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国医学属“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实验指标相结合的研究为中医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有利于揭示证候本质,指导临床治疗,而且可以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EH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粘附分子水平异常与痰湿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痰湿证与粘附分子水平的关系。方法:观察EH痰湿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变化,与EH非痰湿证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各组间sICAM1、sVCAM1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EH痰湿证及非痰湿证患者sICAM1、sVCAM1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尤以痰湿证患者sICAM1、sVCAM1升高更为明显,与非痰湿证患者比较,P<0.05。结论:sICAM1、sVCAM1在痰湿证EH患者中特异性升高,是EH痰湿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且有逐年增高和低龄化的趋势。目前E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H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异常,IgG、补体C3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均明显升高。Ⅰ、Ⅱ、Ⅲ期EH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呈进行性降低,EH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高于正常人[1]。为探讨EH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及其与血清SOD活性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20例EH患者RCIA功能和血清SOD含量,并与30例正常人做比较。1材料与方法1.l研究对象选择选择西平地区高…  相似文献   

4.
李玲  周淼 《中医研究》2004,17(3):28-29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胰岛素抵抗(IR)在高血压病患者(EH)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2例EH患者(中医辨证属风阳上扰型18例,肝肾阴虚型14例),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同时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数值,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患者ET值高于正常人,IAI低于正常人,肝肾阴虚组同风阳上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T和IR参与了EH的发生发展过程,上述指标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H与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的增生加速与凋亡抑制失衡有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中表达,他们通过血管增厚、重塑和抑制凋亡参与EH发生、发展病理过程。本研究对比观察了天麻钩藤饮和蒙诺对EH患者血清TGF-β1、Bcl-2浓度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传统降压药物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级高血压病(EH2)中医证型与血浆ET、AngⅡ、TXA2水平的关系,进而观察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83例不同中医证型EH2患者血浆ET,AngⅡ、TXB2的含量,同时采用川芎嗪治疗,观察EH2及血瘀组治疗前后血浆ET,AngⅡ,TXA2的变化情况,结果:肝火亢盛,血瘀组ET水平显著升高,实证组,血瘀组AngⅡ,TXB2水平显著升高,川芎嗪能显著降低EH2及血瘀组异常的ET、AngⅡ,TXB2水平。结论:血浆ET、AngⅡ、TXA2可以作为EH2判断病情轻重及辨证论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通络熄风利水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高血压(EH)所致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故EH的药物治疗除降低升高的血压外,更重要的是控制逆转心室肥厚,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通络熄风利水法治疗35例向心性肥厚型EH患者左室重构,取得了较好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7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阳亢型(63例)、肝火亢盛型(21例)、痰浊壅盛型(75例)和阴阳两虚型(1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FT3、FT4水平。结果EH组T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阳两虚组T3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个证型组;肝火亢盛组FT3值和痰浊壅盛组TSH值在性别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阴虚阳亢组60岁以上患者的T3、T4、TSH和FT3水平明显降低。结论EH患者T3浓度值明显降低,与EH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EH辨证分型具有指导意义;甲状腺激素对于不同性别的同一证型EH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身体功能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在不同中医证型的EH中随年龄呈现不同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的诊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口疾病构成中,心血管病占40%,而原发性高血压(EH)又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预计2020年冠心病和脑卒中将成为全球排名第1位和第4位的疾病。20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若能控制EH,则可使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率下降50%和58%。因此,EH在心血管的流行病学中占重要地位^[1]。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诊断与分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婴幼儿部性脑积水(extemal hydrocephalus,EH)的诊断与临床分度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对外部性脑积水患者诊治情况和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外部性脑积水不同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法的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轻度EH患者治疗痊愈率达100%,与未治疗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中度EH患者治疗痊愈率为97.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重度EH治疗痊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轻度原因不明为(原发性)97.50%,中度继发性原因为88.16%,重度继发性原因为100%。结论:外部性脑积水轻度预后良好,无需治疗,中重度及时给予治疗可改善愈后,EH的原因和临床症状与预后具有高度关联,临床分度对选择治疗方法和了解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对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影响。方法选择同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EH)组30例辨证为肝阳上亢型服用天麻钩藤饮,肝肾阴虚型服用知柏地黄汤。