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MDA受体NR1、NR2 BmRNA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大鼠模型,采用逆转录PCR(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海马NMDA受体NR1、NR2B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NR1、NR2B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经中药颐脑解郁方干预后海马NR1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NR2B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假手术大鼠海马NR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NR2B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MDA受体NR1、NR2BmRNA表达升高,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明显下调,提示颐脑解郁方治疗脑缺血后抑郁状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脑内NMDA受体NR1、NR2B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后抑郁大鼠皮层及海马IP3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IP3的角度,探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磷脂酰肌醇(PI)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在脑缺血后抑郁模型上,采用AlphaScreen受体竞争机制,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IP3含量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皮层及海马IP3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IP3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皮层及海马IR含量增加,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明显下调,提示脑缺血后抑郁IPl含量增加,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受体后PI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抑郁大鼠脑内PI-3K、Akt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脑出血后抑郁模型,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实验方法,研究PI-3K、Akt在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左前额叶皮质、海马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前额皮质的PI-3K、Akt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颐脑解郁方干预后可明显下调PI-3K、Akt在脑内的表达(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PI-3K、Akt表达升高,中药颐脑解郁方可使之明显下调,中药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针灸结合常规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及肌酸含量变化,探讨早期针灸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灸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行颅脑MRI、MRS检查,并测定NAMCr和Cho/Cr值。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脑梗死区NAMCr均升高(P〈0.05),Cho/Cr均降低(P〈0.05);而在治疗组中治疗结束后NAA/Cr较对照组升高的更为明显(P〈0.05).Ch0/Cr较对照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模型脑内环磷酸腺苷(cAMP)通路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颐脑解郁方组、西药氟西汀组。模型组、中药颐脑解郁方组、西药氟西汀组在 21 d内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加孤养法(method of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with isolated support)建立抑郁状态大鼠模型,模型组ig双蒸水,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ig中药颐脑解郁方(6.2 g ·kg-1)、西药氟西汀(剂量2.33 mg ·kg-1),采用RT-PCR实验方法,测定PDE4(3',5'-cyclic-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REB(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在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左前额叶皮质、海马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及海马PDE4表达增强(P<0.05),CREB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P<0.01);中药颐脑解郁方及西药氟西汀干预后,额叶前侧皮质及海马PDE4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P<0.01)。CREB表达明显增高(P <0.05,P<0.01)。结论: 中药颐脑解郁方干预后可明显调节PDE4及CREB在抑郁大鼠脑内的表达,提示中药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cAMP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脑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表达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方法,研究ERK1/2在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左前额叶皮质、海马的表达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前额皮质的ERK1/2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颐脑解郁方干预后可上调ERK1/2在脑内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表达降低,颐脑解郁方可使之明显上调,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上调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抑郁大鼠脑内NMDA受体亚单位NR1mRNA、NR2BmRNA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脑出血后抑郁模型,采用逆转录PCR(RT-PCR)实验方法,研究NR1mRNA、NR2B mRNA在脑出血后抑郁模型及假手术大鼠脑内左前额叶皮质、海马的表达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前额皮质的NR1、NR2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颐脑解郁方干预后可明显降低NR1 mRNA、NR2B mRNA在脑内的表达.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NR1 mRNA、NR2B mRNA表达升高,中药颐脑解郁方可使之明显下调,中药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下调NMDA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大鼠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变化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cAMP、PKA及PKC的角度,探讨卒中后抑郁模型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在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观察PSD大鼠脑前皮质及海马cAMP含量、PKA及PKC活性的变化及中药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cAMP含量及PK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中药颐脑解郁方能使之上调;模型组PKC活性明显高于正常组,颐脑解郁方能使之下调.