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体外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探讨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应用前景。方法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贴壁法获取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在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I)MEM)中以血管内皮细抱上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怨学变化,扩增培养后经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袁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FGF、VEGF诱导后的hMSCs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向血管内皮诱导分化24d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表达转为阳性.而CD106、HLA—DR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作用下,hMSCs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产生功毙性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用特定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分离扩增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nml stem cells,MSCs),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为后续构建工程化半月板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探讨兔MSCs重建半月板组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MSCs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协同刺激后,通过倒置细胞显微镜观察及Ⅱ型胶原生成测定,证明其已经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MSCs在用bFGF和TGF-βl协同刺激后,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论:bFGF、和TGF-β1能够加快MSCs的体外增殖并促使使其向软骨细胞系分化,为构建工程化半月板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非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在常规95%O2培养条件下,以1.25%、2.50%、5.00%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干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 48 h,通过体外成血管实验、酶联免疫法和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对管腔形成、bFGF的含量和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1.25%、2.50%、5.00%含药血清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参与管腔形成,尤以1.25%、2.50%含药血清诱导形成的管腔形态规整,而且能显著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bFGF的含量和其转录水平。结论 在非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bFGF的表达,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脉血注射液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形成的促进作用 ,从而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大鼠主动脉段的离体培养 ,内皮细胞从动脉段切口处向外生长 ,形成具有分支结构的微血管样结构 ,于不同时间 ,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样结构的数量 ,即能动态、定量的反映微血管生长的情况。结果 三脉血注射液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均可产生特异性的血管生成作用 ,明显促进血管生长 ,明显增加新生毛细血管数目 (P <0 .0 1)。二者相比 ,前者促进血管生长作用强于后者 ,还可使血管新生作用提前 (P <0 0 1)。bFGF组对毛细血管的新生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P <0 .0 1) ,而三脉血组未发现此效应 (P >0 .0 5 )。结论 三脉血注射液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其效应优于bFGF。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尼莫地平组,给予不同处理,给药7d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能改善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MVD显著升高,并增强VEGF和bFGF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强脑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联合益气活血中药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1∶7随机分为2组:正常假手术组10只,其余70只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0.0 mg/kg)制成DM大鼠模型,再等比例随机分为7组,即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益气活血中药组、局部注射BMSCs组、局部注射BMSCs+中药组、穴位注射BMSCs组、穴位注射BMSCs+中药组,每组10只。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后肢骨骼肌中VEGF、b FGF mRNA的表达。结果:穴位注射BMSCs+中药组术侧VEGF mRNA表达量较DM假手术组升高(P0.05);DM假手术组、局部注射组、穴位注射组术侧b FGF mRNA表达量较健侧升高(P0.05);局部注射+中药组、穴位注射+中药组术侧b FGF mRNA表达量较正常血糖假手术组、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升高(P0.05);穴位注射+中药组健侧b FGF mRNA表达量较正常血糖假手术组、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中药组、局部注射组升高(P0.05)。结论:穴位注射BMSCs结合益气活血中药可明显促进血管生成因子VEGF、b FGF的表达,益气活血中药可能促进穴位注射BMSCs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 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s Saponin,PQ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及梗死区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选雄性Wistar大鼠,成功制作AMI大鼠模型50只,随机分为PQS大、中、小剂量组,倍他乐克组及模型组,同时建立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组10只。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PQS水溶液[54mg/(kg·d),27mg/(kg·d),13.5mg/(kg·d)]及倍他乐克水溶液[4.5mg/(kg·d)]每天1次灌胃,其他3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天1次灌胃,连续用药14天。术后第15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6只心脏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及Ⅷ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VEGF及bFGF阳性反应强度,计算平均微血管密度(MMVD)。结果PQS大、中剂量组心肌细胞VEGF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小剂量组心肌细胞bFGF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PQS大、中剂量组MMVD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PQS可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bFGF的表达,促进梗死及缺血区血管新生,发挥保护心肌的缺血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归芍地黄汤联合TTT抑制CNV的实验研究中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归芍地黄汤联合TTT治疗CNV对细胞因子VEGF、bFGF、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半导体激光建立CNV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TTT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中药联合TTT治疗组。于造模后4周行FFA检查,造模后8周再做一次FFA,并行HE和免疫组化VEGF、bFGF、PEDF染色。结果造模后4周,FFA检查可见CNV的渗漏。造模后8周,FFA检查显示中药联合TTT治疗组CNV渗漏减轻最显著。HE检查结果可见CNV,VEGF、bFGF染色显示中药联合TTT治疗组含量最低,PEDF染色显示TTT治疗组含量最高,而中药联合TTT治疗组和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EGF/PEDF值中药联合TTT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结论TTT、中药对于半导体激光诱导的兔CNV动物模型可以促进其VEGF、bFGF的下调,PEDF的上调,调节VEGF/PEDF值,使CNV消退,综合来看,中药联合TTT治疗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一贯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及一贯煎的影响。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取第3代细胞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5μg.L-1)诱导定向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TGF-β1诱导组,TGF-β1诱导加一贯煎组,2周后通过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情况及一贯煎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结果显示CD44强阳性表达,CD29弱阳性表达。TGF-β1诱导后,免疫荧光及实时定量PCR均显示TGF-β1诱导组细胞α-SMA阳性表达,一贯煎组细胞α-SM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一贯煎可阻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联合丹参组。术后5周取材,观察梗死区内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CD31表达,静脉注射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丹参组高于模型组(P0.05)。