMB1/TLR-4信号通路活化在调控晚期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意义。方法:用抗霉素A处理HK2细胞(0.1μmol/L)耗竭ATP的方法建立缺氧-复氧HK2细胞模型以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将HK2细胞随机分成3组:normal组、I/R组和重组人HGMB1组(r HGMB1组),在复氧后12 h、24 h、48 h 3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HMGB1、TNF-α、IL-1β的水平,免疫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可诱导HK2细胞凋亡比率、细胞上清液重组人HMGB1、TNF-α、IL-1β水平及HK2细胞TLR-4蛋白12 h即明显增多,24 h达高峰,与normal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重组人HGMB1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上清液HMGB1、TNF-α、IL-1β水平及HK2细胞TLR-4蛋白均明显降低,与I/R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缺氧-复氧模拟肾缺血-再灌注可诱导HK2细胞HGMB1/TLR-4信号通路活化,参与调控TNF-α、IL-1β炎症介质的表达及HK2细胞的凋亡,通过晚期炎症和凋亡机制介导AKI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Wang ZT  Yao YM  Sheng ZY  Yu Y  Yang HM  Wang Q  Liu Q  Qiao L  Zhou G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39-844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i大鼠30%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24h切痂组和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烫伤后2d,肝、肺组织HMGB1、TNF-α mRNA表达增强,而IL-10mRNA伤后8d增强;24h切痂大鼠伤后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α mRNA表达下调,伤后8d其IL-10 mRNA表达恢复正常;72h切痂大鼠伤后8d肝、肺IL-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2.8d肝组织内TNF-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4d时减少;24h和72h切痂组肝TNF-α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2、4d肝TNF-α/IL-10比例升高,24h切痂可降低TNF-α/IL-10。此外,24h切痂组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维持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改善多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IL-10及IL-18的表达及其与SAP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SAP组,动态定量测定肺湿重系数、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血清IL-10及IL-18的变化和半定量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10 mRNA及IL-18 mRNA的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各时相SAP组肺湿重系数、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血清IL-10及IL-18水平和肺组织中IL-10 mRNA及IL-18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P〈0.01)。SAP组大鼠血清中IL-18水平和肺组织IL-18 mRNA表达水平均与肺湿重系数(r=0.68,P〈0.01;r=0.72,P〈0.01)及肺损伤病理评分(r=0.74,P〈0.01;r=0.79,P〈0.01)呈正相关,而血清中IL-10水平和肺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均与肺湿重系数(r=O.62,P〈0.01;r==0.69,P〈0.01)及肺损伤病理评分(r=-0.66,P〈0.01;r=-0.60,P〈0.01)呈负相关。结论IL-18参与了SAP并发肺损伤的病理过程,而IL-10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中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含量及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对照组(n=7),ANP组(n=28),PGE2前处理组(n=28),PGE2后处理组(n=28);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IL-1β、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各指标在1 h、3 h、6 h和12hPGE2前处理组和PGE2后处理组与ANP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GE2前处理组,TNF-α、IL-1β下降更加明显,IL-10升高两组都很明显,而且有PGE2保护的两组,其肺组织损伤出现较迟、较轻.结论:IL1β和TNF-α在大鼠ANP的全身性反应过程中起重要的递质作用,IL-10能抵抗它们的作用.PGE2能降低ANP大鼠血清中IL-1β、TNF-a含量,提高IL-10含量,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糖组(NG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2)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25mmol/L);(3)IL-18正常糖组(IL-18/NG组):IL-18浓度分别为1ng/dl(IL-18/NG-1组),10ng/dl(IL-18/NG-2组),50ng/dl(IL-18/NG-3组),100ng/dl(IL-18/NG-4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IL-18和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增加,NG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随IL-18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高糖可导致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可能依赖于IL-18,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预处理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前后TNF-α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可能的NF-kB信号机制。方法采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EPO组[缺氧复氧前24h,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10U/ml的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EPO+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10U/ml的RHuEPO和5μg/ml的PDTC)和PDTC组(缺氧复氧前24h,加入终浓度5μg/ml的PDTC)。分别于缺氧复氧损伤前后,以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变化,同时以EMSA检测各组心肌细胞NF-kB活性变化。结果缺氧复氧损伤前,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较弱。损伤后各组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水平较损伤前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EPO组TNF-α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其他各组(P〈0.01)。