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应答的影响及其安全性. 方法:1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给予50 g葡萄糖(50G组)、10 g果糖 40 g葡萄糖(10F 40G组)、30 g果糖 20 g葡萄糖(30F 20G组)、40 g果糖 10 g葡萄糖(40F 10G组)和50 g果糖(50F组),观察测定口服前和口服后15、30、60和120 min的血糖、胰岛素、C肽、血乳酸、血尿酸、血压、心率等的变化,同时密切观察受试者的反应及其安全性. 结果:与50G组相比,口服果糖引起的血糖反应小,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显著下降;30 min时,10F 40G组、30F 20G组、40F 10G组和50F组胰岛素和C肽分别下降了14.30%、23.73%、40.42%,58.48%和4.62%、14.32%、7.62%、29.33%,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以50 g葡萄糖为参照,糖尿病病人口服10、30、40和50 g果糖的血糖指数分别是91.8、62.4、43.6和37.5.果糖摄入量超过30 g/次时,血清尿酸和乳酸有明显升高 (P<0.05);整个试验过程中病人的血压、心率等无明显改变. 结论:糖尿病病人口服适量果糖,可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有助于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摄入果糖对血尿酸和乳酸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短时期摄入适量果糖对糖尿病病人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国人不同剂量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罗库溴铵(ROC)产生程度为T1 5%~10%神经肌肉阻滞(NMB)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ASAⅠ~Ⅱ级、年龄20—59岁患者45例,以新斯的明拮抗剂量不同分为N30(新斯的明0.03mg/kg)、N40(新斯的明0.04mg/kg)和N50(新斯的明0.05mg/kg)3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静注异丙酚、芬太尼、ROC。以4个成串刺激反应方式(TOF)监测NMB深度,术中ROC持续输注调控T1(TOF中第一个颤搐反应)在5%~10%范围,全麻维持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维持效应室浓度3~4ug/ml。术毕每组分别应用新斯的明0.03mg/kg、0.04mg/kg、0.05mg/kg及阿托品0.015mg/kg、0.02mg/kg、0.025mg/kg拮抗,以HP多功能检测仪中心电图标准Ⅱ导联记录拮抗前、后9min内每间隔1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结果N30、N40与N50三组间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平均体温、ROC用量、组间相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斯的明拮抗后三个剂量组患者1、2min心率均增快(P〈0.05,除N50组1min外);3组1min心率明显快于4、5、6、7、8、9、10min;N30、N402组2min心率明显快于5、6、7、8、9min(P〈0.05)。结论对于健康成年人患者,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剂量比例为2:1拮抗罗库溴铵产生的NMB时,N50组并未表现比N40组、N30组更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苏醒期躁动(EA)病人紧急处理的可行性,分析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有效性以及合理的剂量。方法选择60例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根据躁动分级法),随机分成三组,在EA发生时分别通过静脉注射0.25μg/(kg·次)(A组)、0.5we,/(kg·次)(B组)、0.75μg/(kg·次)(c组)的瑞芬太尼,并观察及记录用药后1、5、10、20min时病人镇静躁动分级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呼之睁眼时间、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参数。结果各组用药5min后的Ramsay镇静程度的评分值明显高于1min后,B、C组5、10、20min后镇静躁动分级评分值明显低于1min后,而c组在5min时的Ramsay镇静程度的评分值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镇静躁动分级评分则刚好相反,并且C组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瑞芬太尼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减少苏醒期的躁动,并且以0.5μg/(kg·次)的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最有效,0.75μg/(kg·次)的量静脉注射能明显产生呼吸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长效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分为2组:长效胰岛素组(地特胰岛素,简称地特组)和中效胰岛素组(诺和灵N,简称诺和组),每组各28例。所有患者在原有的口服降糖药不变的基础上,地特组每天22:00注射地特胰岛素1次;诺和组每天22:00注射诺和灵N1次。根据空腹血糖(FBG)的水平,每周调整胰岛素剂量,以FBG〈5.6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BG在4周和16周都明显下降,但地特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诺和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e)在16周时也明显的下降,地特组的下降幅度稍高于诺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诺和组[17.9%(5/28)vs 46.4%(13/28),X^2=5.7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良好控制血糖时,加用每日1次地特胰岛素或加用每日1次诺和灵N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与诺和灵N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FBG的效果更好,低血糖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的最佳药物配伍。方法拟施行胸外科择期手术需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80例,ASAⅠ-Ⅱ,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静脉诱导插管;B组以舒芬太尼替代芬太尼,其余同A组。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n)、注药后插管前即刻(T1)、双腔支气管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和5min(T5)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值。