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无胸痛表现者称无痛性心肌梗塞。本文就其临床特征,合并症及梗塞特征,无病机制以及予后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级资料自1982~1994年153例心肌梗塞病例。分为两组,以胸痛为首发症状为胸痛组56例;无胸痛组97例。1.2临床表现:153例中胸痛组56例占36%,发生频率较低,呼吸困难为19%、休克占17%、意识障碍占13%,非典型病例占6O%以上。1.3合并症特征:合并脑血管障碍病例,无胸痛组为46.3%,胸痛组为用.4%,前者明显增多,认为是由于丘脑和大脑中枢的意识障碍所致。合并DIC、癌症,无痛性梗塞有增加倾…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60一75岁,(平均675岁),在2年内或1周患过急性心肌梗塞。其中3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临床上仍反复发作胸痛,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在急性期演变过程中,在非梗塞导联出现明显缺血表现,l例急性高侧壁心肌梗塞。所有病例的胸痛发作即刻心电图表现(反映缺血部位的导联)ST段压低>0.lmv,或T波倒置;心肌酶学正常或无重新升高。心功能情况:3例陈旧性前壁心梗者,心功能在巩~w级,急性心梗者心功能o~皿级。血压情况:血压较高者1例;血压偏低者3例,血压正常老2例。所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心绞痛病史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有或无心绞痛病史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49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致病危险因素中,无心绞痛组合并糖尿病者较多15.6%(P〈0.05),梗塞部位『多发生于前臂56.6%(P〈0.05),无心绞痛组住院死亡率(10.1%)高于有心绞组(P〈0.05);其他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无心绞痛心肌梗塞组与有心绞痛组临床特征差异不大,无心绞痛组由于症  相似文献   

4.
<正> 急性左心室心肌梗塞,已为广大临床工作者高度警惕,大多能及时发现。但急性右心室梗塞及心房梗塞则由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易发现,故常遗漏。然据文献报告心房梗塞及右心室梗塞并非罕见,前者占心肌梗塞1~17%,后者占心肌梗塞6.1~43%。我院在1980年以前仅发现4例右心室梗塞,1980年以来由于临床医生的重视,诊断率明显提高。6年来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57例,其中右心室梗塞18例占31.6%,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5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男性48例,女性9例,年龄45~81岁(平均58.5岁),18例右心室梗塞中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48~81岁(平均60.8岁)。在57例急性心肌梗塞中,左、右心室联合梗塞3例占5.3%,左、右心室、心房联合梗塞15例占26.3%,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64例临床分析(068150)河北隆化县医院内科郑羽男本文收集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期间复发的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64例,对具临床梗塞后病人的预后判断有其重要意义。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文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IA)病例均系198...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前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恶化形成的症候群,据报道90%急性心肌梗塞前l~2周信出现先兆表现。重视急性心肌梗塞前综合征及时给予急救,将可以避免发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肌梗塞。本文将分析近十年来收集的资料较完整的25例病历从中找出梗塞前综合证的诊断条件进行探讨。l资料与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40~69岁。住院期间均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将梗塞前1~2周逐渐出现的症状、体征、心电监护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心绞痛加重或频繁24例;心律失常3例;新增心脏杂音3例;血压升高9例;发…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5~1995年十年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177例,其中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127例。本文对127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临床分析ul临床资料l·l一般资料127例均经心电图、酶学及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年龄60岁~85岁.平均年龄71.5岁,其中男88例(69.3%),女39例(30.7%)。1·2梗塞部位下望55例(4.3%).前壁47例(37。%),前间壁6例(4.7%),高侧壁5例(4%),前壁十下壁14例(l%)。1.3主要首发症状突发的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计大汗42例(33二回%),胸闷、憋气37例(29.l%).上腹痛伴呕吐35例(27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NQM)的临床特征。方法:经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49例分为Q波心肌梗塞(QMI)与NQMI两组,对比两组在年龄、性别、易患因素、临床表现、心肌酶、并发症、病死率、再梗塞及梗塞后心绞痛等方面的差别。结果:NQMI比例逐年增多,最高达53.3%,在胸痛、心肌酶、年龄、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并发症及病死率方面QMI较NQMI明显增多,在再梗塞及梗塞后心绞痛方面,NQMI明显增多。结论:NQMI与QMI在发病比例及临床表现上相似,并发症及病死率更少,再梗塞率及梗塞心绞痛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①。可使梗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从而有效地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远期生存率。本文对16例PTCA术后病人的护理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总数16例,男14例,女2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31岁。其中急性』已肌梗塞行急诊PTCA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例,稳定型心绞痛1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7例。2术后护理2.1术后人CCU病房,持续心电监护、血压监测2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7例接受尿激酶(溶栓组)、25例接受极化液(非溶栓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心电定量心肌梗塞面积。用药前采用ST段运算法预计梗塞面积,住院72h后用QRS积分法计算实际梗塞面积,二者之差为梗塞缩小面积,并以此计算梗塞心肌存活率,大于-20%者为再灌注。