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疗程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最佳疗程。方法按胰岛素强化疗程,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15、30、60、90d4组,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年、2年后胰岛β细胞功能,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良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30、60及90d3组在治疗后AI30/AG30较15d组高[(1.48±0.43)mmoL/LVS(1.25±0.40)mmol/L,t=2.40,P〈0.05;(1.83±0.37)mmol/LVS(1.25±0.40)mmol/L,t=2.85,P〈0.0l;(1.90±0.41)mmol/LVS(1.25±0.40)mmol/L,t=2.97,P〈0.01]。治疗结束2年后,各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均逐渐下降,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60d组及90d组A130/AG30高于15d及30d组[(1.44±0.51)mmot/LVS(0.87±0.47)mmol/L,t=2.92,P〈0.01,(1.44±0.51)mmol/LVS(1.09±0.55)mrnoL/I.,t=2.44,P〈0.05,(1.52±0.44)mmol/LVS(0.87±0.47)mmol/L,t=2.86,P〈0.01,(1.52±0.44)mmol/LVS(1.094-0.55)mmol/L,t=2.50,P〈0.05],90d组同60d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d及90d组缓解率较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为初诊T2DM患者带来长期缓解,适当延长疗程可更能延缓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自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厄贝沙坦组(38例)和联合用药组(42例).两组患者在控制血糖、血压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或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疗程为12周.分别检测入选前,治疗6周和12周后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总量和尿白蛋白清除率治疗前后差值相比较,联合用药组与厄贝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可进一步减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并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锐30;B组30例,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2组间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短,每日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P<0.05).结论 诺和锐30能够平稳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更为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胰岛素初始治疗两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江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4):563-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联合组和预混组,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中少有夜间低血糖,更多HbA_1C≤6.5%,空腹血糖达标率高,体重增加和日胰岛素用量均较预混组低。结论初始胰岛素治疗,1次/d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葡萄糖毒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观察 89例 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 ,详细询问病史 ,推测其病程 ,空腹血糖≤ 7.0 mml/ L者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测得各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探讨其体内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毒性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2型糖尿病患者 89例 ,男 5 0例 ,女 39例 ,年龄 (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平糖2号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1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组服用平糖2号+格列齐特缓释片,B组服格列齐特缓释片,分别于服药后第2周及第4周检测相关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p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两组FPG、P2PG、HbAlC、Fins、HOMA—IR及HOMA—B在服药4周后与服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A组服药4周后Tc较服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药4周后A组与B组相比,FPG、P2PG、HbAlC、TC、Fins、HOMA-IR及HOMA-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平糖2号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04,4(8):98-98
IAsp(InsulinAspart,即门冬胰岛素)是专门为迅速起效而设计生产的新一代“超短效”胰岛素注射液,临床尚未大量应用。为探讨IAsp .的疗效、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分泌科刘洁、徐焱成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4 2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n =2 2 )、B(n =2 0 )两组,分别以IAsp .和诺和灵R治疗,疗程2~4周。确定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开始治疗时血糖均具可比性。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个人意愿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CSII)或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法,胰岛素的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灵敏的测定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水提取,乙腈沉淀,并过C18SPE柱,以乙腈:水(75:25,v/v)为流动相,经Alltech Prevail TM Carbohydrate ES(250×4.6 mm,5μm)柱分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测定范围分别为:20~320 mg/L、25~400 mg/L和25~400 mg/L,检出限分别为4 mg/L、5 mg/L和5 mg/L,乳糖和麦芽糖的测定范围为50~800 mg/L,检出限为15 mg/L,5种糖的回收率在97.2%~106.4%之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56%~2.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多种食品中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美吡达和二甲双胍联合口服治疗34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34例患者中,有25例在给药后血糖逐渐下降,趋于稳定,半年内随访无特殊反应。有9例患者血糖下降速度相对缓慢,但在药物剂量加到最大时,血糖基本得到控制。结论美吡达和二甲双胍联合口服用药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胰岛素类似物(Insulin Lispro赖脯胰岛素)和重组人短效胰岛素(Humulin R)持续皮下注射(CSII)治疗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的合并急性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分为两组,一组给予Humulin R治疗,另一组给予Insulin Lispro治疗。结果2组血糖控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sulin Lispro(赖脯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Humulin R。结论Insulin Lispro(赖脯胰岛素)和Humulin R均能有效、安全控制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两者在血糖控制效果上无显著差异,但Insulin Lispro(赖脯胰岛素)的用量更小。