结果两组患者Tn时SBP、DBP、HR[(124.9±16.0)mmHgvs(125.8±6.4)mmHg、(73.1±9.9)mmHgVS(74.3±10.4)mmHg、(81.8±6.6)次/minvs(82.4±8.1)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T1两组[(94.8±10.03)mmHgvs(96.9±10.1)mmHg、(57.3±7.66)mmHgvs(55.4±7.03)mmHg、(69.6±7.43)次/minvs(66.3±7.03)次/min]患者与T0比较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T2-T4各时点A组各指标[SBP:(146.3±14.2)mmHg、(141.2±10.63)mmHg、(137.2±13.23)、(122.9±11.6)mmHg;DBP:(94.9±10.6)mmHg、(84±9.63)mmHg、(79.9±9)mmHg、(75.8±8.3)mmHg;HR:(102±10.63)次/min、(97.6±9.23)次/min、(87.7±8.2)次/min、(82.1±7.32)次/min]与基础值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B组[SBP:(130±11.6)mmHg、(125.6±10.43)mmHg、(120.1±12.3)mmHg、(116.8±11.4)mmHg;DBP:(75.6±9.12)mmHg、(76.2±9.8)mmHg、(73.1±9.2)mmHg、(71.6±8.46)mmHg;HR:(88±9.12)次/min、(82.9±7.5)次/min、(81.9±8.2)次/min、(79.9±7.8)次/min]虽也升高但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2~T4点的A组SBP、DBP、HR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诱导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抑制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作用强于芬太尼,期间血流动力更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200例ASAI或Ⅱ级自愿接受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宫内妊娠患者均分为A、B、C、D4组(n=50),A、B、C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0、0.15、0.20m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3min后4组均缓慢静脉注射1%丙泊酚。观察比较各组麻醉诱导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苏醒时(T2)和苏醒后10min(T3)的MAP、HR、RR、SpO2;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诱导用量及总用量;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D组T1时MAP、HR、RR、SpO2均较该组T0时下降(P〈0.05);B组T1时MAP、HR较Tn时下降(P〈0.05);B、C组麻醉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A、D组(P〈0.05),A、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诱导剂量及总用量C组〈B组〈D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和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与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D组(P〈0.05),且B组低于C组。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0.15mg/kg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适宜剂量。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相关禁忌征,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每组30例),全部产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各组腰麻用罗哌卡因剂量依次为7.5、10.0、12.5、15mg。术中腰麻效果不足时静脉注射杜氟合剂2ml或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10ml。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麻醉效能、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各组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达最高麻醉平面时间相似(P〉0.05),T10麻醉维持时间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Ⅰ组最短,Ⅳ组最长,Ⅰ、Ⅱ组与Ⅲ、Ⅳ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omage评分随剂量增加而增加,Ⅲ、Ⅳ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麻醉效果:Ⅰ、Ⅱ组效果较差,达到优级与Ⅲ、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组纠正低血压所需麻黄碱较其它3组高(P〈0.05),新生儿Apgar 1 min和5min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其它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较适宜的剂量约为12.5m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舒芬太尼和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妇科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M组,n=40)和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组(H组,n=40)。腰硬联合阻滞选择L2-3,穿刺麻醉,药物浓度为0.375%布比卡因2.5ml(用10%葡萄糖溶液配成重比重药液),硬膜外追加麻药为2%利多卡因,调整麻醉阻滞平面达Ta M组于消毒前静脉注入舒芬太尼0.25μg/kg;H组消毒前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6mg/kg和舒芬太尼0.2tLg/kg。给药后10、30、60、90min对患者进行改良警觉/镇静观察法(OAA/S)评分,并评价遗忘程度。观察术中体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后30、60min,M组0AA/S评分高于H组(P〈0.05);M组中5例患者术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体动,2例患者发生呕吐反应;H组所有患者在术中均未发生体动,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效果职显优于单纯使用舒芬太尼,能有效地预防妇科手术中子宫牵拉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痛苦胃镜检查和治疗中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 胃镜检查前常规术前准备,并配备多功能监护仪、氧气,急救药品及气管插管设备,检查前口服2%利多卡因10~15min后,缓慢注射咪唑安定1~2mg,再以40~60mg/min速度静脉推注异丙酚,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下,即行胃镜检查,观察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心率、脉博等变化。结果 29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 无痛性胃镜检查,镇静镇痛效果确切、舒适、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预输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影响。方法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90例,年龄18—61岁,体质量45—71kg,ASAⅠ~Ⅱ级。分为三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旋美托咪定0.25μg/kg组(B组)和右旋美托咪定0.5μg/kg组(C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3—0.05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依托咪酯0.2mg/kg、罗库溴铵0.8mg/kg。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12)、插管后1min(T3)、3min(T4)、10min(T5)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在插管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更平稳,但C组在插管前后的显著心率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DEX0.25μg/kg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中期妊娠引产中镇痛模式及效果.