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前列地尔组、疏血通与前列地尔联合组(联合组),分别予相应处理。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6.00%,高于疏血通组(80.00%)及前列地尔组(78.00%),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改善更明显;联合组较前列地尔组纤维蛋白原降低更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前列地尔可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优于单用疏血通注射液或前列地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照组单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优于丁咯地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用中药熏洗并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5.00%,对照组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疗程为10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纽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全毅红  杨雅琴 《中医药研究》2012,(11):1322-132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立位肾素(PRA)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含量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降压机制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单用卡托普利片治疗,14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PRA、ET、AngII、NO,尿微量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AngⅡ水平降低,PRA、NO水平升高(P〈0.05),血浆ET、NO、PR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ngⅡ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B2-微球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有明显改善作用,可降低血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Cilostazol,CS)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用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血管踝臂指数(ABI)、最大行走距离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比较西洛他唑组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在冷感改善方面联用西洛他唑组明显好于前列地尔组(P〈0.01)。两组最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最大行走距离、足背动脉血流量联用西洛他唑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西医对照组32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西医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点,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血糖、血流变、血脂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率为71.87%,西医对照组为53.1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明显降低(p〈0.05),TC、TG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血脂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值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点是糖尿病并发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较为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逢生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随机均分为逢生饮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临床常规治疗,逢生饮组加用逢生饮。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逢生饮组临床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8.33%,逢生饮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逢生饮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P〈0.01,P〈0.01,P〈0.01,P〈0.01,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P〈0.01,P〈0.05,P〈0.05)。结论逢生饮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可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话疗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一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足60例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黏度都有明显下降(P〈0.05),但是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一糖尿病足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血流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韩艳华  薛润发  张秀峰 《河北中医》2010,32(12):1858-185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疾病(P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P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予疏血通注射液配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94例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BI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增加(P0.05,P0.01),PWV均降低(P0.05,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增加ABI,降低PWV,改善PAD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盐水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心绞痛疗效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绞痛疗效在治疗组总有效率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邝志斌 《中医药研究》2011,(12):1421-142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两组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辛伐他汀、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胺碘酮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组冠状动脉再通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4%(P〈0.05);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出血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能增加冠状动脉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   

14.
舒血宁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舒血宁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用舒血宁(银杏叶注射液)联合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30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10天后分别观察2组临床症状,2~3周后观察TCD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TCD所示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敏使朗治疗VBI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及各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33%的总显效率与56.67%的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缓解及消除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疏血通注射液针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加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患者用疏血通注射液加低分子肝素钙,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用药之后的7天,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O%,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血浆黏度、甘油三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疏血通注射液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佳,值得在临床科室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方兴 《中医药研究》2011,(8):946-94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脑梗死后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和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和P300检查。结果治疗组在改善MMSE、ADL、Q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300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尤为显著(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影响。方法:将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并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及非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加入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共治1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PCI前,术后2天及术后7天hs—CPR及Fbg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及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及Fbg水平在PCI术后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2天hs-CRP水平升高较少(P〈0.05);治疗组术后7天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PCI术后第7天Fbg升高较少(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hs-CRP及Fbg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