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牙合治疗的目的和调牙合的步骤。方法调牙合分为正中牙合位早接触的调牙合、ICP非正中牙合早接触的调牙合、RCP之间早接触的调牙合三类。临床根据患者需要调牙合的不同位置,进行治疗。结论调牙合在临床的应用并不广泛,患者在确定考虑调牙合治疗前必须确定有合适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调(牙合)是通过对牙齿的调磨,消除(牙合)干扰,改变形面形态,以达到上下(牙合)牙齿咬合时(牙合)力分布均衡及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3.
牙齿敏感症又称牙本质过敏,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常见于龋齿、重度磨耗、楔状缺损等。但是,由于过锐的牙尖、充填体过高造成咬(牙合)时早接触,并引起牙本质过敏,常常被忽视。治疗方法多采用脱敏法、充填法等,不少病例疗效不够理想。调(牙合)合法是口腔科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简单易行、没有疼痛,常可手到病除,我在临床碰到一些牙齿敏感症患者,曾多次脱敏或充填法治疗均无缓解。采用调(牙合)法治疗后,获得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食物嵌塞可由各种原因引起。有牙齿排列稀疏;牙周萎缩致牙齿伸长失去正常牙齿的接触关系;也有牙齿磨耗对(牙合)牙尖陡峭等原因引起。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调磨造成嵌塞处之对(牙合)牙尖,消除杵钵关系,还有做冠套恢复牙齿的正常接触关系等。这些方法虽解决了不少患者的痛苦,但对于某些间隙较宽而对(牙合)牙尖陡峭的病人,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咬(牙合)创伤相关患者的诊断治疗分析,深入了解咬(牙合)问题在牙体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与咬(牙合)创伤相关的患者14例做临床分类调查,并对患牙行调(牙合)治疗。结果:除1例患者拔除,1例患者失访,其余12例均症状得到缓解或痊愈。结论:咬(牙合)创伤在牙体疾病发生及预后起很大作用。应重视对咬(牙合)的调整,以期预防咬(牙合)创伤疾病,使咬(牙合)调整成为口腔牙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消失.[结论](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的效果。【方法】对患者采用部分义齿进行修复,通过调磨余留牙、采用(牙合)垫式义齿,重建符合患者生理状况的(牙合)曲线,完成(牙合)重建,随访6个月至4年。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26例患者对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咀嚼功能良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消失。【结论】(牙合)重建后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口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牙周病伴咬(牙合)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口SRP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牙周指标和咬(牙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咬(牙合)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可显著改善牙周炎症和咬(牙合)状况,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首次调牙合治疗急性根尖周炎 ,可以减轻患者病痛 ,消除创伤 ,提高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来自我院口腔内科门诊。本组 170例 ,共 194个恒牙。其中 ,男性 87例 ,女性 83例 ;年龄 2 0~ 5 7岁 ;前牙 35个 ;前磨牙和磨牙 15 9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开髓 ,拔除感染牙髓 ,根管预备后 ,樟脑酚球开放。同时 ,给予口服抗生素 ,1周后复诊。实验组在患者初诊时 ,对患牙进行细致的调牙合 ,主要是调磨与患牙相对应的对牙合牙尖 ,即上颌牙的颊侧尖和下颌牙的舌侧尖。同时 ,对患牙尖上的小…  相似文献   

