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妊娠合并ITP患者病情可随妊娠的进展而加重, 导致妊娠期及分娩期出血风险增加, 部分妊娠合并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可发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规范管理妊娠合并ITP可以有效降低ITP患者的出血风险, 改善母儿结局。但因妊娠合并ITP发生率较低, 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临床存在诊疗不规范及过度诊疗现象。为进一步规范ITP的妊娠期管理,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织多学科专家, 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 共同讨论制定本共识, 旨在为我国妊娠合并ITP的诊治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成人ITP的发病率约为(2~10)/10万。妊娠合并ITP是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常见病因,约占3%~5%,主要表现为妊娠早期的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ITP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母体及新生儿不良出血事件为基本原则,首选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妊娠合并ITP的管理须贯穿妊娠全程,其中孕前咨询、孕期监测与治疗、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新生儿血小板检测均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3.
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当IT(?)缓解,血小板超过50,000/毫米~3时,对患病的孕妇通常勿须治疗,因妊娠本身并不加重ITP。妊娠期只须对此种患者细心监护,即经常检查,并定期验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和相关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北京妇产医院5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15例依据骨穿或血小板抗体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10例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妊娠,1例为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其余为临床疑似ITP合并妊娠。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或输注血小板的例数为40例。56例中剖宫产48例,阴道分娩8例,产后大出血3例。3例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低,但无出血征象。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ITP合并妊娠多见,当血小板持续下降或≤50×10^9/L,应行骨髓穿刺及血小板抗体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及产科相关情况,血小板极低时,可在补充血小板后或在血源充足的情况下行剖宫产。不主张预防性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 993~ 2 0 0 3年间 7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 ,72 3%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thrombocytopenia ,GT) ,1 4 5 %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占 9 2 %。其中GT组不需要特别处理 ,PIH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 ,ITP组以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 (IVIG)为主。血小板低于 2 0× 1 0 9/L时输注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 ,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处理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发病,急性者90%为儿童型;慢性者多为成人型,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期易复发。妊娠合并ITP发生率为3%~4%。  相似文献   

7.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指在妊娠期由不同的病因引起的血小板低于正常范围,其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其主要病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出病因,进行严密监测,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的输注等,但血小板的输注要十分慎重,对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病人输注血小板为禁忌。  相似文献   

8.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自身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不明原因的血小板抗体生成过多、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为特征。妊娠合并ITP的发病率约为8/10万,早期可出现出血、贫血和感染,疾病通常随妊娠进展而加重,可对母儿的生命造成威胁[1]。妊娠期间,如果合并ITP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可能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妊娠早期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最常见原因。目前认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及血小板凋亡在ITP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ITP症状隐匿,分类和鉴别诊断复杂,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混淆,临床工作中最需与其相鉴别。妊娠期ITP缺少规范的诊疗实践,但其原则应是强调孕前咨询的重要性,在继续妊娠的风险与预防性的产前治疗中,寻求良好的平衡点,关注孕妇血小板变化趋势及临床表现,将血小板计数提高到安全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内,避免过度治疗。治疗方案包括紧急治疗、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发生临床出血(如难以控制的活动性出血及重要脏器的自发性出血)或处于围手术期时应尽快将患者血小板计数提高至50×109/L以上。一线治疗方案包括醋酸泼尼松和丙种球蛋白,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二线治疗方案在妊娠期开展受限。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孕妇妊娠期间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贫血及感染风险轻度增加,ITP在整体上并不影响母儿结局,但会使出血的风险增加。本文重点就妊娠合并重度ITP的诊治、对母儿影响及孕期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2例,其血小板数为(24~76)×10~9/L.妊娠期病情无变化15例,经阴道分娩11例,分娩对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1.82%(7/22),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3.64%(3/22).提示:妊娠对部分 ITP 患者病情确有影响,ITP 可导致产后出血,抗血小板抗体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在分娩过程中易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在治疗上,应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为主,不主张常规剖宫产术,但原则上以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为宜.  相似文献   

12.
汪川  张羽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0,36(5):365-367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中占1%~4%,在妊娠中的发生率约1/1000~10000,是导致妊娠期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最常见原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分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前者既往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全身免疫性疾病,育龄期女性发病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或慢性发病,急性者90 %为儿童型;慢性者多为成人型,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妊娠期易复发。妊娠合并ITP发生率为3%~4 % [1] 。1 发病机制慢性ITP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目前公认与免疫因素有关。195 1年Harringfon等进行临床试验,发现当将诊断为ITP患者的血浆输给健康志愿者后,可引起健康志愿者血小板减少,而且输注越多,症状越重,预后越差。另外,还发现将ITP患者血浆输注给已切除脾脏的志愿者,同样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认为,血管中的血小板破坏与脾…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胎儿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inc purpura,ITP)对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的影响。 方法 以 39例妊娠合并 ITP孕妇 (ITP组 )为对象 ,检测胎儿脐血 (2 0例 )及出生时脐血 (39例 )的血小板含量。以 5 7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 ITP时胎儿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母儿血小板的相关性。 结果 胎儿脐血与出生时脐血血小板呈高度正相关(r=0 .92 6 ,P<0 .0 1) ,分娩过程与分娩方式并不改变胎儿血小板含量 ;合并 ITP的孕妇 ,胎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2 8.2 % )明显高于正常孕妇 (1.8% ) (P<0 .0 1) ;母儿血小板无显著相关性 (r=0 .387,P>0 .0 5 )。 结论  (1)妊娠合并 ITP常常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 ,发生率为 2 8.2 % ;(2 )母儿血小板无显著相关性 ,母亲血小板多少不能反映胎儿血小板状况  相似文献   

