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3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住院的54例DPN,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改变:①肢体感觉或/及运动神经障碍,如患肢麻木、蚁走感、烧灼或发凉、刺痛、肌无力等;②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下肢肌电图异常,如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0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m/s,肌电位(据不同年龄)增加20%‘”。全部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6~78岁,平均53士11岁,DPN病程0.5~8年,平均3.7土2.9年;对照组18例,男1…  相似文献   

2.
王军  陈玲 《中医药研究》2012,(8):1013-1014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弥可保,观察组在应用弥可保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程在10a以上者患病率为40%~80%,发生率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5%,但经神经电生理检测,其患病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其病因主要是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及由此而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障碍和自身免疫紊乱。到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笔者于2003年5-12月采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96例DPN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口服弥可保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观察2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8.0%,对照组52.1%,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生理功能的作用,对DP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25%~90%,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已存在的神经病变发生率在10%左右。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弥可保即甲钴胺注射液,是一种内源性辅酶B2。笔者观察了本院2005年8月-2006年3月应用弥可保治疗DPN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2组患者都给予血糖控制药物,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弥可保加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给予弥可保加凯时治疗。结果;弥可保加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有效率占83.9%,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结论:弥可保加凯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穴位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对照组45例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1.1%,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显效所需疗程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是糖尿病病人的40-70%,笔者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在临床上运用川芎嗪加弥可保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脑心通及弥可保(甲钴胺)对其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祛风除湿中药足浴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及教育,保持既往降糖方案,高血压者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同时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祛风除湿中药足浴。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Toronto临床评分变化,测定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Toronto临床评分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MNCV、SNCV 均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1.81%(27/33),对照组为65.62%(2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4.84%(28/33),对照组为62.50%(20/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风除湿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DP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琳娜  张丹 《光明中医》2009,24(6):1104-1105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施以饮食控制,及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以甲钴胺500μg,日一次,静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硫辛酸600mg/d+生理盐水250ml,日一次,静脉输入,连续14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病变T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病变TSS评分均较前改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方法:将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6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触觉用尼龙丝单丝法检测,温度觉采用Tip Thcrm温度浅感觉仪检测;腱反射检测包括踝反射及膝反射检测,采用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TCSS)进行评分;证候积分参照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清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管内皮素(ET-1)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为73.4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正中神经MNCV和SNCV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SOD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α-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MDA,SOD,NO及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T2DM合并DPN病人112例,在相同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以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6例,以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64%、96.43%,与对照组(41.07%、67.86%)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胫前神经、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P<0.01);FBG、PPG2h、HbA1c略下降(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5),hsC-RP、UMA、ET、TXB2明显下降(P<0.05)均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芎嗪能够更有效减轻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仅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予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Lat),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及潜伏期(La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燥汤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渴痹通胶囊联合怡开对血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消渴痹通胶囊联合怡开片(治疗组)60例与单纯怡开片组(对照组)60例。以神经传导速度作为判定依据,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检查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痹通胶囊联合怡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积极作用,对神经传导速度、振动觉及温度觉有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针刺治疗和弥可保口服治疗,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及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针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降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提高DPN患者感觉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论针刺治疗DPN疗效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麻止痛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钴胺500 mg和安慰剂,3次/d;治疗组口服甲钴胺500 mg,3次/d和消麻止痛胶囊4粒,3次/d,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测定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对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比较,并通过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症状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对病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优于对照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NCV和SNCV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其中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R水平明显降低(P<0.05),NO和SOD升高显著(P<0.05),且治疗组AR,NO和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TCSS评分分别为(6.27±1.17)分和(4.52±0.93)分,VAS评分为(5.33±0.64)分和(4.26±0.53)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麻止痛胶囊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这可能与患者体内AR,NO和SOD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糖络宁,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神经病变积分(MDNS)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及TAOC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下降,TAOC/MDA明显升高,TAOC与MDA呈负相关(r=-0.206,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糖络宁治疗DPN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