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体会。方法:55例患者中行椎板开窗或扩大开窗切除髓核6例,半椎板切除术31例,全椎板切除术18例。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至6年,平均随访13个月。优32例,良17例,可4例,差2例,手术总优良率89.1%。结论: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外,彻底解除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9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就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肿瘤完全切除率为64.7%,8例复发,复发时间为5.0—93.0个月,再手术7例,3例完全切除;6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全部复发,复发时间为1.5-11.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 影像学检查尤其是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复发肿瘤亦应争取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10年行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的41例局部复发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PE)7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24例,其中保肛TPE5例。RO切除率43.9%。合并症发生率87.8%,围手术期死亡率0。全组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4%和29.6%,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淋巴结转移与手术根治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肿物固定程度与RO切除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局部复发直肠癌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收治的123例椎管内肿瘤的治疗结果。结果脊膜瘤24例(19.5%),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32例(26.0%),室管膜瘤8例(6.5%),星形细胞瘤13例(10.6%),脂肪瘤10例(8.1%),转移瘤5例(4.1%),血管瘤5例(4.1%),蛛网膜囊肿9例(7.3%),其他17例(13.8%)。其中髓外硬膜内占56.1%,硬膜外占21.1%,髓内占22.8%。颈段30.1%,胸段37.4%,腰段19.5%,骶段13.0%。髓外肿瘤70.1%,髓内肿瘤60.7%。全切除率69.1%。运动改善率75.2%,感觉障碍改善73.8%,括约肌功能改善77.8%。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术中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重建稳定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肿瘤显微手术的技巧和疗效。方法36例椎管肿瘤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手术。结果镜下肿瘤全切30例,占83.33%,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占16.66%。按George的方法评估,恢复良好28例(77.78%),症状改善5例(13.89%),无明显改善3例(8.33%),无手术死亡。36例随访3个月至3年。31例术后3月MR检查未见肿瘤残存或复发,2例神经鞘瘤维持术后大小未增大,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肿瘤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内髓外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采用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内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为神经鞘膜瘤,8例为脊膜瘤.结果 除2例哑铃型神经鞘膜瘤椎管外残留部分肿瘤外,其余17例均完全切除肿瘤.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术后早期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内髓外肿瘤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残胃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5例残胃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中9例(60.0%)施行根治性切除手术、3例施行姑息性手术、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未行手术。施行姑息性手术者均在4个月以内死亡、根治性手术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41.7%和16.7%。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在切除椎管内肿瘤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2015年20例经半椎板手术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脊膜瘤10例,神经鞘瘤8例,室管膜瘤2例。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17例,胸腰段均累及1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完全切除肿瘤,其中1例颈段肿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缝合漏口加压包扎后愈合。患者均术后2周下床活动。手术后随访(2~24个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术后功能障碍加重,无远期并发症及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可最大程度保护脊柱后肌肉、韧带及骨性结构,有利于保护脊柱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卧床时间短,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从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2例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30采用半椎板切除手术.对这52例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3年,平均两年零6个月,采用JOA下腰痛手术疗效评分标准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0.9%、93.3%,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术中B超、高速磨钻以及超声刀等技术辅助下,经半椎板入路对椎管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半椎板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均行X线下病变相应节段的椎间隙定位,并采用术中B超确认肿瘤位置和边界,对于半椎板暴露欠佳者采用高速磨钻或超声刀磨除入路侧棘突根部以获取良好的操作视野,病变位于髓内者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3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中32例肿瘤完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35例患者中随访28例,第一阶段(术后1~3个月)随访,改善25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第二阶段(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变化,即没有发现脊柱不稳定.结论 随着神经电生理监测、高速磨钻、超声刀等显微器械的发展,半椎板入路应用适应证逐渐增宽,能适用于大部分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后对患者脊柱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基底较宽的脊膜瘤有时难以全切,不可勉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47例(A组)、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51例(B组),术后随访13~56(26.5±7.9)个月.手术前后分别测量颈椎前凸角度、颈椎曲度指数(CCI),并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1%(1/47)比21.6%(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30,P<0.05).A、B组手术前后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手术前后颈椎前凸角度及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CI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发生C5神经根麻痹11例作为B1组,另40例为B2组.B1组术后CCI改变率要明显大于B2组[(38.7±18.3)%比(22.1±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2,P<0.05).