3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梗死区血管新生,其机制并非通过VEGF的表达来调节的,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的,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JWDSY)含药血清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后,对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34,CD45.传至P3代时,用JWDSY含药血清诱导3d.建立大鼠心肌IRI造模,在心肌梗死区边缘移植血清诱导的细胞悬液.3,7,14 d后,取心肌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FGF表达.结果:JWDSY血清组bFGF的积分吸光度(IA)在3,7,14d后分别升高至5 758.18±465.17,6 589.61±432.89,8 015.62±366.34;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WDSY血清诱导的BMSCs移植于IRI大鼠心梗区边缘后,可以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增加心肌细胞bFGF蛋白表达,提示JWDSY含药血清诱导的BMSCs对IRI大鼠的心肌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功能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注射干细胞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穴位注射干细胞组造模成功72h后心俞、至阳、膻中每穴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3mL(1×1010/L),4周后以超声测量心功能,取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结果:心肌注射组、穴位注射干细胞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较模型组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模型组降低,心肌注射干细胞组和穴位注射干细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干细胞能够改善模型动物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制备bFGF-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和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情况。方法 应用复乳干燥法制备缓释bFGF-PLGA微球(bFGF-PLGA-Ms),并考察其一般性质。采用ELISA法建立用于bFGF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和回归方程,模拟体内条件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将bFGF-PLGA-Ms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4%,CH2Cl2残留量低于限量的1/10,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6.43±1.24)%和[(27.18±0.51)×10-3]%。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25.884 6t1/2-15.705 1(r=0.997 5),突释期内释放度仅为19.26%,11 d后其释放度达到72.47%。培养初期,bFGF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培养中后期,PLGA微球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结论 bFGF-PLGA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BMSCs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表面抗原.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和电针+BMSCs组,制备MIRI模型.模型组、电针组直接注射生理盐水;B...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 BMSCs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传代大鼠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对BMSCs表面抗原(CD90、CD45)进行鉴定。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BMSCs组、电针+BMSCs组,制备MIRI模型。假手术组只结扎不穿线;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心肌内直接注射生理盐水的方法;BMSCs组、电针+BMSCs组将BMSCs移植到梗死边缘区;分别在移植后3d、7d、14d三个时间点采用生化仪对心肌酶CK-MB、cTnI含量进行测定;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荧光标记观察BMSCs增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CD31、SDF-1蛋白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细胞增殖较为活跃,细胞增大,形状以梭形、多角形及星形为主,形态呈“旋涡样”,MTT显示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45阳性率小于5%,CD90阳性率大于90%,表明细胞纯度较高、均一性良好。再灌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个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大鼠心肌酶CK-MB、cTnI及心肌梗死面积的水平,电针+BMSCs组效果最显著(p<0.05);病理形态学显示电针+BMSCs移植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心肌纤维紊乱;荧光标记显示BMSCs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其中电针+BMSCs组效果显著;免疫组化染色后CD31、SDF-1呈“棕黄色或黄褐色”即阳性表达,新生血管呈棕黄色。各个治疗组CD31、SDF-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BMSCs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电针诱导BMSCs移植后对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治疗促进BMSCs在心肌内生长增殖,有效减少MIRI大鼠的心肌酶 CK-MB、cTnI水平,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MIRI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细结构损伤,增加微血管密度,促进缺血区边缘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守宫散对VEGF、bFGF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MKN-45细胞悬液,待肿瘤直径长至0.5cm左右,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I、2、4mg/kg/d复方守宫散进行干预,共6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复方守宫散对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复方守宫散各组及5-FU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P〈O.05),而且复方守宫散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5-FU的抑瘤效果强于中、高剂量复方守宫散(P〈O.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守宫散和5-FU均能下调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P〈O.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复方守宫散中低剂量组VEGF表达高于5-FU组,复方守宫散各组bFGF表达亦高于5-FU组(P〈O.05)。结论复方守宫散抗血管生成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bFGF的表达,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防治是全球性首要卫生健康问题。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以及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心复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对濒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后2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CD34+新生血管数和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结果]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组移植细胞存活率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数量及PCNA阳性心肌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濒死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心复康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培养并纯化BMSCs,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移植前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对移植细胞进行标记,术后采用中药心复康灌胃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2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损伤区VEGF蛋白表达情况、Brdu阳性移植细胞数和CD_(34)~+新生血管数.结果 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塞,能提高移植细胞存活率(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大鼠血清VEGF含量(与细胞移植组比较P<0.05),提高梗塞区VEGF蛋白表达,增加梗塞区新生血管数量. 结论中药心复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后移植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复康联合干细胞移植能更有效地促进损伤区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潘金源  李超 《山东中医杂志》2023,(11):1234-1239
心肌梗死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负担,促进缺血区域血管新生、建立侧支循环供血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现代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如黄芪、三七、红景天、当归、丹参、葛根等能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多个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因子,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HIF-1α-VEGF)、血管生成素/血管生成素受体-2(Ang-Tie2)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可为防治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