方法 中期妊娠引产孕妇60例,进入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分为三组,A组瑞芬太尼设置背景持续输入剂量0.033μg/(kg·min),单次给药剂量0.4μg/kg,锁定时间3 min.B组单次剂量同A组,背景持续输入剂量0.067μg/(kg·min).C组常规妇科处理.记录术中孕妇生命体征、宫缩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瑞芬太尼的用药量及电子泵的使用情况、孕妇对镇痛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B两组镇痛20 min后各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C组(P<0.01).B组总按压次数(21.67±13.82)少于A组(55.78±28.10)(P<0.01),B组镇痛满意度(60%)高于A组(35%)(P<0.01).结论 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安全有效,复合背景持续输入剂量0.067μg/(kg·min)可减少按压次数,提高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钱江  项燕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2):258-260
目的评价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患者分为硬膜外胃组(GG组)、肠组(GI组)、生理盐水对照组(GSI组),每组各20例,各组在全麻诱导前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图(BIS)等。其中GG组在T9-10间隙,G1、GSI组均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GG组、GI组硬膜外注入1.5%利多卡因试验量3ml,间隔3min再追加12ml,GSI组注人生理盐水15ml。测定感觉阻滞平面范围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后行丙泊酚TCI。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ct)为4μg/ml。记录各组在硬膜外加药前、硬膜外加药15min、意识消失时、插管时、插管后1min(设为T1-T5)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和BIS值,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的用量;同时记录各组患者意识消失所需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消失所需时间GG组最短。异丙酚效应室浓度(Ce)及单位体重异丙酚的用量在L-L时间点时,GG组最低,GSI组最高(P〈0.05)。在时间点T2-T5,GG组HR和MAP与GSI和G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平面硬膜外用利多卡因后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异丙酚靶控输注时,可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缩短意识消失所需时间,减轻插管反应,降低异丙酚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而且硬膜外阻滞平面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复方樟柳碱和鼠神经生长因子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疗效。方法将60例R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分别给予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A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二者联合应用(C组),以各组视力(V)、视野平均缺损度(MD)、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Ab)为统计学指标,并设定有效标准计算各组有效率,比较c组与A组、B组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可见V提高、MD下降、Ab升高,C组各指标较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大于A、B两组有效率之和。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改善脉络膜循环方案联合应用治疗RP能够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腰麻在妇科肿瘤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2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A、B、C3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腰麻用药:A组:布比卡因5mg+舒芬太尼5ug+0.1g葡萄糖,B组:布比卡因7.5mg^+舒芬太尼5ug+0.1g葡萄糖,c组:布比卡因10mg+舒芬太尼5ug+0.1g葡萄糖,D组:布比卡因15mg+0.1g葡萄糖,所有组别容量均为3ml。观察四组用药后的收缩压(SP)/舒张压(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心率(HR),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C、D组SP/DP比A、B组下降显著(P〈0.05),且在注药后30min内C、D组的HR和SpO2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c、D组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P〈0.05);A组的镇痛效果较差与其它3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瘙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7.5mg)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在妇科肿瘤手术中麻醉效果满意,且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小,运动和感觉阻滞程度轻,术后患者能及早运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对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对300例拟行全麻插管的患者,ASAI-II级,年龄18~60岁,将病人按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病人术前1h肌注阿托品0.01mg/kg和鲁米那钠2mg/kg,观察组给予诱导前静注氟哌利多0.02mg/kg,对照组0.9%生理盐水2ml,两组均在1nl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2sec。观察记录咳嗽出现的时间和发生的次数,并按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在注射生理盐水或氟哌利多时(TO)、注射芬太尼时(T1)、及注射后1rain(T2)、2min(T3)分别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和脉博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VS40.0%,P〈0.01),两组SBP,DBP,HR,SP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小剂量氟哌利多可明显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发牛率,其效果好,且副反应少,实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垂体后叶素及止血芳酸在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中的临床止血疗效。方法将本院宫颈上皮内瘤样变Ⅲ级行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的患者98例按术中止血方法不同分2组,观察组(50例)术中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及术毕阴道填塞止血芳酸纱布;对照组(48例)术中生理盐水宫颈局部注射,术毕单纯纱布阴道填塞。