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友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1):1222-1223
目的探讨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价值。方法将92例接受各种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对照组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体征调整麻醉药物用量,观察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调整麻醉药物用量。对比2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开始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除气管插管时(t5)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的变化,比较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七氟烷使用量。结果 2组t1和t5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七氟烷使用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和麻醉意识深度指数指导麻醉药物的用量,有助于维持患儿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患儿术后的苏醒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监测的准确性及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限期行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IS组和对照组各40例。BIS组在麻醉手术期间监测血压、心电图、BIS值,对照组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术中各组根据上述各指标的变化来调节静脉给药剂量并调控麻醉深度。记录2组血压、心率及手术期间流泪出汗、皱眉体动情况,以及苏醒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苏醒室留观时间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结果BIS组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变化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毕拔管时间以及术毕患者恢复室留观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性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BIS监测可加快围术期术后苏醒、术后拔管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恢复,并且麻醉平稳,有利于老年患者术中管理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IS监测对电针刺激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评价。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行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3组: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针麻组,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予以针刺连续刺激,频率30~100 Hz;咪达唑仑加针麻组,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和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连续针刺刺激。监测3组患者围手术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3组患者的BIS值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但在切皮时针麻组BIS值最高(P<0.05),咪达唑仑加针麻组BIS值最低(P<0.05),填塞纱布时,针麻组BIS值高于其他两组(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8 h、24 h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BIS值可以作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针麻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的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陈文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5):553-55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参照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体征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时(t_2)、开始切皮时(t_3)、术毕(t_4)及拔管气管插管时(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变化,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刻HR及t_0、t_5时MAP和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_1、t_2、t_3及t_4时BIS明显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择期小儿扁桃体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均行BIS监测。Ⅰ组通过BIS监测对麻醉深度行调控,调整七氟醚浓度使BIS维持于45~55;Ⅱ组根据血压、心率等变化凭经验调整七氟醚浓度。记录麻醉过程中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4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和BIS值,统计手术时间、七氟醚用量及患者苏醒时间。结果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和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切皮时、停药时2组与同时段的基础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T1、T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Ⅱ组的T2、T3明显低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吸入七氟醚的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至睁眼时间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脑电双频指数的指导,可减少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用量,从而提早苏醒时间,提高麻醉的安全性,预防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的效果。方法:以 2019 年 6 月 至 2020 年 7 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 64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深度检测的方法不同,
分为行 BIS 监测麻醉深度的 32 例(观察组)和麻醉师按经验监测的 32 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警
觉 / 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中用 BIS 行麻醉深度监测,可有效控制术中麻醉药
物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保证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在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05-2406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七氟醚在全麻中监测麻醉深度的意义。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2例,ASAⅠ~Ⅱ级,实施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监测围手术期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变异性(HRV)、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本组患者入室清醒时的BIS为91.25,麻醉诱导后开始下降,波动于41.62~65.35,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的BIS值均明显低于诱导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HRV自麻醉诱导至拔管时各时间点的测定值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血压、心率、脑电双频谱、Sp(O2)、HRV监测下维持循环稳定,获得满意的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4)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5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足月儿22例为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进行BIS监测及血清S-100B蛋白的检测,观察BIS值与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关系;对HIE组出生后24 h进行意识评分,及12月龄时采用贝利氏发育量表(BSID)进行发育商随访,观察2种评分与BIS值的关系。结果 BIS值随S-100B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减小(P0.05),意识评分越低BIS值越低(P0.05),HIE组患儿生后12月龄时MDI和PDI发育指数随BIS值减少而降低(P0.05)。结论 BIS可用于新生儿HIE的脑功能评价,反映意识水平,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受试者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人志愿者60例,随机分为A组(穴位电刺激组)、B组(安慰刺激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各20例,分别于电刺激前、电刺激30rain后记录BIS、HR和MAP,并测定相应时间点外周静脉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A组电刺激后BIS值、HR和MAP、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浓度较基础值显著下降,B组和C组虽然电刺激后各指标也略有下降,但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显著降低受试者的BIS值,使其明显放松而处于嗜睡状态,产生深度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金凭静脉麻醉下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BIS监测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麻醉过程中采用BIS监测,BIS值维持在45~55;B组无BIS监测,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调节麻醉深度。观察2组患儿在手术前、电刺激前、电刺激时和电刺激后的HR、MAP变化,以及拔管时间、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比B组电刺激时患儿HR、MAP更加平稳,用药量少,拔管时间短(P均〈0.05).结论BIS在儿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应用增加了麻醉的可控性,对循环影响小,用药量减少,苏醒快,是小儿麻醉过程中安全有效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麻醉对基于脑电监测的BI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传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53-53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镇痛剂量下芬太尼、舒芬太尼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0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根据用药不同将上述病人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组给予生理盐水5ml;芬太尼低剂量组,给予芬太尼2ug/k;芬太尼高剂量组组,给予芬太尼4ug/kg;舒芬太尼低剂量组,给予舒芬太尼0.3ug/kg;舒芬太尼高剂量组,给予舒芬太尼0.6ug/kg。