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8岁,因“血糖升高10年.恶心呕吐6d,少尿3d”于2010年1月20日入院。2000年患者在当地医院发现血糖增高,诊为2型糖球病,服用消渴丸等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008年现现视物不清,当地医院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与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哌罗匹隆12~48mg/d(30例);对照组用利培酮3~5rag/d(30例),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为单一用药,可适当合并苯二氮卓类改善睡眠。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第4、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病情,并进行血清泌乳素(prolaetin,PRL)测定。结果两种药物改善精神症状的整体疗效相当,PANSS评定显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83.3%;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轻微变化(P〈0.05);对照组在治疗的4周和8周时血清泌乳素明显增高(P〈0.01)。结论哌罗匹隆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利培酮较哌罗匹隆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人静脉给予5%果糖注射液后血糖的变化.方法:对60例糖尿病病人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5、3 h各采集静脉血,观察用药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用药前血糖与用药后1.5和3 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脉给予5%果糖注射液不会升高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75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分2组,阿立哌唑组(38例)在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添加阿立哌唑5mg/d(顿服),一周内加到目标剂量10mg/d(顿服),视不良反应情况而定,对不能耐受5mg/d者,可减至2.5mg/d;对照组原抗抑郁剂剂量不变,两组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7、14、28、42天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阿立哌唑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5例及5例,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VS14%,P〉0.05),可供分析病例65例。观察终点阿立哌唑组(n=33)和对照组(n=32)HAMD-17减分分别为11.6±6.8和6.8±6.2(t=2.97,P〈0.01),有效率和缓解率分别为58%VS28%及37%VS13%(X^2=5.75,4.98,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的第二周开始出现增效作用;阿立哌唑组比对照组失眠和静坐不能多见。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可以增加疗效,耐受性高,增效作用较快,适合于治疗对单一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有效或未能缓解的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那格列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磺脲类药物继发性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于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三餐前日服那格列奈,治疗2周;对照组于早晚餐前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e)、BMI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HbAlC、空腹C肽、餐后2hC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两种激素启动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行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在本院行IVM周期治疗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短期FSH刺激组(A组),共20个周期;及HCG刺激组(B组),共31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着床率、取卵妊娠率、移植妊娠率和流产率有无差异6结果两组的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卵裂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FSH刺激组受精率为73.9%,优胚率为35.4%,着床率为12.5%,取卵妊娠率为25.0%,移植妊娠率为25.O%;HCG刺激组受精率为80.3%,优胚率为49.8%,着床率为31.5%,取卵妊娠率为54.8%,移植妊娠率为63.O%,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IVM周期治疗的PCOS不育患者,采用HCG刺激的方案优于短期FSH刺激的方案,其疗效更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2型糖尿病(DM)糖代谢紊乱与脂代谢紊乱的临床关系及其对DM慢性并发症影响的差别.方法对160例2型DM患者分血脂正常组和脂代谢紊乱组(后者据血脂谱特点再分亚组),分析组间糖代谢紊乱程度、基础胰岛分泌和慢性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1)脂代谢紊乱情况160例(男/女=82/78)患者血脂正常组34例,仅占21.3%;脂代谢紊乱组126例,占78.7%.其中高总胆固醇(TC)亚组患者16.3%、高甘油三酯(TG)亚组27.5%和混合脂代谢紊乱亚组35%.3个亚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下.(2)糖代谢紊乱情况血脂正常组糖化血红蛋白(10.1±1.9)%,脂代谢紊乱组(8.5±2.6)%,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血脂正常组、高TC亚组、混合亚组和高TG亚组;而空腹胰岛素水平的排序反之.3组脂代谢紊乱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并非重于血脂正常组,但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于血脂正常组.(3)高血压情况诊断DM之前分别有高血压病史混合亚组7.4年、高TG亚组6.5年、高TC亚组1.4年和血脂正常组0.8年(前两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P均<0.05,后两组比较,P>0.05).(4)慢性并发症情况共发现合并慢性并发症50例(31.3%),其中75%为大血管病变,发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混合亚组、高TG亚组、高TC亚组和血脂正常组.高TC组与血脂正常组比较,除并发症发现率高外,多数临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2型DM患者多数存在脂代谢紊乱且对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样病变的形成影响甚为明显;提示单纯糖代谢紊乱者与合并脂代谢紊乱者是不同质的DM,DM脂代谢紊乱并非完全继发于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炎症反应的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共24例未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自术后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将后期3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从麻醉开始起即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0例非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及合并疾病、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时问等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白细胞计数[(12.6±2.8)×10^9/LVS(18.8±3.1)×10^9/L],呼吸道感染(6/36VS10/24)及切口感染率(2/36VS6/24)、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6VS6/24)等指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2±3.7)dVS(15.6±5.4)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老年非糖尿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的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