结果EH组与对照组比较E2水平降低,EH组治疗前后比较T和E2有明显变化。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中老年高血压有助于T和E2调节。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人群及正常人群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 EH人群及正常人群血流变学实验室指标变化 ,为 EH研究及防治提供客观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依照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将研究对象分为肝阳上亢组、痰湿壅盛组、阴虚阳亢组、阴阳两虚组和正常组五组 ,每组各 30例。分别测定其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不同证型 EH人群血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 K值、血沉、血浆比粘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5差异有显著性。且实证组血流变学指标较虚证组有增高趋势。结论 :EH发病机制中除神经体液因子外、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血凝能力增加可能也起一定作用 ,而实证组与虚证组间血流变学实验室指标变化可作为中医虚实辨证及虚实程度的辅诊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并发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西医学的相互渗透,目前关于EH的中医药研究已有了一定的积累,笔者检索了1992年至2001年间有关文献400余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EH+HLP)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血脂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ELISA法对61例EH+HLP患者进行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测定,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EH+HL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中EH 3级与EH 1级、EH 2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EH1级与EH 2级间无显著性差异。EH+HLP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不同血压级别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瘦素与性别相关,女性高于男性;与BMI、SP呈正相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791。脂联素与TG呈负相关,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0.479。结论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EH合并HLP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牛黄降压丸的降压疗效及其对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而言,保护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预防心脑系统疾病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EH的目的。而EH患者高交感神经活性常导致患者的血压剧烈波动,从而增加发生心脑事件的危险性,因此如何降低EH患者的高交感神经活性,稳定24 h血压,是治疗EH的重要措施。作者运用牛黄降压丸治疗EH,取得了满意疗效,并研究了该药对E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1临床资料依据Ⅱ期EH诊断标准[1]和中医肝火亢盛型证候标准[1],选择20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合并2型糖尿病(2DM)患者心率变异的改变,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5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EH组、EH合并2DM(EH+2DM)组,各组分别行hsCRP检测和24 h心电图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2DM组和EH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明显降低(P〈0.01),hsCRP明显升高(P〈0.05);与EH组比较,EH+2DM组SDNN,SDANN明显降低(P〈0.05),hsCRP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TC、LDL-C呈正相关,与SDNN、SDANN、PNN50呈负相关。结论 EH患者存在自主神经病变,EH和DM同时存在时可促进自主神经病变的进展。应常规检测hsCRP水平,以对EH及其合并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早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由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认识与中医整体观辨治疾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基于中医整体观进一步阐释EH发病学特点及其病理生理演变的内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EH提供新的视角。并根据整体观思维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EH的策略,对构建中西医并重的EH慢病防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脉压增大对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血管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对这些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关联其脉压情况,在此基础上得到脉压增大对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价值;结果 单纯EH组共306例,人群总体PP在40~60 mmHg频率最高,为62.4 %;EH合并心血管事件组234例,PP在~80mmhg频率最高,为 51.53%。80mmhg、100 mmHg及〉100mmhg3个频率段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40~60mmhg频率段,而40~60频率段作为EH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起始频率段又与单纯EH组PP的均值(50.68±8.8 )基本一致,因而将60定为PP危险界值。结论探讨脉压增大对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重大,可以在治疗期间对此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辨证分型与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关系。方法采用E17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中老年EH60例T和E2水平。结果EH组男性较对照组男性T降低;EH组女性较对照组女性E2降低;EH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肝阳上亢型E2降低,痰浊上扰型T降低,肝肾阴虚型T和E2降低,气血亏虚型T和E2降低。结论中老年EH中医辨证分型与T和E2水平变化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有多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参与其发生发展。高血压和AS一样,都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但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浓度是否增加,目前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EH患者血尿酸(UA)、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抑制剂——氯沙坦进行干预,旨在了解UA和MMP-9在E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氯沙坦对其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