结论 相比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C5神经根麻痹可能与颈后路术后颈椎前凸增加有关.神经根拴系效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提出预防腰椎管狭窄症的措施。方法根据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成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7例;全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和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引起的多节段继发性腰椎狭窄共12例: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11例;半椎板切除和(或)交叉半椎板切除+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8例;椎板开窗成形减压术治疗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20例。同时行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38例,合并腰椎不稳者行椎间、椎旁植骨融合或椎间融合器融合12例(内固定11例)。结果本组58例.平均随访3年9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862%。结论针对性减压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9年3月38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和32例开放肾上腺手术治疗小儿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药的应用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95.4±32.0)ml和(155.3±41.7)ml;(1.5±0.4)d和(2.8±1.5)d;21.1%和50%;(5.5±0.8)d和(8.5±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开放组。两组病例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疗效相当,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作为小儿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IE、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对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采用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显露并切除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共61个椎管内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1个、神经纤维瘤5个、脊膜瘤17个、星形细胞瘤8个、室管膜瘤10个;肿瘤病变节段:颈椎17个,胸椎20个,腰椎20个,骶尾4个.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3.3%(2/60),1例高颈段神经鞘瘤患者术后6h死于呼吸衰竭,1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1周死于心肺衰竭.58例出院患者中,54例(93.1%)随访1 ~2(1.1±0.3)年.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X线或CT扫描复查,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结论 棘突保留椎板成形手术术中能充分显露椎管内肿瘤,有利于肿瘤的清除,术后能保持椎管骨性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脊柱的完整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式及效果。163例中行肝部分切除86例(肝切除组),行非肝切除77例(非肝切除组)。结果 肝切除组效果优良率为96.5%,术后残石率为5.8%,复发率为1.2%;非肝切除组分别为85.7%、15.6%及1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优于非肝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行外科治疗的资料,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总结各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适应证。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0例(32.26%)。左半肝切除39例(25.16%),肝方叶切除12例(7.74%),右前叶切除5例(3.22%)。右后叶切除20例(12.90%),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36例(23.22%);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78例(58.32%),经肝实质切开取石4例。结果;根据手术探查的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21例外阴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阴癌预后的有关因素及其个体化治疗效果。方法随访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1例外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I期100%(4/4),Ⅱ期87.5%(7/8),Ⅲ期66.7%(4/6),Ⅳ期33.3%(1/3)。手术加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33.3%(P〈0.05)。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率为33.3%,腹股沟淋巴结阴性5年生存率为83.3%,阳性50.0%(P〈0.05)。中线型与侧位型肿瘤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84.6%(P〈0.05)。结论治疗外阴癌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早晚、患病部位、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其预后取决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及肿瘤生长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后椎板铰链侧不同程度骨折的断端骨愈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扫描结果,将椎板铰链侧骨折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完全骨折分为四型:Ⅰ型,骨折断端无移位或分离;Ⅱ型,骨折断端部分移位或分离;Ⅲ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或分离;Ⅳ型,骨折断端向椎管内移位或塌陷。观察椎板铰链侧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不同类型骨折愈合率的差异。结果随访12~45(21.2±5.6)个月。术后1周CT扫描395个节段,椎板铰链侧完全骨折占58.2%(230/95);其中Ⅰ型占66.1%(152/230),Ⅱ型占25.7%(59/230),Ⅲ型占6.5%(15/230),Ⅳ型占1.7%(4/230)。术后6个月不完全骨折的骨性愈合率为97.6%(161/165),高于完全骨折的80.9%(18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不同类型完全骨折骨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完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率最低。结论椎板铰链侧完全骨折以Ⅰ型为主,完全骨折的骨性愈合率低,Ⅲ型完全骨折术后骨性愈合率最差。  相似文献   

20.
姚峰  赫杰  陈倩 《中国医师杂志》2004,6(11):1486-1487
目的 分析和总结老年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3-01~2003-06普外科收治的25例老年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8例,Ⅳ期7例;根治性手术12例(48.0%),姑息性手术9例(36.0%),剖腹探查术2例,全部手术切除病例均在术中行空肠营养造口,2例因术前发现肿瘤已广泛转移而未作手术。根治性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1.5%、28.6%。结论 纤维胃镜加胃黏膜活检是确诊老年残胃癌的主要手段,应特别重视老年残胃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老年残胃癌的合理选择,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