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脑皮质及海马受体后cAMP-PKA信号通路系统下调而PKC信号通路上调,中药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受体后cAMP-PKA及PKC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实验7d、14d、21d、28d时,检测各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并采用Q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21d、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得分增加(P〈0.05或P〈0.01)。21d、28d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西药组大鼠海马NM—DA—NR1tuRNA/蛋白表达减少(P〈0.05或P〈0.01)。结论加味温胆汤的抗抑郁效应可通过阻抑海马NMDA—NR1mRNA/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天年饮对衰老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衰老模型组、天年饮用药组、阴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0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下丘脑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衰老大鼠皮质、海马、下丘脑Glu,As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中药天年饮可明显降低衰老大鼠各脑区Glu,Asp的含量(P〈0.05,P〈0.01)。结论中药天年饮可改善衰老大鼠脑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具有延缓脑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侃  陈眉  许茂盛  裘涛  张伟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893-1895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与卒中后抑郁(PSD)的早期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2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别于发病2周、1月及3月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抑郁状态发生情况,并于卒中早期行双侧前额叶白质区及海马区1H-MRS扫描。根据随访结果,抑郁组、无抑郁组分别为13例及12例;正常对照组20例,额叶及海马区扫描各10例。分析各部位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盐(NAA)/肌酸(Cr)、胆碱(Cho)/Cr及肌醇(mI)/Cr的比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双侧前额叶白质区及海马区NAA/Cr比值明显降低,而Cho/Cr比值升高,且以左侧前额叶及海马区显著;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左侧Cho/Cr升高及左海马区NAA/C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H-MRS分析能在体反映脑组织中代谢物变化情况。急性脑卒中后,双侧前额叶白质区、海马区低NAA/Cr及高Cho/Cr比值预示其后发生PSD可能性较大,对脑卒中后是否并发抑郁障碍有一定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通脑汤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ET、血清NO含量的影响,探讨通脑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通脑汤高剂量组、通脑汤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5组,每组20只。采用加以改良的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从造模后第10d起,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μL/(g·d);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悬浮液0.5μg/(g·d);通脑汤高、低剂量组依次给予高、低剂量通脑汤水煎液.相当于含生药50mg/(g·d)和25mg/(g·d);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给药5周,检测血浆ET、血清NO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3个药物组NO、ET水平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脑汤两剂量组的NO、ET含量分别与尼莫地平组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脑汤高、低剂量组间的NO含量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的ET含量较低剂量组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脑汤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其能降低脑缺血损伤时ET、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药YN-3号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GR NMDA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YN-3号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加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YN-3组和氟西汀组,应用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进行抑郁状态相关行为学检测,包括Open—field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Y”迷宫实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GR、NMDAR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探究活动减少(P〈0.01),强迫游泳持续时间延长(P〈0.01),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1),YN-3组大鼠相应行为学实验比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P〈0.05,P〈0.05);模型大鼠海马内GR、NMD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1),YN-3组海马内GR、NMDAR的阳性表达强度有所提高(P〈0.01)。结论:提示中药YN-3号可以减轻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状态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脑内GR、NMDAR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药颐脑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脑单胺递质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单胺神经递质方面探讨抑郁症病理机制及中药颐脑解郁方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中药颐脑解郁方组(中药组),每组12只,复制大鼠抑郁状态模型,以蔗糖水消耗量、OPEN-FIELD进行行为学评价,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脑前皮质、海马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脑滴丸对急性脑缺血海马MARCKS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脑缺血损害(PKC-MARCKS)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种系体外微栓子注入法复制急性多发脑梗死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清脑滴丸133.28mg&#183;kg^-1,尼莫地平7.25mg&#183;kg^-1。