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南地区健康人群体检中脂肪肝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济南地区脂肪肝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2005年济南地区机关、企事业425个单位的15.36万人进行健康体检,按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并进行肝脏B超检查和血脂测定,按不同年龄分5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受检者脂肪肝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性发生率27.10%,女性为21.89%,总发生率为25.16%。超重和肥胖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济南地区脂肪肝发生率较高,超重、肥胖及高TC、高TG是引发脂肪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蹇素  张小明  曾南林  蹇朴  翟昭华  舒健 《四川医学》2005,26(12):1472-1474
目的评价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价值。方法正常组66例,脂肪肝组32例。所有病例均行双回波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1次屏气扫描,同时获得同相位和反相位全肝图像,分别测定肝脏、脾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肝脾信号比值(肝脾比值=肝脏信号强度/脾脏信号强度),检查两组信号强度及肝脾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反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168±23)ms,明显低于脾脏信号(183±19)ms,而正常组肝脏信号(195±25)ms高于脾脏信号(175±19)ms,两组间信号强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0.91±0.04),正常组(1.12±0.08),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相位上脂肪肝组肝脏信号为(213±22)ms,正常组肝脏信号为(219±26)ms,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比值分别为脂肪肝组为(1.18±0.13),正常组为(1.26±0.15),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双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刘婷婷 《四川医学》2018,39(1):64-6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高脂组(HFC组,n=10)及替米沙坦干预组(HFT组,n=1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高脂组及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组在12周后开始给与替米沙坦[10mg/(kg·d)]灌胃4周。16周末采血检测肝功能、血脂,摘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切片及real-time PCR、western blot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NC组比较,HFC组的肝功能、血脂升高(P<0.05),肝脏脂肪病变明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ATF4和CHOP的蛋白表达升高;而HFT组较HFC组肝功能、血脂水平下降(P<0.05),肝脏脂肪病变改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结论替米沙坦对NAFLD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柯桥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超声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9-11月份平水镇社区60周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共3870人,通过体格检查、血脂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肝脏B超检查。结果:总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7.5%。男性脂肪肝患病(38.9%),女性患病率35.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脂肪肝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脂肪肝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水镇社区老人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血脂检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及肝功能检测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脂肪肝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体检正常者80名作为对照组,2组分别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同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液检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脂肪肝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却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的形成与血脂关系密切,对脂肪肝患者进行血脂和肝功能酶学指标监测有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文健  魏威  王萍  李珍  董文其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30-533,561
目的用一种简单可行且与临床接近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白糖组、模型组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白糖组大鼠自由饮用含10%的糖水;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55°二锅头白酒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酒水饮料,并含有10%的白糖,其白酒度按照5%、10%、15%、20%、25%、30%、35%、40%(V/V)逐渐递增,每个浓度持续10 d,40%时维持20周。并于第15、20、25周末随机取2只模型组大鼠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脂四项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造模结束后肝脏病理提示为重度脂肪变性,血清转氨酶及血脂(TG、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1,AST、TG、CHO、LDLC:P<0.001),HDLC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相似,并且简单易行,稳定,可重复,动物死亡率低,为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超声显像诊断脂肪肝12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万蔷  刘芳 《医学争鸣》2002,23(15):1440-1440
0 引言 通过对 12 6例超声显像诊断为脂肪肝的病例进行观察 ,并经血液升华检查 ,发现脂肪肝与血脂含量之间有密切关系 .因为肝脏在脂肪的消化、吸收、运输、分解与合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脂肪代谢发生紊乱 ,首先反应在肝脏本身的含量与血脂的变化 .正常肝组织含脂肪约占 5 % ,当含量增大时脂肪颗粒便沉积于肝脏表面形成脂肪肝 ,此时血液中的血脂浓度多数处于偏高状况 ,因此通过超声显像不仅可较早的检出脂肪肝 ,还能较早的追踪检查发现高脂血症 .1 临床资料 超声诊断为脂肪肝 12 6 (男 4 8,女 78)例 ,年龄36~ 75岁 . 30 %来自超…  相似文献   

8.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45例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血塞通治疗,对照组(B)40例以血塞通、肌苷、维生素B6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及肝脏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炎症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200名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对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及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将1200名体检者进行体重指数、身高、血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肝脏B超等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420例(35%),非脂肪肝受检者780例(65%),脂肪肝组的血脂、空腹血糖、血压及体重指数(BM I)、丙氨酸转氨酶均比非脂肪肝组明显增高(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高级知识分子脂肪肝发生率高,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高丙氨转氨酶、高血压及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控制其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该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吉林医学》2013,(35):7381-7382
目的:了解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BMI)、血尿酸(UA)、血糖、血脂水平,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参加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将经肝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作为研究组(1 093人),B超检查无异常的体检者(1 377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结果: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肪肝患者伴有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对脂肪肝的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后肝脏及血脂变化情况。 方法 搜集并分析自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其中将服用抗精神病药在5年以上的75例分为观察组,服用抗精神药物在5年以下的45例患者的分为对照组。另外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组。同期对这3组进行B超和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脏检测异常阳性率(37.33%)较对照组(26.67%)和健康组(3.8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脂肪肝人数(24.00%)较对照组多,且观察组患者的重度脂肪肝(8.00%)较对照组严重。对照组患者脂肪肝人数及重度脂肪肝人数与健康组相比较高。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增高(18.67%)较对照组(11.11%)和健康组(3.75%)高。