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的例数、手术时间、术后出血例数、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10.2±3.8)min]对照组[(20.5±7.6)min,P〈0.01],术中出血量[(10.2±7.5)m1]少于对照组[(80.5±30.2)ml,P〈0.01],术中需要缝合止血的例数明显减少对照组(0%VS52.1%,P〈0.05)。术后近期出血例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垂体后叶素及止血芳酸在宫颈冷刀锥形切除术中止血效果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不同结构的碳水化合物灌胃后,观察其对动物血糖水平的影响,为研制高效能量补充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大鼠灌胃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分别于0、2、4、8 h进行球后静脉丛采血,测定血糖水平,计算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并进行两种糖分子联合灌胃升血糖效果的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可溶性淀粉、果糖、海藻糖、木糖、麦芽糖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大,其中葡萄糖的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最大;以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或/和麦芽糊精灌胃大鼠后计算出的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与单独灌胃麦芽糊精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糖具有快速升高血糖的效果,而一些双糖与多糖升血糖功能相对差一些或没有效果;葡萄糖与麦芽糊精联合灌胃没有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口服不同剂量的精氨酸以及精氨酸和葡萄糖的合剂来了解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变化情况,并与口服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相比较,初步研究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方法 2013年1—12月选取正常糖耐量非肥胖者20例,将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人,分别为OGTT组、20 g组、25 g组、30 g组、30 g+OGTT组。OGTT组行OGTT,分别于口服葡萄糖75 g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20 g组、25 g组、30 g组分别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20、25、30 g,分别于口服精氨酸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30 g+OGTT组一次性给予口服精氨酸30 g和50%葡萄糖75 g的混合液,分别于口服混合液前后0、15、30、45、60、120 min测血糖、胰岛素。采用Stata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口服20、25、30 g精氨酸后,在15、30、45、60、120 min各点血糖稳定,较空腹值无升高或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g+OGTT组较糖耐量试验组降低速度延迟,且最高峰浓度低于OGTT组。各组平均空腹胰岛素浓度为(1.97±1.04)m U/L。各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服20、25精氨酸后15、30、45、60、120 min各时点胰岛素浓度较空腹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口服30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升高,在45 min时达最高值,与空腹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此同一时点,较口服20、25 g精氨酸后胰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胰岛素峰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试验组和口服混合液组。30g+OGTT组在15 min时胰岛素即开始明显上升,4例均在60 min时达最高峰浓度,在此时点,峰浓度明显高于OGTT组,120 min胰岛素浓度下降,但仍持续于较高浓度,亦高于同一时点OGTT组。结论口服30 g精氨酸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30 g精氨酸可以作为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的最小有效负荷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注不同剂量肌松药在全身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术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20),分别为维库溴铵组(V1, V2, V3 )和顺式阿曲库铵组(C1, C2, C3),其中V1、C1为对照组,V2、V3、C2、C3为预注组。所有患者给予丙泊酚血浆TCI3μ∥ml,芬太尼3Cg/kg全麻诱导后,对照组:V1、C1分别静注2倍ED95剂量维库溴铵和3倍ED95剂量顺式阿曲库铵。预注组:V2、V3、C2、C3分别预注10、20μg/kg维库溴铵和15、30oμg/kg顺式阿曲库铵,待肌松起效后给予剩余的插管剂量肌松药。观察肌松起效时间(T1=0)、气管插管条件。结果6组的气管插管优良率均为100%。预注组V2、V3、C2、C3的起效时间(T1=0)明显缩短[(80.5±7.2)VS(146±10.7);(79.84-6.5)VS(1464-10.7);(138.5±7.2)VS(218±10.7);(127.1±6.5)VS(21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不同剂量肌松药能显著缩短起效时间,加大预注量并不能进一步缩短肌松药的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炎症反应的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科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6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前期共24例未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自术后将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将后期36例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从麻醉开始起即用胰岛素泵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0例非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被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诊断及合并疾病、手术方法及体外循环时问等手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术后白细胞计数[(12.6±2.8)×10^9/LVS(18.8±3.1)×10^9/L],呼吸道感染(6/36VS10/24)及切口感染率(2/36VS6/24)、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36VS6/24)等指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12.2±3.7)dVS(15.6±5.4)d)],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老年非糖尿病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