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与内皮损伤、免疫以及细胞增殖、凋亡等密切相关。Piezo1是一种新型的机械敏感阳离子通道,能通过调控内皮细胞、免疫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途径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丹参、黄芪-丹参、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原儿茶醛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与Piezo1通道密切相关。今后可基于Piezo1通道开展更多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腹腔巨噬细胞中清道夫受体AⅠ(SR-AⅠ)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6只。高脂饲料喂养结合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AS模型。电针组电针"足三里""内关""关元"穴(1mA,2Hz,20min,1次/d),西药组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灌胃(1mg·kg-1·d-1),均治疗4周。HE染色法观察兔术侧颈总动脉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兔腹腔巨噬细胞中SR-AⅠ蛋白的表达;PCR技术检测SR-AⅠmRNA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AS兔术侧颈总动脉管内有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西药组兔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损伤明显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兔腹腔巨噬细胞中SR-AⅠ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兔腹腔巨噬细胞中SR-AⅠ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西药组相比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抑制AS兔腹腔巨噬细胞中SR-AⅠ蛋白和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针刺防治AS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脂质紊乱和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能力是决定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与转归的关键。目前还存在一类对动脉硬化的形成有特殊作用的蛋白,即血清逆转运蛋白。这类蛋白主要包括小凹蛋白和清道夫受体家族。小凹蛋白-1(CAV-1)既在载脂细胞胆固醇流出中发挥转运中心和关键分子的作用,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介导抗炎的信号转导作用。清道夫受体-B1(SR-B1)存在细胞膜上,能够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清  相似文献   

4.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得到确证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受体,最早是由Brown和Goldstein等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以乙酰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为配体克隆的清道夫受体家族中作为CD36膜蛋白超家族以及溶酶体整合膜蛋白相关蛋白被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多因素血管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细胞凋亡是机体一种自发性程序性死亡,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是AS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VEC凋亡可能是促进AS病变的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事件,而随后的VSMCs和巨噬细胞凋亡则加速AS不稳定斑块形成,在AS疾病晚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细胞凋亡可能为治疗AS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因子及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治疗AS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从细胞凋亡探讨中药治疗AS研究缺乏系统总结。因此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汇总了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重点从线粒体凋亡途径、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及相关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探讨了细胞凋亡在AS中的作用,并对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抗AS的作用及机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为AS的治疗及新的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ll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已基本清楚,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祖国传统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辨证施  相似文献   

7.
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和伴随的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AS斑块的不稳定性,即易损性。血管介入治疗虽可纠正严重冠脉狭窄,但并不改变AS的生物学过程,无法从源头上根本解决斑块不稳定的问题。目前已达成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如何用中医药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鼠主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的表达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银杏叶片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新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银杏叶片组。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钙、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表达的情况,并观察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钙明显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增厚,内膜增生百分比显著变大,管腔狭窄指数显著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sICAM-1、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血糖、血钙明显降低(P0.05),TG、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管腔比银杏叶片组明显狭窄(P0.05)。清道夫受体A在动脉壁有表达,而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3项指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叶片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CRP、sICAM-1、sVCAM-1水平(P0.01)。血清炎症因子(CRP、sICAM-1、sVCAM-1)水平与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阳性表达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1、0.604、0.581,均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增高、动脉壁清道夫受体A表达增强,且清道夫受体A表达与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银杏叶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清道夫受体A表达。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如何用中医药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1平滑肌细胞(SMC)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长因子与癌基因是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从基因表达分子水平调控这一根本原因入手,进行中医药抗AS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唐利龙[1]等研究证实,川芎嗪具有直接抑制血管SMC生长分裂作用。观察川芎嗪对培养血管SMC前胶原基因转录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11.
王景尚  黄烨 《中医药研究》2013,(12):1501-150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病理基础,血瘀证是心血管病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AS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斑块形成、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出血等复杂病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血管弹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中医"血瘀"、"痰阻"表现十分相似.随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中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抗AS效应"就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调脂、抗炎、抗氧化、保护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个环节发挥抗AS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快速发展,AS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和作用靶点.本文在总结活血化瘀中药抗AS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S机制研究最新进展,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AS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2.
段宝贵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09-1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形成冠心病、脑梗塞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的始动环节和病理基础。AS的发生发展过程极其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有内皮细胞损伤、血浆脂质沉积、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膜下迁移、泡沫细胞的形成等。大量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在调节血脂代谢、抑帝3血管平滑肌增生和迁移、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查阅近年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AS的病因主要有脂质代谢紊乱,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激活等,中药作用于AS后主要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抗炎、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结论:中药对AS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少,调节免疫作用明显,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中药抗A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加深。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调脂作用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AS的发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基础试验均证实抗AS的中药都具有调脂作用。何首乌和何首乌藤及其提取物、山楂及其提取物、川芎、酸枣果肉均能降低高血脂动物的血浆TC、TG、β-脂蛋白,也能降低主动脉中的Ch和肝脏TG,使实验性AS兔的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及脂质蓄积明显减  相似文献   

15.
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近年来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就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对血脂的调节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年来运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分析了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单味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单味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实验药理研究进展。从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通过降低血脂来抑制AS;抑制炎症反应以抑制AS;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抑制AS;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充分显示了中药在该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病理因素诱导下异常增殖、迁移、表型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的关键环节。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的凋亡途径可能导致VSMC增殖、凋亡失衡,从而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药干预调节VSMC异常增殖和凋亡在AS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中药单体和复方调节VSMS ERS从而防治AS的部分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阐释与总结中医中药防治AS的作用特点与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综述巨噬细胞极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M1型巨噬细胞极化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双重作用;丹参、穿心莲、姜黄、肉桂、黄连等中药的提取物,可以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起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调肝导浊法中药抗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调肝导浊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 :采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进行分组喂养 ,酶法、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调肝导浊中药可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 ,降低PC NA、PDGF -A、PDGFR -α阳性表达率。结论 :该中药通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 ,抑制SMC增殖 ,阻止AS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