观察组患者中,中老年(≥55岁)和病程较长(≥7年)的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89%和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 抗精神病类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服用会使患者发生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血脂水平增高,所以应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检测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脑力劳动者脂肪肝的发生情况,探讨该人群脂肪肝与高血脂、体重指数(BMI)、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选取2010年8月在我院体检的脑力劳动者1 244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并进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和血脂、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的测定。结果:(1)脂肪肝总检出率为32.1%,男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86.3%、51.7%和17.3%;女性肥胖、超重、体重正常组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56.5%、44.2%、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脂肪肝组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ALT水平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脂肪肝检出率与血脂成分有关,混合型高脂血症组的检出率>单纯性高TG组>单纯性高T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同一体重指数分组中腹型肥胖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非腹型肥胖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血脂呈正相关;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腹型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正常腰臀比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提供一个量化标准.方法 用直方图分析了61例正常肝脏和56例脂肪肝的肝实质平均灰度值(LPCS)和肝静平均灰度值(HVGS),并用下面公式计算肝脏相对回声强度(REI),REI=(HVGS/LPGS)·100.结果 脂肪肝和正常肝脏的REl分别为61.26±6.44和35.72±5.31,脂肪肝的REI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P<0.001).结论 REI是鉴别脂肪肝和正常肝脏的可靠量化指标,REI>46.13可作为诊断脂肪肝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大鼠肝脏脂质(肝脂)及血脂等指标的异同。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FL组和NAFL组,10周造模成功,制备病理切片,测定各组血脂、酶学等指标,制备肝匀浆测定肝脏脂质含量。结果:NAFL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AFL组出现大泡状脂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L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及肝脏TG、TC显著升高(P<0.01);NAFL组血清TG、TC、LDL、BIL、ALT及肝脏T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组与NAFL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FL组血清TG、AST及肝脏TG、TC显著高于NAFL组(P<0.01)。结论:相同的实验周期内,AFL模型大鼠血清TG及肝脏脂质升高比NAFL模型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体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脂肪肝、血脂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840例中老年高血压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参检人群的BMI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BMI与脂肪肝、血脂的关系。结果 1肥胖组脂肪肝患病率(85.40%)显著高于超重组(63.27%)和正常组(39.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超重组和肥胖组的TG、TC、LD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C水平稍高于超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TG、LDL水平均明显高于超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健康体检人群中,其BMI与脂肪肝、血脂存在一定的关系,BMI越大,脂肪肝患病率越高。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护理工作,从而大大提升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肝脂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希承  黄颖  黄亦琦  杨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31-353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分析肝脂与血脂的相关性。对几种生化和免疫测定脂质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筛选有效的检验方法,使血液检测分析成为脂肪肝诊断的重要指标,并为脂肪肝研究和抗脂肪肝药物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后,采血后处死大鼠,摘取肝脏。观察肝组织病理的同时检验血脂和肝脏脂肪的多项生化指标。对几种生化和免疫测定脂质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的大鼠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大鼠血脂和肝组织中检测的TG、TC、HDL-C、ALT、AST、GGT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其中TG含量明显升高(P<0.001),与光镜下观察结果一致。肝脏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同时肝脏脂质、血脂和肝功能酶类升高,血脂与肝脂的变化呈正相关,肝功能酶类变化也呈正相关。结论:高脂饮食饲养大鼠血脂和肝脂含量可不同程度地增高,具备人类脂肪肝特征,符合人类脂肪肝的演变过程。肝脂、血脂含量分析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的关键性指标,对脂肪肝明确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及血脂甘油三酯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诊治脂肪性肝病奠定基础.方法:对我科1005例体检人员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肝脏进行B超检查及血脂检查.结果:100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301例,检出率为29.95%;随BMI的增加,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其中肥胖组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001);脂肪肝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001).结论:肥胖和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生呈正相关.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水平对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银柴胶囊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饲大鼠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银柴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肝泰片组、模型组和正常饲养组;检测各组肝指数,血脂、肝转氨酶(ALT、AST),肝组织TC、TG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病理学改变。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与正常饲养组相比,肝指数、血脂、肝转氨酶、肝组织TC和TG均显著增高(均P<0.01),肝组织SOD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MDA明显增高(P<0.05),肝脏轻中度脂肪变性。银柴胶囊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肝指数、血脂、肝转氨酶均显著下降(P<0.01);肝组织TC、TG明显下降(PTC<0.05,PTG<0.01)、SOD明显增高(P<0.05),MDA虽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肝细胞脂肪变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肝泰片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银柴胶囊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柴胶囊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有效指标,脂肪肝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脂肪肝患者BMI与血脂、肝酶及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测量体重、身高,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脂、肝酶、血糖、胰岛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脂肪肝患者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γ-GT)、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IR、年龄均高于BMI正常无脂肪肝组(P<0.01);女性脂肪肝患者超重、肥胖组年龄高于BMI正常组(P<0.01),ALT值高于BMI正常组(P<0.05),但AST、γ-GT无统计学差异;男性脂肪肝患者肥胖组ALT、AST、γ-GT值高于BMI正常组(P<0.05);体重正常、超重、肥胖脂肪肝组TG、IR值分别高于相同BMI无脂肪肝组(P<0.05),IR、TG值随BMI增加增高。结论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TG血症、胰岛素抵抗及肝酶异常,与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4):292-294
[目的]探讨人参花提取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人参花提取物组,正常对照组给予Lieber-DeCarli Control Diet饮食,模型对照组和人参花提取物组给予5%(体积分数)乙醇稀释的Lieber-DeCarli Control Diet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于第7周开始人参花提取物组每天灌胃给予人参花提取物300mg/kg,共10d.末次给药12h后取各组血液及肝组织,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肝脏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参花提取物组血清TC,TG,ALP,ALT,AST,TNF-α及肝脏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而肝脏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人参花提取物对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