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乌头属毛茛科植物.分为川乌头、草乌头两种。川乌头主产于四川.多系栽培;草乌头主产于江苏、浙江,多系野生,二者作用大同小异.附子为乌头旁生的小根块,功效与乌头相似。该类药辛热有毒.唯草乌头燥烈毒性最大。附子长于回阳救逆,温肾壮阳,乌头则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见长;据药理、毒理分析,附子、乌头均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有强心、抗炎、镇静、镇痛  相似文献   

2.
附子是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eonitum car-mie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其性大热,味辛、甘,有毒,人心、脾、肾,通行十二经,具有回阳救逆、温里助阳、祛寒止痛的功效[1],为回阳救逆之要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_(50),ED_(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子根加工品,是传统温里助阳中药。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原药材附子辛热有毒.按传统方法用清水浸泡4~10d挖坑隔纸放入燃灰火及柳木灰火中炮煨1~2d^2。不但费时、费工、费料及烟熏火燎,而且还不利于批量生产,据实践经验,附子炮煨用烤箱处理后再用水煮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谈附子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要产于四川省的江油县、安县。每年6月下旬(夏至)至7月上旬(小暑)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里邪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6.
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玉萍  刘满军  袁秋贞 《陕西中医》2010,31(12):1658-1660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主要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  相似文献   

7.
附子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如祥 《新中医》1993,25(5):54-55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味辛,性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祛寒镇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多含乌头碱、中乌头碱,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兴奋迷走神经,并对中枢神经及末梢神经有兴奋及  相似文献   

8.
乌头类常用者有川乌、草乌、附子等,来原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家种)、北乌头的块根及乌头的侧根,主要成份为乌头硷等双酯类生物硷,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回阳救逆等功效。生用毒性极大,药效强烈;炮制品毒性降低,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正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加工炮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等供临床使用。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常常被运用于各种肾阳虚衰型的慢性肾脏疾病。但其性烈毒  相似文献   

10.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而分成盐附子、黑顺片和白附片。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