各组于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应用光学显微镜(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半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侧海马MARCKS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组海马神经细胞紧密整齐,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神经细胞分别有不同程度受损,但中药组损伤程度相对较轻;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海马MARCKSmRNA均过高表达,但中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脑滴丸可以减轻急性脑缺血时海马组织损伤,下调MARCKSmRNA的过高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KC—MARCKS信号转导系统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海马CAl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参芎化瘀胶囊每El1次组(中药A组),每日2次组(中药B组),每日3次组(中药C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1、3、7、14天4个时间点通过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l区GAP43蛋白的表达同时测定行为学评分,第14天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CAl区GAP43蛋白质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增高(P〈0.05),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变性神经元增加,存活神经元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各组GAP4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中药C组最明显(P〈0.01);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变性神经元数量减少,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14天存活神经元数明显增多,其中以中药C组存活神经元数量最多、GAP43蛋白质含量最高,与中药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GAP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由芳香开窍药组成的嗅吸剂微粉,经雾化吸入应用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经芳香开窍药经鼻腔给药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20例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大脑中动脉≥120cm·s^-1颅脑外伤致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成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每隔1日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治疗组入院第2天起给予芳香开窍嗅吸剂雾化吸入10天,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2~15天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2乙酞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含胆碱化合物(Cho)及NAA/Cr、NAA/Cho、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后脑血流速度5天后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行1H—MRS检查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NAA/Cr和Cho/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所处数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结论:颅脑创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血管痉挛可以使脑内代谢物质发生变化,经鼻雾化吸入芳香开窍药可以达到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脑血管痉挛,促进正常脑血流的恢复,改善脑代谢,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疗效,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了解脑内不同区域代谢变化,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脾解郁方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中药组,采用21天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血清、海马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糖水偏爱率明显下降,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血清、海马IL-1β、IL-6、TNF-d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在改善空间学习记忆方面,舍曲林组未见明显作用(P〉0.05),中药组则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作用(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对血清及海马IL-1β、IL-6、TNF—α均有显著逆转作用(P〈0.05),舍曲林组对血清、海马IL-6、TNF—α和海马IL.1B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而对血清IL-1p无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醒脾解郁方对改善抑郁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优于舍曲林,可能与其降低抑郁模型大鼠血清、海马IL-1β、IL-6、TNF-仅炎性因子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出血后抑郁大鼠神经再生和修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各8只。模型组、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采用尾壳核注射胶原酶诱发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在CUMS开始首日同时给予药物灌胃,氟西汀组给予盐酸氟西汀2.33 mg/(kg·d),颐脑解郁方组给予颐脑解郁方9.92 g/(kg·d),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给予蒸馏水10 mL/kg,灌胃4周,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第1、2、4周测量体质量、行蔗糖水试验,并于第4周进行OFT旷场实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直立次数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颐脑解郁方组以上指标均高(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颐脑解郁方组海马组织中Nogo-A、NgR、RhoA蛋白表达低(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还脑益聪方对动物行为学、病理形态、氧化应激和衰老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Moms水迷宫实验结果结合体质量,从60只老年大鼠中选出正常老年大鼠,并按照分层随机方法分为老年认知障碍(老年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盐酸多奈哌齐片,0.49mg/kg)组,中药小剂量(3.78g生药瓜g)、中剂量(7.56g生药/kg)和大剂量(18.90g生药/kg)组,同时另设10只4月龄sD青年大鼠为青年正常组。老年正常组、老年模型组和青年正常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其他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连续灌胃14周。给药结束后,以Mom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按照随机原则选取5只大鼠,并取其脑组织(海马)匀浆,检测血清和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GSH)等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另外5只大鼠脑组织,HE染色和刚果红染色,观察海马组织CAl区形态学变化和淀粉样沉积变化。结果与老年模型组相比,中药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大鼠穿越第四象限的时间和路程(P〈0.05,P〈0.01)。与老年模型组大鼠海马区相比,中药大、中和小剂量干预后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刚果红染色后镜下可见给药后B一淀粉样蛋白(Ap)沉积数量明显减少。与老年模型组比较,中药小、中、大剂量及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提高血清和海马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中药小、大剂量还可显著提高血清和海马中CAT和GSH活性(P〈0.01),降低海马中B—AP含量(P〈0.05,P〈0.01)。中药中、大剂量组血清中GSH—PX活性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衰老大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识别能力减弱,还脑益聪颗粒剂可改善自然衰老大鼠AD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可保护脑组织海马结构,提高血清及组织中抗氧化能力和T—AOC的活性,减少B—AP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