记录病人给药前后脑电双频指数,并进行同期警觉/镇静评分。结果:芬太尼高剂量组和舒芬太尼高剂量组给药后BIS指数明显下降,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各用药组给药后警觉/镇静(OA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的评分较低剂量组更低,与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应用能使脑电双频指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对于镇静方面的监测敏感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对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及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术中均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术毕拔管指征:清醒,能按指令睁眼、张口等,咳嗽及吞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VT≥5ml/kg。分别记录术前、异丙酚停药时、拔管前即刻、拔管后5min内血压、心率、BIS,呼吸参数(VT,f,SpO2);记录异丙酚停药至拔管的时间;记录亚宁定、艾司洛尔等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两组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艾司洛尔、亚宁定的使用量瑞芬太尼组少于对照组,SBP、DBP、HR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在全麻拔管期可抑制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且不影响麻醉恢复时间,对心脑血管病人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缓解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电针组于肠镜检查前30 min选右侧足三里、上巨虚,左侧阴陵泉、三阴交以电针刺激,同时针刺双侧合谷;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检测患者入室后、过肝曲及肠镜检查完成时的血浆β-内啡肽含量;记录患者术中疼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VSS),并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电针组患者分别在结肠镜插镜时和过脾曲时MA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患者肠镜操作过程中BIS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肠镜操作过程中血浆β-内啡肽均明显升高(均P<0.01),过肝曲时电针组患者血浆β-内啡肽低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术中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VAS和VSS,电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电针组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比较,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减轻了肠镜检查时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了患者的应激水平,能够有效地缓解结肠镜检查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电针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电针刺激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加颈丛阻滞组30例)和对照组(颈丛阻滞组30例)。观察组于双侧“合谷”、“内关”穴针刺有“得气”感后接上电刺激仪连续高频密波刺激,5min之后行双侧颈丛阻滞;对照组单行颈丛阻滞,方法同观察组。围术期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患者术中疼痛强度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镇静与紧张程度评分(verbal stress scale,VSS),并记录围术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术中MAP明显升高,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HR都明显加快,但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术中BIS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追加芬太尼[分别为(59.5±15.5)μg、(106.7±37.1)μg]和利多卡因的剂量[分别为(23.8±22.7)mg、(62.7±38.2)mg],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VAS和VS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刺激可加强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次全术中的麻醉效果,明显降低BIS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患者拔管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择期腹部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W组.2组患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术毕在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70时,D组给予生理盐水,W组给予乌拉地尔.观察并记录2组给药前、拔管时、拔管后2min、拔管后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神庭、印堂穴对于全身麻醉辅助作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七氟烷维持组(A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留针组(B组)、七氟烷加神庭、印堂穴电针刺激组(C组)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25μg/kg,丙泊酚1~2mg/kg依次静脉诱导,插管成功后予机械通气。B组、C组在诱导前针刺神庭、印堂穴,得气后留针。气管插管成功后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行脑状态指数(CSI)麻醉深度监测,同时C组开始电刺激,选择2/100Hz疏密波,各持续3s,强度15m A,刺激10min后观察CSI数值,使其维持在40~50之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七氟烷每小时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术中不良事件、苏醒期不良事件。结果:C组平均每小时七氟烷用量和术后清醒拔管时间明显少于A组和B组。结论:术中电针刺激神庭、印堂穴能显著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且加速患者的苏醒,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针药结合平衡麻醉。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脊柱侧弯手术在唤醒实验期间的监测价值,将34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氨氟醚组)19例,麻醉用药为小剂量氨氟醚、笑气、芬太尼和咪唑安定;Ⅱ组(非氨氟醚组)15例,麻醉用药为笑气、芬太尼和咪唑安定,两组均行控制性降压.术中记录患者在唤醒实验前、对指令有反应时、再次加深麻醉后的BIS、MAP和HR.当患者对指令有反应时,让患者记住一种特殊颜色.术后第2天访视患者,了解患者对颜色和术中事件有无外显回忆.34例患者共进行37次唤醒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指令有反应时BIS、MAP均明显增高(P<0.001),HR也有增高(P<0.01),在加深麻醉后BIS明显下降(P<0.01).没有回忆起术中疼痛,有1例患者能回忆起唤醒实验但不能回忆起颜色,5例能回忆起特殊的颜色.表明在唤醒实验时使用BIS预测患者对指令的反应时一个比较好的临床监测手段,尤其是当术中控制性降压使麻醉医师难以依靠血流动力学反应来判断麻醉深度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七氟烷深麻醉下拔管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清醒下拔管组(Q组)和七氟烷深麻醉下拔管组(S组)。Q组在清醒下拔管,S组在七氟烷呼气末0.5MAC浓度下拔管。观察①2组患者入室安静状态下(T1)、手术结束时(T2)、准备拔管前(T3)、拔管后(T4)、送返病房时(T5)的BP、HR、Sp(O2)、BIS值;②拔管过程中并发症情况;③2组患者拔管和苏醒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T3、T4的BP、HR、BIS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S组呛咳、躁动、拔管知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舌后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组(P<0.05或0.01)。Q组患者在术后(5.0±1.3)min恢复规律自主呼吸,随后即苏醒拔管;S组患者在术后(6.5±1.4)min恢复规律自主呼吸,随后(2.7±0.7)min达到拔管指征,拔管后(1.8±0.7)min可呼唤睁眼。结论 0.5MAC呼气末浓度的七氟烷深麻醉下拔管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对全麻苏醒及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长托宁、右美托咪定、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根据临床经验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间断静注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深度;观察组30例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于40~60,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丙泊酚用量,2组均于缝皮时停止药物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静注顺-阿曲库铵。比较2组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麻醉药物总量,观察2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缝皮时、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MA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MAP、HR水平与术前比较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拔管前1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MAP、HR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拔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应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麻醉药物使用总量,缩短苏醒时间,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BIS值与Ramsay评分在评估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镇静深度的相关性,评估BIS值能否作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的量化指标.方法:观察并记录30例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患者的BIS值及Ramsay评分值,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BIS值和RS镇静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IS值与Ramsay评分值1~6分呈直线趋势,其相关系数为0.832(P<0.01).结论:BIS值与Ramsay评分相关性良好,BIS监测可用来评估腰硬联合麻醉辅以右美托咪定镇静的镇静深度. 相似文献