结果显示溶栓组平均心肌梗塞面积缩小6.7%,梗塞区心肌存活率-29.2%,早期溶栓(<3h)4例(4/5)符合心肌再灌注标准;晚期溶栓(3~8h)6例(6/12)符合再灌注标准。而非溶栓组无一例符合再灌注标准。故认为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临床资料102例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依照全国高等院校统编的教材。本组病例年龄比较及梗塞部位分布见表1和表2。本组中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14例,死亡15例,其梗塞部分布见表3和表4。表1102例急性心肌梗塞各年龄组比较二、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由表1~2可知,102例中男75例占(73.53%),女27例占(26.47%),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男性平均52岁,女性平均6o岁。男女患病高峰均在41~65岁之间,故急梗发病与年龄有关。14例原发骤停患者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10例占71.43%,女4例占2857%(见表3),男女原发骤停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的影响,262 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按有无梗塞前心绞痛分为2 组:有梗塞前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为4-81% ,无梗塞前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为12-03%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果显示有梗塞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死亡率较无梗塞前心绞痛者显著降低,提示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的预后有好的影响,这可能有冠脉阻塞前短暂的心肌缺血造成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参与,侧支循环有增强心肌保护作用的征象。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再灌注心电图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7例接受尿激酶(溶栓组)、25例接受极化液(非溶栓组)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心电定量心肌梗塞面积。用药前采用ST段运算法预计梗塞面积,住院72h后用QRS积分法计算实际梗塞面积,二者之差为梗塞缩小面积,并以此计算梗塞心肌存活率,大于-20%者为再灌注。结果显示溶栓组平均心肌梗塞面积缩小6.7%,梗塞区心肌存活率-29.2%,早期溶栓(〈3h)4例(4/5)符合心肌再灌注标准;晚期溶栓(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多发,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传点,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对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6年2月收治的引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5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6.4岁。84例均经心电图、酶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2梗塞部位:下壁38例(45.3%)、前壁21例(25%)、前间壁十后壁8例(9.5%)、前壁十下壁14例(16.7%)、高侧壁3例(3.5%)。1.3首发症状:突发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性疼痛别例(36.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老年人AMI的临床资料及其中75例的溶栓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AMI时,无胸痛史达54.9%,入院心电图ST-T缺乏典型改变占45.3%。经静脉溶栓治疗,梗塞动脉开通率为62.9%,与70岁以下AMI组溶栓开通率比较(6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人AMI发病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常不典型,应引起重视。在本文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心肌梗塞16例临床分析附院急诊科(046000)王治平,宋渊然,韩晓平近年来,我们共收治40岁以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最小的34岁,最大的40岁,平均36.7岁,有心绞痛史者3例,高...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心肌梗塞的预后,减少心肌再梗塞的发生,本文分析18例心肌再梗塞的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的水平。临床资料资料源于近十年心肌梗塞的住院病历。急性心肌梗塞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心肌再梗塞诊断标准:①有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的确切病史和心肌酶谱、ECG变化证据;②治疗好转后五年内再次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心肌再梗塞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628±747岁(47~77岁)。距第一次心肌梗塞时间3月~4年。再梗塞部位:原梗塞部位或其周围11例…  相似文献   

18.
康玉民  刘绍妍 《海南医学》2002,13(11):89-89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急症,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文收集我院1984年至1992年12月60岁和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72例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总结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的认识。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本组72例中男60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5:l,6O岁37例,6O岁以上35例,最大年龄89岁。1.2发病诱因发病诱因中劳累ZO例(28%),精神激动6例(82/),呼吸道感染9例(12.5%).饱餐5例问%)-m力解大便8例(11%),无明显诱因24例(33%),72例中起病时处于休息或安静状态者46…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177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以梗塞前心绞痛为缺血预适应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组,结果显示:心肌梗塞面积(ck)(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8%、21%,P<0.05),严重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发生率(17%、32%,P<0.05)在缺血预适应组均显著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提示缺血预适应显著增强心肌细胞对严重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尤其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