15.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ang Q  Nie LL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729-73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0月~2003年10月间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显效血小板计数> 100×109/L,良效血小板计数(50~100)×109/L,进步血小板计数比治疗前略有上升,无效血小板计数无变化.观察ITP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丙种球蛋白及(或)血小板悬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母儿的围产结局.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92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39 078例,发生率为2.4‰.34例伴有妊娠并发症(34/92,37%),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7例,产后出血6例,早产9例,妊娠期糖耐量低减19例,巨大儿10例.阴道分娩20例(20/92,22%),剖宫产分娩72例(72/92,78%),无孕产妇死亡.对其中68例进行了孕期治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26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18例,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悬液治疗24例.68例患者中,显效42例(42/68,62%),良效16例(16/68,24%),进步8例(8/68,12%),无效2例(2/68,3%).92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94个(其中2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 100×109/L),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围产儿死亡2个.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学诊断依据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00年1月到2010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孕妇,纳入标准以血小板减少为妊娠期首发临床症状,妊娠期有两次或以上血小板计数< 100×109/L,其中资料完整、具有明确随访结局和病因学诊断的159例纳入本研究.本院同期分娩总数为16 562例,发生率为0.96%.对15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妊娠期发病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相关检查、母儿围产期情况进行分析,产后进行随访.结果 (1)病因诊断:159例患者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学诊断结果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101例(6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43例(27.0%),血液系统疾病9例[5.7%,巨幼细胞性贫血(MA)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3例],免疫系统疾病6例[3.8%,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例、抗磷脂综合征(APS)2例、Evans综合征1例].(2)母儿围产期情况:159例患者中,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1例(13.2%),糖代谢异常13例(8.2%),贫血44例(27.7%),早产18例(11.3%);妊娠期给予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29例(18.2%).终止妊娠平均孕38周.阴道分娩55例(34.6%),剖宫产104例(65.4%).产后出血34例(21.4%),产褥感染2例(1.3%),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总数160例(1例双胎),分娩活产儿157例,胎死宫内3例,早期新生儿死亡2例,胎儿生长受限4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小6例,无颅内出血发生.(3)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时间:159例患者中,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出现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29例(18.2%)、67例(42.1%)、63例(39.6%).GT与1TP在发病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趋向于妊娠中、晚期发病,ITP趋向于妊娠早、中期发病.(4)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妊娠期血小板最低程度在(51 ~ 100)×109/L、(31 ~50)×109/L、( 10~ 30)×109/L、<10×109/L范围内者分别为75例(47.2%)、39例(24.5%)、31例(19.5%)、14例(8.8%).GT与ITP在血小板降低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合并妊娠期贫血的情况:159例患病者中合并妊娠期贫血者共44例(27.7%),其中GT 10例(9.9%,10/101),ITP 25例(58.1%,25/43),血液系统疾病5例(5/9),免疫系统疾病(Evans综合征)1例(1/6).GT与ITP在合并贫血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159例患者从产后开始至10年进行了随访,产后1周内、6周内、半年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者分别为66例(41.5%)、43例(27.0%)、17例(10.7%),半年以上未恢复者33例(45.7%).结论 妊娠期首发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为GT,其次为ITP,两者妊娠期发病时间、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程度、合并贫血及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均有所不同;少见病因包括部分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应重视通过相关检查进行病因学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08—2014年间足月分娩的8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血小板计数正常的85例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中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69例(占81.2%),其中自然分娩58例,剖宫产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0例(占11.7%),其中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6例(占7.1%),其中自然分娩2例,剖宫产4例。产后出血GT组4例(5.7%),ITP组4例(40.0%),其他病因组2例(33.3%)。对照组自然分娩70例,剖宫产15例,产后出血1例(1.2%)。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分娩方式取决于血小板水平、原发病的情况及产科因素。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113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ITP)。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113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有无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生期处理。方法1995-2005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AT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和)免疫球蛋白治疗;输注血小板只用于血小板<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分娩方式视血小板多少及有无产科指征而定。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以及病情的缓急状况,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L-10以及TGF-β1在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9例以及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患者11例,对照组取同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健康孕妇1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三组母血、脐血中IL-10、TGF-β1的浓度,对比妊娠期ITP组、GT组母血及脐血中IL-10、TGF-β1的浓度,并对母血、脐血中IL-10、TGF-β1的浓度与母血血小板、新生儿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妊娠期ITP组、GT组母血中IL-10、TGF-β1浓度与对照组母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脐血中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ITP组脐血中TGF-β1浓度与GT组及对照组脐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T组脐血TGF-β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在妊娠期ITP组及GT组中,母血、脐血中IL-10、TGF-β1浓度与母体及新生儿血小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10、TGF-β1在妊娠期ITP及GT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非妊娠期ITP不同,IL-10、TGF-β1在母血及脐血中的浓度与血小板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