缺氧复氧损伤前EPO组NF-kB活性高于其他各组(P〈0.01),损伤后各组NF-kB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对照组(P〈0.01),EPO组NF-kB活性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EPO预处理抑制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TNF-α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缺氧复氧后NF-kB活性升高被抑制有关。EPO预处理可能通过NF-kB活化的负反馈机制抑制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NF-kB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p38MAPK与SAP肺毛细血管内皮屏障损伤的关系。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O)组和SAP组,SAP组又再分为3、6、12及24 h 4个时间点组,共5组,每组8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大鼠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肺和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磷酸化p38(p-p38)蛋白和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AQ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AP各时间点组大鼠肺组织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胰腺组织可见大片坏死,部分腺叶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均较SO组高(P〈0.05)。SO组大鼠肺组织中p-p38蛋白仅有微量表达,而在SAP3 h组,p-p38蛋白的表达就明显上调,在6 h时达高峰,24 h时仍高于SO组(P〈0.05)。SAP各时间点组大鼠肺组织中AQP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SO组下降(P〈0.05),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SAP组大鼠AQP1 mRNA的表达与TNF-α、IL-1β及p-p38蛋白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87,P〈0.05;r=-0.88,P〈0.05;r=-0.78,P〈0.05)。结论肺组织中AQP1蛋白表达的下调是SAP肺毛细血管内皮屏障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可能与p38MAPK的激活及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TNF-α、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等渗盐水治疗组(NS);高渗盐水治疗组(HTS)。制模后,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组于0、12、24、36h经右颈外静脉进行干预治疗,分别按2ml/kg给予0.9%和7.5%的NS、HTS,并于24、48h分两批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TNF-α、IL-10mRNA转录水平,同时行胰腺组织学评分。结果SAP时胰腺组织TNF-α mRNA表达显著升高、IL-10mRNA表达略升高,高渗盐水干预可明显降低TNF-α mRNA表达而提高IL-10mRNA表达,同时使胰腺组织学评分得到改善。结论SAP时使用高渗盐水处理,可以改善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大鼠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冷保存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的关系。方法 用Wismr大鼠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按供肝冷保存时间的不同分为5组(n=10),A组为假手术组,B组、C组、D组及E组的供肝冷保存时间分别为45min、90min、120min及180min。各组大鼠在移植肝恢复血流180min后处死,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肺组织中髓过氧化氢酶(MPO)的活性,同时检测肝脏流出道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8(IL-1β)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随着供肝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流出道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逐渐升高,肺组织W/D和MPO活性逐渐增高,肺损伤加重。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与肝移植术后受者肺损伤相关,肺损伤随供肝冷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清中TNF-α和IL-1β升高及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表达上调可能与肝移植后的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缺氧/复氧损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0)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缺氧/复氧诱导损伤模型,墨汁吞噬实验鉴定巨噬细胞纯度,于缺氧3h后复氧1、3、6、9h时收集上清液,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活性,采用噻唑兰法测定其存活率。在缺氧3h/复氧6h(H3/R6)损伤实验中,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和加入不同浓度EP(20、2、0.2mmol/L)后的H3/R6损伤组,取各组细胞上清,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NO生成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1、IL-6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5d后,墨汁吞噬实验鉴定细胞吞噬率达99%以上。与正常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相比,缺氧3h后复氧1、3、6和9h时,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上清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复氧6h组与复氧9h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3/H6损伤组NO生成量降低,IL-1、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EP处理后结果显示,0.2和2mmol/LEP可明显促进N0的生成,降低IL-1和IL-6的含量(P〈0.05);而20mmol/LEP处理可降低NO生成,提高IL-1和IL-6的表达。结论:低浓度E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途径可能是通过上调NO含量,下调IL-1和IL-6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芹菜素对小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 将40只雄性C57/B6小鼠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低剂量芹菜素组和高剂量芹菜素组, 每组10只。采用左肺门夹闭1 h, 再灌注2 h的方法构建小鼠肺I/R损伤模型。低剂量芹菜素组和高剂量芹菜素组小鼠分别在肺I/R造模前连续7 d给予芹菜素(10 mg·kg-1·d-1和50 mg·kg-1·d-1)灌胃。再灌注2 h结束后, 留取小鼠肺组织, 通过HE染色评估小鼠肺损伤状况并评分;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环加氧酶2(PTGS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Bax、Bcl-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TGS2和GPX4的蛋白表达。最后, 按处理方式不同, 将处理后的A549肺上皮细胞分为PBS组、缺氧/复氧(H/R)组、H/R+芹菜素组和H/R+芹菜素+莫立司他组。用莫立司他激活HIF-1α后, 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