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首发症状多数不典型,早期并发症多,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40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或伴发症.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1年的调查报告,住院DM患者合并各种心血管并发症者高达93%,其中冠心病占25.1%,约80%的DM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为非DM的2~4倍.DM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较非DM患者常见并且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病变广泛,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现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D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肖艳  苏懿 《中医药研究》2012,(8):913-914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规律,以指导AMI的防治。方法将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住我院ICU的AMI患者315例,根据胸痛开始出现的时间进行分析,分别根据发病的时间点、发病的季节、发病的节气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315例AMI患者,按照时间点分析发病时间点高峰在07:00~12:00,其次是00:01~06:00;按照春季(1月~3月)、夏季(4月~6月)、秋季(7月~9月)和冬季(10月~12月)将一年分成4个季节进行分析,发病季节高峰在春季;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分析,发病节气高峰在清明和处暑。结论 AMI的发病的时间段、季节以及二十四节气分布均具有相应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不同年龄层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2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36例、中年组166例、老年组120例,这些患者均经PCI术治疗。通过病例对照关联分析进行统计。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0.6±6.3)岁、(60.7±7.6)岁、(71.2±5.5)岁;冠造结果显示,青年组患者单支病变为主,犯罪血管以前降支病变占主要部分,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与中年组、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方面患病率更低。结论中、老年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多为长期病变急性加重,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受累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相对单一,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佛山地区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辰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7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辰,作圆形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辨证分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高峰期及集中趋势。结果气滞血瘀证、痰浊闭塞证、阳气虚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辰高峰分别在午时、巳时、子时,阴血虚证发病率在各时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佛山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辰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心梗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对比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心力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占到17.41%。合并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合并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认识.以百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促讲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病机特点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中医病机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7例,分别于3个时间窗,即发病后12h内(超急性期)、发病后第3d至1周内(急性期)和发病超过3月后(陈旧性)采集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窗的病机构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病机以标实为主,多属寒凝痰阻;急性期除气虚痰瘀外,阴虚内热是此期特点;陈旧性心肌梗死以本虚为主,多气虚血瘀夹痰,脾肾不足水气内停亦较常见。结论:时间窗不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机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日发病的五脏主时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时间与五脏主时节律的关系。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2月至翌年4月AMI中,AMI中实证显著多于虚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AMI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日中、平旦;AMI中痰瘀证多于非痰瘀证,痰瘀证、非痰瘀证AMI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日中,夜半时段痰瘀证AMI发生率高于非痰瘀证。结论AMI发病具有一定的时间节律,12月至翌年4月不同中医证型AMI发病高峰与五脏主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糖尿病 (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认识 ,笔者收集我院 1 987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 2 4例DM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加以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DM合并AMI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 9例 ,女 5例 ;年龄 34~ 71岁 ,平均 56 .3岁。本组DM诊断均符合DM诊断标准。2 4例均为 2型糖尿病 (NIDDM ) ,其中 1 4例在AMI发病前已确诊为NIDDM ,1 0例在AMI发病时确诊为NIDDM。临床表现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1例 ;就诊时具有AMI的典型表现 3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 ( HT)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46例有 HT病史和 45例无高血压病史 ( NHT)的 A MI临床资料。结果 :HT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心肌再梗死、住院死亡率均高于 NHT,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高血压是影响 AMI预后的一个高危因素 ,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 ,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和心肌梗死后相关的全身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升高;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据统计,约32%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彳艮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因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疾病预后。为更好的早期识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降低误诊率,以便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现对我院的4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提供临床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有无合并高血压进行分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中,无痛性心肌梗死12例,占30%;典型胸前疼痛28例,占70%.对照组40例中,无痛性心肌梗死6例,占15%,典型胸前疼痛34例,占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肥厚26例,占65%,对照组为6例,占15%.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观察组SBP下降值及血压下降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加强血压的动态观察,保持血压平稳,对改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5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笔者就我院内科11年中收治的57例6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49例60岁以下中年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其发病、患病及并发症关系的分析,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9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性别:就住院年龄及起病年龄而言,<14岁和>50岁组男性占的比例较大,在14~50岁组女性占的比例较大。②年龄:<14岁者70例占24.14%,>50岁者72例占24.83%。③并发症:125例(43.10%)有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6例占15.86%,过敏性疾病29例占10.00%。结论在<14岁和>50岁年龄段,哮喘的住院者和发病者以男性居多,而在14~50岁年龄段女性占多数。<14岁哮喘患病和发病的构成比均较高,50岁以上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圆形统计方法,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时辰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佛山市中医院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库中的收集的ACS病例27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4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7例。运用圆形统计方法,分析3类ACS的发病时辰情况,探讨ACS的发病规律。结果STEMI发病时辰无显著性差异,发病时间大约为11∶38,即STEMI的发病时辰集中在午时。NSTEMI的发病时辰无明显差异性,发病时间大约为09∶05,NSTEMI发病时辰主要集中在巳时。UA发病时辰无明显差异,发病时间大约为05∶35,UA的发病时辰主要集中在卯时。ACS发病与升降时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同类型ACS发病在一日之中有一定的规律,但其发病与一日之中阳气升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时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28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占38.9%,AMI并发糖尿病组(DM组)患者、高血压、周围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死后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NDM组,P〈0.05);DM组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N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NDM组(P〈0.05)。造影结果分析:DM组冠状动脉总病变数、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C型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而单支病变、A和B1型病变低于NDM组(P〈0.05)。DM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NDM组,而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广,病变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 d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6例,合并糖尿病32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6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2 d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 AMI组发病2 d内TC、LDL-C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TG、LP(a)、HDL-C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病和非糖尿病组,但LP(a)、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脂水平存在动态变化,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降低,故不能作为临床调脂治疗的依据。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季节分布特征及首发症状等资料,以总结出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开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病月份分布以及症状等特点.结果: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42例,女性55例,男性:女性=2.58:1;患病高峰年龄50~69岁,达58.89%;在39岁以下人群中,AMI发病者均为男性;50~59岁人群中,男/女发病率构成比基本持平,而在60~69岁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女性:38.18%,男性:29.58%).为当年11月~来年1月是AMI发病高峰时间段,占45.69%.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AMI患者占39.09%,疼痛是青壮年AMI首发症状.结论:AMI在青壮年男性及老年人群中均有发病,冬春季是发病高峰,可表现为不典型胸痛或无特征性表现.院前急救人员应快速反应,及时判断,正确救治,安全转运,减少AM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笔者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诊断按 1985年 WHO标准诊断 ,AMI的诊断条件为符合下列二项以上者 :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为发病时的主要表现者 ;系列心电图检查有 AMI的典型改变及演变过程者 ;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笔者收集我院 1986年 1月~19 99年 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 2 40例 ,其中发病前已确诊糖尿病者 2 0例为 A组 (均为 型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06月至2010年06月AMI合并DM患者80例,并以同期单纯AMI患者110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同时对比改进护理方法前后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改进护理方法后,AMI合并D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AMI合并DM患者有胸痛发生率低等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AMI合并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