10.
<正> 创伤是牙周病直接致病因素中主要原因之一,防治方法通常是调(牙合)和选磨,但重度牙周病由于牙槽骨重度破坏,牙周支持组织减弱,根冠比例失调,用一般调(牙合)选磨是不能解除的。我们于1962年开始采用对牙冠形态修整治疗重度牙周病,收到较好的效果,治疗后主观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择咬合重建(10例)、咬合创伤(14例)及总义齿病例(15例)。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分析咬合状况,并在其指导下调牙合,1周后复查咬合状况。对比分析患者主观感觉、异常咬合接触点的数量、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及咬合力中心点(COF)的位置变化。结果:T-ScanⅡ系统能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咬合状况。在其指导下调牙合后患者主观感觉良好。调牙合后异常咬合接触点基本完全消除,左右侧咬合力百分比差值显著下降(P〈0.01),咬合力中心点也基本位于中心区。结论: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在修复临床中能准确评价患者的咬合状态,精确指导临床医师进行调牙合,有效消除咬合干扰和咬合创伤,达到咬合力量的均衡分布,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行唇侧固定矫治后咬合改善的有效性,探究咬合改善与炎症控制的关系。方法:将纳入的22例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患者的牙合相与正畸模型匹配,使用3Shape R700激光扫描仪获得数字化三维模型,在OrthoAnalyzer 软件中获得咬合分布图。从咬合分布与邻面接触两方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咬合变化进行评估。建立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的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筛选出对炎症控制有利的正畸方法。结果:在全牙列水平上,咬合分布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84.5±20.9 vs.105.3±22.6, P <0.001), 邻面接触评分在正畸治疗后显著提升(68.9±9.1 vs. 83.7±6.3,P <0.001)。在牙位水平上,正畸治疗后的咬合分布评分在上颌前牙区有显著提升(P <0.001), 正畸治疗后的邻面接触评分在上下前牙区均有显著提升(P <0.01)。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年龄和性别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未见显著的相关关系(P >0.05)。初始牙周探诊深度、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和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均呈正相关(P <0.001)。结论:正畸治疗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咬合力分布、邻面接触均有显著改善。咬合分布评分改善值及邻面接触评分改善值与牙周探诊深度降低呈正相关,提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应改善牙齿的咬合力分布与邻面接触,以促进牙周炎症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在牙齿重度磨耗病例中的应用,以减少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难度,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的精准度。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因牙齿重度磨耗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患者12例,实验组(6例)最终修复体制作时应用数字化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对照组(6例)应用传统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制作最终修复体的调牙合时间、患者复诊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患者对初戴修复体和戴用修复体3个月后的咬合舒适度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最终修复体咬合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正中牙合和非正中牙合平均每个牙冠调牙合时间的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平均复诊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初戴时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 戴冠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对最终修复体的咬合舒适度评分中位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应用数字化方法复制暂时修复体牙合面形态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有利于降低重度磨耗病例修复的调牙合难度并达到可预测的功能和美学效果,对节约临床时间,提升修复精准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牙根纵裂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根纵裂的病因,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5颗老年人牙根纵裂的牙齿临床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患牙均有中重度磨损,He面中心凹陷,患牙根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根分歧 均受累,患牙存在着明显He创伤因素。结论:He创伤是造成老年人牙根 纵裂的重要因素。及时消除He创伤可以减少根裂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咀嚼槟榔习惯与牙体磨损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长期咀嚼槟榔与牙体磨损的关系。方法:对长期咀嚼槟榔的64例患者的咀嚼槟榔时间、频率及其牙体He面磨损、曲面体层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后牙He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反咀嚼槟榔时间越长,He面磨损越严重(P<0.01);咀嚼频率越高,He面磨损加重(P<0.01),磨损严重者可伴根尖周炎症及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结论:长期咀嚼槟榔可导致牙体He面不同程度磨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楔状缺损较为合适的充填方法及调[牙合]对楔状缺损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颗上颌双尖牙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颗,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制备倒凹固位后充填并调[牙合],观察2年以后的成功率。结果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的成功率为95.0%,制备倒凹组成功率为80.0%,而直接充填组成功率只有75.0%。制备倒凹加调[牙合]组高于其它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楔状缺损固位不佳者应先制备倒凹固位后再用光固化树脂充填,并适当调[牙合],会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长期咀嚼槟榔与牙体磨损的关系。方法 :对长期咀嚼槟榔的 6 4例患者的咀嚼槟榔时间、频率及其牙体牙合面磨损、曲面体层片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后牙牙合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 ,且咀嚼槟榔时间越长 ,牙合面磨损越严重 (P <0 .0 1) ;咀嚼频率越高 ,牙合面磨损加重 (P <0 .0 1) ,磨损严重者可伴根尖周炎症及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结论 :长期咀嚼槟榔可导致牙体牙合面不同程度磨损。  相似文献   

18.
秦文斌  易新竹 《医学文选》2002,21(6):776-777
目的:探讨不良固定修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固定修复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5例进行检查、治疗、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理疗,He治疗,好转、治愈。结论:不良固定修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修复前He检查,修复后的He调整都是防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Depending on the technique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we established a computer analytic system for photocclusal image. The analysing results made by this system ar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han those by the naked eye and grid for analysing photocclusal image. We analysed photocclusal images for a patient with prematurity of lower first right molar be fore and after occlusal adjustment with the system. The result appeared that occlusal adjustment mainly brought about distributive variation of occlusal stress rather than alteration of absolute value of overall occlusal force.  相似文献   

20.
廖英男 《海南医学》2010,21(23):91-92
目的总结运用2×4矫治技术对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排列患者的正畸治疗过程及疗效。方法临床矫治l0例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排列患者,年龄22-54岁,在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牙周炎症的基础上,使用2×4矫治技术进行矫治。结果疗效明显,治疗后牙列整齐、咬合良好,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松动牙,使患者在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上得到改善。结论采用2×4矫治技术,可以在尽量不影响牙周健康和美观的情况下,使患者的畸形得到矫正;正畸治疗成功又促进牙周状况的改善,也是牙周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